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负压吸引器的操作流程及保养

合集下载

负压吸引器操作流程及维护保养

负压吸引器操作流程及维护保养

操作流程及维护保养一制定目的完善科室设备使用流程,规范设备操作,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安全,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适用范围使用科室三操作流程1.使用前检查时检查负压吸引器及相关管路消毒状况,是否受到外界污染或其他生物污染,当检查发现未消毒或受污染时,应按清洗维护相关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2.先将档位选择开关拨到“关闭”档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归零,将负压吸引器及真空终端插头插入真空终端插座内孔,待听到咔哒声响后表示安装到位。

3.负压吸引器应垂直安装,角度误差10%以内,否则将影响溢流保护环境的正常工作.4. 通过“设置"档位设置输出负压值,旋转调节旋钮,顺时针负压增大,逆时针负压减小。

5. 拨到“运行”档位负压吸引器进入工作模式。

注意“运行”档位模式下不允许调节或设定负压值,必须在“设置”档位模式下方可调节6.使用完毕后,拨到“关闭”档位,关闭负压、停止吸引工作。

7。

负压吸引器使用完备后,应按安装相反的顺序拆下。

四、维护保养1、一级维护保养1)清洗溢流保护杯,先将医疗保护杯从负压吸引器中卸下,然后拆开杯子子,去除浮子,密封座,用84消毒液将各零件洗净消毒,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2)相关管路及废液桶用84消毒液洗净消毒,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3)一次性用品(如过滤器)报废后应处置,不允许重复使用;4)消毒后,档位开关调整到“关闭“档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归零,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挥发残余消毒剂,并避免跌落;5)吸入器为国家法定计量工具,应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标定.2、二级维护保养1)医学装备科每半年对负压吸引器进行性能检测,若发现问题及时做好预防性维护:“关闭”性能检测档位选择开关置于“关闭”位置,将负压旋钮顺时针转到满负荷。

捏紧连接软管或将其堵住,真空表针不应活动。

调节性能检测(1)档位选择开关分别置于“设置"与“运行”位置,将负压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归零。

捏住连接软管或将其堵住,真空表针应指示零位。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操作前准备】
1、评估环境:环境清洁安静、电源插座安全。

2、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操作前检查】在使用前,操作者应接受培训并仔细阅读说明书。

1、连接电源,检查吸引器确定性能完好。

2、关闭电源,准备使用。

【操作步骤】
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下运转开关,机器进入工作状态。

2、吸引器在手术前,按动贮气开关,机器即运转,调节负压,观察负压表调至所需负压,机器停转。

3、吸引管逐步进入宫腔时应无负压。

进入后,踩动脚踏开关 (即吸引开关),总贮气与吸引瓶导通,吸引瓶产生负压,吸引管开始抽吸。

这时应断续踩动脚踏开关,以便选择最佳负压值进行手术。

4、手术结束,术者亲自将吸引瓶倒出,井检查吸出物性状,胎膜是否完整,确认刷洗干净。

5、仪器术后清洁,按下仪器上“泄放阀”,将吸引器内负压释放,负压表指针处于“0”位,关机整理仪器,如有血迹立即消毒处理。

[清洁与维护]
1、吸引器头较长,管径小,管腔狭窄,管腔内残留的
血液、体液、组织残留物不易被彻底清洗,成为交叉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

2、初步用清水清洗,然后用500mg/L含氯清毒剂浸泡30钟。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步骤一:准备工作1.首先确认电动吸引器工作正常,吸头无损坏。

2.检查吸引器中是否已装满吸引瓶,并确保瓶盖密封好。

3.检查吸引管是否完好无损,以及管路是否畅通。

4.将所需的工具、固定设备等放置整齐,方便使用。

步骤二:准备患者1.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例如卧位或坐位。

2.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帮助患者清洁口腔,以减少异物吸入的机会。

3.给患者佩戴好护目镜、固定好鼻次要或委托患者闭嘴。

步骤三:连接吸引器与吸引瓶1.确认吸引器与电源连接正常,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2.将吸引管的一端连接到吸引器出口,确保连接牢固。

3.另一端连接到吸引瓶上的连接口,同样要确保连接牢固。

步骤四:进行吸引操作1.打开电源开关,确保电源正常开启。

2.选择合适的吸引功率,一般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用手指阻塞住吸引管的顶端,以产生负压效果。

