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家规家风家训.doc

合集下载

林氏家训家规(500字)

林氏家训家规(500字)

林氏家训家规(500字)林氏家训家规1、敬尊长敬人之父,人亦敬其父;敬人之兄,人亦敬其兄。

非特名分尊于我者为长,即年齿长于我者,皆长也。

有问必答,隅坐随行,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后。

此所谓敬长之义也。

2、正心术为善降之百祥,不善降之百殃。

善恶两途任人所行,未有不从心术中得来者哉。

一念之善,尊宰相之荣;一念之善,中状元之选。

心术不正,不受阳诛,必遭阴谴,岂细故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端人品人品者,立身之攸关也。

务正业以禁游荡,近君子以远小人,谨口过以戒讼非,除骄傲以耻谣媚。

怀德怀刑乐善不倦,乡党推为端人,父母亦乐有贤子也。

4、勤读书天下事利害常相伴,惟读书则有利而无害,不问贵贱、老幼、贫富,读一卷便有一卷之益,读一日便受一日之益,读书固能变化气质而循良善,即姿性愚鲁便不为士,亦觉高人一等。

其拾青紫,取荣名,又进一层焉。

格言:“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5、交朋友友本取信,莫为滥交。

既订金兰之好,当尽友谊之情。

在善相劝,有过相规,患难可共。

6、尊师长天产栋梁,必需斧凿。

师之教子岂异斧凿哉!诗书谁传我,学问谁教我,是非谁正我,功名谁成我,舍师其谁与归?7、笃勤俭读书勤以口诵,种田勤以耕耘,妇女勤以纺织,子弟勤以孝悌。

勤乃俭之本,俭乃勤之根,勤俭二字为传家之珍。

2021林望旭提供年4月29日第二篇:胡氏家规家训 4400字胡氏家规家训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时间:2021-06-21 19:30《芗城胡氏宗谱》始修于宋真宗咸平年间,芗城胡氏“家规十条”当时就已列为宗谱重要内容。

到20xx年,胡氏宗谱已经修订了15次,“家规十条”始终名列其中,代代相传至今。

芗城胡氏家规包括礼让,士习,官箴,农桑,国课,俗尚,邪教,禁盗,备荒,表率十条。

主要是礼仪教化、为官修德、农桑稼穑、缴纳田赋、禁盗安分等方面内容。

胡氏“家规十条”制定的目的是:“家规十条列诸谱次束心思也正风俗也”,“勉恪遵而力行之以无愧为忠孝之后”。

林氏家训十条

林氏家训十条

林氏家训十条
林氏家训是明代儒学家林则徐创作的一部重要家训书籍,旨在教育后代子孙如何以道德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以下是林氏家训中的十条主要内容:
孝敬父母:要尽心尽力孝敬父母,尊崇父母的教诲与意愿。

兄弟和睦:兄弟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共同维护家族的荣誉与利益。

忠诚尽责:作为家族的一员,要对家族忠诚,尽心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修身养性:秉持儒家的道德伦理,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品德与操守。

勤俭持家:要勤奋努力,节俭持家,精打细算,防止浪费。

诚实守信:言行要诚实守信,信守承诺,与人为善,善待他人。

学习进取:要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素质。

谦逊谨慎:谦逊和谨慎是做人的重要品质,要虚心待人,慎言慎行。

正直廉洁:要保持正直的品格,拒绝贪污腐败,坚持廉洁奉公。

行善积德:要行善积德,乐善好施,为社会和他人作出积极贡献。

这些内容体现了林则徐对家庭伦理、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视,并强调了孝顺父母、亲情友爱、忠诚正直、勤俭谨慎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些家训不仅对个人的家庭生活有指导意义,也传递了培养优秀子弟、建设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念。

林则徐名言与家风家训

林则徐名言与家风家训

林则徐名⾔与家风家训【林则徐名⾔与家风家训】发表时间:2017-05-08 来源: 福州⽂明⽹ ⼈物简介:林则徐,1785年8⽉30⽇(乾隆五⼗年)——1850年11⽉22⽇(道光三⼗年),汉族,福建省福州市⼈,字元抚,⼜字少穆、⽯麟,晚号俟村⽼⼈、俟村退叟、七⼗⼆峰退叟、瓶泉居⼠、栎社散⼈等。

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伟⼤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吸收西⽅⽂明成果并为我所⽤,编写《四洲志》,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和向西⽅学习先进技术之开风⽓者”。

