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幻想即兴曲》的赏析及感想

合集下载

肖邦《幻想即兴曲》的赏析及感想

肖邦《幻想即兴曲》的赏析及感想

肖邦 (1810~184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它优美度旋律,以及极大的个人创作空间,所以曾在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一位盲人钢琴家弹奏过。

肖邦的许多作品刚开始都是通过自己精彩而成功的演奏才得以成型的。

肖邦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只是他不像李斯特那样经常举办音乐会,平时他会化很多时间辛勤地练习钢琴。

美国钢琴家ROTH SLENCZYNSKA(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她的著作中提到,肖邦练得最多的是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他无以数计地练着这些作品,目的是使指尖具有敏锐的触键能力:莫扎特的奏鸣曲对力度的控制有很大的助益,而巴赫的赋格则要求手与脑有绝对完善的配合。

肖邦天才地掌握了键盘的技巧,使人确信,那些乐曲的和声、结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才完成的。

幻想即兴曲的第一主题充满了热情,在不断反复的六连音琶音组成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旋律。

右手四个音符对左首三个音符,对于许多初学者确实有些难以下手,但这段音乐在成熟的演奏家手中却可以被演绎得如痴如醉,肖邦的激情和浪漫主义情怀在此获得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肖邦是钢琴诗人,更是诗狂。

肖邦的这首乐曲早已是钢琴音乐中广为人知的名作,此曲作品编号为.肖邦的作品至都是在他逝世后由其好友冯达纳JulianFontana,1810-1865)所发现并加上编号出版的.而冯达纳的编号并不能说明作者的创作时期.就像这首<即兴幻想曲>的创作时间为1834年,最后定稿在1835年.这样一首优秀作品,为何未能即时发表据说是由于肖邦觉得乐曲的A段主题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莫舍列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所作的一首<降E大调即兴曲>有相似之处,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就一直没有出版面世.原作为四首<即兴曲>之一,冯达纳于肖邦逝世后六年,即1855年整理出版时又加上了幻想曲之名,就成了现在<即兴幻想曲>(Fantaisie-Impromptu).。

浅析钢琴诗人—肖邦作品《幻想即兴曲》

浅析钢琴诗人—肖邦作品《幻想即兴曲》

浅析钢琴诗人—肖邦作品《幻想即兴曲》作者:赵涛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19期摘要:“即兴曲”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音乐类型,是主要为钢琴而谱的短曲,多指作家一时灵感的流露而创作的乐曲。

《幻想即兴曲》也叫《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于1834年,是肖邦创作的名副其实的第一首即兴曲,也是最成功的、最受欢迎的即兴作品。

乐曲充分体现了即兴性和自由性,但不是毫无规则,有着明显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因此有乐评家认为:“肖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着一贯的形式。

看来像是自由的、独特的,却可以感觉到构成上的严密。

”本文通过主要创作背景、乐曲曲式结构、演奏风格等多个方面对《幻想即兴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肖邦即兴曲曲式结构和声分析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近郊,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的非凡艺术天赋,六岁开始系统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诗歌文学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刚过20岁就已经获得李斯特和门德尔松等音乐家的好评。

他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更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

因为他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所以被誉为“钢琴诗人”。

一、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创作背景这首即兴曲是肖邦24岁时的作品,直到他去世后乐谱才被后人发现。

据说,当时肖邦认为这首即兴曲跟法国作曲家莫舍勒斯的《将E打掉即兴曲》Op.89的主旋律有相似之处,所以为了免遭非议才没有在生前出版。

但事实上肖邦的这首即兴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勒斯的即兴曲丰富,结构也严谨很多。

这首作品由冯达纳发现,并在1855年标题为“幻想”出版,成为肖邦的第四首即兴曲。

二、分析《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曲式结构肖邦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是典型的三部曲式。

