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材料》教学大纲2012

合集下载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1A32110课程名称:新型建筑材料英文名称:New building materials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水泥、陶瓷、玻璃、混凝土、电子、合金材料方向)本科生先修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热工学、流体力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等理论课程和技术课程课程负责人:李庆刚、张秀芝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新型建筑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任务是介绍新型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在该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功能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三部分。

另外课程还扩展了目前最新的建筑纳米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材料与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选取反映国内外目前新型建筑材料的最新研究水平与结果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通过工艺实验和材料理化性能测试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工艺理论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生产质量控制,工艺实验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科研思想,科研能力,初步了解一些材料科学的科研方法,为毕业环节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性能和使用的知识,并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使学生掌握常用新型建材的性能特点、选用和施工要点;了解新型建材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对性能的影响关系;了解同一类新型材料不同品种其性能异同点及选用应注意问题;了解新型建材发展动向。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产、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0、能够就材料的设计、生产、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国际视野10.3了解材料学科/行业的国际状况、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主要内容:(1) 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2) 新型建筑材料的分类(3) 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4) 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必要性(5) 国内外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状况与比较要求:(1) 使学生了解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了解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必要性。

【2024版】《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新型建筑材料/New Building Materials课程类别: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学分:1.0总学时:16理论学时:16实验/实践学时:0/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水泥工艺学、混凝土学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二、课程简介1.课程任务与目的《新型建筑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水泥混凝土方向专业特色课。

通过对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发展概况;掌握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的性能特点,掌握常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的主要生产工艺、性能特点、用途及使用要求。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工艺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

2.对接培养的岗位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专业知识,具备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开发等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分析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及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初步能力,并能够识别新型建筑材料工程问题中的各种制约条件,使之能够胜任新型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技术员、工艺管理技术员、技术主管等角色。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对应毕业生的毕业要求7、10,具体指标点内容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新型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新型砌墙砖、建筑砌块、轻质墙板、屋面板材、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性能指标,熟悉生态建筑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趋势;熟悉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的质量管理、发展趋势等知识;支撑指标点7.3、10.2。

教学目标2:掌握研究、分析与解决新型砌墙砖、建筑砌块、轻质墙板、屋面板材、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管理与服役过程中的问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综合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分析、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支撑指标点7.3、10.2。

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新型建筑材料》复试考试大纲

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新型建筑材料》复试考试大纲

复试《新型建筑材料》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本科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类新型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应用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意义的把握程度,尤其是考查学生结合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基本概念:10%新型水泥:20%新型混凝土及制品:35%新型防水材料:15%绝热材料:10%建筑装饰材料:10%(四)试卷题型结构问答题:100分三、考查内容1、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意义;熟练掌握绿色建材(生态建材或环境友好型建材)的含义及特点,发展绿色建材的意义。

2、水泥在熟练掌握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矿物组成、硬化机理、检测方法及选用原则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快硬硅酸盐水泥、白色水泥、铝酸盐水泥的特性、技术要求与应用;了解硫铝酸盐水泥的性质和使用特点。

3、混凝土在掌握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及其基本要求、物理力学性质和耐久性、技术要求及选用、性能测试方法、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各种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品种及其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和配制技术,同时对轻集料混凝土和再生骨料混凝土有一定了解,对于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也应有所了解。

4、建筑功能材料掌握防水材料的主要类型及性能特点。

掌握绝热材料的主要类型及性能特点。

结合当前墙体材料改革和建筑工程质量,了解两类建筑功能材料的作用和效果。

5、建筑装饰材料掌握建筑装饰工程中常用装饰材料的种类、规格,掌握常用(5种以上)装饰材料的几大主要性质、特点和应用,如:装饰材料的物理性质:构造特征参数,水作用下的性质、热工、光学和声学性质。

《建筑材料》大纲

《建筑材料》大纲

《建筑材料》大纲《建筑材料》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0*******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英文名称:EngineeringMaterials学时:48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工程造价先修课无业:程: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院系:建筑工程系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掌握关于主要建筑材料检测所需的基本技能;并为将来从事工程造价时,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为学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结构设计专业课程等提供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绪论 (2学时)介绍建筑材料及其分类,对发展建筑业的作用以及发展概况。