林则徐禁毒销烟受到马克思的称赞。

⽑泽东曾经说过:中国近代历史是从林则徐开始的,就是1840年的鸦⽚战争。

(⽑选第五卷)1996年6⽉7⽇北京天⽂台发现⼀颗⼩⾏星,被国际天⽂联合会命名为“林则徐星”,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福州⼈的光荣。

1、海纳百川,有容乃⼤;壁⽴千仞,⽆欲则刚。

释义:⼤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才能成其⼤,⼈没有私欲贪念才能像峻峭的⼭峰挺拔刚强。

林则徐这则⾃勉联语展现了博⼤的胸襟和⾼尚的⼈格,并成为福州市的城市精神。

2、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有容乃⼤千秋⼏?⽆欲则刚百世师。

释义:这⾸诗是林则徐1842年8⽉被充军去伊犁途中所作。

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命去换取,岂能因为灾祸就避开,有利就上前伸⼿呢?为国家利益⽣死以赴,不避个⼈祸福勇往直前,有容乃⼤千秋永照,⽆欲则刚百世为师。

3、⽐武守疆驱虎豹。

论⽂说理寓诗词,为官⾸要⼼⾝正,盖世功勋有⼝碑。

4、林则徐给陈寿祺的⼀⾸诗:“呜呼利禄徒,骄昼⽽乞昏。

有欲刚则⽆,此际伏病根。

” 5、林则徐赠友⼈:“庙堂之上,以养正⽓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为本。

” 6、“能使贤⼈君⼦⽆郁⼼之⾔,则正⽓培矣;能使群黎百姓⽆腹诽之语,则元⽓固矣。

” 7、林宾⽇给其⼦林则徐写过⼀副对联:“粗茶淡饭好些茶,这个福⽼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曹任之”。

林氏《族范、家训》

林氏《族范、家训》

林氏《族范、家训》凡林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尊幼有序、礼义廉耻、兼修四维、士农工商、各守一业、气必正、言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学必勤、动必端、言必谨、事君必忠告、居官必廉慎、(处)乡里必和平、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敢、毋富而骄、毋贫而滥、毋信妇言伤骨肉、毋言人过长薄风、毋嫉妒贤能、伤人害物、毋出入公府、营私召怨、毋奸盗谀炸、饮博斗讼、毋满盈不戒、妙微不谨、毋坏名丧节、灾己辱先、善者嘉之、贫难死丧疾病周恤之、不善者勤诲之、不改、与众弃之、不许入祠、以共绵诗礼仁厚之泽。

法乃冶国本,纪为立身准则。

吾林氏族人.当守法纪。

守法剐身行自由,违法当受处罚。

凡一切规矩,都从国法中来。

台法则据理力争,不法须自行认借.不可逾之、违之、犯之。

常学法,做一个合格公民。

家有法度,代有设施。

为吾子孙,奉亲孝事长悌,和妯娌,爱子孙。

叙天伦之理.尽尊卑之分,上行下效,理势必然。

更戒嗜酒、戒浮赌、戒争讼、戒窃盗。

不以恶凌善,不以强恃弱.勿以大压小.匆以富欺贫,莫以权夺理,莫无理取闹。

为正人君子,家规当遵。

人非生而能慧,学则可以医愚。

学能明理,明理以致用。

非学无以广才.非思无以研精。

学必尊师。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又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为吾子孙,虚怀若谷,尊师重道,学必有成。

人生皆有急难之时,友朋之间相互周济,诚为乐事,此交友广则成事易也。

然处世贵在知人。

知己朋友,则可藉以辅吾仁,矫吾失,薰吾德,正吾行。

如他山之石,互相切磋.励我以道义,博羲以学问.此所谓益友也。

苟不择其人,则惟导恶习.趋下流.意气用事,骄奢相攀,足以危身破家,此所谓损友也。

更有言貌称真心似蛇蝎者,不可不防.当慎之远之。

放谓交友当正也。

人居社会,关系纷繁,待人接物,处世分叫。

器量大,操守璃见识远,谋虑长,是非辨.大小分,行事必审其当否。

听人说是非.莫轻信,亦莫轻答。

诺则必行。

处乡邻以敦厚谦和为心,若有缓急,自当量力助之,不可存求报之心。

林氏家训家规

林氏家训家规

林氏家训家规第一篇:林氏家训家规林氏家训家规1、敬尊长敬人之父,人亦敬其父;敬人之兄,人亦敬其兄。

非特名分尊于我者为长,即年齿长于我者,皆长也。

有问必答,隅坐随行,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后。

此所谓敬长之义也。

2、正心术为善降之百祥,不善降之百殃。

善恶两途任人所行,未有不从心术中得来者哉。

一念之善,尊宰相之荣;一念之善,中状元之选。

心术不正,不受阳诛,必遭阴谴,岂细故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端人品人品者,立身之攸关也。