引子(1-4)部分为#c小调。

乐曲一开始就坐落在#c小调的属音上,紧接着又在第三小节出现了#c小调的主和弦的分解形式,为乐曲明确了调性。

《即兴幻想曲》简析

《即兴幻想曲》简析

《即兴幻想曲》简析
《幻想即兴曲》全曲遵循主调音乐的织体手法,分散和弦式的各音和层次众多的格声部分布在广阔的音区中,并按泛音的原理、音程自下而上逐渐自大而小,造成洪亮的音响效果。

两手的节奏都不同,其交叉的技巧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即兴曲中的那种冲破固有规则的漫不经心,反而透露出那种随意而为的风度与幻想的那种延伸感。

在演奏上,肖邦多倾向于声音的清彻悦耳,所以在《幻想即兴曲》中,右手的旋律就尤为重要,每个音的表现上都不能抹灭,要清晰弹奏出流水般激越的旋律。

在全曲主要旋律所在的调性上,肖邦做出了一个与正常调性所表达感情相反的处理。

一般小调多为忧郁感伤或抒情的旋律为主。

而肖邦却恰恰在小调上创作出激越热情的主旋律,不但使人耳目一新,更大大体现了肖邦自己那种英雄情节不得志的悲壮。

“花丛中的大炮”真的是对肖邦最好的形容。

浅析钢琴诗人-肖邦作品《幻想即兴曲》

浅析钢琴诗人-肖邦作品《幻想即兴曲》

再 现段 ( 8 3 —1 1 8) , 可 以 说 是 完 全 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呈示段 的乐 曲. 只 是 速 度 更 快 情 绪 更 加 激 烈 。体 现 了作 者 的 决 心和 毅 力。 尾声 ( 1 1 9 — 1 3 8) ,采 用 了中 段 的 材 料. 旋 律 声 部 由 高 声 部 转 为低 声 部 . 在 低
品一《 g小 调 波 兰 舞 曲》 , 8岁登 台演 出 , 刚
过 2 O岁 就 已经获 得 李 斯 特 和 门德 尔松 等
音 乐 家 的好 评 他 是 波 兰 音 乐 史上 最 重 要
的 弹奏 情 绪 .由 # c小调 转 入 降 D 大 调 .
展 现 出具 有 歌 唱 性 的主 题 .婉 转 优 美 . 充
乐句 ( 6 3 — 7 4 ) , 原样 熏复第 二乐句 , 第 四 乐句 ( 7 5 — 8 2 ) , 原 样 重复 第 一 乐 句 。 通 过 重 复 使 得 中 段 部 分 的主 题 得 到 进 一步 的
深化。
生 的创作大多是钢 琴曲 . 所以被誉 为“ 钢 琴诗人 ” 。
作背景、 乐 曲曲 式 结 构 、 演 奏风 格 等 多个 方 面对 《 幻 想 即 兴 曲》 进 行 了分 析
关键词 : 肖邦 即 兴 曲 曲式 结 构 和 声 分析
弗 里德 里 克 . 弗 朗索 瓦 . 肖邦 . 波 兰 作 曲家、 钢琴家 . 1 8 1 O年 3月 1日生 于 华 沙 近郊 . 肖邦 从 小 就表 现 出钢 琴 演 奏 和 作 曲 方 面 的 非凡 艺术 天 赋 . 六岁开始系统学 习 音 乐. 7岁 时就 创 作 了 第 一 首 诗 歌 文 学 作
满 柔情 中 段 也 可 以 分 为 四个 乐句 . 第 一

浅谈肖邦《即兴幻想曲》的艺术特点

浅谈肖邦《即兴幻想曲》的艺术特点
独 具 特 色 3. 七 和 弦 的 灵 活应 用
佐瓦 . 沃 拉 .他 的 一 生 在 世 界 音 乐史 中 留 下 了浓 墨 重 彩 的一 笔 , 他就 是 肖 邦 肖邦 全名是弗雷德里克. 弗朗索瓦. 肖邦 . 是 波 兰最 杰 出 的 钢 琴 家 与作 曲 家 , 也是 1 9世
上 一 段 的激 情 转 化 为 柔 美 动 听 和 呈 示段

