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 地应力及其测量

合集下载

第6章地应力及其测量

第6章地应力及其测量

1原岩应力基础知识2概述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地应力测量方法3概述次生应力诱发应力受工程扰动之后的天然应力受工程扰动之后的天然应力状态状态J.HudsonJ.Hudson应力重分布应力重分布原岩原岩应力初始应力地应力4地应力是各种岩石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地应力状态对地震预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油田油井的稳定性、核废料储存、岩爆、煤和瓦斯突出的研究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研究地应力的重要性1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原始参数。

2确定开挖方案与支护设计的必要参数。

5一、概述地应力的成因1912年瑞士地质学家海姆A.Heim在大型越岭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提出了地应力概念并假定地应力是静水应力状态。

σh水平应力σv垂直应力γ上覆岩层重量H深度Hvh1926年苏联学者金尼克修正了地应力静水压力假设认为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应乘以一个修正系数λ。

即HvHvh1其中λ为侧压系数1υ上覆岩层泊松比垂直应力为主侧压系数16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指出“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分量。

”1958年瑞典工程师哈斯特NHast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地应力测量工作时发现在地壳上部的最大主应力几乎处处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一般为垂直应力的1—2倍以上在某些地表处测得的最大水平应力高达7MPa从根本上动摇了静水压力理论和以垂直应力为主的观点。

一、概述地应力的成因7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当前的地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的一次构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

由于亿万年来地球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构造运动各次构造运动的应力场也经过多次的叠加、牵引和改造另外地应力场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地应力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因而只有通过对某点进行地应力实测才能了解该地的地应力状态。

岩体力学05-地应力及其测量讲述

岩体力学05-地应力及其测量讲述


ub

uc

1 2
(ua

ub)2

(ub

uc)2

(uc

ua)2


tg2


2ua
3(ub uc) (ub uc)
③测量步骤: 选点、钻孔:130mm ,深
度一般小于30m ; 在孔底打一测量孔:36mm,
深度一般50cm,并洗干净; 安装应变计:并与应变仪连接,
h min
A
A
h max
假设:
天然应力为水平应力场,其铅直应力v=gz
假设在均质、各向同性、连续的线弹性岩体中 的一
个小圆孔。作用应力为h,max、h,min,根据弹性理论 中的柯西解,未加水压力时,A点的应力为:
A=3h,min-h,max
在水压力作用下,孔壁产生拉裂破坏的条件为:
第六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一、地应力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二、地应力成因及分布的一般规律 三、地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地应 力确 定方

自重应力理论
天然应力测量 大地水准测量
地变形量测
三角网测量
GPS测量 地震震源机制解
一、根据自重应力理论确定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适用于: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平缓、当地侵蚀基 准面稳定
以东经100~105o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为主,东:近E-W。
3.实测垂直应力V基 本上等于上覆岩层的重 量
• 对全世界实测垂 直应力资料的统 计分析,在深度 25~2700m的范围 内,垂直应力呈 线性增长,大致 相当于按平均重 度27kN/m3计算 的应力值H。

《岩石力学》地应力及其测量

《岩石力学》地应力及其测量

1. 地壳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变动的?怎样理解岩体的自然平衡状态?答:地壳是变动的。

自然平衡状态是指:岩体中初始应力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初始应力、二次应力和应力场的概念。

答:未受影响的应力称为初始应力工程开挖时,受工程开挖影响而形成的应力称为二次应力地应力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可以用“场”的概念来描述,称之为地应力场。

3. 何谓海姆假说和金尼克假说?答:海姆首次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并假定地应力是一种静水应力状态,即地壳中任意一点的应力在各个方向上均相等,且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σℎ=σv=γH金尼克认为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其值应为乘以一个修正系数K。

他根据弹性力学理论,认为这个系数等于μ1−μ,即σv=γH,σℎ=μ1−μγH4. 地应力是如何形成的?答: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

5. 什么是岩体的构造应力?构造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土中有无构造应力?为什么?答:岩体中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

关于构造应力的形成有两种观点:地质力学观点认为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比的结果;大地构造学说则认为是出于地球冷却收缩、扩张、脉动、对流等引起的,如板块边界作用力。

土中没有构造应力,由于土本身是各向同性介质,不存在地质构造。

6. 试述自重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的区别和特点。

答: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重力应力场,重力应力场是各种应力场中惟一能够计算的应力场。

地壳中任一点的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岩层的重量,即σG=γH。

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它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均匀扩容、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岩石力学-地应力的测量 直接测量法

