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成语中感悟人生的不同境界

合集下载

成语里的人生智慧,醍醐灌顶!

成语里的人生智慧,醍醐灌顶!

成语里的人生智慧,醍醐灌顶!1、海纳百川“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的《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没有物质形态的困扰,即使方寸之地也可容纳像大海一样辽阔的东西。

意指要心胸宽广,不要拘泥于形式。

李周翰注释道:“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所题堂联。

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尘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诉人们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此外,海纳百川还有包罗万象的意思,常常用来形容事物壮阔雄奇。

2、登堂入室登堂入室,也说“升堂入室”,谓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这个成语蕴含着古人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理解的智慧。

要是把“登堂入室”理解为从大厅进入内室,或是进入人们的家里,就显得有些粗鄙了。

典故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擅长弹瑟。

一次孔子听后认为仲由的弹奏充满杀伐之音,并不符合儒家中正温柔的礼乐追求,孔子给予纠正并表扬他:“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已经有一定成就,但没达到最高境界。

”3、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苏轼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做学问、做事业都是极艰难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准备、积累,去粗取精,弃伪存真,等待时机,还要经受失败、挫折的一次次的打击,所以没有充分的积累,贸然妄动,结果很可能是失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篇一: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种智慧、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

这些成语往往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传承,被赋予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则更是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感悟,让人在生命的旅途中更加明智和成熟。

以下是几个关于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供读者参考:1. 明镜高悬:这个成语意为明镜般的高悬在空中,比喻人们的内心纯净,思维清晰,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清澈和纯净,不被杂质所污染,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当局者迷:这个成语指的是在做事情的时候,当局者往往无法看清事情的本质,容易陷入迷惑和困惑之中。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看清事情的真相,需要离开当局,客观分析问题,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了解别人需要智慧,了解自己需要明智。

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前人的失败可以成为后人的借鉴和教训,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成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失败和错误。

5. 知行合一:这个成语意为“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密切关系。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成功,需要注重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以上是几个关于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希望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二: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既可以是表达人生哲理的,也可以是表达人生感悟的。

以下是几个可能符合要求的成语:1.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处理某些事情时,当局者往往会因为过于投入而迷失方向,而旁观者则能够以客观冷静的态度给予指导和建议。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瑰宝,它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道德、传统智慧等诸多方面的精华于一体。

成语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智慧,增长见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成功在于不懈的努力——锲而不舍“锲而不舍”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一篇。

它的意思是,齐国的大臣蹇叔在求学过程中,发现自己因精神不专一而缺乏全面的知识。

于是,他割掉了自己的左股,表示下定决心,就算是失掉肢体的疼痛也要不断地学习。

后来,蹇叔确实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大臣,被后人尊为“学而优则仕的楷模”。

“锲而不舍”的成语内涵是,如果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只有在不断的磨炼中,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提升自己的能力。

即使遇到挫折、失败,我们也要坚持下去,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改进自己。

学无止境——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出自《礼记·大学》一篇。

它的意思是,通过回顾和研究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不被淘汰。

温故知新的成语内涵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已知的领域中,而是要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新的未知领域。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的收获。

先天后天的差异——天赋异禀“天赋异禀”这个成语出自《易经·系辞传上》一篇。

它的意思是,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都不同,因此在生命旅程中能够取得的成就和受到的限制也都不同。

有些人天生就有过人的才智和能力,而有些人则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奋斗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天赋异禀的成语内涵是,我们应该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努力来弥补。

我们不能去羡慕别人的优势,而是要积极面对自己的局限,持续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柳宗元的《集贤深训·勉士篇》。