的应 用 强 化 了旋 律 声 部 的 音 乐 特 点 和 消 弱 了伴 奏声 部 的功 效 . 充 分 的体 现 了 肖郭
对 于 古 典 音 乐 同主 音 大 小调 的交 替
样 . 中段 也 有 四 个 乐 句 . 第一乐句为 4 3

我 们直 接从 乐 曲呈 示 部 的 中段 开 始 . 在 中 段 当 中 的高 声 部 位 置 中 . 运 用 隐藏 性
个 能 表 达人 类所 有 情 感 的 世 界 . 所 以肖
句 重 复 第 二 乐 句 .第 四 乐 句 重 复 第 一 乐 句。 两个乐句 的重复突 出了主题 . 使得 中 段 部 分 的情 感 得 到 了深 化
段 音 乐在 旋律 的表 达 上 颇 为激 烈 且 宏 大
d部 分 是 3 5到 4 O小 节 .总 共 为 6小 节
纪 浪 漫 主 义 时 期重 要 的代 表 之 一 在 肖邦
6岁 正 式 开 启 他 的音 乐 生涯 时 . 他 在 钢 琴
领 域 的天 赋 为 世人 惊 叹 . 所 以他 当 时被 人
在每一首乐曲中. 七和 弦 的 应 用 都 是
与众不同的 . 而 肖邦 则 是把 七和 弦 的 不 完
全 协 和 性 融 入 到《 即兴 幻想 曲》 中, 与 起伏 的 高 声 部 形成 了仿 佛 半 音 阶 的 旋 律 . 这样

浅析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号)及其 演奏要点

浅析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号)及其 演奏要点

浅析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号)及其演奏要点1. 引言1.1 概述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背景和意义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号)是浪漫时期钢琴作品的代表之一,由波兰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创作于1834年。

这首幻想即兴曲融合了肖邦独特的旋律创作和技巧性的钢琴演奏,被认为是其创作中的巅峰之作之一。

通过《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肖邦展现了他对旋律和和声的独特处理能力,以及对钢琴音乐中情感表达的深刻洞察。

这首曲目在肖邦的作品中被认为是一次尝试,他在其中融入了更多的即兴元素和情感表达,使得这首曲目在演奏中更加具有挑战性和表现力。

肖邦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肖邦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一页,展现了他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的独特魅力和才华。

2. 正文2.1 作曲背景肖邦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号)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之一,旨在展示作曲家的才华和情感。

这首曲子的作曲背景与肖邦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肖邦在创作这首曲子时正处于个人生活的低谷,身体状况也不佳。

这种时间背景下,肖邦的音乐表现出更深沉、更富情感。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每一个音符都带着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首曲子展示了肖邦卓越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他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肖邦创作了这首永恒的作品,成为钢琴音乐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一。

2.2 曲式分析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号)的曲式分析如下:该幻想即兴曲采用了自由曲式,没有明确的乐曲结构。

整首曲子分为多个段落,每个段落都展现了肖邦独特的旋律和和谐处理手法。

曲子以柔和的旋律开场,随后逐渐进入高潮,然后又回到柔和的部分结束。

在曲中可以明显听到肖邦的个人风格,如华丽的旋律、丰富的和弦变化和充满激情的表现力。

在曲式上,肖邦融合了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和即兴曲式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形式束缚,使得整个曲子更加自由自在。

幻想即兴曲赏析

幻想即兴曲赏析

幻想即兴曲赏析摘要:一、引言二、幻想即兴曲的创作背景三、音乐风格与特点四、曲式结构分析五、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六、艺术价值与影响七、结语正文:【引言】在音乐史上,有许多作品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了无数听众。

其中,弗雷德里克·肖邦的《幻想即兴曲》便是这样一部作品。

本文将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的赏析,分析其音乐风格、结构、旋律与和声,以及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幻想即兴曲的创作背景】《幻想即兴曲》创作于1834年,是肖邦早期创作的钢琴曲。

