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游黄山记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译文.doc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译文戊午年(公元1618年)九月初三,我从白岳榔梅庵出发,到了桃源桥。
从小桥右边下山,山坡非常陡,这就是从前通向黄山的路。
走了七十里地,投宿在江边的一个村庄。
初四,走了十五里路,到了汤口。
又走了五里,到了汤寺,在汤池里边沐浴。
拄着拐杖向着朱砂庵攀登。
走了十里,上到了黄泥冈。
这时云雾里边的各个山峰,渐渐露出来,又渐渐的落到我的拐杖底下。
拐进石门,越过陡峭的天都峰的威胁往下看,天都峰、莲花峰两座山峰,都有一半插入云霄,选一条路的分支往东攀登,那是从前我没有到过的地方,于是一直往上爬,几乎到达了天都峰的山坡。
又往北上,在石缝里攀行。
山峰相对耸立,中间只有一条缝;山路在石头之间蜿蜒不断,又堵塞的地方就凿开它,陡峭的地方就凿出台阶,断裂的地方就用木头搭桥连通它们,高悬的地方就用梯子搭上。
往下俯视,陡峭的山谷非常阴森,枫树和松树交错混杂,五色缤纷,灿烂的好像画出来或绣出来的。
因此感觉黄山是我一生见到的奇观,但是奇妙到这种地步,从前没有来过,这次游历真是又痛快又惭愧啊!这是我的从人都害怕险阻停下了,我也停下没有继续上去;但是一路奇景,不觉的引诱我独自前往。
登上峰顶以后,有一座庙庵像翅膀一样伸出来,这是文殊院,也是我当年打算登上却没有登上的地方。
左边是天都峰,右边是莲花峰,后边倚着玉屏风峰,两座山峰的秀丽景色,用手就能揽过来。
向四周看奇峰交错耸立,许多山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的绝美的地方!如果不是再来一次(前度已来过一次),怎么能知道这里如此奇妙?碰到了云游的和尚(法号澄源),非常兴奋。
过了中午,我的从人恰好到了。
站在文殊院前,指点着两座山峰。
院里的和尚说:“天都峰虽然近但是没有路,莲花峰可以登上但是路远。
今天只适合靠近天都峰而观赏,明日再登上莲花峰峰顶。
”我不同意,决心去攀天都峰。
带着澄源和尚、下人又走下窄路。
到达天都峰旁边,从流石曲折而上。
抓着草和荆棘,遇到石块就越过石块,遇到石崖就攀登石崖。
游记黄山大全(6篇)

游记黄山大全(6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进步我们的语言组织才能。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吧。
游记黄山篇一但凡高山,均可见云海,但我又认为黄山的云海更具特色。
黄山的云海,好似是从九重天上泻下来的,厚厚的云海在天上滚动,奇峰、怪石、古松隐如今云海,宛如人间仙境。
在黄山脚下观望,黄山的云海时而想平静的湖水,任你怎么滚动,都无法掀起一丝波澜;时而像凶猛的野兽,在天上显威。
它快乐的时候,在天上造出猴子、骏马的形象,不快乐的时候,便掀起滔天巨浪,以泄自己的烦恼。
黄山仙境般的云海时而浓密,浓到伸手不见五指;它又时而稀薄,稀薄却又不缺云雾缭绕的感觉,恍假设给天地披上了一件纱衣.黄山的云海,给人无限的美感。
站在天都峰眺望,此时的云海好似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
她在空中跳着曼妙的舞曲,围绕着峰顶旋转,美不胜收。
在茫茫云海中,浮现出一座座千姿百态的青峰,仿佛有意要衬托出黄山云海的美:贡阳山麓的“五老荡船”在云海中显得极其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跷”,在飞云中踏出起义的步伐,在这云海中,仿佛所有的怪石都活了过来。
此时,望着这一块块活灵敏现的怪石,我不禁发出赞叹:“这云海还真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啊!”清晨早早地盘上清凉台,平台远眺,还没望见太阳,就已早早地看到了云海中的纳滤金光,由金渐渐变红,那缕红好似一团火,渲染着整片云海,云海渐渐被染红,此时,海天相接之处出现了一个圆点,渐渐变大变圆,在这云海中,它仿佛是无上至尊。
那轮火红的太阳牵动着四周的云雾,肆无忌惮地在天空的云海中挥动着笔墨,直升云海之上,我完全沉醉在黄山这片火红的云海中了……黄山的云海,就是这样的壮。
黄山的云海更是奇,你站在峰顶望着它,仿佛自己已经与云融为了一起,这就是成仙了的感觉,在这云雾中飞行。
在这里,伸手可触云端,随意一捧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云雾,我完全沉浸在黄山的云海中了。
游黄山记

游黄山记【游黄山记】【篇一:游黄山记】黄山.以雄奇壮丽驰名世界.多少人想去登临游览啊!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跟妈妈一起去游玩.这多么令人兴奋啊!到了黄山市.我们乘车往黄山景区.游览了天下第一奇瀑——九龙瀑。
这瀑布全长600米.落差300米.一折一瀑.一瀑一潭.就像九条弯弯曲曲的龙.怪不得人们叫它“九龙瀑”。
看着这瀑布.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我们又在那儿戏水、拍照……可开心了。
告别了九龙瀑.我们来到玉屏站.乘上缆车。
我看着窗外的景色.发现有层薄雾笼罩在山上。
妈妈告诉我这不是雾.是黄山的四大奇景之一——“云海”。
下了缆车.我们沿着石梯往上走.登上了玉屏楼。
