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主要内容:诗人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巴山楚水,回来时已物是人非,诗人豁达地劝慰友人也劝慰自己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2、表达情感(主旨):表达了作者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及对岁月流逝、世态变迁的感慨。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5、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
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
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2、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赤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3、《赤壁》中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4、《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十首古诗鉴赏

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十首古诗鉴赏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年代:唐主题: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哲理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前句是说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后句是说归来后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
2、《赤壁》作者:杜牧年代:唐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作者运用了“东风”“铜雀(台)”这样形象性的语言,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年代: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
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意思是: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其中对偶的句式,既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伤感之情,又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意。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相见欢》李煜(宋)
《登飞来峰》王安石(宋)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第一句为抒情咏志的铺垫。“举杯消愁愁更 愁”一句是正面坦露情怀。 “举杯”的目的本为 “消愁”,但是酒落愁肠 ,不但不能“消愁”, 反而激起更多的愁绪。这两句极富哲理,表明诗 人虽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 智的严格制约,诗人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 纷扰。
情感提升
《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不是孤 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 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 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 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 的崇高美、悲壮美。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 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 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注释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文章:文章繁富。东汉时学者称当时皇室著述和藏书 处东观为“道家蓬莱山”,形容东观藏书之多。(蓬莱为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藏有仙家典籍。)
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 的诗文的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建安为汉献帝年号。
小谢:谢眺。南朝齐诗人。后人将其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并列,称他为“小谢”。
登 陈 幽 子 州 昂 台 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象燕昭王一类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 代明君, 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 现的后贤,又 还没有出现。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篇目(最新)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篇目(最新)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该诗描述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想,展现了雄伟壮丽的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白云千载空悠悠”,“长风万里送秋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此外,诗中运用了排比句和修辞手法,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使整首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静夜思》 - 李白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古朴、简洁而又深情的诗。
诗人在深夜思绪万千之时,突然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月色和作者单独思考的情景,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押韵,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语言简练。
3. 《望月怀远》 - 张九龄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夜空中的明月和自己离乡背井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中运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手法,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
4. 《登高》 - 杜甫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具有浓厚忧国忧民情怀的诗。
诗人以登高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社会不公的忧虑之情。
诗中引用了很多现象和景点,如“萧萧班马鸣”,“长江长江,天上飞”,通过形象描写,使整首诗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仗和排比句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5. 《白日依山尽》 - 王之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人生哲理的诗。
诗人通过描绘太阳西沉和山峦起伏的景象,表达了散文《山行》中“登高必自卑”的哲理。
诗中运用了象征化的表达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教材八下诗词赏析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雎鸠鸟在河心小洲上关关和鸣。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心中好的配偶。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日日夜夜想着追求她。
追求却无法得到,小伙日日夜夜思念她。
那绵绵不尽的思念啊,叫他翻来覆去睡不着。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弹琴鼓瑟亲近她。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清晨的露水尚未晒干。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高峻。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沙洲中间。
河畔的芦苇更为繁茂鲜明,清晨的白露依然逗留。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迂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沙洲上。
赏析:1、关于《诗经》: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一、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解析与赏析。
1. 整体感知。
- 这诗啊,就是诗人刘桢写给他堂弟的。
你看啊,他写的是山上的松树。
开头就说“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亭亭”这词儿啊,就把松树那种挺拔的样子给写出来了,像个小帅哥似的站在山上。
“瑟瑟”呢,是风声,谷中的风呼呼地吹着,这就像给松树设置了一个挺艰难的环境。
2. 诗句赏析。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里用了个“一何”,就是特别强调的意思。
风的声音是多么大呀,就像有人在你耳边大喊大叫一样。
可是松树的枝条呢,是多么刚劲有力啊,它可不会被这大风给吹得东倒西歪的。
这就像一个硬汉,不管别人怎么吓唬他,他都站得直直的。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到了冬天,冰霜那叫一个冷酷无情啊,到处都是白茫茫、冷飕飕的。
可是松树呢,一年到头都是那么端正,就像个守纪律的好学生,不管什么时候都坐得端端正正的。
这松树啊,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一点都不害怕。
- 最后“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两句就更厉害了。
“罹”就是遭受的意思,难道松树就不会遭受严寒吗?当然会啦。
但是松柏它有自己的本性啊,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很坚强一样。
这诗人其实就是在借松树来告诉他堂弟,做人呢,就要像松树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本性,不能轻易就被打倒了。
一、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解析与赏析。
1. 首联解读。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开头啊,写的是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
“城阙”就是长安城,周围有三秦大地拱卫着,看起来很雄伟。
“风烟望五津”呢,诗人在这儿遥望杜少府要去的蜀地的五个渡口,那地方烟雾缭绕的。
这就像我们现在送朋友去远方,看着他要去的方向,心里有点惆怅呢。
2. 颔联分析。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课外-古诗词赏析解析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课外-古诗词赏析解析八年级下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题】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写法】(1)运用比兴手法。
(2)重章叠句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主题】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分析

品味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
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 谐音“思”,用“到死”、“成灰” 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 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 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 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情感提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 。”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 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 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 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 寻味。
译文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 着容颜转变的愁虑;我夜晚对月低吟时 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 啊,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 候!
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 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豀生、 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 南荥(xíng)阳(今郑州荥阳)。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
• 1.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 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气象阔达,志趣高远,
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 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终南别业 王维
•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 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 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 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 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 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 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 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 更为可亲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参考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参考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译文]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意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4.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参考译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参考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参考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7.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参考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有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8.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参考译文]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9.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参考译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10.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参考译文]
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映照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关于家乡的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