岩石力学-地应力的测量 直接测量法
5)测量水压致裂裂隙和钻孔试验段天然节 理、裂隙的位置、方向和大小,测量可以采 用井下摄影机、井下电视、井下光学望远镜 或印模器。
测量步骤
3.2直接测量法(水压致裂法)
优缺点
水压致裂测量结果只能确定垂直于钻孔平面内的最大主应力和最 小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从原理上讲,它是一种二维应力测量方 法。
原理
3.2直接测量法(水压致裂法)
从弹性力学理论可知,当一个位于无限体中的钻孔受
到无穷远处二维应力场( 1 , 2)的作用时,离开钻孔端部
一定距离的部位处于平面应变状态。在这些部位,钻孔周 边的应力为
1 2 2(1 2 ) cos 2 r 0
式中, 和 r分别为钻孔周边的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 为周边一点与 1轴的夹角。

Pi 3 2 1 T
原理
3.2直接测量法(水压致裂法)
P
3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原理
如果继续向封隔段注入高压
水,使裂隙进一步扩展,当
裂隙深度达到3倍钻孔直径
时,此处已接近原岩应力状
态,停止加压,保持压力恒
定,将该恒定压力记为Ps,Ps 应和原岩应力相平衡, 即

3.2直接测量法(水压致裂法)
1)打钻孔到准备测量应力的部位,井将钻 孔中待加压段用封隔器密封起来,钻孔直径 与所选用的封隔器的直径相一致。封隔器一 般是充压膨胀式的,充压可用液体,也可用 气体。
2)向二个封隔器的隔离段注射高压水,不 断加大水压,直至孔壁出现开裂,获得初始 开裂压力;然后继续施加水压以扩张裂隙, 当裂隙扩张至3倍直径深度时,关闭高水压 系统,保持水压恒定,此时的应力称为关闭 压力,记为;最后卸压,使裂隙闭合。在整 个加压过程中,同时记录压力-时间曲线图 和流量-时间曲线图,确定Pi,Ps值。

第5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第5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四、研究原岩应力的意义 在岩体内或在岩基上修造建筑物时,由于施工开挖,改变 了岩体的边界条件,从而引起岩体应力的重分布,形成新 的应力状态,这会产生岩体的变形或破坏。在岩体应力重 分布的新情况下,再加上建筑物的各种荷载(如自重、水 压力等),岩体内各质点的应力必然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这会导致新的破坏因素的出现。因此在工程实践中,进行 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时,原岩应力是必需的基本资料。 原岩应力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工程设计中如何正确地 认识它、适应它、甚至利用它,从而使工程达到既安全又 经济的效果。

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应力场
由硅镁质组成的地幔因温度很高,具有可塑性,并可以上 下对流和蠕动。当地幔深处的上升流到达地幔顶部时,就 分为二股方向相反的平流,经一定流程直到与另一对流圈 的反向平流相遇,一起转为下降流,回到地球深处,形成 一个封闭的循环体系 地幔热对流引起地壳下面的水平切向应力,在亚洲形成由 孟加拉湾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的最低重力槽,它是一个有 拉伸特点的带状区 我国从西昌、攀枝花到昆明的裂谷正位于这一地区,该裂 谷区有一个以西藏中部为中心的上升流的大对流环。在华 北—山西地堑有一个下降流,由于地幔物质的下降,引起 很大的水平挤压应力
坚硬完整的岩体,如果天然应力很高,聚集着大量的能量。在地下 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较大的部位被挤压到超过岩石的弹性限 度,积聚的能量会突然释放出来,先是撕裂声,随即就是爆炸声, 石片飞散,体积大者就地坠落,体积小者,则弹射出来,这就是岩 爆现象。强大的原岩应力是构成岩爆现象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埋 深较大的地下洞室,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慎重对待,并采取一些防治 措施。例如,注意导坑和洞室的断面形状,以避免强烈的应力集中 区;衬砌以采用混凝土为宜,而不用砌石圬工和装配式结构;加强 临时支护和危石的清理,认真观察围岩动态,如发现撕裂声,应立 即撤离人员与机具,目前已有一些工程采用声发射仪进行探测。岩 爆地段在开挖完成后,应立即进行衬砌浇筑,围岩不宜暴露时间过 长,并尽可能采用早强混凝土和适当延迟拆模。 (二)原岩应力对地面工程的影响 在岩基上修筑大坝,由于基坑开挖的减荷作用,将会引起坑底岩体 发生回弹隆起或坑壁岩层移动。这种岩体变形,在水平主应力较大, 岩体中存在着接近于水平产状的软弱面时特别显著。这不仅使岩体 的工程性质恶化,而且还会影响未来建筑物的受力状态和稳定。

