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房兵曹胡马》阅读答案
《房兵曹胡马诗》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房兵曹胡马诗》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先唐、唐诗、宋词、元曲、后唐、文言文、经典诗词、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first Tang Dynasty, Tang poetry, Song poetry, Yuan Opera, the later Tang Dynasty, Classical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房兵曹胡马诗》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房兵曹胡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杜甫《房兵曹胡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房兵曹胡马①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②双耳峻③,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
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③峻:尖锐。
8.“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5分)
9.此诗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答案:
8.“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2分);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1分)。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2分)。
9.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
诗人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2分);后四句是诗人的合理推想,是虚写,表现出马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
(2分)实虚结合,形神兼备,拓展诗歌意境,既能更好凸显马之精神,也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分)。
杜甫《房兵曹胡马》

杜甫《房兵曹胡马》《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诗名《房兵曹胡马》,“兵曹”:【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
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
】“胡马”:【泛指产于西北民族地区的马。
】诗名的意思就是,姓“房”的兵曹参军的胡马。
我们来看一下杜甫对应的时间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此时杜甫差不多二十四,五岁。
他父亲是“兖州司马”,属于军事长官,相当于警备司令吧。
在贞观十四年(640年),兖州就设立“都督府”了,管辖兖,秦,沂三个州。
可见都督府也在兖州城内。
那么本诗中的“房兵曹”就是兖州都督府里的兵曹参军了,所以他的马匹看来是比较高级的。
而杜甫因为父亲的关系,得以到都督府内去看马。
杜甫看到了什么高级马呢?来看原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字词典故“大宛yuan1”:【古代中亚国名,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也就是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锋棱leng2”:【亦作“锋棱”,物体的棱角。
】“瘦骨”:【谓马的肢体强壮而不肥。
】赏析杜甫说,这匹胡马是大宛国来的名马,锋芒毕露的棱角是精瘦筋骨构成的。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字词典故“批”:【削。
古代《相马经》称良马的双耳为“耳如削竹”,“耳如杨叶”。
】“峻”:【形容山高而陡峭。
】赏析杜甫说,它那对如竹筒削出来的双耳,又高又陡。
跑起来风驰电掣,随着疾风的涌入,四蹄显得如此轻盈。
这两句,对仗很工整。
这个“峻”字也说明这匹马它很高,所以杜甫仰望其“双耳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字词典故“所向”:【即“所向披靡”,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赏析杜甫说,它是那么地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对它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空穴阔大,一概一跃而过,真是能够以死生相托。
《房兵曹胡马》阅读原文及答案

房兵曹胡马阅读原文及答案原文房兵曹胡马,十年精锐不解散。
走马闲吟傍水慢,钧声一曲长亭晚。
枕戈汗马戎装旧,箭矢刀环战势残。
不恨临危身自弃,何惜南征爱不还。
译文在战场上风云变幻,但有些东西却能够承载战士们的忠诚和牢固。
譬如,房兵曹胡马,一支已经历了十年蹂躏却不解散的精锐战队。
当空气中缭绕战鼓声和号角声,他们闲逛着,漫步在水边,在长亭的晚色中享受清闲,尽情吟唱。
虽然战士们已经所剩无多,旧装器皿也已开始积灰,动荡战事的痕迹也已经布满战袍和武器,但他们从未放弃忠诚和勇气。
负隅顽抗,身怀绝技,还曾屡屡临危自弃,一次次征战南方。
无论是战争中的胜利或失败,他们却执迷不悟地坚守着他们的信仰和承诺。
疑问解答1.什么是“房兵曹胡马”?房兵曹胡马是指一支精锐战队,该战队已经历了十年,深受战争所蹂躏,但并未解散。
战队中的成员靠着自己的忠诚和勇气,用血汗和热情,为祖国的利益而奋斗。
他们身上的武器和战袍都曾经多次经历战争的洗礼,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的荣誉和担当。
2.房兵曹胡马是如何度过悠闲的时光?尽管房兵曹胡马身为一支精锐战队,但他们同样会在战争之余,寻找自己的空间。
在长亭的晚色中,他们走马闲逛,在水边漫步。
尽管硝烟弥漫且随着战鼓和号角声跌宕起伏,但这些他们始终保持沉静和从容。
用一首长亭晚的曲子,他们慢步赏雪,尽享清闲和自由。
3.房兵曹胡马为什么要继续坚持?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房兵曹胡马的成员始终表现出比别人更加顽强不屈的精神。
经历生死之劫,身体和心灵都被越来越磨练。
虽然一次次被打败,但他们依旧默默地坚守一份执念,一份信仰。
战争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更是因为他们有一份对国家和老百姓的承诺和责任,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斗出一份胜利和荣耀。
因此,他们继续坚持这份荣誉,用血汗和热情致力于祖国。
智慧树答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知到答案见面课章节测试2022年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见面课: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1.“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指的是一种食物。
()答案:错2.况周颐盛赞朱彝尊的《桂殿秋》(思往事)是清代最好的词。
()答案:对3.“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的作者是()答案:曹丕4.王安石“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其中“贞观开元”指的是唐朝的哪个阶段()。
答案:盛唐5.下列诗句中,作者为李商隐的有()答案: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送臻师》其二)见面课: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作者是答案:李商隐2.叶嘉莹和她的老师顾随曾经用相同的两句做结尾分别填写了一首词,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这两首词中相同的两句是“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3.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是否描写了自己与父亲间亲密的关系答案:没有4.顾随《绝句》“一从读会灵均赋,不爱欢娱只爱愁”,其中“灵均”指的是答案:屈原5.“谁说你的名字是写在水上/美的创作是永恒的欢畅”是余光中悼念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句。
答案:对见面课: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1.我们学习诗词,不仅要做到了解和记住,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得到启发,来实践自己的人生。
()答案:对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锦官城”指的是洛阳。
()答案:错3.《泊船瓜洲》一诗的诗体是()答案:七言绝句4.“浮生却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的作者是()答案:杜牧5.下列诗句中,作者为杜甫的有()。
答案: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见面课:谁似先生高举,一行白鹭青天1.中国诗人重在直接抒写作者的胸襟,故以人格修养为最重要,因为有何等胸襟然后才能创造出何等作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练习题附答案

