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堂同步试题 全册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与答案2021

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与答案2021

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与答案2021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语文的同步练习与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37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贻误(yí ) 不朽(xiǔ ) 热忱(chén ) 消遣( qiǎn )B、灼伤( zhuó ) 嫉妒( jì ) 煎熬( áo ) 要谛( dì )C、同僚( liáo ) 驾驭( yù ) 狭隘( yì ) 萎谢( wěi )D、粗糙( zào ) 洋溢( yì ) 跻身( jǐ ) 焕发( huàn )2、下面各项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B、最近,周杰伦早期的成名曲之一《蜗牛》这首流行歌曲入选了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

C、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D、今天我们班到郊外分组活动,你是参加义务劳动小组?还是参加社会调查小组?3、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汗牛充栋。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新疆启动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以来,各族人民群众同仇敌忾,踊跃参与和主动配合严打专项行动。

D、高考刚刚结束,考生们就开始了估分择校的工作,这个学校也好,那个学校也不错,大家见异思迁,都拿不定主意了。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八下人教版语文1-5课学案1.《藤野先生》学案教师寄语:“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雷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4.深刻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不逊.()诘.责()匿.名()油光可鉴.()畸.形()瞥.见(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发髻.( ) 抑.扬顿挫()驿.站(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绯红:深恶痛绝:标致:匿名:诘责:物以稀为贵:凄然:畸形:瞥见:二、自主探究3.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4.将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35):第三部分(36-38):提示:文中“我”的活动变换了3个地点,请根据地点的变化来划分。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细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畔和看电影事件。

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2.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二)细读课文4——3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3.文章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4.作者为什么要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或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三)细读36——38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5.文章流露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怀念之情,请找出文中写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表现。

(四)概括文章主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每课习题试卷(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每课习题试卷(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习题试卷(带答案)第一单元1.社戏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哄.骗(hǒng) 闹哄.(hōng) 起哄.(hōng) 哄.抢(hōng)B.潺.潺(chán) 怠.慢(dài) 不惮.(dàn) 船橹.(lǔ)C.撺掇..(cuān duó) 凫.水(fú) 桕.树(jiòu) 旺相.(xiàng)D.皎.洁(jǎo) 归省.(xǐng) 絮.(xù) 晌.午(shǎ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绝壁膝盖脑怒欺侮B.困惑挑剔胆怯委曲C.叛徒诚肯鉴别宛转D.惊异鞠躬奖励家眷3.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行辈:排行和辈分B.委实:实在弥散:弥漫消散C.自失:丢失了自己依稀:隐隐约约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旺相:茂盛4.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宛转愉快自失消失B.宛转悠扬沉静自失弥散5.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每个括号内限填一个字)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在我是乐土:()()我在这里()()得到优待,()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6.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A.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离开母亲约束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B.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时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

C.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D.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能自由地独自去看戏的畅快和喜悦。

语文同步练习册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语文同步练习册八年级下册人教版

语文同步练习册八年级下册人教版1、修辞手法选择:登封台让你想象帝王拜山的盛况。

[单选题] *拟人比喻未用修辞(正确答案)夸张2、1“今宵酒醒何处?”的下两句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下列对《红楼梦》第一回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故曰“甄士隐”;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故曰“贾雨村”。

B.癞头僧看见英莲,乃指着她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后两句即暗示元宵佳节英莲丢失,甄家被烧。

C.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得换人形,后来绛珠仙子用她一生的眼泪来还他。

这就是金玉良缘。

(正确答案)D.中秋佳节,贾雨村借着酒兴,口占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首诗对月寓怀,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4、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瓤肉(ráng)热忱(chén)颤抖(chàn)缅怀(miǎn)B、浓酣(hān)掮客(qián)斡旋(wò)画卷(juàn)C、罪愆(qiān)寂寥(liáo)盗跖(zhí)伺候(sì)(正确答案)D、裨益(bì)航程(háng)翌年(yì)轨道(guǐ)5、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 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B.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题1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坐在池塘上,周围是竹子,它是孤独、悲伤、寒冷和深沉的。

(2分)(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分)(三)阅读以下短文,完成以下15~18个问题。

(12分)地下水危机①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5亿人的饮用水源为地下水,亚洲1/3的人口由地下水供应。

工业用水占地下水总使用量的19%,且有上升趋势。

然而,地下水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随着含水层沉积物变得稠密,含水层的储存能力将永久性地不可逆转地减少。

②在地下水储量缩减的同时,地下水污染也在许多地方突出地表现出来。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着明显的不同:地下水污染往往是逐渐深入的,很难及时发觉。

经过层层过滤,当地下水受到某些成分的严重污染时,往往是无色无味的,不易察觉。

由于地层的阻留,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一般是微量的,不会引起人类的急性疾病,但是却会在人体内富集,造成多系统的损伤,甚至会影响到几代人的健康。

