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检测方案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检测技术培训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检测技术培训
土壤样品库样品保存:土壤样品库需保证样品性质安全、样品信息安全、设备运行安全, 确保样品信息准确、样品存取位置准确、人为操作准确,做到工作流程便捷、系统操作便 捷、信息交流便捷。土壤样品库光照、温度、湿度等应能满足土壤样品长期保存要求。土 壤样品库中 样品不得擅自使用。土壤样品库接收剖面分层样品后,应及时装入棕色玻璃样品瓶
林地草地
检测指标包括土壤容重、 机械组 成、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 矿物 组成、 pH、可交换酸度、水解性 酸度、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 总量、有机质、碳酸钙、全氮、全 磷、全钾、全铁、全硫 、有效磷、 速效钾、游离铁
烘干基换算:烘 干基结果换算需 测定土壤水分含 量,每次检测称 样量5g,做 2平 行检测。
注意:细磨过程中样品编码必须始终保持一致;制样所用工具每处理完 1个样品后需清洁干净, 避免交叉污染 。 样品制备时应现场填写土壤样品制备记录。
检测指标:
土壤样品的检测
耕地园地
检测指标包括土壤容重、 机械组 成、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 土壤 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矿物组成、 pH、可交换酸度、阳离子交换量、 交换性盐基及盐基总量 、 水溶性 盐、有机质、碳酸钙、全氮、全磷、 全钾、全硫、全硼、全硒、全铁、 全锰、全铜、全锌、全钼、全铝、 全硅、全钙、全镁、有效磷、速效 钾、缓效钾、有效硫、有效硅、有 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 有效硼、有效钼、游离铁、总汞、 总砷、总铅 、 总镉、总铬、总镍
过2mm筛 土壤样品
用四分法或多点取 样法分取约 10g。
用四分法或多点取 样法分取约 20g。
磨细,使之全部通过 0.25mm孔 径( 60目)筛, 供有机质、全氮等项目的测定。
用玛瑙 研钵或玛瑙球磨机 磨细 ,使之全部通过 0.149mm孔径( 100目)筛。供测定全量成 分、 重金属等的测定。

05土壤质量监测课件

05土壤质量监测课件
而判断土壤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受污染的程度。 我国1990年出版了《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专著。
土壤污染
定义:
环境污染物过量地输入土壤,超过了土壤能 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污染物的积累逐渐 占据优势,使得土壤中所生长的植物和微生 物受到危害,并使植物体中污染物含量超过 食品卫生标准,就称为该土壤受到了污染。
六六六 ≤ 滴滴锑 ≤
一级 自然背景
0.20 0.15 15 15 35 35 90 90
0.05 0.05
<6.5
0.30 0.30 30 40 50 150 250 250 150
二级
6.5~7.5 >7.5
0.30
0.60
0.50
1.0
25
20
30
25
100
100
200
200
300
350
300
土壤污染分%) 担 各 率 某 项 ( 项 污污 染染 指指 1数 0数 0之和
土壤污染分极标准
土壤级别
综合污染指数 (P综)
污染等级
1 P综≤0.7
安全
清洁
污染水平
2 0.7<P综≤1.0 警戒限 尚清洁
3 1.0<P综≤2.0 轻污染 土壤污染超过背景值,作物开始污染
4 2.0<P综≤3.0 中污染 土壤、作物均受到中度污染
无机胶体(黏土矿物、铁、铝、硅水合氧化物) 有机胶体(腐殖质) 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对有机污染物(如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和无机污 染物(如Hg2+、Pb2+、Cu2+、Cd2+等重金属离子) 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或离子交换吸附能力。
(二) 酸碱性 土壤的酸碱度可以划分为九级: 中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呈东

土壤调查检测培训课件

土壤调查检测培训课件

土壤调查检测培训课件土壤调查检测培训课件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对农业、环境和人类生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状况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有效管理土壤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土壤调查检测变得至关重要。

一、土壤调查的重要性土壤调查是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过程,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土壤质量、土壤类型、土壤污染和土壤适宜性的重要信息。

通过土壤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和排水性能等关键指标,从而为农业生产、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调查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土壤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通过对土壤进行调查和检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其他有害物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治理,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二、土壤调查检测的方法土壤调查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获取土壤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调查检测方法:1. 土壤取样:土壤取样是进行土壤调查的基础工作。

通过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使用土壤钻取器或土壤铲进行取样,然后将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信息。

2. 土壤pH值测定:土壤pH值是衡量土壤酸碱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使用pH计或试纸,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的pH值。

土壤的pH值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合理调节土壤的pH值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土壤养分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通过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并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4. 土壤微生物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肥力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可以评估土壤的生物活性和生态功能。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具体内容包括:5.1节土壤污染概述;5.2节土壤污染监测方法;5.3节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污染的类型、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手册、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概述:讲解土壤污染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危害。

(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介绍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土壤污染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及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例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监测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概述定义、成因、类型、危害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原理、方法、优缺点3. 案例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

(2)列举三种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3)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提出合理的监测和治理方案。

