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一)

合集下载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良方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良方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中西医治疗良方【概述】病毒性心肌炎( viralmyocarditis)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

该炎症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病程可以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多数可完全恢复正常,很少发生猝死,一些慢性发展的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演变为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以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的最多,多发生于秋冬季。

病毒性心肌炎发生于40岁以下患者为多,约为75%~80%,男性多于女性。

近些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成为我国当前最常见的心肌炎。

中医学中并无病毒心肌炎的病名,但根据该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可归于温病的风温症以及内科杂病的心悸、胸痹、喘症、水肿、怔仲等病的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水痘、腮腺炎、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均可引起心肌炎。

其中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为重要。

传染源为患者及无症状的带菌者。

通过粪至口途径,偶尔也从空气传播。

发病以夏秋季为高。

病毒感染后约30%~55%发病,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也可为病毒对心肌的作用,侵犯心肌、心内膜和心包膜,并在细胞内繁殖,损伤细胞。

也有人认为是抗原一抗体作用的结果。

在心肌表面形成新抗原和特异抗体,在抗体参与下,抗原体相互作用而产生心肌细胞炎性改变。

(二)病理按组织病理学可以分为心肌变化为主的主质性心肌炎和以间质损害占优势的间质性心肌炎。

根据病普范围可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种。

典型的变化是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变性坏死、疤痕愈合。

组织病理学可看到心肌纤维之间与血管四周的结缔组织中,有组织细胞、嗜酸粒细胞及中心粒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可能有脂性、颗粒性或玻璃样变化,也可能有心肌溶解或坏死。

心肌炎的病变也会涉及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如窦房结、房室结和束枝,发生心律失常。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度与深度,差别极大。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1)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或痛。

(2)次要症状:气短、乏力、心烦、头晕、纳差、口干等。

(3)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

具备2个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诱因、年龄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年4月)。

症状与体征: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晕、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二)证候诊断(1)邪毒犯心证:心悸气短,发热咽痛,胸闷不舒,纳差乏力,舌红苔白,脉浮数或促。

(2)湿热侵心证:心悸胸闷,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不安,胸闷或痛,或咽红,自汗倦怠,疲乏无力,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弱。

(4)心阳不足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

(5)气虚血瘀证:心悸不安,胸闷或心痛,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或青紫,舌苔薄白,脉沉缓、沉涩、缓滑或结代。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1)邪毒犯心证治法:清热解毒,佐以活血。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山栀子、牛蒡子、丹皮、竹叶、桔梗、赤芍、丹参、甘草等。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冲剂、板蓝根冲剂等。

(2)湿热侵心证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安神。

推荐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葛根、陈皮、石菖蒲、茯苓、郁金、苦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

治法
方药
豁痰活血,化瘀通络。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常用药:全瓜蒌、薤白、半夏、姜竹茹、蒲黄、 五灵脂、红花、郁金。
【辨证论治—分型论治】
5.痰瘀阻络
加减:(1)心前区痛甚+丹参、降香理气散瘀止 痛;(2)咳嗽痰多+白前、款冬花化痰止咳; (3)夜寐不宁者+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4) 心包炎用瓜蒌薤白白酒汤+苓桂术甘汤温化痰饮, 豁痰通阳;(5)停痰停饮,胸痛突出用瓜蒌薤 白白酒汤+血府逐瘀汤化痰泄浊活血化淤;痰火 扰心用黄连温胆汤清心化痰。
2.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取心俞、巨阙、间使、神门、 血海,配穴取大陵、膏肓、丰隆、内关。用补 法,得气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2)耳针:取心、交感、神门、皮质下,隔日1 次。或用王不留行籽压穴,用胶布固定,每日 按压2~3次。
【西医治疗】
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综合措施 及对症治疗。 1.休息 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 4周。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绝对卧 床休息。一般总的休息时间不少于3~6 个月。
三、确诊依据
(一)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 炎。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 证据支持诊断者。 (二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 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 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三)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 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
【辨证论治—分型论治】
3.气阴亏虚:加减:(1)心律不齐+磁石、鹿 衔草以镇心安神;(2)便秘常用可诱发或加 重心律不齐,故大便偏干时应重用麻仁, +瓜 蒌、柏子仁、桑椹等养心润肠;(3)脉缓+ 附子;(4)气虚汗多+黄芪、生牡蛎;(5) 夜寐不安+酸枣仁、柏子仁;(6)心悸怔忡+ 苦参、万年青;(7)兼阴虚内热、气滞血瘀, 用麦味地黄丸佐补气活血之品。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一、概述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特征。