③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含有各种有毒有害元素的废水。

人类已经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处理了一些工业废水,但仍有大量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城市下水道、河流、湖泊和海洋,或直接排入沟渠和大型渗水坑自行消失,这些都是工业污染地下水的主要原因。

④20世纪40年代,人类开始使用化工合成的农药来消灭病虫害,一部分未被吸收的农药会随地表径流渗入地下蓄水层造成污染,对地下水质造成威胁。

据报道,在30年前使用ddt(注:一种杀虫剂,现国家已禁止使用)的地方,目前地下水中仍然存在这种农药,且部分地区地下水中ddt含量超标几千倍。

自20世纪50~60年代起,化肥使用量在逐年增加。

近几年,相关部门通过对地下水监测发现,硝酸盐含量都有上升的趋势,有些地方甚至超标30倍以上。

⑤ 长期以来,城市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只有依靠地表水的自净能力才能消除污染物,但水体的自净能力有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精品训练(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精品训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采菊悠然原创一、选择题。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A. 保姆大抵面如土色B. 福橘烦琐莫明其妙C. 渴慕投掷毫不相干D. 哀悼和蔼深不可测3、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开头)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

(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大家)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页 1 第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两脚两手,在床中间一个“大”字,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得那么热。

A. 张开摆开压烤B. 伸开摆成挤烤C. 张开摊成挤烘D. 伸开摊成压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 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6、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A.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B.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二、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哀悼()震悚()chuāng()疤孤shuāng( ) jié()问pī( ) 雳渴页 2 第mù( )2、本文选自散文集《》,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全册,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全册,含答案)《社戏》分层练习◆基础题一、基础知识1、辨字形,注音组词。

蓬()篷()棹()撮()博()搏()膊()桕()2、多音字,组词。

哄hōng:()更gēng:()喝hē:()吓xià:()哄hǒng:()更gèng:()喝hè:()吓hè:()哄hòng:()省shěng:()省xǐng:()3、依拼音写汉字。

dài()慢蕴zào()háng()辈撺duo()mí()散宛zhuǎn()xù()叨朦lóng()tǎng()若家juàn()fú()水飘miǎo( )◆能力题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黑夜。

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分别用一句话概述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1)(2)2、仔细阅读第一段,体会作者从中传达出什么感情?并试作分析。

答:3、仔细阅读第二段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有何作用?答:4、两段文字,把月夜归航的景物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

你有没有过“人在画图中”的经历?描绘给同学听听。

写成400字的短文,在同学中交流。

◆提升题三、课外阅读。

阿庆丰子恺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精品文档98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精品文档98页

1 藤野先生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绯红(fēi hóng):鲜红。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标致(biāozhì):漂亮。

课文是反语,用来讽刺。

落第(luò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课文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bù xùn):无礼。

诘责(jié zé):质问并责备。

深恶痛疾(shēn wù tòng jí):非常痛恨和厌恶。

物以希为贵(wù yǐ xī wéi guì):物品因稀少而显得珍贵。

瞥见(piē jiàn):很快地看一下。

畸形(jī xíng):不正常的形状。

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课文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匿名(nì míng):不具名或不写真实姓名。

托辞(tuō cí):借口。

(二)知识积累《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的十篇回忆散文。

这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的一组文章。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13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耄,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鲁迅原名,浙江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家。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藤野先生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绯红(fēi hóng):鲜红。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标致(biāozhì):漂亮。

课文是反语,用来讽刺。

落第(luò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课文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bù xùn):无礼。

诘责(jié zé):质问并责备。

深恶痛疾(shēn wù tòng jí):非常痛恨和厌恶。

物以希为贵(wù yǐ xī wéi guì):物品因稀少而显得珍贵。

瞥见(piē jiàn):很快地看一下。

畸形(jī xíng):不正常的形状。

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课文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匿名(nì míng):不具名或不写真实姓名。

托辞(tuō cí):借口。

(二)知识积累《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的十篇回忆散文。

这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的一组文章。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13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耄,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鲁迅原名,浙江人,我国伟大的家、家、家。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根据下列问题,请你跳读课文,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文中“我”的活动变换了3个地点,它们是、、。

(2)“我”的这些活动是按照顺序来组织的。

(3)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段),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4)本文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每一件事各表现出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括。

课文描写了一个的藤野先生。

2.句段品读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并思考下列问题:(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对表达句子意思起了什么作用?(2)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形象的?(3)这部分用了两个比喻和一个反语,把它们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3、探究质疑第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无关,是否可以删去,以求精练?(三)布置作业1.预习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该部分可分为哪几个大层次?为什么这样分?试做好学习笔记。

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已趋于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年10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

对此决策,同学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甲同学说:“我觉得我家乡的方言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