举目眺望.只见“莲花”“天都”二峰拔地极天.气冲云宵.险峻雄伟。
天都峰边站着一只金鸡.像在啼鸣.所以大家都叫它“金鸡叫天都”。
在玉屏楼东部有一棵千年古松.松树破石而出.形态优美.是十大名松之冠——迎客松.松如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着八方来客。
你瞧:那迎客松仿佛正弯着腰.伸出手.笑眯眯地欢迎我们呢!走过了玉屏楼.一路上我们还观赏了“飞来石”、“手机石”也称“指路石”、“龟兔赛跑石”、“梦笔生花”等奇石。
经过南天门.看见“龟”“蛇”二将还在把守着南天门呢。
这时导游哥哥说:“从这里到光明顶有二条路.一条是比较平坦宽阔的.传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就时从这条官道逃往光明顶.顺利地躲过了官兵的追击.后来建立了大明皇朝。
所以人们就把它叫做‘升官发财道’。
另一条是十分陡峭狭窄的隘道.就是一线天。
”放眼望去.只见道中两壁立崖.高达数十丈.真可谓“天不容数尺光.道不并两人趾”。
还有那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看了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即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妈妈怕我有危险.让我走“升官发财道”。
但是我想困难有什么可怕的.咬咬牙就过去了.错过了挑战自我的机会.回家后会后悔的。
妈妈拗不我.决定和我一起走一线天。
我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着妈妈.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上爬.生怕自己掉下去了。
游黄山记(元?汪泽民)

游黄山记(元?汪泽民)黄山在宣歙境,雄镇东南。
山之阳,逾百里,为歙郡治,其北,三十里,为太平县,又北抵宣治所二百四十里,不当通都大邑舟车之走集,而游者罕至。
今年四月九日,余始得游焉。
山西之麓,田土广衍,曰焦村,莲峰丹碧,峭拔攒蹙,若植圭,若侧弁,若列戈矛,若芙蓉菡萏之开,云烟晴雨,晨夕万状。
由焦村南道,二十五里至汤岭,仰视群峰,犹在霄汉间。
冈阜蟜结,凿石开径,堪喦欹危,瀑布声訇磕如雷,怪石林立,半壁飞泉洒巾袂,当新暑,凄然而秋。
又十里,憩样符寺。
寺前淙流,走万石间,山皆直松名杉,藤络莎被,蓊蔓茏茸。
下有灵泉,自硃砂峰来,依岩通二小池,上池莹澈,广可七尺,深半之,毫发可鉴。
泉出石底,累累如贯珠不绝,气馝馞若汤,酌之甘芳,盖非他硫黄泉比也。
明日遂试浴,垢旋流出,纤鹿不留,令人心境清廓,气爽体舒。
相传沉疴者,澡雪立瘥,理或然也。
寺有南唐碑初名灵泉院,宋祥符中,改今额。
又龙池距寺左三里许,奔流喷薄,泻石潭中,亭午照烛,五色璀璨,诚灵物所居。
夜闻啼禽声甚异,若歌若答,节奏疾徐,名山乐鸟,下山咸无有。
行寺旁,近见数峰凌空,僧指云,“芙蓉,硃砂,其尤高者,天都峰也。
”上多名药,采者裹粮以上,三日达蜂顶,予心甚欲游,而鸟道如线,不可,乃止。
凡再宿寺中,还至焦村之三日,行三十里,游翠微寺。
古松修篁,石涧横道,僧桥焉,覆之屋,以息游者,清冷静邃,已隔尘杂,余为榜曰“翼然”。
至寺庭,有井泉,僧言“此麻衣师卓锡处”,泉亦清美,不涸不溢,一峰卓然独秀,直峙东南隅,曰翠微峰。
其条支回互,寺居盘中,故诸峰俱隐不见。
明发,行十五里,过白沙岭,往往攀崖壁,牵萝蔓,或小木贴岩若栈而度,几不容武,旁临绝壑,惜惜焉不敢俯而窥。
又七里,至绝顶;顶平广,倍寻方,据石少休,时晴雨旭霁,气象澈洁,环视数百里,冈峦墟落,历历可数。
九华绿翠,若莲开陆,焦村向所见峰,皆平挹庭间。
俄顷,白云激起,遥山近岭,如出没海涛,仅余绝顶搓沂天汉中,倏又敛藏如扫,如是者三,可谓奇观矣。
黄山游记文言文

黄山游记文言文游黄山记原文及翻译如下:游黄山记费伯雄山以黄名,志旧迹也。
昔者春申君尝读书于此,因以名。
其山下有竹林,特产方竹。
迤北为渔庄,板桥三尺,流水一湾,竹径茅庐,鳞次栉比。
仲春之月,新趣盈眸,宠燕啄花,娇莺坐柳,宛然如在画图中也。
登高东望,大江接天,沙鸟风帆,出没变现。
隆冬雨雪,云气郁然,雪色江芦,千里一白。
一年之内,致各不同。
于是访耕夫,揖渔父,欲求春申君之故址,而二三父老且有不知春申君为何许人者。
嗟乎!此正吾父老之幸,而春申之不幸也。
夫春申至今千有余年矣,吾父老当太平之世,处无事之时,耕凿自安,嬉游鼓腹,此诚所谓不识不知者,又谁计千百年之上有所谓春申其人者哉?吾为父老幸,吾为春申悲,因为黄山之歌曰:“君未生兮山已在兮。
君既往兮,山犹存兮。
谁终谁始,君兮山兮?”又歌曰:“君得山兮,欣有托兮。
山得君兮,以成名兮。
谁显谁晦,山兮君兮?”游黄山记译文:山用黄来命名,记述陈旧的遗迹。
以往春申君黄歇曾经在这个地方读书,因此而得名。
那山下有一片竹林,特产方竹。
往北是是渔庄,三尺板桥,一湾流水,竹林小径,点点茅屋,像鱼鳞木梳一样整齐密密而又整齐地排列。
春季第二个月,清新趣味满眼,惹人宠爱的燕子啄着鲜花,娇小的黄莺坐在柳树上嬉戏,仿佛是在画图中一样。
登上高山向东望去,大江和远天相接,沙鸟和风帆,时隐时现的。
深冬下雪,云气悠远,大雪履盖着江边,千里只有白茫茫一片。
一年之内,景致各不相同。
于是访求农夫,拜渔夫,想访求春申君的旧址,而一些老农尚且有不知道春申君是什么人。
唉!这正是老农们的幸运,也是春申君的不幸。