分析建筑材料技术标准和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1)了解建筑材料的含义与分类,及其对发展建筑业的作用。

(2)熟悉建材产品及其应用的技术标准。

(3)明确课程的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2.重点、难点重点:建筑材料及其分类(三)建筑石材(2学时)介绍岩石的基本知识和建筑常用岩石,分析了石材的技术要求及石材产品。

介绍烧结砖的原料和技术要求以及应用。

1.基本要求(1)了解岩石的基本知识,常用岩石的特点及建筑石材的技术要求。

(2)了解烧结多孔砖与空心砖的特点及采用这类烧结砖的经济技术意义。

2.重点、难点重点:普通烧结砖的技术要求与应用,以及墙体改革的意义。

难点:岩石的形成与分类3.说明:无(四)气硬性胶凝材料(4学时)介绍石膏的原料、生产及品种,分析建筑石膏的凝结硬化和其性质、技术要求及应用。

介绍石灰的原料与生产、石灰的熟化与硬化、性质、技术要求及应用。

介绍水玻璃的组成、硬化、性质与应用。

1.基本要求(1)熟悉四种常用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性质,以及如何在工程中合理使用。

(2)对于石膏和石灰石,要了解其原料、生产、凝结硬化及质量要求,掌握其性质与应用。

(3)水玻璃与菱苦土要着重了解其性质和应用特点。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X总学时:X适用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建筑材料》是具体专业名称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应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应用,了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选用原则。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建筑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砌体材料等)的性能、特点和应用。

3、了解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和质量检验标准,能够进行简单的试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4、具备正确选用建筑材料的能力,能够根据工程要求合理选择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性能。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关注建筑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材料的物理性质(1)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2)材料的孔隙率、空隙率的概念及计算。

(3)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如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材料的力学性质(1)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2)材料的弹性、塑性、脆性、韧性的概念及特点。

3、材料的耐久性(1)耐久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提高材料耐久性的措施。

(二)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1、石灰(1)石灰的生产、分类及主要成分。

(2)石灰的熟化与硬化过程及特点。

(3)石灰的技术性质及应用。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建筑材料教学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各类建筑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以及选用原则,为未来从事建筑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2. 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

3. 能够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并具备解决常见建筑材料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对建筑材料科技发展的关注。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 金属材料:钢材、铝材等
- 非金属材料:水泥、砂浆、混凝土、玻璃等 -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等
- 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
2. 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特点及应用
- 金属材料的冶炼、加工和应用技术
- 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加工方法
-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应用领域
-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案例
3. 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评估
-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
- 建筑材料的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代码:XXX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目标1.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特点,包括常见的金属材料、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石材材料、玻璃材料等;2.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常见加工方法;3.熟悉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测试方法;4.能够根据建筑要求和具体工程情况,选择适用的建筑材料;5.具备基本的材料分析和质量控制能力;6.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材料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点1.1金属材料1.2石材材料1.3水泥和混凝土材料1.4玻璃材料1.5塑料材料1.6木材材料2.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测试2.1强度和刚度的测试方法2.2密度和质量特性的测试方法2.3热性能和声学性能的测试方法2.4建筑材料使用寿命的评估方法3.建筑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工艺流程3.1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3.2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的加工工艺3.3石材材料的加工工艺3.4玻璃材料的加工工艺4.建筑材料的选材原则和应用4.1根据建筑要求选择材料4.2建筑材料在不同结构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范围4.3不同材料之间的组合应用5.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材料分析5.1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5.2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手段5.3建筑材料的破坏分析和故障诊断三、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实验报告等;2.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3.实验课成绩和实验报告占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四、参考教材1.高建中等,《建筑材料》2.杨克来等,《建筑材料学》3.刘希立,《建筑材料与构件》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引言,课程目标和要求的介绍,教材讲解第二周:建筑材料的分类和特点,金属材料分类和特点的介绍......第十四周:建筑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工艺流程,石材材料的加工工艺讲解......第十八周:建筑材料的选材原则和应用,建筑材料在不同结构和环境条件下的适用范围的介绍......第二十四周: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材料分析,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的讲解......注:根据具体情况,教学进度安排可能有所调整。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理论必修课。

主要讲授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

课程在系统阐述各类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材料的基本知识与理论,指明本学科的新成就及其发展方向。