有效保护,将使她永远年轻。

”乙同学说:“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抢救方言’没有必要。

”丙同学说:“都什么时代了,还讲方言?太土气了!”(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觉得“方言”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摒弃呢?请发表你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按照下面的提示,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第一层(第~段):写“我”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第~段):写“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第~段):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它们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第~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二)研习课文1、旬段品读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1)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句子中“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3)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说明什么问题?2.探究质疑仔细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小组讨论后作答:作者在仙台受到了优待,又遇到了好先生,为什么还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三)布置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中运用了许多反语,如“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标致:精通时事:正人君子: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四题。

第三课时(一)检查作业查看课后“研讨与练习”第四题的完成情况。

(二)研习课文1.句段品读朗读第36~38段,思考下列问题:(1)第36段中,作者“难以下笔”的原因是什么?对藤野先生怀有什么样的感情?(2)找出第36段中作者对藤野先生高度评价的句子,并说说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3)全文结尾一段,具体写了哪三件事?你对文章最后一句是怎样理解的?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综合大家的意见,自己将答案写出来,以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

第1小题:第2小题:(三)应用迁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华老师,你在哪里王蒙二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老师叫华霞菱,女,刚从北平师范学校(简称北师)毕业,20岁左右,个子比较高,脸挺大,还长了些麻子,校长介绍说,她是“北师”的高材生,将担任我们的级任(犹今之班主任)老师。

华老师对学生非常严格,尤其对一些“坏学生”特别严厉,我们都认为这个老师很厉害,怕她。

但她教课、改作业实在是认真极了,所以,包括被处罚得哭了个死去活来的同学,也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

谁说小孩子不会判断呢?小学二年级,平生第一次做造句,第一题是“因为”。

我造了一个大长句,其中有些字不会写,是用注音符号拼写的。

那句子是:放学以后,看到妹妹正在浇花呢,我很高兴,因为她从小就不懒惰。

华老师在全班念了我这个句子,从此,我受到了华老师的“激赏”。

但是,有一次我出了个“难题”实在有负华老师的希望。

华老师规定,“写字”课必须携带毛笔、墨盒和红模字纸,但经常有同学忘带致使“写字”课无法进行,华老师火了,宣布说再有人不带上述文具来上写字课,便到教室外面站壁角去。

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等想起这一节是“写字”课时,课前预备铃已经响了,回家再取已经不可能。

我心乱跳,面如土色。

华老师来到讲台上,先问:“都带了笔墨纸了吗?”我和一个瘦小贫苦的女生低着头站了起来。

华老师皱着眉看着我们,她问:“你们说怎么办?”我流出了眼泪。

最可怕的是我姐姐也在这个学校,如果我在教室外面站了壁角,这种奇耻大辱就会被她报告给父母……天啊,我完了。

全班都沉默着,大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个瘦小的女同学说话了:“我出去站着吧,王蒙就甭去了,他是好学生,从来没犯过规。

”听了这个话我真是绝处逢生,我喊道:“同意!”华老师看了我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厉声说了句:“坐下!”事后她把我找到她的宿舍,问道:“当×××(那个女生的名字)说她出去站而你不用去的时候,你说了什么来着?”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

这是我平生受到的第一次最深刻的品德教育,我现在写到这儿的时候,心仍然怦怦然,不受教育,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呢?华老师有一次带我去先农坛参加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会前,还带我去一个糕点铺吃了一碗油茶,一块点心,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下馆子”了,这种在糕点铺吃油茶的经验,我借用了写到《青春万岁》里苏君和杨蔷云身上了。

运动会开完了,天黑了,挤有轨电车时,我与华老师失散了,真挤呀,挤得我脚不沾地。

结果,我上错了车,我家本来在“西四牌楼”附近,却坐了去“东四牌楼”的车,到东四,仍然下不来车,一直坐到了北新桥终点……后来我还是找回了家,从此,我反而与华老师更亲了。

我们上三年级,级任老师就要换的,因此,华老师就不再教我们了,此后也有许多好老师,但没有一个像华老师那样细致地教育过我。

1.本文叙事详略得当,哪一件事详写?哪几件事略写?这样处理详略有什么好处?2、“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无地自容”,“脸红”和“无地自容”的原因是什么?3、综观全文,说说华老师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你认为本文语言的突出特色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略加分析。

参考答案:1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一)周树人绍兴文学思想革命狂人日记(二)1.(1)东京仙台离开仙台后 (2)时间(3)1~3 4~35 36~38 (4)①添改讲义—一认真负责,一丝不苟;②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⑧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④了解女人裹脚——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5)热诚、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2.(1)“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2)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3)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实在标致极了”是反语。

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实在标致极了”,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3.不能删。

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三)(1)蓝叠攥僵(2)A②B①C④D③(3)D第二课时(一)4~5 6~23 24~31 32~35(二)1.(1)因为“日暮”会使作者想到“日暮途穷”,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水户”则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作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记得。

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

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3)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