成语与人生用成语感悟人生哲理与智慧

成语与人生用成语感悟人生哲理与智慧

成语与人生用成语感悟人生哲理与智慧成语与人生用成语感悟人生哲理与智慧人生是一场旅程,有时艰辛曲折,有时喜怒无常。

在这个旅程中,成语如同精美的珠玉,在平凡的文字中闪耀着智慧与哲理。

通过运用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悟人生的意义,获得生活的智慧。

一、勤奋与坚持成语中有许多和勤奋、坚持相关的词汇,如"卧薪尝胆"、"锲而不舍"、"破釜沉舟"等。

这些成语告诉我们,要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就必须保持勤奋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中的故事,讲述了公元前260年,楚国大夫范蠡辅佐吴王夫差,为了报国雪恨,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故事。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经历艰辛和困苦,并用坚持不懈的态度去奋斗。

"锲而不舍"是一句古语,意为坚持不懈,努力不断。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坚持,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正如成语所言,只有像持续努力雕刻一样,才能将石头变成艺术品。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中的故事,战国时期,刘邦率领三万人渡过淮河,为了鼓舞士气,他下令破釜沉舟,表示必胜不回头。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一切努力,毫不退缩。

只有舍弃退路,才能全身心地迎接挑战。

二、助人与宽容成语中包含着许多关于助人与宽容的词汇,如"以德报怨"、"温文尔雅"、"宽以待人"等。

这些成语告诉我们,与他人相处应该以善良、宽容和仁慈的心态对待。

"以德报怨"是一句古语,意为以德报恶。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对待怨恨我们的人,不应以恶报之,而是要用善良的行为来回应。

只有用善良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温文尔雅"出自《诗经》,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温文而有教养。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以礼待人,温文尔雅,不仅可以展现自己的修养,还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人生感言四字成语

人生感言四字成语

一、奋发有为人生短暂,岁月蹉跎。

我们应珍惜时光,奋发有为。

正如古人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敢于拼搏,勇往直前。

面对困境,不退缩,不气馁,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一切困难。

正如成语“百折不挠”所表达的,只有经历了无数的挫折,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奋发有为,还需具备“志存高远”的品质。

古人云:“志者,气之帅也。

”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正如成语“壮志凌云”所描绘的,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二、厚德载物人生如戏,道德为戏。

一个有道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他人的尊敬。

正如成语“厚德载物”所表达的,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承载起人生的重任。

厚德载物,首先要求我们做到“诚实守信”。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守信是立世的基石。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真诚待人,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正如成语“言必信,行必果”所告诫的,我们要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其次,厚德载物还需具备“宽容大度”的品质。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

面对他人的过错,我们要学会宽容,理解他人的难处。

正如成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阐述的,我们要学会包容,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三、知足常乐人生短暂,欲望无限。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诱惑所迷惑,导致心灵疲惫。

然而,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物质的拥有,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

正如成语“知足常乐”所表达的,我们要学会知足,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

知足常乐,并非意味着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而是要懂得珍惜现有的幸福,把握人生的美好。

正如成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所告诫的,我们要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学会适时地调整心态,避免陷入无尽的欲望之中。

四、居安思危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在享受幸福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

正如成语“居安思危”所表达的,我们要在平安时期,预见未来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

居安思危,首先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人生感悟:四个字诠释人生

人生感悟:四个字诠释人生

人生感悟:四个字诠释人生人生感悟:四个字诠释人生进1、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2、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3、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4、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5、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6、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7、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8、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9、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退1、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2、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3、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4、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5、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6、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7、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8、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9、退: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应1、慎: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2、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3、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4、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5、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6、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7、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8、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9、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对1、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2、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3、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4、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5、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6、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7、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8、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9、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启发人深刻醒悟的成语

启发人深刻醒悟的成语

启发人深刻醒悟的成语1.安常处顺——庄子·养生主一句话:安于平稳生活,处于顺境。

明白的人懂得放弃,情真的人懂得牺牲,睿智的人懂得超脱。

安于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不必刻意进补或修炼,就能摆脱诸多烦恼和痛苦。

2.白驹过隙——庄子·知北游一句话:时光过得很快,好像在缝隙中窥见飞跑而过的白马,转瞬即逝。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就这么轻描淡写。