发病主要在春秋两季,年龄以3-10岁多见。

首次报道是1956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医院由CVB3引起10名小婴儿流行。

中医无对应病名,急性感染起病,以“温病”论治;心律失常为主,归属“心悸”、“怔忡”;胸闷胸痛为主,按“胸痹”论治;合并心功能不全,与“心水”相仿。

此外,还与“汗证”、“虚劳”、“猝死”等病证相关。

二、中医病因病机本病主要是正气不足,邪毒侵犯心脉所致。

致病之邪,为风热或湿热之邪。

风热之邪,经鼻咽上受,首先犯肺,继则侵犯心营;湿热之邪,由口而入,先犯胃肠,经由血脉,内传于心。

故前者先期常有发热、恶风、咳嗽、咽痛等邪犯肺卫见症;后者则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痠痛等胃肠湿热见症。

邪毒内舍于心,损伤心之气阴,出现心悸气短、乏力胸闷等症。

心气不足,血行不畅,可导致气血瘀滞,肺失宣达,或热毒灼津,都可内生痰邪,痰瘀互结,加重心脉痹阻,气血运行更加不畅,故胸痛,唇紫,脉促或结代等。

甚而由于心阳虚衰,阳气敷布不利,不能布达于四末,而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甚至心阳之气暴脱。

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本病的内因,邪毒入侵则是外因。

邪毒留伏,痰湿瘀阻是在病程中出现的病理变化。

正气与邪毒的消长变化,使病变过程中产生了虚实寒热错综复杂的变化。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包括呼吸道和肠道病毒。

柯萨奇乙组(1~6型)病毒是主要病原。

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包括病毒直接侵袭心肌,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神经体液调节,细胞因子参与等。

四、病理心肌细胞溶解、水肿、坏死,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呈局灶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

严重者病变广泛,心脏苍白,呈灰色条纹状或大片坏死,心肌软弱,缺乏弹性,心脏扩张,重量增加。

五、临床表现(一)前驱症状:发病前数日或2周内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主要为发热,周身不适、咽痛、肌痛、腹泻及皮疹等,。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見病毒(1)
很多能引起周身感染的病毒都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不 同型別病毒親心臟性不同,而受感染者的易感性也不相同, 因而導致心肌炎的機率和輕重亦有異。已知目前能引起 心肌炎的病毒有30餘種。最常見的病毒有柯薩奇B組2-5 型和A組9型病毒。其次是艾柯病毒1、3、5-9、11-14、 16、17、19-22、25、29、31、33型及腺病毒,還有流感 病毒、腦、心肌炎病毒、風疹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皰疹病毒、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登革 病毒、肝炎病毒、黃熱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天花病毒 等。國內報導柯薩奇B感染的人中占33-40%,小兒更為明 顯 , 占 43.6%, 其 次 是 腺 病 毒 占 21.2%, 再 為 Echo 病 毒 占 10.9%。
診斷標準---次要參考條件
1.超聲心動圖檢查: Mirlzek等報導有67%的超聲心 動圖檢查異常,心肌收縮力減弱或局灶性或節段性運動 減低或LVEF減低,或有少量心包積液,一般1-2周可吸收, 最快3-9天可吸收。心臟擴大如數周或一年以上心臟持 續擴大,可轉為慢性或擴張性心肌病。
2.X線胸片:病情嚴重者在急性期可有肺淤血, 心臟 擴大,LV擴大或LV、RV均擴大,心胸比增大,經治療一 般3-7天恢復正常。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見病毒(2)
患者感染病毒後,不是100%均發病,如遇 合適的條件因數,則心肌炎易發病。主要的條 件因數有:細菌感染、發熱、劇烈運動或過度 勞累、精神創傷、缺氧、受冷、過熱、長期 受放射線、輻射、營養不良、分娩或外科手 術等均可激發病毒性心肌炎。
發病機制---病毒直接作用
楊英珍等對病毒感染後心肌細胞進行同位素示蹤發 現,培養心肌細胞鈣離子內流通透性增高,提示病毒 感染可以直接導致心肌細胞損傷。近年來應用原位雜 交等分子生物學技術手段發現,心肌炎患者或實驗動 物心肌組織中可以檢測到病毒核算。Kandoly等證明柯 薩奇B組病毒B3(B3)核酸(RNA)定位於心肌細胞內,受累 的心肌呈多灶性及隨機性分佈,可見受感染的心肌向未 受感染的心肌擴展。心肌細胞感染後1-2天,心肌酶增加 並提示心肌受損。病毒核酸存在與否和受感染細胞的 量與心肌炎的病程有一定的關係。鏡下可見細胞壞死 的徵象,心肌中可分離出病毒。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临床表现多样化,可表现为体征异常、心慌气短、疲乏无力或无症状。