5地应力及其测量

5地应力及其测量

间接测量法中,测量和统计岩体中某些与应力有关旳间接物理量旳变化, 经过已知旳公式计算岩体中旳应力值。套孔应力解除法和其他旳应力或应 变解除措施以及地球物理措施等是间接法中较常用旳,其中套孔应力解除 法是目前国内外最普遍采用旳发展较为成熟旳一种地应力测量措施。
地应力测量措施一览表
应力恢复法
应力恢复法是用来直接测定岩体应力大小旳一种测试措施,目前此法仅 用于岩体表层,当已知某岩体中旳主应力方向时,采用本措施较为以便 。
7、原岩应力旳分布规律还受地形、地表剥蚀、风化、 岩体构造特征、岩体力学性质、温度、地下水等原因旳 影响,尤其是地形和断层旳扰动影响最大。
地形:谷底是应力集中部位,最大主应力在谷底或 河床中心近于水平,在岸坡则向谷底或河床倾斜,大致 与坡面平行;
断层和构造面附近是应力降低区,断层端部、拐角 处应力集中区,主应力方向大多平行或垂直于断层走向。
z--深度/m。
温度应力是同深度旳垂直应力旳1/9,并呈静水压力状态。
3、天然应力旳研究历史与研究意义 (1)研究历史
①世界上 :
1878年海姆提出天然应力
1932年,在美国胡佛水坝下旳隧道中,首次成 功地测定了岩体中旳天然应力
到目前天然应力测点遍及全球,有几十万个测 点。大部分是浅部,最深5108米(美国密执安 水压致裂法)。
4)岩体自重应力场
垂直应力: z H
侧压力: x y z
—平均密度,KN/m3
—侧压力系数
H—总深度(m)
图 岩体自重垂直应力
5)地质构造应力
6)地形、地表剥蚀对地应力影响
7)水压力、热应力
a.孔隙水压力、流动水压力(影响小)、静水压力(悬浮作用)
b.一般地温梯度: 3 C /100m 岩体旳体膨胀系 数: 10-,5 岩体弹模E=104MPa;地温梯度引起旳温度应力 约为: T zE 0.03 105 104 zMPa 0.003zMPa

第三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第三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

εx =εy = 0
µ
− (σ y + σ z ) = 0 由此可得: 由此可得: E E 岩石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 式中 E 、µ --岩石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 --岩石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
µ
σx
σ 因为, 因为, X = σY
µ 如令, 则有: 如令,K0 = 1− µ 则有:
1− µ 所以上式可以写成: 所以上式可以写成: µ σx = σ y = σz 1− µ K0 =
一、全应力解除法(套钻应力解除法)的步骤 全应力解除法(套钻应力解除法)
1、从岩体表面向岩体内部打大孔,直至需要测量 从岩体表面向岩体内部打大孔, 岩体应力的部位,直径为小孔的3倍以上。 岩体应力的部位,直径为小孔的3倍以上。 从大孔底打同心小孔,供安装探头, 2、从大孔底打同心小孔,供安装探头,深度一般 为直径的10倍左右。打完后放水冲洗。 10倍左右 为直径的10倍左右。打完后放水冲洗。 将测量探头安装到小孔中央部位。 3、将测量探头安装到小孔中央部位。 用薄壁钻头延深大孔, 4、用薄壁钻头延深大孔,使小孔周围岩芯应力解 除。由于应力解除所引起的小孔变形或应变被记 录下来, 录下来,根据测得的小孔变形或应变通过有关公 式即可求出小孔周围原岩应力状态。 式即可求出小孔周围原岩应力状态。
3.1 岩体的初始应力
1、自重应力
对于没有经受构造作用、产状较为平缓的岩层,其中的应 对于没有经受构造作用、产状较为平缓的岩层, 力状态十分接近于由弹性理论所确定的应力值。 力状态十分接近于由弹性理论所确定的应力值。对于表面 为水平的半无限体, 为水平的半无限体,在深度为z处的垂直应力可按下式计 算:
µ
σ x = σ y = K0σ z
µ K0 = 1− µ

第4章_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hyr2015

第4章_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hyr2015

3)李四光: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
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 直应力分量。
4)哈斯特:地应力测量发现存在于地壳上部的最
大主应力几乎处处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从根本上动 摇了地应力是静水压力的理论和以垂直应力为主的观 点。
5)近期研究: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
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 形成影响最大。当前的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一次的构 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