每个人都有一丛花开在心底,纵使白驹过隙,岁月老去,依然会花香满衣。

3.不系之舟——庄子·列御寇一句话:无忧无虑、随心所欲。

逍遥的人生“泛若不系之舟”,但是人达不到一定的境界,是不可以无约束的。

要遵守规定,要懂得社会的准则。

这样以后,才能真正做到“无忧无虑”。

4.巢林一枝——庄子·逍遥游一句话:鸟在树林筑巢只用一根树枝,有居住之地就满足了。

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

不管拥有多少丰富的物质,然而个人的享受是有限的。

知足且常乐,这不就是最好的人生态度吗?5.从容无为——庄子·在宥一句话:听其自然,不妄加人为的力量。

天地看似“无为”,却化育万物。

“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干,而是不妄为、不乱为。

尊重自然的规律,顺应客观的准则,那便是最集大成的“无为”。

6.大人无己——庄子·秋水一句话:超脱了常人物欲的人,是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的。

众生皆为一体,容纳别人即是容纳自己。

人与天道融合,接纳繁杂世俗而不心存芥蒂。

7.得心应手——庄子·天道一句话:心里摸索到规律,做起来就自然顺手,技术纯熟,运用自如。

技巧来源于心灵的体悟和把握,心中有所掌握,行动上也就掌握。

我们常说“心灵手巧”,“心”的把握,“手”的呈现,也就成功了。

8.得意忘言——庄子·外物一句话:领会了意旨,就不再需要语言,心领神会,而心照不宣。

登舟舍筏,得鱼忘筌。

一旦达到新的境界,原来的东西就应该舍弃。

因为它们不过是一个工具罢了,境界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灵。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篇一: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汉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经历了许多人生经历后,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人生。

1. 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大海变化多端,比喻人生也充满了无数的变化和挑战,要有耐心和恒心去适应环境和变化。

2.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形容人的眼睛敏锐,能够看到微小的细节和变化,也寓意着人们应该保持警觉,看清生活中的各种陷阱和危险。

3.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强调了持之以恒的力量,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努力,才能够穿透看似无法突破的难关。

4. 千锤百炼:这个成语形容经历许多挫折和考验,才能够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也寓意着人们应该在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5. 浴火重生:这个成语比喻经历磨难和困境后,能够从中重生,变得更加强大和有能量。

也寓意着人们应该像凤凰一样,经过烈火的锻炼,才能够变得更加美丽和高贵。

以上是几个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同时也提醒读者,在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成长,迎接人生的种种挑战。

篇二: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风格,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

以下是一些看透人生醒悟的成语,希望它们能为您带来启示和帮助。

1.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当我们身处某种情境中时,可能会因为感情、利益等因素而陷入迷惑,而如果有一个清醒的旁观者来帮助我们看清局面,我们就能更加理智地处理事情。

2. 水滴石穿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想一件事情成功,需要付出持久的努力和耐心。

即使看起来没有希望,也不能放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3. 沧海桑田人生如沧海,要想看清这个世界,就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识。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变数,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不断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华成语中感悟人生的不同境界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记录,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他的文化源远流长。

最近偶发奇思,想查一下中文里含有“生死”二字的成语有多少,结果发现还真不少,尤其是一些成语颇含哲理,从中可以感悟古人对生死的看法,我简单的总结
了八条,写出来与诸君共用:
1. 醉生梦死谁能悟
2. 生关死劫谁能躲
3. 出生入死人之途
4. 生老病死人之苦
5. 贪生怕死人之恶
6. 长生不死人之求
7. 生寄死归人醒悟
8. 不生不死人修佛
.醉生梦死谁能悟
醉生梦死”这一成语,比喻世人像喝醉酒和做梦一样,稀里糊涂的过日子。

宋.魏了翁〈水调歌头.张太博方送别壁津楼〉词:“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梦死,转首总成埃。

”清.羽
衣女士《东欧女豪杰》卷一:“你不见现在那些巴结官场的、 崇拜黄金的、 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的人吗?”确实, 醉生梦死 的人不知道人活着为什么,只有当人“酒醒梦醒”的时候,才 能悟出人生的真义。

