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 之 专题贸易地理讲稿解析

合集下载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最新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国际贸易地理复习资料一、国际关联南北关联: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

(主要体现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关联)原料亚非拉,工业欧美日。

南北关联存在的问题:1.南方对北方的严重依附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2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重严重阻碍他们的经济发展。

3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更加严重。

(原因:苏联解体,战争,人权问题) 4.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壁垒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

5.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东西关联:原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关联,现在主要指东西方发达国家或大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性质的关联。

主要指五级关联:欧盟、中美日俄。

A贸易战B投资战C 科技战南南关联(从属的关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关联方向。

(丰富资源,取长补短)主要体现在贸易合作、资金合作、技术合作。

1.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他们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2.有些有先进的技术的可以给别人借鉴3.发展中国家资源互用,推动经济发展二、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概念及基本情况:(划线的为世界性的,未划为区域性的)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1945.12.27,总部华盛顿.。

宗旨: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平和发展,稳定国际汇总,避免各国之间的货币贬值竞争,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及通过外汇管制来调整各成员国收支的暂时失衡。

2.世界银行集团(TWBG):(世界银行(WBG)是世界银行集团的俗称,“世界银行”这个名称一直是用于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

这些机构联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

它是一个国际组织,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

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2、人口
世界人口的特点:
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增长过快,区域之间人口增长不平衡; 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长(城市化率不断增
长); 人口老龄化加快。
3、宗教与风俗
世界上信仰人数多、影响广泛的是基督教、 伊斯兰教和佛教。
宗教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风俗习惯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生活实 践和社会交往中所形成的礼仪形式、爱好与 禁忌、节假日等约定的风气和习惯。
等文字的翻译,要注意不同国家(地区)语言 文字的差异,否则引起误解,影响市场的开拓。
6、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
(1)使国际市场日益统一,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贸易竞争加剧; (2)促进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毁灭力量”; (4)使国际分工由二战前的“垂直型”向二战后的“水平型”
(2)气候的差异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影响农产品 的价格;
(3)气候的差异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从而影响消费 品的种类和数量;
(4)气候影响国际贸易中工农业产品的履约时间、产 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5)适宜的气候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3、河流与湖泊
航行功能 灌溉功能 发电功能
转变,从而使国际贸易中原材料等初级产品需求量下降,制成品 尤其是机电产品比重不断上升; (5)促进了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国际间的时空距离,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分类:
海陆兼备的国家,如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 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
岛国,如日本、英国、新西兰、冰岛等。 内陆国,如蒙古、哈萨克斯坦、中非、赞比亚等。
二、地形与气候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际贸易地理课说PPT

国际贸易地理课说PPT

亚洲地区
东亚国家
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是全球
重要的贸易地区之一。
东南亚国家
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 亚等国家,这些国家地理位置优 越,资源丰富,与世界各国有着
广泛的贸易往来。
南亚国家
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等国家,这些国家经济正在快速 发展,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的贸
05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消耗
国际贸易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加剧了环境压力。
污染转移
发达国家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贸易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环境政策对贸易的影响
环境法规
各国制定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绿色税费
征收绿色税费或对环保产品给予补贴,影响国际 贸易格局。
自由贸易协定
01
自由贸易协定定义
自由贸易协定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为促进贸易自由化而达成的协议,
通过取消或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02
自由贸易协定的作用
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促进贸易增长、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
03
自由贸易协定的实例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是自由贸易协定
欧洲地区
欧盟成员国
包括27个国家,如法国、德国、 意大利、荷兰等,这些国家经济
发达,贸易往来频繁。
中东欧国家
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这些国家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与欧 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
欧洲自由贸易区
包括瑞士、挪威、冰岛等国家,这 些国家与欧盟成员国之间有自由贸 易协议,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地理分析

国际贸易的地理分析

国际贸易的地理分析国际贸易作为现代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的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化与自由化的趋势不断推进,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不断扩大,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贸易体系的运转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一、贸易流向与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之一,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方向和交易成本。

比如,各个国家的货物运输通常需要通过海、陆、空三种交通方式,而且货物数量、种类和价值等不同,导致运输成本差异很大。

国际贸易中,通常会将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分为四个区域:发达经济体、发展经济体、前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由于各个区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程度不同,对于贸易流向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二、政府政策与国际贸易政府政策是国际贸易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各国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到国家的战略利益和国内经济状况等。

相对保护主义的国家更倾向于采取关税、限制贸易和政治干预等手段,以保护本国企业和市场,而开放市场的国家则更加支持自由贸易,在减少贸易壁垒的同时,促进贸易增长和全球化进展。

因此,政府政策在贸易流向和贸易组织的选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地理与资源的关系地理位置与资源分布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很大,这导致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比如,沿海城市一般都会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因为它们有丰富的港湾资源和便捷的运输条件,可以作为贸易和物流的中转点,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而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会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获取需要的物资和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四、贸易组织与地理因素国际贸易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各个贸易组织的发挥作用。