这部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展示了肖邦作为钢琴家的才华。

当时,肖邦年仅24岁,正值创作才华横溢的时期。

【音乐风格与特点】《幻想即兴曲》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出激情、梦幻和诗意。

作品中运用了大量半音和声,以及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使得整部作品充满诗意与想象力。

此外,肖邦还将波兰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得作品更具个性。

【曲式结构分析】《幻想即兴曲》采用A-B-A-C-A的曲式结构。

其中,A段充满梦幻色彩,旋律优美;B段转为热情洋溢的风格,充满力量;C段则呈现出沉思与忧郁的氛围。

整部作品通过不同段落的对比,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在《幻想即兴曲》中,旋律与和声相得益彰。

肖邦巧妙地运用半音与全音的交替,使得旋律充满变化。

同时,和声部分则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为旋律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这种旋律与和声的完美结合,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与影响】《幻想即兴曲》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曲的瑰宝,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肖邦卓越的才华,还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魅力。

如今,它已成为钢琴爱好者与音乐家的必演之作。

【结语】《幻想即兴曲》是肖邦创作的钢琴曲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本文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肖邦幻想即兴曲op.66的浅析与鉴赏

肖邦幻想即兴曲op.66的浅析与鉴赏

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一、研究目的 (3)二、研究意义 (3)第二章:《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音乐创作 (3)一、肖邦简介 (3)二、即兴曲 (4)三、创作背景 (4)四、创作风格 (4)五、情感表达 (5)第三章:演奏技法 (5)一、曲式结构 (5)二、节奏 (6)三、踏板 (7)四、力度 (8)结语 (9)致谢 (9)参考文献 (9)摘要为了加深对肖邦的了解和对肖邦作品的喜爱,本文选择了对肖邦创作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进行研究。

其中从该作品的作者背景简介、即兴曲起源和肖邦即兴曲基本内容、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以及情感表达上进行分析;再从该作品的演奏技法中对曲式结构、节奏、踏板、力度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且结合自己四年以来的所学知识,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肖邦;《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演奏技法。

第一章:绪论肖邦总共有四首即兴曲,作为肖邦作品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是肖邦所作的四首即兴曲之一,本人在大学四年的钢琴学习中多次演奏肖邦的钢琴作品,想通过对肖邦作品的研究更好地了解肖邦。

一、研究目的本人在大学四年期间,曾多次演奏肖邦的钢琴作品,在钢琴期末考试中也选择了肖邦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为曲目。

为了今后能更好演奏我想进一步对《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的演奏技巧进行研究,以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和演奏素养。

二、研究意义《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作为肖邦所作四首即兴曲之一,该作品在他生前并未出版。

“幻想”一词是肖邦去世后附加上去的曲名。

至于肖邦生前为何不出版本曲,可能因为作品与德国作曲家莫舍列斯在1834年出版的即兴曲与本曲的主题相似,直到肖邦去世后才被出版。

这首乐曲对于学琴的同学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演奏技法上,它的技巧也是特别多的。

在收集和查阅文献中,这首乐曲在音型上有着肖邦独特的“唯一性”, 所以非常值得研究。

虽然在众多的文献资料当中我发现国外对肖邦的个人故事和肖邦的书信还有其他钢琴作品方面要多一点,而对《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这个作品的具体研究相对要少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 (1810~184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他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它优美度旋律,以及极大的个人创作空间,所以曾在2008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一位盲人钢琴家弹奏过。

肖邦的许多作品刚开始都是通过自己精彩而成功的演奏才得以成型的。

肖邦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只是他不像李斯特那样经常举办音乐会,平时他会化很多时间辛勤地练习钢琴。

