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
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时期的长安汽车新品牌战略

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时期的长安汽车新品牌战略作者:来源:《中国新时代》2011年第04期中国汽车行业“十二五”规划草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这将标志着中国汽车业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
在过去的五年,中国汽车市场通过吸引投资、刺激消费实现了爆炸式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但外资品牌依仗核心技术、品牌溢价的优势,分享了大部分增长的盛宴,自主品牌车企在整个汽车产,业结构中仍扮演着低附加值的角色。
“过去,自主品牌车企在低附加值领域实现了自然扩张和原始积累,那么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大幕拉。
扦,自主品牌车企实现产业升级,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已经成为必然。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孙健如是说。
虽然国家层面的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还未正式出台,但国内各大自主品牌车企都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其中,作为自主品牌第~阵营的长安汽车发布了“T138”事业领先发展战略。
围绕“T138”战略,长安汽车首先开始了品牌体系的建设工作.对企业品牌、旗下的乘用车品牌和商用车品牌,以及企业公益品牌进行了整合,推出了完整的品牌体系以及新的品牌战略。
“任何一个品牌的建立和蓬勃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和国家的大力扶持,长安汽车选择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布其品牌体系战略,无疑是希望在国家扶植自主品牌发展的大环境下占据先机。
”孙健分析。
所以不难理解,长安汽车在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布前启动自己的品牌战略,有着更深层面的涵义。
根据国际惯例,领先的汽车企业集团,根据自身业务单元以及消费者、公众的差异化需求,建立完整的品牌家族体系.并通过品牌打造,提升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这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做法。
因为单一的品牌徽征无法传递既包含不同产品线,又包含企业形象、社会公益等多方面的内涵,往往会使消赞者和公众产生混淆,进而不利于形成品牌合力,也不利于增强品牌溢价力。
但国内汽车企业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目前只有长安汽车开始了完整品牌体系的建设工作。
解读“十二五”规划助推行业远行

国仍 将处 于重要 战 略机遇 期 。机遇 前所 未 有 ,挑 战也 前所 未有 。
零部 件论 坛
opporuni of i porant t at t t y m t s r egy. T her i no uch e s s
opporuni erbef e,an t t ev y or d no chal ge ofS l en UCh w i l l be f aCed i he f tJe. n t l tr J
解 读 “ 二 五 " 规 划 助 推 行 业 远 行 十
本 : i 者 / 国锋 Fi q ̄ 张
Aut pars i o— t ndu ty i r s r n feedom has m ade br eak hr t ough
wi y a o n “ n r y s vn n mi i n r du ig , t j u d E e g —a ig a d E s o — ho r s e cn ”
零 部 件 和 大 部 分 非 关 键 零 部 件 中 已形 成 优 势 。在 传 统 零 部 件领 域 ,随 着 技术 水
平 、产 品 质量 的不 断提 高 ,品种 的 不断 丰 富 ,不 但 在 国 内市 场 占有 相 当 的份 额 ,
在 国际 市 场上 也 具 有很 大 的潜 力 。同 时 ,自主零 部 件企 业 围绕 “ 能 减排 ”的零 节 部 件技 术 和产 品 ,获得 了可喜 突 破 ,开 始 打 破 国外 跨 国集 团长 期垄 断 我 国市 场 的
五 ”期 间 ,在 国家 产 业 政 策 的 引导 和 支持 下 ,在 自主 品 牌 汽 车快 速 发 展 的 带 动 下 ,我 国 自主零 部 件企 业 综 合竞 争 力得 到 进 一步 增 强 ,在 整 车 的带 动 下 ,自主零 部 件企 业 正在 努力 实现 从 简 单模 仿 到 开发 再 到 自主 创 新 的转 变 。 五年 来 ,从 整 车 企 业 的反 应 看 , 自主零 部 件 企业 通 过 引进 国外 先进 装 备 、 更换 国 内新 设备 ,制 造 能 力有 了快速 提升 ,产 品基本 能够 满足 整 车企 业的 需求 。 “ 十一 五 ”期 间 , 自主 零 部 件企 业 的竞 争 力 有 了进 一步 的 提高 ,在部 分 关键
汽车零部件“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有感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沈宁吾的讲话