贸易组织一般都会考虑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等因素,在组织贸易活动时通常会制定具体的贸易规则和标准,以保证贸易活动的公平和有效性。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PPT课件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PPT课件
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由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 动物和植物土壤和矿藏等自然要素组成的一个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一. 地理位置与国际贸易
1、位置和疆域:
❖ 第四,弧形列岛和较大的岛屿多位于大陆东岸。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和
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都有一连串向东突出的岛弧,岛弧外侧为一系列深海 沟。大陆西岸的岛屿则不成弧形排列,较大的岛屿也少,唯一例外的是 不列颠群岛。
❖ 第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非常相似,海岸线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
由一块大陆分离开来似的。
பைடு நூலகம்
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名师课 堂教学 ]影响 国际贸 易发展 的地理 环境因 素PPT课 件(完 整版PP T)
Continue 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
(二)气候
1. 气候分类 类型: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地域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季节性:气温、降水、风向 2.气候对人类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 (1)气候类型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时间变化的季节性
(一)地形
1.地形分类 陆地地形:平原、高原、山脉、丘陵和盆地 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洋底 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多样的地形发展多种经营 (2)岩溶、丹霞等独特的地形发展旅游业 (3)盆地、洼地对环境的影响 (4)海底大陆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能源等) (5)高山地带火山地震频繁地热资源丰富
a、划分: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运输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介绍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指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形成的空间分布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形成因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1.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成为贸易的重要中心,如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南美洲的农产品等。

2.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的不同也影响着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发达国家的货物和服务需求较大,成为其他国家出口的主要目标地。

3. 政策环境: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也会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产生影响。

如贸易壁垒的存在会限制国际贸易的发展,自由贸易协定和关税减免政策则有利于扩大贸易规模。

主要格局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 资源型经济贸易集中: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成为资源型经济的出口中心,如中东地区的石油出口、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出口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

2. 制造业贸易集中:制造业产品的生产通常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专业技术支持,制造业贸易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德国、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市场需求和产业链的分工决定。

3. 区域贸易合作加强:为了提高贸易效益和应对挑战,各国之间加强了区域贸易合作。

如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共同市场等。

这种格局主要由政策环境决定。

影响因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全球化进程:全球化的推进导致了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

跨国公司的崛起,使得生产和贸易的分工更加细化,推动了资源、资金和技术的跨国流动。

2. 国际竞争优势:国际竞争优势的不同也导致了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化。

一些国家拥有特殊的技术、品牌、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吸引了国际贸易流向这些国家。

3. 政策调整:各国政府对国际贸易的政策调整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例如,关税减免政策的实施会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的集聚效应。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地理(最新精美PPT版本)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地理(最新精美PPT版本)

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意义: (1)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内
容,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 (2)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和世界商品市场的产生
授课重点: 国际贸易中心形成的时间与条件
板书要点:
一、产业革命推动区域贸易中心向
全球发展(16世纪60年代—19世 纪70年代)

