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非就是活这四种境界(深刻)_人生感悟

合集下载

冯友兰:看懂这4重境界,人生才会无所畏惧~自然即天地,功利即道德

冯友兰:看懂这4重境界,人生才会无所畏惧~自然即天地,功利即道德

冯友兰:看懂这4重境界,⼈⽣才会⽆所畏惧~⾃然即天地,功利即道德⼈⽣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下之分。

有的⼈,终其⼀⽣为钱谋、为权谋,⾃以为做⼈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不⼀定是⼀个境界很⾼的⼈。

有的⼈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捞到⼀官半职,但也不⼀定是境界很低的⼈。

哲学家冯友兰先⽣说过,每个⼈各有⾃⼰的⼈⽣境界,与其他任何个⼈的都不完全相同。

他认为,⼈⽣有四种境界:⾃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你属于哪个境界呢?来源 | 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第⼀重:⾃然境界冯友兰先⽣说:“⼀个⼈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孩和原始⼈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并⽆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境界,就是我所说的⾃然境界。

”⾃然境界,就是⼈⽣的最低境界,⽆⾮就是吃饭穿⾐,过去农家妇⼥有个⼝头禅,叫“嫁汉嫁汉,穿⾐吃饭。

”穿⾐、吃饭,是⼈⽣最基本的事情,也是最低境界。

有个笑话讲:说是张家⼝那边⼤草原,⼀个⼩孩在放⽺。

⼤⼈打趣问他,你放⽺⼲什么啊?放⽺卖钱。

卖钱⼲什么啊?娶媳妇。

娶媳妇⼲什么啊?⽣娃。

⽣娃⼲什么啊?放⽺。

活在这个境界⾥的⼈,驱使他们做事情的动⼒⼤都来⾃于⼈的天性,⽽评价事情的标准,要么是社会上早已约定俗成的规则或社会习惯,要么就依照他们⾃⼰的本性,他们也未曾了解到这样做事的意义。

著名学者、复旦⼤学王雷泉教授曾说过:“⼈兼具动物性、社会性和超越性,可以下堕为畜⽣,也可以提升为圣贤。

”其实活在⾃然境界的⼈,就是动物性的展现。

《礼记·礼运》中有⾔:“饮⾷男⼥,⼈之⼤欲存焉!”其实社会上⼤多数⼈就住在这⼀层,吃喝玩乐,糊⾥糊涂地来到这个世间,⿇⽊地、醉⽣梦死地活了⼏⼗年,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的意义、⽬的,别⼈怎么过,⾃⼰就怎么过,⼤家怎么过,⾃⼰就怎么过,最后还是糊⾥糊涂地、怀着恐惧与遗憾离开这个世间,⼀辈⼦都活在动物的层次上。

人生的四种境界举例

人生的四种境界举例

人生的四种境界:
1.自然境界:一个人按照本能或社会习俗行事,没有明确的自
我意识或追求。

例如,一个儿童可能只是自然地玩耍、学习,没有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或目标。

2.功利境界:一个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并追求个
人的成功和满足。

例如,一个企业家可能致力于创造财富和成功,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市场需求。

3.道德境界:一个人超越了个人的私利,开始考虑更广泛的社
会利益和道德准则。

例如,一个社会活动家可能致力于推动社会公正和环保事业,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

4.天地境界:一个人达到了一种超越个人和社会的境界,与宇
宙和自然相融合。

例如,一个修行者可能通过冥想和修行,达到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超脱,体验到与宇宙的连接和合一。

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人生的境界是一个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达到的心理状态和人生体验,是一个人在心灵层面上的成熟和深化。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境界,通过思考和感悟,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浅谈人生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浮躁”的境界。

这是很多年轻人常常会经历到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追求十分强烈,追求快乐的心态往往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刺激。

他们不断地追求物质财富,追求名声和地位,希望通过这些来获取快乐。

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外部的东西给予的满足只是短暂的,很快就会消失。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往往追求的是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质的提高。

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往往感到迷茫和没有方向。

他们追逐的目标不断变化,很难得到真正的满足。

第二种境界是“平凡”的境界。

在平凡的境界中,人们已经逐渐关注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追求真实和纯粹。

他们明白物质的追求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开始探索内心的世界。

他们学会与自己对话,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好。

他们懂得欣赏自然的美丽,懂得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充实,内心充满了平和和满足。

第三种境界是“高尚”的境界。

在高尚的境界中,人们已经超越了自我的桎梏,关注到了社会和大众的利益。

他们将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世界。

他们有着追求真理和公义的精神,对社会问题思考更加深刻,关注他人的福祉。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追求的目标更高尚。

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懈努力,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在这种境界中,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动力和激情,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的议题和活动中去。

第四种境界是“智慧”的境界。

在智慧的境界中,人们已经超越了一切的烦恼和纷争,拥有了洞察真理的智慧。

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

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

人生境界的四个层次
1、自然境界,何为自然境界,这一境界是最基本的物欲需要,就是人类本身的动物属性,动物与人最基本的共通特点是食与色。

2、功利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的人们懂得了拼搏奋斗的重要性,除了维持自己基本的生存之外,还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们,但是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当中,也会暴露出人性最根本的劣根性。

3、道德境界,在这一境界中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了,他们有着较高的道德修养,不一样有着很好的物质条件,但懂得以一个君子的处世标准阅世。

