精选医古文重点-十三养生论

合集下载

医古文背诵篇目简体

医古文背诵篇目简体

医古文背诵篇目简体《扁鹊传》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伤寒论》序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黄帝内经素问》序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

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类经》序《内经》者,三坟之一。

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

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

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

中医医古文养生论精品PPT教学课件

中医医古文养生论精品PPT教学课件

饥饿貌。
夜分:半夜。
殷忧:深忧。 植发冲冠:义近 “怒发冲冠”。
七日不饑。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 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勁刷理鬢, 醇醴發顔, 僅乃得之;壯士之怒, 赫然殊觀,植髮衝冠。由此言之,
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
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
國亂於下也。
2020/12/8
5
偏:独。
庶几:希冀。
坐:空。 交赊:交,近。 赊,远。 养生失败 本2段020小/12结/8
有一切之壽。仰觀俯察,莫不皆然。 以多自證,以同自慰,謂天地之理, 盡此而已矣。縱聞養生之事,則斷 以所見,謂之不然;其次狐疑,雖 少庶幾,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藥, 半年一年,勞而未驗,志以厭衰, 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 以尾閭,欲坐望顯報者;或抑情忍 欲,割棄榮願,而嗜好常在耳目之 前,所希在數十年之後,又恐兩失, 內懷猶豫,心戰於內,物誘於外, 交賒相傾,如此復敗者。
世皆知笑悼,謂之不善持生也。至
於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
積損成衰,從衰得白,從白得老,
從老得終,悶若無端。中智以下,
謂之自然。縱少覺悟,咸歎恨於所
遇之初,而不知慎衆險於未兆。是
由桓侯抱將死之疾,而怒扁鵲之先
見,以覺痛之日,爲受病之始也。
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無功
之治;馳騁常人之域,故
9
一切:一般的。
2
返回主页
纸本 纵23.5厘米 横602.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为宋高宗以真草两体所书,通篇用笔稳健练达、结构端严整饬,为高
宗倦勤后当太上皇时所作,钤有“德寿御书”朱文印记。
2020/12/8
3
返回主页
随文注释
两:并,都。 情:实情。

《养生论》—医古文课件(推荐文档)

《养生论》—医古文课件(推荐文档)

寿百年,下寿八十年。”
上 寿 百 二 十
《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 下寿六十。” 《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 下寿七十。” 据美国老年学者海弗利克实验观察,人
体细胞每分裂一次需要2.4年,分裂约50代
后便停止了,则人的寿命极限大约是120岁。
愧情一集,渙然流離
羨門
解释:传说握有长寿法术的方士 。 出处:
⑴宋玉《高唐赋》:“有方之士,羡门高 溪”。
⑵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 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
王喬
解释:即王子乔。神话人物。一说名晋,字子晋,相
传为周灵王太子,喜吹笙作凤凰鸣,为浮丘公引入嵩山修 炼,三十余年后升天而去。 出处:
内容提要
文章大意:本文提出“导养得理”得以长寿的论点,运用一系 列具体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修性保神和服食养身这两种 互相联系的养生方法,说明唯有摒除物欲、坚持不懈方能获得 功效。
第一段(包括第1、2自然段)
文章分段
第二段(包括第3-7自然段) 第三段(包括第8-10自然段) 第四段(包括第11自然段)
險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將死之疾,而 由:通“犹”
怒扁鵲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爲受病
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
有無功之治;馳騁常人之域,故有一
切之壽。仰觀俯察,
一切:一般的,普通的
莫不皆然。以多自證,以同自慰,
謂天地之理,盡此而已矣。縱聞養 少:稍微 庶:仰慕 生之事,則斷以所見,謂之不然; 几:养生的精妙 其次狐疑,雖少庶幾,莫知所由; 自力:尽力 其次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而未 以:通“已”,已经 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 畎浍:田间水沟,此喻少。