美国钢琴家ROTH SLENCZYNSKA(露丝史兰倩丝卡)在她的著作中提到,肖邦练得最多的是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他无以数计地练着这些作品,目的是使指尖具有敏锐的触键能力:莫扎特的奏鸣曲对力度的控制有很大的助益,而巴赫的赋格则要求手与脑有绝对完善的配合。

肖邦天才地掌握了键盘的技巧,使人确信,那些乐曲的和声、结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才完成的。

幻想即兴曲的第一主题充满了热情,在不断反复的六连音琶音组成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右手奏出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旋律。

右手四个音符对左首三个音符,对于许多初学者确实有些难以下手,但这段音乐在成熟的演奏家手中却可以被演绎得如痴如醉,肖邦的激情和浪漫主义情怀在此获得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肖邦是钢琴诗人,更是诗狂。

肖邦的这首乐曲早已是钢琴音乐中广为人知的名作,此曲作品编号为.肖邦的作品至都是在他逝世后由其好友冯达纳JulianFontana,1810-1865)所发现并加上编号出版的.而冯达纳的编号并不能说明作者的创作时期.就像这首<即兴幻想曲>的创作时间为1834年,最后定稿在1835年.这样一首优秀作品,为何未能即时发表据说是由于肖邦觉得乐曲的A段主题与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莫舍列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所作的一首<降E大调即兴曲>有相似之处,为了避免引起误会就一直没有出版面世.原作为四首<即兴曲>之一,冯达纳于肖邦逝世后六年,即1855年整理出版时又加上了幻想曲之名,就成了现在<即兴幻想曲>(Fantaisie-Impromptu).。

其实这首乐曲的内容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丰富得多,结构也严谨得多。

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

但事实上,这首幻想即兴曲绚丽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内涵不仅超过了莫舍列斯的即兴曲,也超过了其他同类乐曲,这段变幻的、闪光的音乐有着直接的吸引力,它赢得了无数爱乐者的喜爱。

曲开始的一段细碎叮咚的快速音符,仿佛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笑声;中间优美的主题部分以变奏的形式反复出现,大师在这里将音色控制的美妙绝伦,似乎在回忆着甜蜜青涩的爱情;紧接着开始部分的旋律又再响起,然而已没有了最初的无忧无虑,一股不安的情绪在酝酿堆积,这一份躁动的力量最终以一串珠落玉盘般的响亮音符达到顶点,这时大师著名的左手低音沉稳响起,在一段晨钟暮鼓般的低沉琴声中结束全曲。

曲开始的一段细碎叮咚的快速音符,仿佛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笑声;中间优美的主题部分以变奏的形式反复出现,大师在这里将音色控制的美妙绝伦,似乎在回忆着甜蜜青涩的爱情;紧接着开始部分的旋律又再响起,然而已没有了最初的无忧无虑,一股不安的情绪在酝酿堆积,这一份躁动的力量最终以一串珠落玉盘般的响亮音符达到顶点,这时大师著名的左手低音沉稳响起,在一段晨钟暮鼓般的低沉琴声中结束全曲。

在听过的那么多西方古典曲中,这首曲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灵魂深处的梦想启示
肖邦,性格敏感细腻,忧郁多情,瘦弱的身体中,却蕴藏如此浩浩荡荡的能量与气魄。

中间部分是如歌的行板,抒情、明朗、流畅的迷人旋律,在清澈如流水般的音型伴奏下,
自然酣畅的倾泻,轻灵缥缈而悠远,像风中翻飞的白色纱帘,与前后热情的幻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