千禧年二月我和家人游赌城拉斯维加斯, 突发奇思,我想:今晚在这个赌城成千上万的游客中,究竟 有几人是清醒的?!于是写下了《游赌城有感》一首:
沙漠绿洲,人间奇迹;亿金堆成,灯红酒绿。

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声色娱乐,登峰造极。

名为享福,实则造孽;兴赌兴毒,随心所欲。

愚者世人,醉生梦死;悲哉世人,梦醒何时?
.生关死劫谁能躲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许许多多的关口和劫难:出生、 第五回中写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 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所以难怪有人认为人的生死等
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就写道: 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


.出生入死人之途
升学、就业、结婚、生育、生病
直到死亡。

《红楼梦》
生死
出生入死”这个成语现在往往被用来指冒着生命危险去干某种事情,其实该成语的本来意思是指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也可以说:人一生下来,就走在通向死亡的旅途上。

《老子》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韩
非子.解老》上写道:“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

”人就这样生死生死一世一世的过。

四.生老病死人之苦
出生、衰老、疾病、死亡,佛教认为是人生必经的四“苦”。

《敦煌变文集.八相变》生老病死相煎逼,集财千万总成空。

百喻经.治秃喻》世间之人,亦复如是。

为生老病死之
所侵恼,欲求长生不死之处。

”释迦牟尼当初做太子时之所以
要悟道修佛,正是由于看到了人生老病死的痛苦,想寻求解脱生老
病死的途径,跳出人世间生老病死的烦恼。

五.贪生怕死人之恶贪恋生存,害怕死亡,这是人之常情。

《汉书.司马迁传》上写到:“夫人情莫不贪生怕死,念亲戚,顾妻
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然而,人们又厌恶贪生
怕死,认
我牛皋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古人甚至认为“贪生怕死 是最不好的凡人之心。

《杨家将》第四十八回:“怕死贪生, 为凡心之最。

人所以难学道,有凡心故耳。

”所以,真想学道 的人,就得去掉贪生怕死这颗心,只有放下对生死的执著才 能修成佛道神。

六. 长生不死人之求
长生不死、长生久视,是指人生命长存,永不死亡,永不衰 第一百零五回: “朕建高台峻阁, 欲与神仙往来, 以求长生不 老之方。

”《吕氏春秋.重己》 :“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 莫不欲长生久视。

”其次,这是道家性命双修的词语。

晋.葛
洪《抱朴子.辨问》中说:“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
视。

”《太上纯阳真经. 了三得一经》 :“天一生水,人同自然,
七.生寄死归人醒悟
为有这种思想是不好的,用作贬词。

三国演义》第 回:“贪生怕死之徒,不足以论其事。

”《说岳全传》第三 八回: 老。

首先,这是常人的一种愿望,一种希求。

三国演义》
乎?”
又在《抱朴子.对俗》中说:“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 肾为北极之枢, 精食万化, 滋养百骸, 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

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

何足以滑和。

” 是说人活着好比寄居在世上,人死了犹如返回老家。

劝人要把生死看透,不要因此而忐忑不安,表现为对人生的达观态度。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编》:“吾游遍灵境,颇有所遇,已知生寄死归,亦思乘化而游,当更无挂碍耳。

”至于对修炼的人来说,则更应领悟到人间是客栈,是用来小住的,不要执著于世上的得失,人生的目地是返本归真。

八.不生不死人修佛
不生不死”是指人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

佛教中讲,众生在三界内生死轮回,生生世世,回圈不已。

明.无名氏《李云卿》四折:“今日到来日修,每日去频发愿,过今年挨到来年,耽搁了修行仙道远,则这生死轮回怎遣!”唯有修成佛才能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

《入楞伽经》第八卷:“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

”《西游记》第十九回:
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通过学习佛法就能感悟到:
生无所求乐悠悠,死无牵挂得解脱;朝闻道兮夕可死,放下生死去执著;人死蜕去一层壳,元神修成返天国;不生不灭身常在,各个空间任逍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