春申君离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这些老农正处于太平盛世,生活在无战事的年代,耕田打井自求安乐,饱食过后嬉戏游玩,这实在是所说不了解不知晓纷乱的人,又有谁还会计较千百年以上还有一个所说的春申君这个人呢?我替父老们感到幸运,我替春申君感到悲哀,于是创作黄山之歌说:“您还没有出生时,山已经存在了。
您于世长辞了,山还依旧长存。
袁枚《游黄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游黄山记袁枚

袁枚《游黄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游黄山记袁枚游黄山记(清)袁枚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
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
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
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
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
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
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
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
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
天风撼人,不可立。
晚至狮林寺宿矣。
趁日未落,登始信峰。
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
僧惧挽之。
余笑谓:“坠亦无妨。
”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
”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
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
食顷,有白练绕树。
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
”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
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
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
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
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仄:狭窄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胜:尽c、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逼:急切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族:品类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b、路绝矣,蹑木梯而上吾尝终日而思矣c、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家人以肩舆相迎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2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
游黄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黄山记袁枚〔清代〕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
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
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
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
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
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黄山有前、后海之名,左右视,两海并见。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
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
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
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
天风撼人,不可立。
晚至狮林寺宿矣。
趁日未落,登始信峰。
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
僧惧,挽之。
余笑谓:“坠亦无妨。
”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
”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
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
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
”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
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
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
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
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草高于人,路又绝矣。
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
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
红日将坠,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
游黄山记袁枚文言文翻译

游黄山记袁枚文言文翻译
游黄山记
余尝北游,至黄山,登山致雨霁,皆言黄山天下奇观。
余既登之,果有其奇妙者。
然自吾游黄山,观者甚众,而皆言其妙,余独不觉。
后有人谓余曰:“卿游黄山,何不以诗传之?”余曰:“吾素所不为也。
”其人曰:“然则卿何以传之?”余曰:“吾观之,觉其妙,而已矣。
”此语颇为人所叹服。
解释:
我曾经北游,到了黄山,登山的时候正好下雨,后来雨停了,大家都说黄山是天下奇观。
我既然登上了,果然有它的奇妙之处。
但是自从我游过黄山之后,看过的人很多,都说它很妙,只有我一个人没有感觉到。
后来有一个人对我说:“你游过黄山,为什么不用诗歌来传颂它呢?”我说:“我素来不擅长写诗歌。
”那个人说:“那你怎么传颂它呢?”我说:“我看到了它的奇妙之处,就已经足够了。
”这句话让很多人都很佩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子
宠燕啄花,娇莺坐柳
宠爱
娇小
惹人宠爱的
(惹人宠爱的)燕子啄着春花, ( 娇小的 )黄莺坐在柳树上( 鸣叫 )
翻译文言句子的原则
信:忠实原著 达:表达顺畅 雅:讲究文采
参考译文:
山用黄来命名,记述陈旧的遗迹。以往春申君黄歇曾 经在这个地方读书,因此而得名。那山下有一片竹林, 特产方竹。往北是是渔庄,三尺板桥,一湾流水,竹 林小径,点点茅屋,像鱼鳞木梳一样整齐密密而又整 齐地排列。春季第二个月,清新趣味满眼,惹人宠爱 的燕子啄着鲜花,娇小的黄莺坐在柳树上嬉戏,仿佛 是在画图中一样。登上高山向东望去,大江和远天相 接,沙鸟和风帆,时隐时现的。深冬下雪,云气悠远, 大雪履盖着江边,千里只有白茫茫一片。一年之内, 景致各不相同。于是访求农夫,拜渔夫,想访求春申 君的旧址,而一些老农尚且有不知道春申君是什么人。
游 黄 山 记
费 伯 雄
写过黄山游记 的人
徐霞客:伟大的地 理学家、旅行家和 探险家。《徐霞客 游记》
袁枚:清代诗人、 散文家。 (乾隆 )
费伯雄:清代医者
本课学习目标
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积累一些文言语法常识 读懂作者游山而产生的感慨
文言翻译第一法
山以黄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命名)
因以名
(得名)
即诗书四句,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题目)
志旧迹也
(记述,动词)
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 (标志,名词)
因以名
(因为,凭借)
因为黄山之歌
(于是)
总结
找准字义,单音变双音 字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语境而发生变化
的 注意固定用法:于是 所谓 父老 何许
翻译 以第一段为例
第一步:通读全段,找出难解句 第二步:试翻译句子,在难解字处留白 第三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把难解字变成双
课堂练习:翻译第二、三段
参考译文:
唉!这正是老农们的幸运,也是春申君的不幸。
春申君离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这些老农正处于太
平盛世,生活在无战事的年代,耕田打井自求安乐,
饱食过后嬉戏游玩,这实在是所说不了解不知晓纷乱
的人,又有谁还会计较千百年以上还有一个所说的春
申君这个人呢?
我替父老们感到幸运,我替春申君感到悲哀,于
是创作黄山之歌说:“您还没有出生时,山已经存在
了。您于世长辞了,山还依旧长存。谁是终结谁是开
始,是您呢还是山呢?” 又创作到:“君靠山,欣喜
有所寄托。山靠您,因而成就名声。谁更显达谁更隐
晦,是山呢还是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