医古文重点——精选推荐

医古文重点——精选推荐

一.扁鹊传(1)、重点词语过:到,来到(舍客长桑君过)奇:认为…奇特而不平凡(扁鹊独奇之)谨:恭敬地;遇:接待(常谨遇之)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垣:矮墙(视见垣一方人)特……耳:只是……罢了(特以诊脉为名耳)专:独揽,独掌(专国事)治:正常(血脉治也)鸡鸣:1-3点这个时段(鸡鸣至今)…为客(齐桓侯客之)走:奔跑(望见桓侯而退走)司命:掌管生命的神(虽司命无奈之何)贵:受人尊敬(闻贵妇人)带下医:妇科医生(即为带下医)伎:技,医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病:担忧(人之所病,医之所病)(2)、重点句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只有扁鹊认为他奇特而不平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扁鹊按照他的话喝了三十天的药后,看得见矮墙另一边的人。

)特以诊脉为名耳。

(只不过以诊脉为幌子罢了。

)血脉治也,而何怪?(血脉正常,你奇怪什么呢?)问中庶子喜方者(问喜欢方术的中庶子)臣能生之。

(我能够使他生还。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扁鹊来到齐国,齐桓侯把他当做客人。

)虽司命无奈之何!(即使是掌管生命的神也没什么办法奈何得了它!)二.华佗传(1)、重点词语游学:远游异地求学(游学徐土)孝廉:孝子,廉吏的合称(沛相陈珪举孝廉)就:依从(皆不就)且:将近(时人以为年且百岁)壮:强壮(而貌有壮容)饮:喝(便饮其麻沸散)斯须:不久,一会儿(斯须尽服之)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许:左右(吐出三升许虫)期:预定的时间,期限(依期果发动)信:确实(若妻信病)收:拘捕(便收送之)暂:短期(方欲暂还耳)敕:下令(又敕郡县发遣)禽:鸟兽总称(名五禽之戏)瘳:病愈(而病辄皆瘳)(2)、重点句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到徐州一带拜师学习,同时通晓几种经书。

沛国的相陈珪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作官,他都不依从。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翻译: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来往了十多年后,长桑君才叫去扁鹊私下坐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固。

”居二日半,简子寤。

翻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

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其内在病机;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知其外在症状。

疾病表现在人的表体,病人只要不在千里之外,我确诊的根据一定很多,不能一一详尽。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游学徐士,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翻译: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翻译: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寄生虫一条,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去往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见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 就是证明啦。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中医古文课件-养生论

中医古文课件-养生论
2
率真的性格:庄子哲学的人间化
❖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 者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
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以言。钟起
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世说新语简傲》
❖ 钟会僭毁于司马昭,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故以康为虑” “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故被
返回 18

服药弗获汗
终朝未餐 而思食
夜半低迷 而思寝
劲刷理鬓 醇醴发颜

愧情集则流离
衔哀七日而 不饥
殷忧达旦而 不瞑
壮士怒而植 发冲冠
19
❖ 须:依赖。 ❖ 泊:舟附岸曰泊 ——静止——恬淡无欲貌 ❖ 无感:不为外界所动
《庄子·刻意》“吹呴(xǔ)呼吸, 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 矣。”
20
16
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 《礼记檀弓上》:曾子谓子思曰:“伋,吾 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於口者七日。 ”
殷忧:忧伤、忧虑
《韩诗外传》 : “耿耿不寐,如有殷忧。”
17
壮士之怒,植发冲冠
❖ 《淮南子泰族训》曰:“荆轲西刺秦王,高 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於易水之上,闻者 莫不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返回主页
据美国学者海弗利克观察,人体细胞 每分裂一次需要2.4年,分裂50代后便停止 了,则人的寿命极限是120岁。这与《尚书》 所说的“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完全一致。
返回主页
返回 10
❖ 记:记载。此处指记载事件的书籍。 ❖ 较:通“皎”,明白。 ❖ 论:叙述。 ❖ 禀: 领受,承受