本文旨在观察和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

一、疗效观察观察对象为30例确诊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至14岁。

采用口服心颗粒、硝酸甘油、地高辛等治疗,同时补充针对病毒感染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治疗后观察指标:体征情况、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清酶学指标和肌钙蛋白T等。

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的体征情况有显著改善,主要表现为心率恢复正常、体温下降、呼吸平稳。

心电图提示ST段改善,并相应降低心脏的负荷。

心脏超声显示缩短了左心室收缩时间和心室肌肥厚,血流动力学参数恢复到正常范围。

血清酶学指标和肌钙蛋白T等测定结果也证实了心肌损害程度有所降低。

二、不良反应观察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方面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的出现。

三、讨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时应注重对病毒的治疗,如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同时,补充对心脏有益的药物有助于加速心肌的康复。

口服心颗粒可以增加心肌细胞对氧的利用,促进心肌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

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心脏负荷,提高冠状动脉的通透性。

地高辛可以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和扩张能力,从而促进心肌的功能恢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要点包括对病毒的治疗和对心肌的保护,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的出现。

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治疗

病毒性心肌 炎临床症状
及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呈亚临 床发病,重者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猝死、心动过 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多较 新生儿及儿童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患者预后 良好。爆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于急性期后转为持 续。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谱包括局灶性或弥漫性,病情轻 重和感染病毒的量及个体差异有关,感染后临床表现和 预后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以下5型:
病毒复制期:感染 的病毒吸附于心肌 细胞膜上的该病毒 受体,开始脱衣壳, 进入细胞复制及释 放病毒,于受染后 6-7天达高峰。
细胞介导免疫损伤 期:自然杀伤细胞 等激活,并攻击感 染的心肌细胞。
发病机制--脂质过氧化
物学说
心肌炎患者血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血浆脂质过 氧化物增多。80年代国内动物实验证明,小鼠感染 柯萨奇病毒后细胞内外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高,硒元 素缺乏,细胞凋亡可能参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与发 展。静脉推维生素C,3-4小时后明显降低。
引起病毒性心 肌炎的常见病
毒(1)
很多能引起周身感染的病毒都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不同型 别病毒亲心脏性不同,而受感染者的易感性也不相同,因而导致 心肌炎的机率和轻重亦有异。已知目前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 30余种。最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病毒。其 次是艾柯病毒1、3、5-9、11-14、16、17、19-22、25、29、 31、33型及腺病毒,还有流感病毒、脑、心肌炎病毒、风疹病 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麻疹病毒、副 流感病毒、登革病毒、肝炎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 天花病毒等。国内报道柯萨奇B感染的人中占33-40%,小儿更 为 明 显 , 占 43.6%, 其 次 是 腺 病 毒 占 21.2%, 再 为 Echo 病 毒 占 10.9%。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