第10课《古诗三首》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 ) 捶( ) 凿( ) 焚( )洛( ) 锤( ) 函( ) 烫( )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
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这两句诗中的“”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象征受到了重用,“”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
(4)诗句的意思是(5)诗句赞美竹子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
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
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3)诗句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连续赞美马的诗

连续赞美马的诗一、原文:《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二、衍生注释:1. “房兵曹”:姓房的兵曹参军。
兵曹是古代管兵事等的官职。
2. “大宛”:汉代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
3. “锋棱”: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4. “竹批双耳峻”: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尖锐。
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5. “风入四蹄轻”:马奔跑时四蹄生风,轻快敏捷。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主要是通过对房兵曹所骑胡马的描写,展现胡马的不凡品质。
2. 情感: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从对马的外形描写到对其能力的夸赞,表达出对马英勇、矫健的喜爱。
3. 表现手法:- 首联写出马的出身不凡,“大宛名”点明了马的名贵。
然后描写马的“锋棱瘦骨”,将马的骨相神态勾勒得淋漓尽致。
- 颔联通过对马耳朵和奔跑姿态的描写,更加生动地展现出马的矫健。
“竹批双耳峻”从局部特写,“风入四蹄轻”则从整体动态描绘。
- 颈联“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写出马的英勇无畏,它所到之处没有地势辽阔不能跨越的,完全可以托付生死。
把马的能力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 尾联“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再次点明马的骁勇奔腾,它可以驰骋万里。
四、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同时也有大量描写自然美景和美好事物的诗篇。
五、运用片段:1. 在一场赛马比赛的现场解说中,解说员可以这样引用:“看那匹领先的马,真有杜甫诗中所写胡马的风范,‘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它就如同那来自大宛的宝马,身架精悍,双耳尖锐,四蹄生风。
它在赛场上所向披靡,真不愧是以速度和力量著称的骏马。
”2. 当一个画家在描绘一匹骏马的画作时,对旁人说道:“我想画出那种‘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感觉。
房兵曹胡马诗(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房兵曹胡马诗唐代: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标签咏物、言志译文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注释大宛: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
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
“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腾:健步奔驰。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杜甫本来善于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
此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
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
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诗人刻画细致,唯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房兵曹胡马》阅读答案
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旷,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能横行。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青年时期。
②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③峻:锋利。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xiāo)腾:健步奔驰。
1.“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5分)
2.此诗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参考答案
1.“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2分);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1分)。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仿佛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2分)。
2.前四句写眼前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
诗人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2分);后四句是诗人的合理推想,是虚写,表现出马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
(2分)实虚结合,形神兼备,拓展诗歌意境,既能更好凸显马之精神,也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2分)
二:
(1)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作者写胡马的意图是什么?
答案
(1)作者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大宛名马的形象。
(2)作者歌咏胡马,抒发了喜欢赞美之情,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和情操。
赏析:
《房兵曹胡马》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首联写其出身非凡,傲骨铮铮;次联写其峻健敏捷,颔联写其忠实勇猛的品性;尾联期望骏马立功于万里之外,当是与房兵曹共勉之意。
整首诗写得矫健豪放,沉雄隽永,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卓尔不群的志向与锐于进取的精神。
作者托物寓意,借马喻人,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朝气
蓬勃的英勇气概。
诗分前后两部分。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
诗人以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先说明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继而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非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如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描绘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马仿佛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勾勒马的气概,“轻”描绘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
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
”(《历代名画记》)。
诗的前四句描述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以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堪受人信赖。
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岂非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
的形象吗?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笔:“万里横行”,包含着宏远的期望和理想,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
这一联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国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
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以骏马来表现确是最适宜不过了。
这与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实为异曲同工。
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
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一方面赋予马以人格化,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