医古文考试重点精选文档

医古文考试重点精选文档

医古文考试重点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医古文考试重点一、通假字《扁鹊传》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2.故暴蹷而死。

(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洒。

(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

(通:按,按摩)5.诀脉结筋。

(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

(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

(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

(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

(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

(通:技,技术。

)《华佗传》1.昕卒头眩堕车。

(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

(通:痢,泄泻。

)3.故当死。

(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

(通:弆,储藏。

)5.考竟佗。

(通:拷,拷打。

)《养生论》1. 较而论之。

(通:皎,明白地。

)2. 嚣然思食。

(通:枵,空虚。

)3. 颈处险而瘿。

(通:岩,山区。

)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

)5. 攻之者非一涂。

(通:途,途径。

)6. 思虑销其精神。

(通:消,减少。

)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

(通:犹,好比。

)8. 志以厌衰。

(通:已,已经。

)9. 薰辛害目。

(通:荤。

)《伤寒论》序1. 卒然遭邪风之气。

(通:猝,突然。

)2. 而方震栗。

(通:栗,战栗,发抖。

)3. 撰用《素问》……。

(通:选,选取。

)4. 并平脉辨证。

(通:辨,辨治。

)5. 经络府俞。

(通:腧,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 而云世阙。

(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

(通:烝,众多。

) 《串雅》序1. 尝引以为憾。

(通:常,经常。

)2. 过予谭艺。

(通:谈,交谈。

)《大医精诚》1. 血脉荣卫之通塞。

(通:营,营气。

)2. 俞穴流注。

(通:腧。

)《医案四则》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

(通“缺”,使…空缺)2.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

(通:帖.)二、古今字《扁鹊传》1.揲荒爪幕。

养生论 医古文名主编 授学资料

养生论 医古文名主编 授学资料

4、两种不同的养生者



饮食、环境、药物作用于人体 A失败者:不知养生之理、为养生而养生 ①自用甚者 ②莫知所由 ③自力服药 ④抑情忍欲 B成功者:导养得理以尽性命



①去名利私欲 ②守之以一 养之以和 ③陶冶情志 安抚心神
三 课文分段及重点译文
第一段 作者以先破后立的手法,先对“神 仙可以学得”和“上寿百二十”这两种 观点加以否定;然后据“记籍所载,前 史所传”,提出“导养得理,以尽性命” 的观点。 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牙齿容易发黄。由此推广起来说,所有吃下去的营养物质,都 会熏陶情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染身体,没有什么不相感应。难道只是蒸染身 体,使身体重滞、行动不便,却不能使身体轻捷矫健吗?难道 只是损害眼睛使眼睛变暗,却不能使眼睛变得明亮吗?难道只 是熏染牙齿使牙齿变得焦黄松脆,却不能使牙齿变得洁白坚固 吗?难道只是雄麝食柏叶生成麝香,却不会有某物产生腥臊气 味吗? 所以神农氏说:‚上品药延年益寿,中品药调理情志‛, 确实是懂得了保养性命的道理,是要依靠药物的辅助保养达到 的。可世上人不清楚这个道理,只贪图五谷,沉溺声色,眼睛 被色彩缤纷的花花世界迷惑缭乱,耳朵极力追求颓废淫荡的音 乐,美滋厚味煎熬他的脏腑,美酒琼浆腐蚀他的肠胃,芬芳之 品腐烂人的骨髓,狂喜暴怒悖乱人的正气,过度的思虑损耗其 精神,哀乐不节残害其平和纯真的情绪。以这样渺小单薄的身 躯,却受到来自不止一个方面的伤残;容易衰竭的身体,竟然 内外遭受敌对的攻击,人的身体不是树木石头,怎么能够长久