务正业以禁游荡,近君子以远小人,谨口过以戒讼非,除骄傲以耻谣媚。

怀德怀刑乐善不倦,乡党推为端人,父母亦乐有贤子也。

4、勤读书天下事利害常相伴,惟读书则有利而无害,不问贵贱、老幼、贫富,读一卷便有一卷之益,读一日便受一日之益,读书固能变化气质而循良善,即姿性愚鲁便不为士,亦觉高人一等。

其拾青紫,取荣名,又进一层焉。

格言:“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5、交朋友友本取信,莫为滥交。

既订金兰之好,当尽友谊之情。

在善相劝,有过相规,患难可共。

6、尊师长天产栋梁,必需斧凿。

师之教子岂异斧凿哉!诗书谁传我,学问谁教我,是非谁正我,功名谁成我,舍师其谁与归?7、笃勤俭读书勤以口诵,种田勤以耕耘,妇女勤以纺织,子弟勤以孝悌。

勤乃俭之本,俭乃勤之根,勤俭二字为传家之珍。

2012林望旭提供年4月29日第二篇:《傅氏家规、家训》《傅氏家规、家训》《傅氏家规、家训》在中华传统法系中,规约戒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形式,通过调整家族关系,维护家族秩序,起到由下而上的维护和加强国家统治的作用。

规约戒谕是各地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族人的家族法规,是家谱中常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名称和种类很多,如家约、家戒、家法、诫谕、家规、家议、家典、家范、宗禁、祖训、族约、祠约、规范、规约、规条、规矩等,相当于家族法规,内容广泛,基本上为修身、齐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面。

在傅姓族谱中,记载规约戒谕的种类很多,现只选录两则于后。

各姓氏家训家规内容(DOC)

各姓氏家训家规内容(DOC)

家训家规内容(按姓氏笔画为序)1、卜氏堂号:西河堂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

2、马氏堂号:铜柱堂一敬奉祖先;二孝顺父母;三友爱兄弟;四协和宗族;五敦睦邻里;六立身谨厚;七居家勤俭;八严教子孙;九读书明德;十忠厚戚朋;十一慎重言语;十二讲求公德。

3、方氏堂号:河南堂崇文尚武耕读传家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世上几百年旧家莫非积德。

4、王氏堂号:三槐堂经商则注重诚信,方能成大事;为官则忧国忧民,方为黎民所称颂。

作官理应体察民情,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务实进取,善待下属,抚慰百姓,方不失为好官。

人生在世,气节为先。

身处逆境,不能弃其志;人生得意,不能易其节。

端正思想:树立高尚情操,奋发进取,有所作为,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热爱祖国:奉公守法,履行义务,维护团结。

尊敬祖宗:了解祖宗懿范与艰苦创业之宝贵精神遗产,饮水思源,弘扬先祖光荣传统。

讲道德:讲礼貌、讲谦让、讲公正,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敬贤尚士,和邻睦族。

重学习:立大志,明事理,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勤致富:俭持家,务正业,造福子孙。