第二章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际贸易
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地关系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基本 理论
板书要点: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现
代地理学的核心。学习国际贸易地理,
是从人地之间的商品流、服务流为
纽带,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商务活 动的相互作用与发展及变化的规律 人类的经济、贸易及社会活动必须 尊重自然、理解自然、顺应自然, 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 共繁荣。 (结合案例一理解人地关系论)
授课重点: 本章是总论部分的重要章节,其内
容是学习后面分论各章必须掌握的 基础知识。地理环境是包括自然、 人文、经济相互作用的统一的复合 系统,与国际贸易有密切关系。
1.自然环境(这里仅指与人类经济贸易
活动有关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与资源是一国经济贸易活动 的基础。 2.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有重要深远的 影响(人口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历 史因素等)
(地区)贸易环境特征、国际
贸易地理格局新特点以及国际 物流运输方式等课题。
授课重点:
着重了解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
象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研 究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 对象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世 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包括 国家集团和经贸组织)之间商 务活动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 特征及地域分工演变规律的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局:
生产的分布与储量的分布基本一致。
生产地域范围扩大。战前集中在美国、英 国、德国、前苏联四国,战后中国、印度、 澳大利亚和南非成为世界煤炭大国。
生产规模的大型化、集中化、机械化水平 不断提高。
以采煤业为中心,形成大型综合工业基地。 煤炭---发电(坑口电站);煤炭---化工(煤炭 化工)---发电;煤炭---选煤---炼焦---钢铁--材料---机械---发电;矿区综合生产基地。
23.7 10.6 4.6 5.9 4.5 31.2 19.5 100
23.6 9.8 5.8 5.6 4.6 29.9 20.7 100
第二节 世界煤炭贸易地理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
• 从18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煤炭一直是 最重要的能源,有“黑金”之称。
• 在20世纪初,世界能源消费中煤炭占到 了95%。
(三)世界炼油工业发展与分布
发展:战后发展很快,目前炼油能力大大 高于生产量,生产能力过剩(约1/4)。 分布:高度集中在主要消费区:北美、欧 洲、日本等(合占世界的70%)。主要集中在 港口,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休斯敦(美国)、 鹿特丹(荷兰)、新加坡。
(四)石油贸易和运输
石油是世界最主要的大宗贸易物资。约占世 界贸易总量的1/5,海上贸易吨位的50%以上。 主要出口区:波斯湾、非洲、俄罗斯、东南 亚、英国等。 主要进口区:美国、中国、日本、西欧。
煤炭的消费与贸易:
煤炭的消费与生产基本一致;
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合 占世界出口量的80%),中国近年出口发展 很快,成为主要出口国之一。
主要进口国:日本(占世界进口量的30%左 右)、西欧、韩国。 煤炭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
世界煤炭贸易
• 在70年代以前,世界煤炭贸易量很少。 1950年仅6400万吨,60年代初仅1亿吨左 右,贸产比仅为4%左右。
亚欧大陆带,东起中国的东北、华北,经 过俄罗斯、哈萨克、乌克兰、波兰、捷克、 德国,到达英国中部。 北美中部带。
主要国家:俄罗斯、中国、美国,合占世 界的60%。其次为印度、南非、澳大利亚、 波兰、德国。以上国家合占世界的95%。 ⑵世界煤炭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发展:是古老的工业部门。19世纪中叶以 后发展很快,20世纪60年代以后,生产停 滞。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
第一节、世界石油的生产与贸易 一、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19世纪以前,世界主要能源是以木柴为
主,19世纪英国发生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 工业革命,需要大量使用煤。1870年左 右,煤代替木柴成为世界第一能源,在19 10~1920年间达到了高峰。煤取代木 柴成为第一能源持续了将近100年。20 世纪以来,以内燃机为标志,人们大量开发 使用石油。
二、世界石油的储藏、生产、消费的地理分布
(一)世界油的储藏
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4),特别集中在北纬 24~42度之间(占世界的56%);东半球多于西 半球。
分布地区非常不均衡,集中在亚非拉国家,特 别集中在波斯湾(占世界的60%)。 海上石油地位重要(探明储量占世界的42%), 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
多尔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其储量约占 全球的9.4%。 3、欧洲及独联体储区
主要包括北海、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 中亚黑海沿岸。 4、非洲储区
主要分布在撒哈拉大沙漠和几内亚湾
5、北美储油区 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即墨西哥湾
沿岸、加利福尼亚地区和北冰洋沿岸。 6、亚太储油区
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
主要国家和地区原油进口占世界原油总进口量的份额
美国 日本 中国 韩国 印度 欧洲 其他 合计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3.3 11.0 3.6 6.3 3.8 32.1 19.9 100
24.0 11.1 3.1 6.1 4.1 32.1 19.5 100
24.0 10.7 3.6 5.6 4.3 32.2 19.6 100
五、能源安全与战略储备制度
1、两次石油危机引发世界经济的衰退 2、美国及其他发达工业国家石油战略储备 制度的建立。(1977年,7亿桶) 3、我国筹建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 六、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3国)
我国的石油安全
哈中石油管道图
经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路线
经巴基斯坦的路线图
中日海上石油争议地区
1、中东储油区 其中沙特约占世界总量的25%,伊拉克约 为10.7%,其后依次为:阿联酋、科威特、 伊朗和卡塔尔。
主要特点是:
(1)油田规模大,单井产量高。 (2)地质条件好,埋藏浅,多数可自喷 (3)分布集中,离海近,运输方便 (4)开采条件好,成本低 (5)质量好,多为中轻质原油
2、中南美洲储油区 这一储区包括墨西哥、委内瑞拉、厄瓜
• 20世纪90年代前期,世界煤炭年贸易量在3 亿~4亿多吨的水平。
• 目前已经达到7亿吨,其中,亚洲是世界最 大的煤炭市场;欧洲其次。
世界煤炭贸易
• 世界煤炭出口国分布在近20个国家和地区。 • 煤炭的出口贸易具有相对集中性。 • 目前的五大出口国分别是澳大利亚、中国、南
• 目前煤炭在世界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 量中约占30%,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仅次 于石油。
• 按目前的消费水平计算,世界石油只够使 用40~50年,天然气够使用60多年,而 煤炭则够使用将近300年。
⒈世界煤炭工业地理
⑴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
北半球多;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的中 纬度地区。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6%。 两大蕴藏带:
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坦克、飞机、
大炮等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许多大油田均 是在二战时期发现和开发的。二战以后,大 量廉价的石油被开发利用,促使世界经济发 展很快,如美国、西欧、日本等。1960 年左右,石油取代煤成为第一能源。198 0~1990年间,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 的比例达到最高峰,占到41%,直至现在。
马来西亚、文莱和澳大利亚。其中中国储 量最多,约占全球的1.7%。
(二)世界石油生产与地域分布特点
高度不均衡,战前集中于美国、前苏联、
委内瑞拉三国;战后集中在波斯湾地区、 (前)苏联、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大多为发 展中国家)。八大石油生产国:俄罗斯(4 .5 亿 )、沙特(4亿)、美国、伊朗、墨西哥、 中国(1.8亿)、委内瑞拉、伊拉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