本课程以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水泥、混凝土、建筑金属材料及沥青为重点。

本课程是为学习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服务,并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内容: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构造,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耐久性。

要求: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了解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掌握建筑材料与质量有关的物理性质;了解建筑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耐水性、耐久性及抗冻性;掌握建筑材料的亲水性、憎水性,以及力学性质。

(二)第二章石材(2学时)内容:建筑中常用的天然岩石的形成、种类,以及岩石的构造和特征。

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加工类型及选用原则。

人造石材的种类及适用条件。

要求:掌握建筑工程中常用石材的品种和应用范围;了解常用岩石的形成及其结构、构造、性质和主要用途。

(三)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2学时)内容:石膏胶凝材料的生产,以及石膏的凝结硬化、技术要求、特性及用途。

生石灰的生产、消化、硬化过程、石灰的品种及技术指标、特性、用途、储存。

要求:掌握石灰的特性及应用;熟悉其石灰生产、凝结硬化原理以及储运、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石膏及水玻璃的特性和应用;熟悉其生产、凝结硬化原理以及储运、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四)第四章水泥(4学时)内容: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生产过程、熟料矿物组成、各组成矿物的特性及其与水泥性质的关系。

水泥石的结构组成及影响其强度发展的因素。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硅酸盐水泥石腐蚀的类型与防治,硅酸盐水泥石腐蚀的基本原因;防止腐蚀的措施,以及硅酸盐水泥的性质与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总学分:2
新型建筑材料
(Advanced Building Material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任意选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道路与桥梁工程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0学时。

其中:理论课学时:30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上机学时:0学时;讨论课学时:0学时。

先行课程:建筑材料
后续课程:无
教材:严捍东主编,新型建筑材料教程,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1.吕平、迟培云,现代混凝土技术,新型装饰工程材料,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林宝玉,吴绍章.混凝土工程新材料设计与施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3.邓钫印.建筑工程装饰材料手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and Technology of
Building Materials》.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New York, 1988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新型建筑材料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当今大规模运用和发展的新型混凝土材料、设计、施工技术等、以及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建筑装饰工程材料。

提供新型建筑材料的理论与知识,并为从事土木工程的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当前适应不同工程需求的新型混凝土技术的设计方法、性能及配套施工技术。

掌握当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性能、配制技术原理及应用技术,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发展新型建材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3. 习题课安排:无
第二章:混凝土矿物外加剂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混凝土矿物外加剂的定义,在混凝土中的主要功能,外加剂的常用品种、作用机理、质量指标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混凝土化学外加剂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作用于分类,在混凝土中的主要功能,外加剂的常用品种、作用机理、质量指标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 习题课安排:无
第四章: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复合材料的概念,纤维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活性粉末水泥基材料、低聚物水泥基材料、环境友好水泥基材料的增强材料分类、作用,常见的种类的制备、配合比及其特性。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常见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种类的制备、配合比及其特性。

3. 习题课安排:0学时
第五章:新型墙体材料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新型墙体材料砖、切块、轻质墙板的生产、技术性能及其使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型墙体材料砖、切块、轻质墙板技术性能及其使用。

3. 习题课安排:0学时
第六章:新型防水和密封材料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新型防水和密封材料的常见种类,性能及其使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型防水和密封材料性能及其使用。

3. 习题课安排:0学时
第七章:新型建筑装饰材料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新型建筑塑料、装饰玻璃、陶瓷、涂料、金属、砂浆、石材、木材的种类、性能特点、试验方法、施工技术以及材料的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型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及性能。

3. 习题课安排:0学时
四、课程学时数安排:
课程学时数安排
内容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上机小计课外学时
第一章绪论 2 0 0 0 2 0
第二章混凝土矿物外加剂 3 0 0 0 3 0
第三章混凝土化学外加剂 3 0 0 0 3 0
第四章新型水泥基复合材

第五章新型墙体材料 2 0 0 0 2 0
第六章新型防水和密封材

第七章新型建筑塑料 1 0 0 0 1 0
第八章新型装饰涂料19 0 0 0 19 0 合计30 0 0 0 30 0
五、教学大纲编制说明
本大纲根据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基本要求和新修订的青岛理工大学费县校区2008级培养计划要求,并结合工程材料最新进展修订而成。

制订人:安庆锋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