4.将吸头放置在患者口腔或鼻腔内,确保密封,然后松开手指,即可开始吸引。

5.通过观察吸引瓶上下移动的液位变化,可以大致了解吸引过程中的情况。

6.当液位接近吸引瓶容量时,及时关闭电源开关,避免溢出。

步骤五:结束吸引操作1.关闭电源开关,断开电源连接。

2.将吸头从患者口腔或鼻腔内取出,患者可以轻轻咳嗽或咳痰排出。

3.检查吸引瓶是否有漏液,如有漏液应及时清理。

4.拆卸吸引管,清洗吸头、管路等相关器械。

5.清洗吸引瓶,注意用清洁剂进行消毒处理。

6.拆卸、清洗吸引瓶和吸引瓶的连接部位。

7.整理吸引器和吸引瓶,放置到指定的地方。

步骤六:清洁消毒1.将使用过的吸头、吸引管等器械进行分离。

2.清洗吸头、吸引管等器械时,可以使用中性清洁剂和软刷进行清洗,并冲洗干净。

3.对于耐高温高压的器械,可以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消毒;对于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可以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4.清洁和消毒后,进行干燥处理,储存到专用器械包中。

总结: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准备患者、连接吸引器与吸引瓶、进行吸引操作、结束吸引操作和清洁消毒等步骤。

负压吸引器操作流程

负压吸引器操作流程

负压吸引器操作流程负压吸引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清除患者体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负压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使用负压吸引器之前,首先要进行准备工作。

检查吸引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吸引管是否连接牢固,吸引瓶是否干净并且已经消毒。

确保吸引器的各个部件都处于良好状态,以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

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在进行吸引操作之前,护士需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护士自身的健康安全。

3. 客户咨询。

在进行负压吸引器操作之前,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在沟通的过程中,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4. 操作步骤。

a. 将吸引管插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确保吸引管的位置正确。

b. 打开吸引器的开关,开始吸引分泌物或排泄物。

在吸引的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情况,确保吸引的力度和时间适当。

c. 吸引完成后,关闭吸引器的开关,将吸引管取出,并及时清洗消毒吸引管和吸引瓶,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清洁消毒。

在完成吸引操作之后,护士需要对吸引器的各个部件进行清洁消毒。

首先将吸引管和吸引瓶取出,用清洁剂进行清洗消毒,然后晾干或者用高温消毒柜进行消毒处理。

确保吸引器的各个部件都处于干净和无菌状态,以便下次使用。

6. 记录工作。

在完成吸引操作之后,护士需要及时记录吸引的情况,包括吸引的时间、吸引的量和患者的反应等。

这样可以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7. 储存设备。

在完成吸引操作之后,护士需要将吸引器的各个部件进行储存。

将吸引器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负压吸引器的操作流程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负压吸引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负压吸引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负压吸引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负压吸引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吸引体内或体表的分泌物,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或保持伤口的清洁。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负压吸引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首先,确保负压吸引器的电源连接正常,吸引器内的吸引瓶已经安装好并且密封良好。

检查吸引管和吸引头是否干净无异物。

2. 操作步骤,将吸引头放置在需要吸引的部位上,并打开吸引器的开关,调节吸引力大小。

在吸引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吸引瓶内的液位,及时更换吸引瓶并处理吸引物。

3. 结束操作,吸引结束后,首先关闭吸引器的开关,然后将吸引头从患者身上取下,对吸引头进行清洁消毒,并及时更换吸引管。

注意事项:1. 安全使用,在使用负压吸引器时,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避免出现漏电、短路等安全问题。

同时,要注意避免吸引头长时间吸引同一部位,以免损伤组织。

2. 清洁消毒,负压吸引器的吸引头和吸引管需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使用过的吸引瓶也需要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3. 观察监测,在使用负压吸引器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情况,特别是吸引部位的情况,及时调整吸引力大小,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 专业操作,负压吸引器的使用需要由专业人员操作,操作人员需要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发生。

5. 定期维护,负压吸引器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更换滤网、检查电源线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总结:负压吸引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在使用负压吸引器时,需要注意设备的安全性能、清洁消毒、观察监测、专业操作和定期维护等方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使用流程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使用流程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使用流程1. 准备工作在使用电动负压吸引器之前,确保已完成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器械的操作说明书,检查器械是否完好,并确保所有部件齐全。