辨治心得
3.活血化瘀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热毒之邪既伤心体又伤心用,使心 气不足,鼓动血行无力,血流不畅而形 成瘀血。瘀血既成,阻滞脉络,进一步 使气血窒塞不畅,加重病情,即所谓虚 可致瘀,瘀亦可夹虚,所以瘀血在急性 期、慢性期和后遗症期均可见到,但以 中后期为显著。 ?$
辨治心得
4.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勿忘安神定悸
现代研究证实,此类药物具有改善心脏 植物神经功能和镇静安神的作用,故解除心 悸、失眠等不适症状。另外,快速性心律失 常是一种的“动”,“动之者镇之以静”, 故介壳金石类之重镇潜降之品在某种程度上 都可控制快速心律失常,但在临床上一定要 辨证选用,不可堆砌药物。 绤8
辨治心得
5.吸取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恢复期、慢性期 气阴两虚,热毒瘀血 症状 心悸,气短,头晕,或伴低热不退,咽红 肿痛,咳嗽,口干,心烦,手足心热,乏力, 多汗,舌质红或淡红,苔少或伴中间黄苔,脉 滑数或细数无力。 治法 清心解毒,养阴益气。 方药:心肌康0号方 太子参、丹参、苦参、南沙参、生百合、郁金、炒 枣仁、莲子心、赤芍、丹皮、生甘草 1. 血瘀为主:血府逐瘀汤加减 2. 痰湿为主:三仁汤加减
血府逐瘀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江西中医药 2002.4期 作者:王振涛
目前中医对本病的发病及其病机转化过程取得了 比较一致的认识,即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 阴亏虚,邪毒犯心,心神失养是其重要病理机 转。急性期多因感受外邪引起,治疗当以祛邪 为主;恢复期邪气始退,正气已伤,治疗以扶 正为主,兼祛余邪;慢性期邪毒伤正,临床常 见气阴两虚,并有络脉运行受阻,治疗以益气 养阴,佐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 但是,有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血瘀症状, 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
本病多为感受热毒或湿热之邪而成,热毒 内感,日久可烁津为痰;又热之所过,血为之 凝滞,久又可使血行迟滞,瘀阻于内。而湿毒 蕴阻者,湿性重浊粘滞,缠绵难去,迁延日久, 亟易化热,结聚心胸包络,气血运行难畅,岂 可充养于心。痰热内蕴者,多见窦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等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主,这可能与痰 热证中之火热主动,主升,扰乱心脉所致;湿 邪内蕴者,多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等缓慢心律失常为主,大抵与湿为阴邪,缠绵 难愈,阻滞气机,遏阻心阳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一)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治疗
心肌炎是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炎的病原学的进一步了解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的诊断增加,已被作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而病毒性心肌炎在其中发病率最高,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或慢性炎症。

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如感冒、咽痛、腹泻等)后的1~3周内发生。

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主要经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少数肝炎患者可发生心肌炎。

病毒可直接损伤心肌,也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心肌炎症。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有些所谓抗病毒药物,还处于临床试用摸索阶段。

人体被病毒感染后,心肌受到损害,其炎症呈局灶性或弥漫性,也可累及心包膜,窦房结以及传导系统,病变程度各不相同,可发生病窦、心力衰竭、心肌心包炎以及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甚至几种病变同时存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病毒性心肌炎不是单用一种药物、一个方剂所能治愈的,目前多采取综合治疗及对症处理的方法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1.1休息休息相当重要。

活动和疲劳可使病情加重。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到热退后3~4周,心影恢复正常,始能下床轻微活动。

恢复期应继续限制活动,待病情稳定,再逐步增加活动量。

病情较重,心脏增大者,卧床6个月左右,如心脏未明显缩小,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衰获得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始能轻度活动。

一般重症患儿需卧床休息6个月以上;轻症患儿如仅有早搏等心律失常,则可适当缩短卧床休息时间。

1.2饮食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果(如橘子、番茄等)及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

2药物治疗
2.1抗生素虽对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无直接作用,但因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故在开始治疗时,均主张适当使用抗生素。

一般应用青霉素肌注1~2周或400万~960万u/d静脉滴注1周或克林霉素1.2g/d静脉滴注1周,以清除链球菌和其他敏感细菌。

2.2保护心肌心肌炎时,自由基产生增多,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自由基加重心肌细胞损伤。

(1)维生素C具有保护心肌不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

用法:重症心肌炎患者,维生素C5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2周。

(2)辅酶Q10参与氧化磷酸化及能量的生成过程,并有抗氧自由基及膜稳定作用。

用法:辅酶Q10片1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1个月。

(3)曲美他嗪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β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增加心脏收缩功能。

用法:曲美他嗪2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1个月。

2.3抗病毒近年来对原发病毒感染提出使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剂〔1〕预防和治疗心肌炎,与此同时,对其他抗病毒的药物研究在继续深化,并有新药应用于临床,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李红等〔2〕研究结果表明,更昔洛韦有抗巨细胞病毒的活性,能明显减少巨细胞病毒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发生。

对中药抗病毒的研究仍在继续,如郭乃榄等〔3〕研究发现大蒜素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巨细胞病毒;李红等〔2〕在实验中亦进一步证实了大蒜毒对巨细胞病毒临床分离株的抑制作用。

另外,其他一些中药如大青叶、板蓝根、连翘、虎杖等可能对病毒感染有效〔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