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件精编版PPT共52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 件精编版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有的人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有的人》笔记
《有的人》是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臧克家。
这篇课文通过对比的手法,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号召人们为创造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和思想:这篇课文的主题是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它引导我们
思考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通过鲁迅先生的事例,我理解到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取决于他的地位和财富,而应该取决于他为他人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2.结构和逻辑:这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和价值观,突出了作者的观点。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文章更加鲜明有力,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3.语言和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生动有力。
作者运用了各种
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得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4.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对于一些生
词和复杂的句子,我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理解。
同时,对于文章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也需要进行更多的了解和探究。
5.笔记和总结:在阅读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详细的笔记和总结。
我记录了
一些生词、短语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整理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这些笔记和总结,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
总之,《有的人》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我相信这些启示和思考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多音字:给:gěi给力jǐ给予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词语解释:伟大: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造句: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近义词:伟大——崇高情愿——甘愿永远——永久抬举——器重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课内问题:诗歌的前四小节每节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相同吗?答:不同。
每节的前两旬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课文原文及赏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课文原文及赏析《有的人》课文原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课文赏析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
诗歌分为七节,每节四句。
第一节总领全诗,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
第二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上作对比,“骑”字形象地揭露了反动派的骄横无耻,“俯”字生动地描绘了像鲁迅这样的革命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三节从两种人对待人生的目标上作对比,“刻入”与“情愿”形成强烈对照,表现出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第四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上作对比,“摔垮”与“记住”形成鲜明对比。
第五节从两种人的下场作对比,“烂得更早”与“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形成强烈反差。
第六节从两种人的影响作对比,“下场可以看到”与“抬举得很高很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最后一节总结全诗,点明主旨,抒发了对鲁迅先生及像鲁迅先生一样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的赞美之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笔记1. 有的人教版语文人教版语文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在六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有的人是一个重要的教材内容,本文将从不同章节的内容出发,为大家整理一些重要的笔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
2.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课堂笔记第一单元:《有的人》1. 课文内容:课文描写了一些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艰辛与幸福。
2. 重点词语:品学兼优、持之以恒、长者、挣扎。
3. 重点句子:勤奋好学,品学兼优。
品学兼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第二单元:《学习的树》1. 课文内容:通过讲述学习和努力是如何塑造一个人成长的,从而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重点词语:杂木林、轰轰烈烈、各具特色、徘徊不前。
3. 重点句子:学习就像一棵大树,须努力浇灌,方能茁壮成长。
第三单元:《太行山上有坝子》1. 课文内容:通过描述太行山上村民修坝蓄水的故事,寓意艰辛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
2. 重点词语:山民、蓄水、筑坝、咆哮。
3. 重点句子:太行山上有坝子,石头打穿了手指,工人们也没有一声怨言。
第四单元:《一个都不能少》1. 课文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家庭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家庭的重要性。
2. 重点词语:颤抖、背影、身影、剧烈。
3. 重点句子:即使是一个人少,也让人感到空虚。
第五单元:《勇敢的菜鸟》1. 课文内容:通过一个小菜鸟的故事,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挑战,积极进取。
2. 重点词语:踌躇满志、勇往直前、慌张、逡巡。
3. 重点句子:勇敢的小菜鸟,不再是宝贝了。
3. 总结以上是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整理,相信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在成长中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有品德、有知识、有梦想的新时代少年。
对于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中的《有的人》这一单元,学生们需要对课文内容和词语进行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有的人》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照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照手法的运用。
1课时多媒体课件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1、词语铺垫。
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灭亡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
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
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
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1、听读录音。
〔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
听,他来啦!〕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比照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
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2、生汇报发现:比照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
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比照,2、3、4小结比照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比照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局部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比照朗读。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有的人》创作背景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有的人》等。
臧克家简介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文学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对比手法简洁明了情感表达030201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0102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反面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形象对比效果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Chapter重要字词注音、解释及运用举例骑(qí)马骑马是一种运动,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方式。
例句:他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摔(shuāi)倒指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例句:他不小心踩到了石头,摔倒在地。
鞭(biān)子一种用来驱使牲畜前进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比喻督促人前进的力量。
例句:老师的话像鞭子一样,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修辞手法讲解及实例分析比喻对比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鲁迅(1881-1936)臧克家(1905-2004)04思考与讨论环节Chapter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问题二问题一作者通过比较“有的人”的不同表现,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思想?问题三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和感受分享对“有的人”不同理解01交流阅读感受02讨论课文主题03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
总结小组讨论成果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小组成员对于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提出个人见解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如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或对作者情感的共鸣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知识与技能: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2、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3、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过程与方法:学会按要求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学生评价)鲁迅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2%B3%D1%B8&in=13064&cl= 2&lm=-1&st=&pn=0&rn=1&di=46082234010&ln=1988&fr=&fm=&fmq=1329916407862_R&ic=&s=&se=&sme=0&t 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46082234010&objURLhttp%3A%2F%2Fa1.att.hudong. com%2F87%2F05%2F01300000362797124037055918665.jpg&fromURLhttp%3A%2F%%2Fs %2F%25E9%2598%25B4%25E5%259F%258E%25E9%2583%25A1%2B%25E5%2590%258D%25E4%25BA%25BA%2Fxgtupia n%2F22%2F7&W230&H306&T7174&S36&TPjpg2、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关键词:活、死、俯、骑。
教学重点: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
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
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
请大家认真读这7个小节28行诗。
三、再读读构思。
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
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
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四、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
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
五、品读“虽生如死”。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句子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做出了完整的回答?
在这几行诗中哪一个字集中代表了这一类人的形象?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嘴脸?
看到欺压百姓的人,我们怎样痛斥他们?看到忙着树碑立传的人,我们怎样警告他们?对那些眼里容
不下别人的人,我们又该怎样评价他们?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清楚,谁是他们的敌人,谁是他们的朋友。
群众的力量又是伟大的,人民的敌人痴心妄想“不朽”,最终却只能落得──板书:遗臭万年。
六、品读“虽死犹生”。
人民的朋友呢?鲁迅先生呢?他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
这几句诗中,哪个字代表了鲁迅先生的做法和态度?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了解到的鲁迅的哪些事迹?(俯下身子给黄包车夫疗伤、亲切地和工人聊天……)
小结:鲁迅先生不仅为人民做牛做马,还情愿做野草。
先生有一本文集就叫《野草》。
鲁迅就是野草,野草就是鲁迅,野草能烧尽吗?是的,他活着是为了……其实,前面课文中有和这句意思差不多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阿累《一面》)
他为谁想得多?(劳苦大众、祖国、民族)善有善报,给人民做牛马的……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七、品读课题。
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为什么不直接以“鲁迅赞”“赞鲁迅”“鲁迅颂”为题呢?
这首诗还可以献给历史上的哪些人?你准备把哪一句献给他?
八、总结升华。
是啊,想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涌现出了多少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民的朋友和恩人啊,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堪称一个伟大的民族。
历史长河一如滚滚江海,大江东去浪淘尽,首先卷走这些遗臭万年的人民的敌人吧,他们作威作福“骑”在人民头上的丑恶嘴脸,早已在人民心中死去。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流芳千古不是刻进石头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写在黑板上可以做到的;写在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的这首诗,当然不再单单是为纪念鲁迅。
你有你心中的“有的人”,我有我心中的“有的人”,大家都有了深切的感受,索性就让它们都留在心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