4.2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4.2.4影响地应力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形对地应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谷底是应力集中的部位,越靠近谷底 应力集中越明显。 最大主应力在谷底或河床中心近于水平,而在两 岸岸坡则向谷底或河床倾斜,并大致与坡面相平 行。
●霍克和布朗根据各国实测资料,总结出如下规律:
h,av 1500 100 0.3≤ ≤ 0.5 H v H
(4-8)
式中:H——深度(m)。
4.2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4.2.4影响地应力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4.2.4影响地应力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受以下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
影响因素:地形、地表剥蚀、风化、岩体结构特征、 岩体力学性质、温度、地下水等。 ●特别是地形和断层的扰动影响最大。
海姆假说:在岩体深处的初始垂直应力与其上覆岩体的重 量成正比,而水平应力大致与垂直应力相等。
2)金尼克假设:(弹性力学假设)
H v 为上覆岩层的柏松比。 1 修正了海姆的静水压力假设,认为地壳中垂直应力等于上 覆岩层重量,而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

v H , h

• 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 20年代指出“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壳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变动的?怎样理解岩体的自然平衡状态?
答:地壳是变动的。

自然平衡状态是指:岩体中初始应力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初始应力、二次应力和应力场的概念。

答:未受影响的应力称为初始应力
工程开挖时,受工程开挖影响而形成的应力称为二次应力
地应力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可以用“场”的概念来描述,称之为地应力场。

3. 何谓海姆假说和金尼克假说?
答:海姆首次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并假定地应力是一种静水应力状态,即地壳中任意一点的应力在各个方向上均相等,且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σℎ=σv=γH
金尼克认为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其值应为乘以一个修正系数K。

他根据弹性力学理论,认
为这个系数等于μ
1−μ,即σv=γH,σℎ=μ
1−μ
γH
4. 地应力是如何形成的?
答: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

5. 什么是岩体的构造应力?构造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土中有无构造应力?为什么?答:岩体中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

关于构造应力的形成有两种观点:地质力学观点认为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比的结果;大地构造学说则认为是出于地球冷却收缩、扩张、脉动、对流等引起的,如板块边界作用力。

土中没有构造应力,由于土本身是各向同性介质,不存在地质构造。

6. 试述自重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的区别和特点。

答: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重力应力场,重力应力场是各种应力场中惟一能够计算的应力场。

地壳中任一点的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岩层的重量,即σG=γH。

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它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均匀扩容、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构造应力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

当前的构造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一次的构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

构造应力主要表现为以水平应力为主,“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分量。


7. 岩体原始应力状态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地形地貌;岩体结构;岩石力学性质;地下水。

8. 简述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答:1)地应力场的特性
(1)地应力场是一个以水平应力为主的三向不等压应力场
(2)地应力场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
2)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
在深度为25~~2700m的范围内,σv呈线性增长,大致相当于按平均容量γγ等于273kN∙m−3⋅计算出来的重力γH。

3)水平应力的分布规律
(1)绝大多数情况下,水平主应力之一为最大主应力
(2)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3)水平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长关系
4)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关系
(1)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2)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9. 什么是侧压系数?侧压系数能否大于1?从侧压系数值的大小如何说明岩体所处的应力状态?
答:侧压系数是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在计算自重应力场时,K=μ
1−μ
,泊松比极限值是0.5,原始应力超过一定的极限,岩体就会处于潜塑状态或塑性状态,因而从理论上K max= 1。

但实际上,由于构造应力场的影响,水平应力往往是大于垂直应力的。

10. 何谓高地应力?如何判别高地应力?
答:高地应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高地应力是相对于围岩强度而言的。

当围岩内部
的最大地应力σmax与围岩强度R b的比值
围岩强度比=σmax R b
达到某一水平时,才称为高地应力或极高地应力。

11. 有哪些高地应力现象?
答:(1)岩芯饼化现象
(2)岩爆
(3)探洞和地下隧洞的洞壁产生剥离,岩体锤击为嘶哑声并有较大变形
(4)岩质基坑底部隆起、剥离以及回弹错动现象
(5)野外原位测试测得的岩体物理力学指标比实验室岩块试验结果高
12. 简述地应力测量的重要性。

