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年级语文下 课外古诗词诵读

思念、孤寂
龟 虽 寿曹
操
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听老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读 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 小组评读。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 (二二节拍)。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 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课外古诗词诵读
激趣导入
第1课时
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
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
千金。”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
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中一
首——《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听老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 读顺字音节奏,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 小组评读。
板书设计
赠从弟 (其二)
风盛 衬托(或对比)
托物言志
松柏 劲
梁 甫 行曹
植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 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 王”。他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其诗内容广泛,形 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其“骨气奇高,辞采华 茂”(《诗品》)。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 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 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等。
4.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真是幸运极了,我 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这八个字常 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是按乐章 尾声的格式,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 (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 关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包括它的形式、韵律和意象。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意境。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四首具体的古诗词案例。《登高》、《望岳》、《春望》和《钱塘湖春行》分别展示了诗人们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自然、国家和生活的感悟。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意识到需要更加注重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分析如何将古诗词融入日常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古诗词作品:
1.《登高》——唐代杜甫
2.《望岳》——唐代杜甫
3.《春望》——唐代杜甫
4.《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本章节内容以古诗词诵读为主题,通过对四首经典古诗词的学习和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诵读技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平仄、对仗等,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诵读示范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原卷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句子默写1.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补充完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_____,_____。
_____,_____。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同是写送别,王维用“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忧伤,而王勃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二、单项选择题3.(2022春·山东青岛·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即将赴任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
B.颔联写了两人“离乡背井”和“客居话别”双重别绪,表达无限凄恻之感。
C.颈联是说真挚的友情是不受空间阻隔的,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
D.尾联描写了友人在岔路口依依不舍挥泪告别,以至于儿女们也跟着抱头哭泣的情景。
4.(2021春·辽宁铁岭·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选出对《子衿》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
B.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C.全诗三章,采用顺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正如我们现在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见对恋人的思念之切。
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5.(2022春·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选出下列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对仗工整,“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长安的雄伟气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长安和蜀地联系起来,充满深情厚意。
B.颔联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部编本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赏析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 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和你都是离 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 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 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赏析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 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 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 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 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 得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阙辅三秦, 城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参考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 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 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 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参考译文
诗歌赏析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 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 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 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 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词语解释
⑴子衿(jīn),你的衣领。子,你。衿,衣领。 郑,今河南新郑一带。 (2)悠悠:深思的样子。 (3)宁(nìng):岂,难道。 (4)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5)佩:指佩玉的绶带。 (6)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 见的样子。 (7)城阙:城门两旁的高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知识点知识点汇总__式微一、创作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二、理解词义注释式:作语助词。
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微:非。
微君:如果不是你们。
故:原因,缘故。
中露:露中,在露水中。
倒文以协韵。
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
躬:身体。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三、问题归纳1.这首诗以设问起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论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2.这首诗在句式方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这首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四、古诗赏析《式微》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劝慰朋友。表达诗人的豪迈旷达(爽朗乐 观)的思想感情。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
旷达的胸怀。
送别诗歌知多少?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别诗歌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第三句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 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 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 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 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 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女子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 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 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 “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 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解释
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若不是国君的缘故,怎么会 身披露水之苦!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躬:身体。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
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 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 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 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 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 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 极其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美课件

课 外 古 诗 词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感情。
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
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 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 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理解诗歌
理解诗歌
注释: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明净的水。 为别:分别。 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征:远行。 浮云:飘浮的云。 自兹去:从此离开。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理解诗歌
译文: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
时常能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约约 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匆匆回首,心里有恨 却无人知晓。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 独宿于 荒冷的沙洲。
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 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 出场作铺垫。接下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 茫的“幽人”形象,随即写到“孤鸿”,使这两个意 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孤鸿 的形象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 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赏析
下片抒情,主要赞美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妒”,它的第一种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 冬孤傲开放。“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第二种美德是 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是香气依旧。 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遭贬,因此 他以群花喻指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从而表达了虽 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部编版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精读细研
僧人住的房舍。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弯曲的小路。
【译文】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深处, 僧人禅房掩映于花木之间。
颔联写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 色的幽静迷人。
精读细研
指山中美丽 的景色。
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 里的清澈秀丽的影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人、孤鸿等事物 的描写,营造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词人 孤独、凄苦、伤感的心境。
合作探究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 结合句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简要 赏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了孤鸿遭遇不 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 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的 夜晚。在此作者托物抒怀,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 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使……怡然自得。
人的世俗之心。
【译文】山中景色使鸟儿怡然自得,潭中影 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渲染禅房周围清幽的环 境:山光、鸟、潭影,让人感觉心境空灵。
精读细研
寺院诵经,敲钟开 始,敲磬停歇。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指各种声响。
只。
【译文】各种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磬 声在空中回荡。
整体感知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初升的太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译文】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 阳照耀着高高的山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
1.《式微》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2.《子衿》中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的句子是“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3.人们常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来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划分句子节奏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A)
A.式微/式微,胡不/归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式微/式微,胡/不归”。
三、古诗歌阅读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胡.不归(胡:为什么)
B.微.君之故(微:小)
C.胡为乎中露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D.微君之躬.(躬:身体)
【解析】B项,“微”,(如果)不是。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君主发出的怨词。
全诗用简短的几句话,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压迫奴役的极端憎恨。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曹操的《短歌行》一诗引用了本文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诗中两句“纵我不往”有什么作用?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发出了强烈的反问。
只有爱如烈火,思如涌潮,才会有这样的嗔怪和责备。
8.(广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9.(资阳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储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自己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