开 发和新 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的开发 。
场7 %的份额,也就是中国7 %的汽车是中外合资汽车 0 0
“ 新能源汽车来势凶猛,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
生产的外资品牌,自主品牌占3%。20年 ,地区汽车 0 09
产业产值排 在前五位 的是广东 、上海 、山东 、吉林 和江 苏 ,沈宁吾特 别指 出,2 0 年 以前排在前 三位的浙 江省 08 受 金 融危 机影 响 较大 ,下滑 比较 明显 ,令人 惋惜 。不 过 ,2 1年以 来 ,浙江 省加大 了整车产业 发展力度 ,除 00 了吉利 集 团外 ,东风裕 隆项 目也 在杭州萧 山临江工业 园
5 01 2 " 21 乍劳om
瑗 代 墨部 件
车行 “ 二五" 十
在 介 绍我 国 汽车 产 业 发展 的 同时 ,沈宁 吾 也做 了 统 、悬挂 系统 及汽车总线控 制系统 中的关键零部 件技术
其他 方面 的 比较 ,比如2 0 年海 外 品牌 占中 国轿车 市 09
加。
多种驱动 齐头并进 的研发方 向发展 ;我 国要 和全球跨 国
公司对新 能源汽车 的研发策略 保持 同步 ,及时调整技 术 路线 ,跟上实践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步伐 。 根 据 汽车 产 业未 来 发展 ,沈宁 吾 介绍 在调 研 的基 础上 ,中国汽车工业 协会提 出了我 国汽车零 部件产业 的 发展重点 。 “ 有五个 方面是我 国零部 件企业 必须要重视 的。”沈宁吾强调 。 我 国汽 车零 部 件 行业 发 展的 五 个重 点 方 向是 :第
M c策 划 C Pa ln
■ MC记 嚣 :占 志 j 月 虽
2 1年 l月2 日,中国汽车零部件 ( 00 1 8 常州 )产业基地 高峰技 术论坛 在常 州富都 商贸饭店隆重举 行。中国汽车 工业协会顾问沈宁吾先生对我国汽车工业近年来 的发展情 况进行 了介绍 ,并 强调 了 汽
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度分析报告

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度分析报告报告目录及图表目录中国产业信息网一、报告报价《中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度分析报告》信息及时,资料详实,指导性强,具有独家,独到,独特的优势。
旨在帮助客户掌握区域经济趋势,获得优质客户信息,准确、全面、迅速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向,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是把握企业战略发展定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
官方网站浏览地址:报告价格:纸介版: 6800元 电子版: 7000元 纸介+电子: 7200元中国产业信息网订购电话: 400-600-8596 (010)60343390海外报告销售: (010)60343390Email: chanyxx@联系人:刘老师 谭老师 陈老师特别说明:本PDF目录为计算机程序生成,格式美观性可能有欠缺;实际报告排版规则、美观。
二、说明、目录、图表目录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收官之年,起草和编制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已列入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从国务院多部门前期调研透露的信息看,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十一五结构调整目标料难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进展缓慢,投资和出口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要素投入,增长效益提高不明显。
贸易顺差巨大,国际收支失衡,庞大的外汇占款导致货币发行量激增,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自二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外需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多依赖。
同时工业占GDP的比重也达到极限,十二五期间工业化亦很难再提速,规模扩张的工业化模式必然要让位于质量提升的增长模式。
近几年我国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受益于纯电动汽车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纯电动汽车行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发展形势都十分看好。
芜湖市汽车业发展现状

芜湖市汽车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近年来,凭借奇瑞公司的强劲带动,一大批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聚集芜湖,已初步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当之无愧地成为芜湖市四大支柱产业之首。
2008年,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汽车及其零部件“千亿元产业”的奋斗目标,芜湖市“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寄希望于将奇瑞公司打造成“千亿元企业”。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芜湖市汽车产业走过了“从无到有”,正以稳健的步伐,朝着“由弱到强”转变。
一、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业的发展现状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业,主要依托奇瑞的发展而兴起。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90万台发动机、40万套手动变速箱及5万套自动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一批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芜湖,为奇瑞公司做配套,包括美国的德尔福、德国的大陆电子、瑞典的SKF、美国的PPG等企业,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的18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多家是为奇瑞做配套。
同时,奇瑞的快速发展,也为包括汽车设计、物流等诸多汽车服务产业得到强力拉动,促进了芜湖地区汽车工业的产业链与产业群逐步完善与壮大,形成了以奇瑞为主体的完整的汽车生产、服务、销售这样一个供应体系,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
奇瑞汽车业的发展,带动着芜湖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芜湖整车业的发展。
目前除奇瑞乘用车生产已具规模外,坐落于高新产业开发区内的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也已形成年产30000辆搅拌车、罐车、自卸车、半挂车等专用车的生产能力。
而坐落于三山区境内的联合卡车项目,由中集集团、奇瑞汽车、玉柴集团、法士特集团、富华重工以高起点合作建设,产品将跨越牵引、载货、工程和专用等诸多领域。
目前,芜湖市范围内,已有各类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400多家,2010年产值超过600亿元。
而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今年的汽车市场也和房地产市场一样,经历了年初火爆,年末萧条的剧烈变化。
汽车行业愿景