宜宽让:凡事宽厚为怀,处事光明磊落,待人以仁不诡。

5、邓氏堂号:南阳堂正名节:尊卑长幼,人所当知。

恭顺和睦,不可逞凶斗殴,污伤大义。

正心术:人之心术,赋性本善。

凡人幼之时,须教以礼貌,训以义方,勿至心术变坏,以误终身。

正品行:人生于世,品行为先。

所以人贵志诚,不可欺诈,守信义,不可奸险。

谨言词:嘲语伤人,痛如刀割,大则倾家丧身,小则坏名节义。

其害非轻,不可不慎。

6、丘氏堂号:河南堂做事总要想前想后,顾看局面,毫无败着,方可做去。

凡事未计其成,先计其败,必将败局反复周祥。

算到成固幸事,败亦不至无可收拾乃佳,推之行政用兵皆然。

凡人正派,则无论做何等事都好;如不正派,则无论做何等事都不好。

七十二行,皆可成家立业,只要人品行端,心术正耳。

凡人做事,务要先求其自家本分,所谓厚道也。

凡人家必须有忠孝节义,为贤为圣的人,方为大发。

林氏家规家风家训教学资料

林氏家规家风家训教学资料

林氏家规家风家训林氏传统家风天下林氏所倡导的家风,具备善良纯朴的本质,毫无轩轾,基本上传承如下:1.不忘本:长期养成其宽厚济家与回馈报恩的美德。

如出过国家元首林森、工人领袖林祥谦的陶江林氏因上祖林元士是遗腹子由姑抚养成人后发族,故每年祭祖必先到报功祠祭祖姑后方祭祖先。

如有人早年怙恃俱失,由嫂抚养成人。

“公以嫂慈恩重,请旌节孝赠安人,又置田产赡其后,报其功也。

”2.尽孝道:孝道是持家的基础,几乎是每个家族都以孝道相承,以立家风,垂训子孙。

如以“露乌孝瑞”著称的孝子林横,“闻母病即弃官归,孝养于家。

母亡,横水浆不入口者五日,率子侄筑庐于墓右守制。

旬日,甘露降而白乌来翔。

州上其状……唐德宗诏赐筑双阙于墓前,予以旌表。

”3.重教育:家族读书风气的最佳见证就是科举。

林氏最推崇的就是一门俊彦,科甲联登,非书香世家,势不能致。

如十德之门、五桂联芳、唐九牧、宋九牧、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国师三祭酒……均为林氏宗族所传颂的楷模。

清末杭州知府林启创办教育,为浙江作出杰出贡献,受到民众爱戴建林祠于孤山的纪念。

简言之,良好的读书家风,才是科举的温床,上行下效,对后代子孙的行为,自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4.秉正直:天下林氏望族普遍均以先贤刚正不阿,秉执正直而自豪。

天下林氏太始祖比干就为了挽救国家危亡,维护黎民安宁不顾个人牺牲,犯颜直谏,惨遭剖心,被誉为“谏臣极则”;南京谏议大夫林安宅刚毅有守,凛然立朝,有古铮臣之直敏;明朝御史林润,正气凛然,毅直敢言,致于弹劾权奸严世蕃;揭开近代史第一页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等均是典型范例。

5.讲诚信:诚信为立身处世之本,言必信,行必果,林氏世家的家训族规对此倡导、规范甚多,实例颇多不一赘述。

6.重忠义:忠臣义士林氏世家中比比皆是,其中为国家民族牺牲的著名忠烈之士由比干始难以列举。

光近代就有甲午战争为国捐躯的管带林履中(比邓世昌还先随舰殉职者)、林永升、林泰曾,戊戌维新变法献身的林旭、林圭,辛亥黄花冈起义牺牲的林文、林觉民、林尹民,二七大罢工烈士林祥谦、林开庚,民主革命英雄林基路、林育英、林育南兄弟……林氏传世家训天下林氏多传传世家训十条,颇有影响,为知全貌,特录如下。

林则徐的家风家教和家训

林则徐的家风家教和家训

林则徐的家风家教和家训志节高清的香之家20世纪60年代,台湾有一本被称为“确立新传记的典范”的《林则徐传》,作者是林则徐玄孙林崇墉。

他概括林则徐成长过程中的家风特点和林公本身的性格时用了两个字:“恬淡”。

乍一看,这两个字与林则徐位高权重、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多少有些反差,但细想却透着极深的哲理。

诸葛亮曾有一句教子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林公之“志”,林公精神境界之“远”,何尝不是从“淡泊宁静”中求之。

林家之淡泊首先发自于对“书香”的执着。

据林崇墉先生追述,林家“历代固守儒业”,林则徐祖父是个廪生,长期漂泊在外教书谋生。

由于“家口浩繁”,家境日渐拮据,到林则徐父亲林宾日这一辈已是“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但林宾日没有因贫丧志,他坚持固守儒业,日夜苦读,希望通过科举途径振兴家道。

他的文才在乡里颇有名气,但他在科场却屡试不顺,29岁才考中秀才,补了廪生,后来便再也考不上举人,一直到4l岁,由于过度用功,患了眼疾,才被迫放弃举业,从此致力“孜孜于教诲子弟、成就后学之事”,把读书进取的梦想寄托到了下一代的身上。

尽管生活极其艰辛,有人劝他让林则徐改图他业以佐家计,他总是笑而不答。

对于造就后代成器,他有独到的见解,他说:“《易》以养蒙为圣功,养之时义大矣哉。

养其廉耻,使达于奇袤;养其天真,庶免于浇薄。

夏楚收威,特其偶耳;若习焉,有不生玩者乎?” 林宾日教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林则徐从小就表现出较高的文学天赋,4岁时,林宾日便把他带到塾馆,抱在膝上开始启蒙教育,有人质疑这样做是不是太早了,林宾日回答:“非欲速也,此儿性灵,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机反窒,此教术之因材而施者耳。