•清洁吸引器的各个部件,包括吸引管、容积瓶、过滤器等。

•确保吸引器有足够的供电电源,以满足正常工作所需的能量。

2. 正确设置吸引器参数•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设置吸引器的负压强度。

根据实际情况,通常设置在-80kPa至-20kPa之间。

•开启吸引器的电源开关,并确保显示屏上显示出正确的参数设置。

3. 安装吸引管和容积瓶- 将吸引管连接到吸引器的吸引口,并确保连接牢固。

- 确保吸引管的末端处于合适的位置,以确保正常的吸引效果。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末端可以是吸引盒、器械或患者体表。

- 将容积瓶放置在安全的位置,以确保不会倾倒或破碎。

连接吸引管到容积瓶上,以便将吸引的内容物收集起来。

4. 启动电动负压吸引器•确保吸引器和相关设备都处于稳定的状态后,按下吸引器的启动按钮。

•监控负压吸引器的工作状态,包括显示屏上的吸引压力和流量指示器的工作情况。

•根据需要,调整负压吸引器的工作参数,以确保吸引效果的满意。

5. 使用电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操作•根据医生的指示,将吸引管的末端放置在需要进行吸引的部位。

•通过调整吸引管的位置和负压参数,确保吸引器可以有效地清除目标物质。

•在吸引过程中,保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吸引器的参数。

•在吸引完成后,及时关闭吸引器,并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来处理容积瓶中的内容物。

6. 清洗和维护•每次使用后,将吸引器和相关配件进行清洗和消毒,以确保其清洁、卫生。

•根据器械的使用说明,定期进行吸引器和配件的维护保养,包括更换过滤器、清洁电源线等。

•存放吸引器和相关配件时,注意避免受潮、震动和破损,以确保其性能和寿命。

7. 风险和注意事项•在使用电动负压吸引器时,请注意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避免将吸引器接触到水或其他液体中,以避免电路短路或其他故障。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操作流程及保养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操作流程及保养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1.检查吸引器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
2.一般吸痰的负压值:—成人—,小儿—,急救吸痰的负压值最大不超过;
3.未吸痰前使橡胶管折成V形,吸痰时将橡胶管恢复原状;
4.吸痰毕,吸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取下吸痰管放进消毒液内浸泡,把贮液瓶及时清洗;
5.用完后,先关掉吸引器上的开关,再从电源插座上拨下电源插头,切断电源;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保养
1.每周定期维修,保持备用状态,每次使用后用75%医用酒精擦拭机器;
2.停止使用时,清洁、浸泡消毒贮液瓶及橡胶管,干燥备用;
3.缓冲瓶起缓冲气流作用,严禁当作贮液瓶使用,避免液体进入泵体,损坏机器;
4.电动吸引器保持清洁、干净、无尘,做好防潮、防高温,避免剧烈振动;。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电动吸引器的维护与保养
1.调节负压前要检查管路,可用手指堵塞吸气口或折叠已连接的吸引软导管,开启吸引器,真空表上指针迅速上开至极限负压,放开吸引口,表针回到0.02MPA以下,说明管路连接正确;
2.定期消毒,电动吸引器表面用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3.关机前一定要先让负压降到0.02MPA以下;
4.开启储液瓶,必须是关机后,放掉负压,才可开启;
5.严禁在拆除溢流瓶装置和导向管的情况下使用吸引器,定期保养,若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应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电动吸引器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1.检查吸引器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

2.一般吸痰的负压值:—(成人—,小儿—),急救吸痰的负压值最大不超过。

3.未吸痰前使橡胶管折成V形,吸痰时将橡胶管恢复原状。

4.吸痰毕,吸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取下吸痰管放进消毒液内浸泡,把贮液瓶及时清洗。

5.用完后,先关掉吸引器上的开关,再从电源插座上拨下电源插头,切断电源。

电动负压吸引器的保养
1.每周定期维修,保持备用状态,每次使用后用75%医用酒精擦拭机器。

2.停止使用时,清洁、浸泡消毒贮液瓶及橡胶管,干燥备用。

3.缓冲瓶起缓冲气流作用,严禁当作贮液瓶使用,避免液体进入泵体,损坏机器。

4.电动吸引器保持清洁、干净、无尘,做好防潮、防高温,避免剧烈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