世 或 《抱朴子·内篇》“或曰:仲尼称自 古皆有死,老子曰神仙之可学。‛ 有
上寿百二十
据美国学者海弗利克观察,人体细胞 每分裂一次需要2.4年,分裂50代后便停止 了,则人的寿命极限是120岁。这与《尚书》 所说的‚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完全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养生论
1.领会本文“导养得理”可获长寿的观点,了解修性保神和服食养生结合的养生方法。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学习本文波澜起伏、峻切直陈的写作特色。

文章难点: 1.作者所表达的观点与显示相距甚远,作者的思想一般多所不解。

2.讲清文章如何围绕“导养得理”可可获长寿的观点,多方论述形神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用字
1.通假字
①较皎较而论之。

②嚣枵嚣然思食。

③燋焦虽终归于燋烂。

④熏荤熏辛害目。

⑤险岩颈处险而瘿。

⑥涂途攻之者非一涂。

⑦销消思虑销其精神。

⑧由犹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

⑨以已志以厌衰。

⑩醇纯神气以醇白独著。

2.古今字
①府腑滋味煎其府藏。

②藏脏滋味煎其府藏。

3. 异体字
①蝨虱蝨处头而黑。

②躭耽声色是躭。

③鬻煮醴醪鬻其肠胃。

④災灾风寒所災。

⑤絃弦绥以五絃。

(二)词语
1.请:请允许我。

2.流离:犹“淋漓”。

3.衔:含。

4.殷:深。

5.赫然:发怒貌。

6.植:竖立。

7.诬:轻视。

8.肆:放纵。

9.恃:依赖。

10.立:存在。

11.须:依赖。

12.存:存在。

13.生理:生机。

14.栖:停留。

15.且:句首语气词。

16.蠲:消除。

17.玄黄:指天地。

此指自然界出产的美味。

18.淫哇:淫邪之声。

19.悖:扰乱。

20.蕞尔:小貌。

21.其:怎么。

22.闷若:迷迷糊糊的样子。

23.端:开端,起因。

24.一切:一般的,一样的。

25.畎浍:田间水沟。

喻补益少。

26.尾闾:古代传说中大海泄水之处。

喻消耗多。

27.交赊:近与远。

28.倾:相互排挤。

29.悠悠:众多。

30.希静:无声。

指清心寡欲的修养。

31.晞:晒。

32.绥:安抚。

33.遗生: 忘掉自我的存在。

(三)语法
1.实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①香: 产生麝香。

麝食柏而香。

②瘿:长瘿瘤。

颈处险而瘿。

(2)名词活用作状语①目:用眼睛。

夫神仙虽不目见。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黑:变黑。

蝨处头而黑。

②黄:变黄。

齿居晋而黄。

③芬:香气侵袭。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

(4)动词的使动用法①累:使……受累。

外物以累心不存。

2.特殊语序
(1)宾语前置①惟五谷是见。

②声色是躭。

(2)介宾前置①何以言之?
(四)今译
1.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译文〕梳子使鬓发理顺,醇酒使颜面发红,仅能得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壮士发怒,容貌大变,竖起头发冲掉帽子。

由此说来,精神对于形体,好像国家有国君一样。

2.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躭,目惑玄黄,耳务淫哇。

〔译文〕所以《神农本草经》上说“上品药延长寿命,中品药调养身体”,确实是懂得保养生命的道理,要借助药物
的辅助,来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可是世上的人不懂
得这个道理,只是看到五谷,双眼被自然界出产的美
味所迷惑,只是沉溺于声色,两耳被淫邪不正的声音
所眩惑。

3.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

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译文〕凭着渺小单薄的身躯,侵害他的不是一种途径;容易衰竭的身体,却内外受到攻击。

人的身体不是树木石
头,怎么能够长久呢?
4.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兆。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译文〕即使稍有觉醒,都在发病之初哀叹悔恨,却不知道在各种危险尚未出现时谨慎防范。

这好像齐桓侯患了将死的病,却责怪扁鹊的先见之明,把感到病痛的日子,当作患病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