”他还特别注重身教,“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近理著己之道,罕譬曲喻,务使领悟而后已”。

据林则徐回忆,他小时从未受过父亲的打骂,连大声呵斥他都绝少有。

林则徐曾这样评价父亲:“府君在庠序二十年,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文。

”这是说,他的父亲执教学校二十年,从不乱做一件事,也不随意收取一文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氏传统家风
天下林氏所倡导的家风,具备善良纯朴的本质,毫无轩轾,基本上传承如下:
1.不忘本:长期养成其宽厚济家与回馈报恩的美德。

如出过国家元首林森、工人领袖林祥谦的陶江林氏因上祖林元士是遗腹子由姑抚养成人后发族,故每年祭祖必先到报功祠祭祖姑后方祭祖先。

如有人早年怙恃俱失,由嫂抚养成人。

“公以嫂慈恩重,请旌节孝赠安人,又置田产赡其后,报其功也。


2.尽孝道:孝道是持家的基础,几乎是每个家族都以孝道相承,以立家风,垂训子孙。

如以“露乌孝瑞”著称的孝子林横,“闻母病即弃官归,孝养于家。

母亡,横水浆不入口者五日,率子侄筑庐于墓右守制。

旬日,甘露降而白乌来翔。

州上其状……唐德宗诏赐筑双阙于墓前,予以旌表。


3.重教育:家族读书风气的最佳见证就是科举。

林氏最推崇的就是一门俊彦,科甲联登,非书香世家,势不能致。

如十德之门、五桂联芳、唐九牧、宋九牧、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国师三祭酒……均为林氏宗族所传颂的楷模。

清末杭州知府林启创办教育,为浙江作出杰出贡献,受到民众爱戴建林祠于孤山的纪念。

简言之,良好的读书家风,才是科举的温床,上行下效,对后代子孙的行为,自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4.秉正直:天下林氏望族普遍均以先贤刚正不阿,秉执正直而自豪。

天下林氏太始祖比干就为了挽救国家危亡,维护黎民
安宁不顾个人牺牲,犯颜直谏,惨遭剖心,被誉为“谏臣极则”;南京谏议大夫林安宅刚毅有守,凛然立朝,有古铮臣之直敏;明朝御史林润,正气凛然,毅直敢言,致于弹劾权奸严世蕃;揭开近代史第一页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等均是典型范例。

5.讲诚信:诚信为立身处世之本,言必信,行必果,林氏世家的家训族规对此倡导、规范甚多,实例颇多不一赘述。

6.重忠义:忠臣义士林氏世家中比比皆是,其中为国家民族牺牲的著名忠烈之士由比干始难以列举。

光近代就有甲午战争为国捐躯的管带林履中(比邓世昌还先随舰殉职者)、林永升、林泰曾,戊戌维新变法献身的林旭、林圭,辛亥黄花冈起义牺牲的林文、林觉民、林尹民,二七大罢工烈士林祥谦、林开庚,民主革命英雄林基路、林育英、林育南兄弟……
林氏传世家训
天下林氏多传传世家训十条,颇有影响,为知全貌,特录如下。