梦幻般的意境。

轻柔的琴声,深情的倾诉,恬静的沉思,飘摇的思绪,清丽婉转,妩媚动人。

小溪轻幽的拨动琴弦,紫罗兰在岸边娇柔的绽放,露珠玲珑的挂在叶尖,云雀婉转歌唱。

情侣们,手牵手,双眸星辰点点,蜂蜜般香甜的阳光下,编织着玫瑰色爱情的花环。

华丽而富有诗意的曲调,演绎了人生最美妙的幻想与爱情,像是一场美丽的梦.在幻想中迷离,徬徨,沉醉.梦幻中,亦点燃希望与光明的火种,憧憬美好灿烂的未来。

特别喜欢肖邦的《幻想即兴曲》,第一次听我就立刻被这激腾飞越的曲调所征服。

奔放激荡的曲调,溢满绚丽斑斓的色彩,深深触动我的灵魂,心像是打着旋飞荡,高歌,狂舞,如有一双洁白翅膀,我想展开双翅,在碧蓝的天空自由自在飞翔。

爱,沐浴在这样感人的音调中,如炽热的火焰更加缤纷绚烂,光彩照人,宁愿在辉煌中粉身碎骨,随风而去。

颗粒状的音符飞溅,如天使在跳舞。

喷涌般的激情,恰似,汹涌澎湃的大海,一泻千里的江水,气势磅礴的瀑布。

心有多深,溶的下这样荡气回肠起伏跌宕的天籁之音和燃烧的热情,心太小,盛不下,唯有思绪翻滚,跳荡,沸腾。

梦中,这辉宏的曲调也早已将魂魄吞没。

在高昂的雄心壮志后,在现实磨砺下而感知自己无法如愿完成自己的志向后。

有的,是对抗现实的冲动,有的,是对自己伟大志向的向往与追求的决心。

不放弃希望,始终坚信自己信念而独有乐观的抒情吧。

尽管会有抵触的时候,但终究会迎来希望。

在充斥着快餐文化的氛围里,还有什么能比这么纯净的心灵之声更能令人安宁与暇逸。

闭上眼睛,或者偶尔的睁开,看着世界千变万化,体验内心深处永远会被“挑逗”起来的伤感,与音乐产生的共鸣哪怕是只有一霎那,也是你我所追求的。

优美如歌、舒展深情; 技术技巧全面—灵活积极的手指快速跑动、密集音符复合节奏的双手多重相对、音响华丽的音流丛中旋律线条的明显呈示、丰富音色产生所需要的手臂力量贯通与手指对于琴键的有效控制··…。

美妙的钢琴曲清晰弹奏出流水般激越的旋律,曲调欢快如流水,水流在林间,山谷欢快的跃动,时而舒缓,时而奔跑。

是的,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

于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战命运的长征。

表现出他对节奏有极强的把握能力,其中音粒的效果和节奏跳跃的效果尤为迷人,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听了幻想即兴曲之后,不禁让我这位在异国他乡的大学生心中泛起了丝丝哀愁,想起那些在家乡的日子及自己最初的梦想,同时也有那么一点儿的低落,在这黑暗的夜晚里,低落过后,是对自己梦想的坚定,让我更加的确定自己的理想,同时付出行动。

不管自己曾经有多疲倦,不管路途有多坎坷,我都会坚持到底,因为我要成为女强人,必须为我以后的公司奋斗,是肖邦的音乐,让我不再埋怨在红河学院,因为他生活在哪个年代,他都没有抱怨,我生活在美好的21世纪,凭什么抱怨自己的生活环境,更何况现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不那么差,但一切都那么欣慰,肖邦执着于他的音乐,而我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我更让坚定我的明天是辉煌的,我因为听了他的音乐,便以我尊严起誓,我(张飞)绝不因为环境而放弃我的理想,并且不会空谈理想,会为之付出努力。

生活并不都那么容易,或许生活的艰辛磨掉了你的菱角,或许你最初的梦想已经
若隐若现了,但请你不要放弃,请你听听肖邦的音乐,它会给你力量,给你指引方向,让在现实中失望了的你,找回最初的自己,为自己的青春代言。

时间在悄悄的流逝,而我们渐行渐远的青春给我们敲着警钟,我们都知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但何不相信风雨过后便是彩虹。

我听了肖邦的音乐,我想说:“它给我的不仅是心灵的洗礼,更是生命力量的源泉,若现实的残酷想抹掉我梦想的激情,只要有肖邦的音乐,这一切便不存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