这类人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和认知,来避免人性中恶的出现,从而被称作君子,也就是社会中的道德楷模。

4、天地境界,在这一境界中的人,可以称之为圣人了!自古以来也许只有孔子、老子可以到达这一境界,还其实还可以加上庄子和颜回。

在《论语》中,有一个这样的说法,被称之为孔颜之乐。

老子便是超脱于这三士之外的人,他明阴洞阳,彻悟一切至理,是中国人最伟大的人格典范,孔子与老人是中国哲学的两个最高峰,一个是有为之为,一个是无为之为,皆是到达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的两个人。

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我把人的生活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上述四种境界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

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余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的人,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有高级境界的人,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如此等等。

欲求境界最低的境界,我称之为“欲求的境界”。

人生之初,无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念,不能说出“我”字,尚不能区分主与客,不能区分我与他人、他物。

人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舍此以外,别无他求,故我以“欲求”称之。

刚出生的婴儿,据心理学家测定,一般大约在两岁以前,就处于此种状态之中。

此种境界“其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

但此种境界实伴随人之终生。

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即使处于我后面将要讲到的“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中的道德家和诗人,亦不可能没有此种境界,此禁欲主义之所以不切实际之故也。

孟子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大概就是指的这种境界。

单纯处于“欲求境界”中的人,既未脱动物状态,也就无自由之可言,更谈不上有什么人生意义和价值。

婴儿如此,成人中精神境界低下者亦若是。

当然,在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

但现实中,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确实是存在的,这种人就是一个境界低下的人,我们平常所谓“低级趣味”的人,也许就是这种人。

求知境界第二种境界,我称之为“求知的境界”(或“求实的境界”)。

美国当代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简·卢文格说:“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自我。

生存的四种境界

生存的四种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忍受:
忍受的原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别人为什么骂你,是因为你能力不足,达不到别人的要求,又没有办法改变,这时候你除了忍受恐怕还是忍受了。

有本事制定规则,没本事你只能遵守规则,这是世界永恒不变的定律,是人都逃不开这个规则。

第二个境界是——承受:
承受的结果就是体内积累热能,要么有一天选择向外疯狂的爆发来报复别人,要么选择向内慢慢的残害自己的身体。

心理的压力导致情绪的压抑,情绪的压抑导致身体抵抗力的下降,终有一天会在你身体内部最薄弱的地方爆发——90%以上的癌症患者都是因为选择承受而造成。

第三个境界是——接受:
能改变的就改变,不能改变的就改善,不能改善的就接受,不能接受的就放弃。

人生在世,要活的快乐就要学会接受,只有学会接受你才会好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你才会懂得喜欢自己,爱惜自己。

第四个境界——享受:
如果能学会享受,那我们的心灵就是自由的,这种自由自在不是任性、不是叛逆,不是你想干嘛就可以干嘛,而是你可以想不干嘛就可以不干嘛!人生要活的快乐就必须学会享受,学会享受意味着学会感谢,这样我们就可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

人生的四个境界

人生的四个境界

人生的四个境界
人生的四个境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们的行为通常是顺应自然的,没有过多的思考和计划。

他们可能以本能和习惯为指导,生活简单朴素,追求基本的物质满足。

2、功利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开始关注个人利益和物质财富。

他们可能会追求功名利禄,以及各种自我满足和享乐。

这种境界中的人们可能具有较强的是非观念,但可能缺乏对精神层次的追求。

3、道德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开始关注道德和社会责任。

他们可能以道德原则为指导,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贡献。

这种境界中的人们可能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但可能过分关注他人评价和责任,忽略个人内心的平衡和满足。

4、天地境界: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称为“天人合一”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开始关注宇宙和自然的本质,以及自身与宇宙的联系。

他们可能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足,以及与自然和宇宙的和谐共处。

这种境界中的人们具有更深刻的人生哲学和智慧,能够实现自我实现和超越。

这四个境界并非完全独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过渡。

人们可能会在不同的阶段经历这些境界,不断探索和成长。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可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需求,需
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外在的成就。

人生做事的四种境界

人生做事的四种境界

人生做事的四种境界
人生做事的四种境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 无知境界:这种境界下,人们对于事物的了解非常有限,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他们往往凭借一时的冲动和直觉做事,缺乏全面的考虑和计划。

在这种境界下,人们容易犯错并且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2. 学习境界:这种境界下,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且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会主动寻求新的经验和学习机会,并且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

在这种境界下,人们会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来实现这些目标。

3. 成长境界:在这种境界下,人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他们会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清晰的规划和目标,并且会不断追求卓越。

在这种境界下,人们会更加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不断挑战自己,寻求突破和突破。

4. 成就境界:在这种境界下,人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他们会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并且愿意帮助他人成长。

在这种境界下,人们会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衡,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人生,无非就是活这四种境界(深刻)_人生感悟
人生之中,我们必将经历波折坎坷、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是从稚嫩到成熟再到老练的一种过程。

痛而不言,是一种坚强
杂的道理。

人生,与其喋喋抱怨,不如静下深思;流年似水,灼痛终将沉淀为一种经历。

迷而不失,是一种智慧
精心整理
不迷失,需要的是内心强大。

古话说得好:"哀而不伤。

"遇到很痛苦的事情,我们可以悲哀,这是自然而必要的情绪状态。

但悲哀的同时,得保持一份觉察,仿佛有第三只眼睛在看着这一切。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