汽车行业愿景从汽车产业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让中国向汽车强国更进了一大步。
在21世纪初,我国在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创造性地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与提升产业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在一起。
从“十城千辆”工程算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走过十余年,成绩斐然。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电动乘用车累计销量占全球45%,电动公交和电动卡车销量更是占到全球的90%以上;已建成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总和;拥有领先的量产动力电池技术,是全球范围内电动出行商业模式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
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进程中,中国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取得了先发效应,极大增强了企业和民众的自信。
从创新战略来看,由于融合了大量“汽车之外”的技术,汽车革命带动了中国产业发展史上规模空前的技术创新运动。
作为国家工业体系的象征,汽车是新技术应用的重要场景。
汽车电动化融合了先进材料研发应用与高精尖零部件制造,与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升级相互促进。
汽车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的最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大量“汽车之外”的技术应用于汽车,一方面成就了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汽车的智能化成为大量跨界技术的应用舞台,汽车成为牵引其他产业加速创新的重要力量。
从能源战略来看,汽车革命有力促进了能源革命。
现在中国正面临着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转型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预计2035年,风光发电将占80%以上的装机容量和40%以上的发电量,光伏发电、风电成本可降至0.1元-0.2元/千瓦时。
当前新能源革命面临的问题是光伏、风电本身的发电成本低,但利用成本仍然较高,其中储能是主要瓶颈。
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预计超过8000万辆,储能潜力达到5800GWh。
以电化学能源动力系统组成的新能源汽车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储能支撑,正在发生的汽车革命正以提供的超大规模储能能力极大地促进能源转型与能源革命。
长安:新时代下2025 十年规划与战略举措

பைடு நூலகம்
长安汽车总部大楼
CORE 1.5TDPI 概念机、激光雷达实时动态演示系 统等技术展品,展示了其在智能驾驶、智能互联、 高效动力等方面的成果,通过技术实力提升品牌实 力。
未来十年,长安制定的“愿景 2025”十年规划, 共分三个阶段目标:第一步,到 2017 年实现产销规 模 333 万辆,其中中国品牌 179 万辆,中国品牌要 进入全球排名前 13 位;第二步,到 2020 年实现产 销 440 万辆,其中中国品牌 233 万辆,中国品牌进 入全球排名前 12 位;第三步,到 2025 年实现产销 规模 600 万辆,其中中国品牌 340 万辆,中国品牌 进入全球排名前 10 位,这就是长安未来十年愿景规 划。如图所示:
此前,长安汽车制定的“十二五”战略规划是: 到 2015 年,实现整车年销量超 500 万辆,其中中国 品牌 300 万辆。尽管长安 2015 年的销售量并未达到 “十二五”规划目标,但近年来,其中国品牌销售 量在国内汽车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有赖于 长安汽车旗下车型集体发力,如逸动,CS35,欧诺 纷纷月销破万。2014 年 11 月上市的长安悦翔 V7, 是长安 2015 销量增涨点之一,也为整条长安紧凑级 轿车产品线注入了活力。至于逸动,2015 年销量是 18.2 万辆,累计销量依然同比 2014 增涨 17.7%。
基于“愿景 2025”十年战略规划的基础之上, 2016 年,长安有意推出六款新车,分别为 CS15、 CS75 七座版、CS95、新款睿骋、长安 CX70 和奔奔 EV。其中,大型旗舰 SUV——CS95 首次亮相北京 车展,CS95 将配备长安汽车最新无人驾驶及智能互 联技术,以科技实力展现该款车型的产品特质与品 牌价值;CS95 搭载全新 2.0TGDI 发动机,在技术 上不逊于合资品牌。另有新逸动、CS75 等明星产品, 对于 CS75PHEV 四驱系统、CS95 四驱底盘、BLUE
车行“十二五”——技术合作攸关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

共享成果 ,不仅需要企业家有为企业服 务、为行业服 务的精神 ,而且需要一
个公共交流的平 台,让企业将 “ 十一五 ”期 间取得的 “ 技术创新 、管理 创新 、思
想 创新 ”展示 出来 ,同时对 “ 十二五”规划进行展望 。从2 1年第一期开始 ,本 01 刊将开辟 “ 辉煌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专栏 ,来展示企业 “ 十一五 ”成果及未来 宏观发展。本期我们约请 了一些专家 、学者畅谈 “ 十二五 ”发展 ,同时对上汽通 用五 菱和云 内动 力 “ 十一五”期 间取得的成果进行专题报道 ,希望其他企业也积 极 与我刊联 系,进行后续报道 ,共享 “ 十一五 ”成果 ,一起展 望 “ 十二五” 。
的重要性 ,企业 间技 术合作的重要性 。在一 个暖
暖冬 日的清 晨,MCt, 到付总 办公室 向付总  ̄ 者来 请教汽车产业 未来的发 展问题 。 付 总 在 长 春 年 会 上 说 : “ 认 我 为 中国汽 车要真 正 的发展 ,必 须要 坚 持 走 自主创 新 的道路 ,这绝 不是 一 个
产业整体水平 ;实现汽车 产业 与相 关产业 同步协调 、可持续 发展。企业 携手 ,精
诚合作 ,共同攻关 ,共享成果 ,难能可贵 !合作 如何持之 以恒 ?正 如中国汽 车工 程学会常务副理 事长 兼秘书长 付于武先生所讲 : “ 们要 不断统 一认识 ,不 断深 我
化对合作的理解,不断深化 合作的深度 。”只有 各合作方唇齿相依 、荣 辱与共 ,
调, “ 汽车 企 业要跟 电池生产企 业 、电动机 生产企业 产
策划 :胡 志强
4 21I , 4 01 f 卿
W w mc1 50c m w . 9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