一、崇孝道
孝始于事亲,终于报国,移考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之谓大孝。

孝为立身之本。

若不孝于亲,必不能忠于国,友于兄弟,睦于宗亲、乡党,合群于社会,必反为社会之蠹虫。

二、睦宗族
族人虽有远近亲疏,要其本源则一,族中人有喜事或凶事,必先行庆吊之礼。

遇有合族之事,必同心商榷。

平时聚会,亦以联族谊为重。

人情不见则疏,日疏日远,大非睦族之道。

宗族于我,固有亲疏。

自祖宗视之,则均一人之子孙,能以祖宗之心为心,自知族人之当睦。

睦族之要有五:一日敬老,二日亲贤,三日矜恤孤寡,四日周济急难,五日解纷。

此前人古训,实有深意。

三、重教养
天下无不慈之父母,但庭训不立,则溺爱不明者有之。

故父母之于子女,必幼而教以孝悌,稍长而授以学业,其顽劣者,亦必严为教训,勿姑息以养是非。

为父母者尤须以身作则,务使其子女自幼即有行为矩范。

四、齐家政
治化之道。

必先齐家。

然政行于天下易,而教施于一家难。

盖骨肉之间,恩胜情深,则家法难申,自非身先德化不为功。

治家之难,难于治民,良非虚语。

故善治家者,以正己为则。

己正,则子女相率以从;己不正,虽有治家严法,亦无以为功。

治家以正人伦为本。

正人伦以尊祖睦族、孝父母、友兄弟为先,以敦亲党,和乡里为要;近正人如近父兄,远恶人如远虎狼。

以勤俭立业,慈让为怀,约己而济有礼而好德。

如此者可以兴家,可以安身而立命。

五、正礼节
国家治乱,系于人心之邪正。

守礼法,合人群,世风必正,国家必治;人心邪则悖礼犯法,贻害人群,故验国家治乱必先观礼法盛衰。

人之立身于世,重在争人格,讲礼节,重名教。

卑污之行,有如白圭之玷,终身不能磨灭。

可不慎哉!可不戒哉!
六、务读书
家不论贫富,子女不论智愚,第一要读书。

读书则能知事理,古人所谓致和、格物、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

使人知为人之理,立业之方,有益于民,有功于国,而不至为非作歹,为世人所不容。

七、明德性
大丈夫须有顶天立地之志,处世存心,要有容人度量,而勿求容于人。

人必善忍,其业乃有成;必有容,其德乃得大。

君子立身,未有不成于忍而败于忍,惟能忍,方能恕于合众志以成大事业;不忽视小事物,方能谨慎处世而致成功。

八、谨言语
言不由衷,人之所恶。

待人持物,务要诚实。

虚伪之言,经久必露出破绽。

故出言先自思量,是合理的便说,不合理的便不
可说;事有益于人的便说,有损于人的便不可说。

勿说大话,勿说空话。

古人云“言寡尤,行寡悔。


闻人过失,须加警惕,耳可闻,口不宜说。

语云:“经目之事,犹有未真。

十口相传,岂可尽信。

”至于闺房之事,尤不宜道听途说。

喜谈乐道,儇薄之行,君子所不齿。

九、慎交游
处世贵在知人。

于朋友间,知其友其德,藉以辅吾仁,矫吾失。

故交友得其人则可自薰其德,此所谓益友也;苟不择其人则惟导恶习,趋下流,此所谓损友也。

故择交不可不慎。

交富贵之友,戒之在骄在奢;交雄杰之友,戒之在争在斗;交商贾之友,戒之在吝在啬;他如不肖荡子,则万不可近。

交友不善,足以危身破家,可不慎欤!
十、处世事
明是非,辩忠奸,守节义,权生死,才算得大勇。

不自用,能用才算得大智。

以爱子女之心事亲之则无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无大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可全交谊,和人群。

立身处世之道,见识要远,操守要严,器量要大,谋虑要长。

行事审其当否,行之在我,不怨天,不尤人。

处众以谦退礼让为先。

言欲逊,逊则人和;行欲严,严则远侮。

端重勤俭是.居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恭宽容忍是居乡良法,洁法奉公是居官良法。

林氏家训家规
1、敬尊长
敬人之父,人亦敬其父;敬人之兄,人亦敬其兄。

非特名分尊于我者为长,即年齿长于我者,皆长也。

有问必答,隅坐随行,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后。

此所谓敬长之义也。

2、正心术
为善降之百祥,不善降之百殃。

善恶两途任人所行,未有不从心术中得来者哉。

一念之善,尊宰相之荣;一念之善,中状元之选。

心术不正,不受阳诛,必遭阴谴,岂细故哉!有则改之,无则加
勉。

3、端人品
人品者,立身之攸关也。

务正业以禁游荡,近君子以远小人,谨口过以戒讼非,除骄傲以耻谣媚。

怀德怀刑乐善不倦,乡党推为端人,父母亦乐有贤子也。

4、勤读书
天下事利害常相伴,惟读书则有利而无害,不问贵贱、老幼、贫富,读一卷便有一卷之益,读一日便受一日之益,读书固能变化
气质而循良善,即姿性愚鲁便不为士,亦觉高人一等。

其拾青紫,取荣名,又进一层焉。

格言:“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
书。


5、交朋友
友本取信,莫为滥交。

既订金兰之好,当尽友谊之情。

在善相劝,
有过相规,患难可共。

6、尊师长
天产栋梁,必需斧凿。

师之教子岂异斧凿哉!诗书谁传我,学问谁教我,是非谁正我,功名谁成我,舍师其谁与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