2. 答案:(1)略。

(2)略。

(3)根据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治理方案包括:源头治理、污染土壤修复等。

武理工环境监测课件05土壤质量监测

武理工环境监测课件05土壤质量监测
中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呈东 南酸西北碱的规律。土壤的酸碱性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三) 氧化-还原性
因土壤中含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无机物质和有机物 质,使其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用氧化还原电位 (Eh)来衡量。
Eh>300mV:氧化体系起主导作用,土壤处于氧 化状态。
类 别
黏壤土 类
黏土类
质地名称
砂土及壤质砂土 砂质壤土 壤土 粉砂质壤土 砂质黏壤土 黏壤土 粉砂质黏壤土 砂质黏土 壤质黏土 粉砂质黏土 黏土 重黏土
各级土粒质量分数/%
黏粒
粉沙砾
沙砾
(<0.002mm) (0.002~0.02mm) (0.02~2mm)
0~15
0~15
85~100
0~质量的95%~98%)
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
有机质和生物(质量 占固相总质量的2%~
5%)
土壤溶液
空隙
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 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
(一)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一般占土 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98%。矿物质直接影响土 壤性质,又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故同土壤 肥力有密切关系。
55~85
0~15
35~45
40~55
0~15
45~100
0~55
15~25
0~30
55~85
15~25
20~45
30~55
15~25
45~85
0~40
25~45
0~20
55~75
25~45
0~45
10~55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重点
一、土壤资源调查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土壤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土壤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土壤资源调查的资料搜集与整理;
4.土壤资源图件的制作与应用。

二、土壤资源的分类与分布:
1.土壤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2.土壤分类的原则、方法和体系;
3.土壤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
4.土壤类型划分的标准与方法。

三、土壤质量评价:
1.土壤质量的定义和意义;
2.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3.土壤质量评价的评价标准与等级划分;
4.土壤质量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四、土壤利用与保护:
1.不同类型土壤的适宜利用方式;
2.合理土壤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3.如何合理利用有机肥料与化肥;
4.土壤污染与土壤治理的基本知识。

五、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1.可持续土壤利用的概念和内涵;
2.土壤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合理施肥与耕作措施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4.土壤保育和水土保持的措施与技术。

六、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实践应用:
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在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籍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
还要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参加实地考察、查阅真实的土壤资源调查报告等。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土壤资源调查
与评价的核心内容。

土壤普查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土壤普查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土壤普查的重要性及背景知识;2. 掌握土壤普查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3. 熟悉土壤普查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巧;4. 培养学生参与土壤普查的实践能力;5. 提高学生对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

三、课程内容:1. 课程导论- 土壤普查的背景与意义-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背景与目标- 课程安排与学习要求2. 土壤基本知识- 土壤的概念与分类-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的形态与结构3. 土壤普查技术与方法- 土壤调查的基本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土壤性状调查技术- 土壤类型制图技术- 土壤立地条件调查技术- 土壤利用情况调查技术4. 土壤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土壤数据整理与录入- 土壤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资源管理建议5. 土壤普查实践- 实地土壤调查与采样- 土壤样品分析与测试- 土壤普查成果制作与展示6. 土壤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土壤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土壤污染与治理- 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7. 课程总结与展望- 土壤普查成果的应用与意义- 土壤普查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土壤普查与生态文明建设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土壤普查的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土壤普查的应用;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与采样,提高实践能力;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5. 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学习资料与交流平台。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50%):考察学生对土壤普查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报告(20%):评价学生在土壤普查实践中的表现。

六、课程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2. 教学周期:8周;3. 教学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理论与实践》;2. 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学习资料、交流平台;3. 实地调查工具:GPS定位仪、土壤样品采集器等。

最新土壤质量监测培训课件.ppt精品文档

最新土壤质量监测培训课件.ppt精品文档
精品
5.3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5.3.1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深度和采样量 1. 混合样品 2. 剖面样品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三)采样注意事项 5.3.2土壤样品的加工与管理 (一)样品加工处理 (二)样品管理
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矿物质是植物 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按其成因可分为 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精品
一、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
1、原生矿物质:它是各种岩石经受不同的物理风化, 仍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 这类矿物质主要有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 类矿物、磷酸盐类矿物。
2、次生矿物质:它大多是由原生矿物质经化学风化后 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有所改变。这类矿 物质包括简单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三 氧化物类(如褐铁矿)、次生铝硅酸盐类(如蒙脱土)。
二、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土壤矿物质元素的相对含量与地球表面岩石圈元素的 平均含量及其化学组成相似。主体元素是氧、硅、铝、铁、 钙、钠、钾、镁等,占96%。
体、可溶性气体等。
精品
(五)土壤空气
精品
思考题
简述土壤的组成;他们是怎样形成的?
精品
5.1.2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吸附性 (二)酸碱性 (三)氧化-还原性
精品
精品
精品
土壤中氧化剂:游离氧、高价金属离子、硝 酸根等
土壤中还原剂:土壤有机质及其在厌氧条件 下的分解产物、低价金属离子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监测重金 属、农药、pH值共11个项目。
精品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 分为3类
1. 规定必测项目: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1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检测方案
用作苗圃的土地,在进行土壤检测时,最好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分块进行选取,以便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一、土壤检测前的准备
1、检测仪器的准备
(1)土壤取样器
(2)土壤筛
二、土壤检测基本方法及样本制备
1、土壤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

随后利用不同的方法随机获取。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

将每块作为一个监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 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3、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一般按三个阶段进行:
(1)前期采样:根据背景资料与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
(2)正式采样: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现场采样。

(3)补充采样: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增设采样点补充采样。

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和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可直接采样。

4、样品流转
由专人将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送样者和接样者双方同时清点核实样品,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样品交接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

5、样品保存
按样品名称、编号和粒径分类保存。

在转交给专业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6、预留样品
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一般保留半年,有利于苗圃同类状况可进行有效分析。

特殊、珍稀、仲裁、有争议样品一般要永久保存。

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报告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且根据检测中心反馈的数据报告进行有效分析土壤的含水量,酸碱度及有机质等存在状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