答:(1)科学合理的开挖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2)地应力是影响岩石开挖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3)地应力是岩石工程定量设计计算以及数值模拟分析的需要
(4)地应力状态对地震预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油田油井的稳定性、核废料储存、岩爆、煤和瓦斯突出的研究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等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13. 地应力测量方法分哪两类?两类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每类包括那些主要测量技术?
答:直接测量法是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量,如补偿应力、恢复应力、平衡应力,并由这些应力量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获得原岩应力值。

在计算过程中并不涉及不同物理量的换算,不需要知道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应力应变关系。

直接测量法主要包括扁千斤顶法、水压致裂法、刚性包体应力计法和声发射法。

间接测量法不是直接测量应力量,而是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某些与应力有关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如岩体中的变形或应变,岩体的密度、渗透性、吸水性、电阻、电容的变化,弹性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等,然后由测得的间接物理量的变化,通过已知的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来计算岩体中的应力值。

因此,在间接测量法中,为了计算应力值,首先必须确定岩体的某些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所测物理量与应力的相互关系。

间接测量法又可以分为全应力解除法、局部应力解除法和地球物理方法等三类方法。

14. 简述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基本测量原理和主要测试步骤。

答:1)基本原理:当需要测定岩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时,先钻一大孔至该点,然后钻一同心小孔(测量孔);再通过套钻方式将该处的岩体单元与周围岩体分离,此时岩体单元上所受的应力将被解除并导致该单元体的几何尺寸产生弹性恢复;应用一定的仪器,测定这种弹性恢复引起的测量孔的孔径变形值;如果假定岩体是连续、均质和各向同性的弹性体,则根据孔径变形值就可以借助弹性理论的解答来计算岩体单元所受的应力状态。

2)试验步骤
①钻一个大孔至需要测量岩体应力的部位;
②在大孔底部钻一个同心小孔(测量孔);
③将探头(测试元件)安装到测量孔中;
④用外径与大孔直径相同的薄壁钻头(岩芯钻)继续延深大孔,从而使测量孔周围的岩芯实现应力解除;
⑤用包括测试探头在内的量测系统测定和记录岩芯由于应力解除引起的测量孔变形或应变;
⑥计算测量点的应力数值和方向。

15. 根据测试元件的不同,套孔应力解除法可分为哪几种方法?
答:孔径变形法;孔底应变法;孔壁应变法;空心包体应变法;实心包体变形法。

16. 简述水压致裂法的基本测量原理。

答:采用水压致裂系统将钻孔某段封隔起来,并向该段钻孔注入高压水,当水压超过σθ=3σ2−σ1与抗拉强度R t之和后,在θ=0o处,也即σ1所在方位发生孔壁开裂,然后将水压卸除,使裂隙闭合,然后再重新向封隔段加压,使裂隙重新打开,记压力为p r,则p r=3σ2−σ1−p0。

继续向封隔段注入高压水,使裂隙深度达到3倍钻孔直径时,此处已接近原岩应力状态,记压力为p s,则p s=σ2。

由p r=3σ2−σ1−p
和p s=σ2即可求得σ2,σ1。

17. 对水压致裂法的主要优缺点作出评价。

答: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测值直观;测值
代表性大;适应性强。

不足:是主应力方向定得不准。

另外,这种方
法认为初始开裂在垂直于最小主应力的方向发生,
可是如果岩石本来就有层理、节理等弱面存在,那么初始裂隙就由可能沿着弱面发生。

因此这种方法只能用于比较完整的岩石中。

18. 简述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答:应力解除法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岩体中某点的岩石(图中单元体)处于三向压缩状态,假定它呈线弹性变形,并且加卸载曲线重合。

如果用某种方法使其脱离母岩,则其所受的应力得以解除,必然发生弹性恢复。

用仪器测得恢复应变,则为:εx=Δx
x ,εy=Δy
y
,εz=Δz
z。

然后,利用弹性力学公
式则可计算岩体初始应力。

19. 简述声发射法的主要测试原理。

答:如果从原岩中取回定向的岩石试件,通过对加工的不同方向的岩石试件进行加载声发射试验,测定凯泽点(从很少产生声发射到大量产生声发射的转折点),即可找出每个试件以前所受的最大应力,并进而求出取样点的原始三维应力状态。

20. 哪些地应力测量方法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建议采用的方法?
答:①表面应力测量采用应力恢复法;
②深孔应力测量采用水压致裂法;
③浅孔应力测量采用基于“USBM型钻孔孔径变形计”的钻孔孔径变形测量法;
④基于“CSIR(或CSIRO)型钻孔三轴应变计”的孔壁应变测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