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分级标准87537
手术分级规则

手术分级规则一、引言为了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医疗机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本机构制定了手术分级规则。
本规则适用于本机构所有开展手术的科室及医务人员。
二、手术分级手术分级分为四级: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三级手术和四级手术。
1. 一级手术一级手术是指手术过程简单,手术风险较低,手术时间短,一般在1小时以内,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的手术。
一级手术可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主持。
2. 二级手术二级手术是指手术过程较为复杂,手术风险一般,手术时间一般在1-2小时,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但无生命危险的手术。
二级手术应由具备主治医师资格的医师主持。
3. 三级手术三级手术是指手术过程复杂,手术风险较高,手术时间一般在2-4小时,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的手术。
三级手术应由具备副主任医师资格的医师主持,并由主任医师监督。
4. 四级手术四级手术是指手术过程极其复杂,手术风险极高,手术时间一般在4小时以上,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需要体外循环、人工呼吸等生命支持手段的手术。
四级手术应由具备主任医师资格的医师主持,并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协助。
三、手术分级管理1. 各科室应根据手术分级规则,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手术分级管理细则。
2. 医务人员应根据自身专业水平、技能和经验,申请相应级别的手术。
3. 各级手术的审批权限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根据医务人员申请进行审批。
4.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分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手术安全。
5.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手术分级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手术安全。
四、附则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本规则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
{content}。
专业手术分级标准

专业手术分级标准通常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风险和技术要求等因素来划分。
以下是一般性的专业手术分级标准,这些标准可能因医疗机构、国家或特定专业领域而有所不同:
1. 低危手术(Minor Surgery):这些手术通常是简单、常规的操作,风险较低,不需要长时间的手术时间或特别复杂的技术。
例如,皮肤息肉切除、阑尾切除术等。
2. 中危手术(Intermediate Surgery):这类手术可能涉及较大的组织切除或修复,手术时间较长,需要更高级的技术和团队配合。
风险适中,但通常有良好的预后。
例如,乳腺癌根治术、子宫肌瘤切除术等。
3. 高危手术(Major Surgery):这些手术通常涉及复杂的解剖结构、大量的组织切除或修复,风险较高,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团队和设备支持。
手术时间长且需要更长的恢复期。
例如,心脏搭桥手术、大肠癌根治术等。
4. 特殊手术(Special Surgery):这类手术可能具有特殊的复杂性或技术要求,通常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团队和设备支持,以及更长的术后康复期。
例如,器官移植手术、脑部手术等。
手术分级标准旨在帮助医疗团队和患者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复杂程度,以便做出适当的治疗决策并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期管理计划。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和医疗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的特点进行评估和决策。
医院手术分级与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与管理制度一、手术分级手术分级是按照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大小将手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和三级手术。
1.一级手术:指常规手术,手术复杂程度低,风险小。
如拔牙、缝合伤口等。
2.二级手术:指手术复杂程度适中,需要更多专业技术支持的手术。
如拆除异物、切除肿瘤等。
3.三级手术:指手术难度较高,风险较大,需要高级专业技术支持的手术。
如心脏手术、器官移植等。
通过手术分级,可以实现手术资源的合理调配,将高风险手术集中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二、手术风险评估手术风险评估是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病情、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等方面。
通过手术风险评估,可以确定手术是否适合患者,以及采取何种手术方式。
手术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情评估:包括疾病的严重性、病程、合并症等。
评估病情的严重性有助于确定手术的急缓程度。
2.身体状况评估:包括年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等。
评估身体状况有助于判断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3.手术风险评估:包括手术本身的风险和手术后的风险。
评估手术风险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手术风险评估,可以提前识别高风险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手术风险,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三、手术管理手术管理是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器械、药物等进行全面管理的措施。
1.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病历评估、手术安排、手术前准备等。
在手术前,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手术,并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2.术中管理:包括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感染控制、术中监测等。
术中要严格控制手术操作规范,保持手术场地的洁净,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做好患者术中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术后管理:包括手术后的康复护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
术后要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预防并处理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通过手术管理,可以确保手术全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手术分级标准及管理制度规范

手术分级标准及管理制度规范手术作为医学领域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循手术分级标准及管理制度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术分级标准的定义和要求,以及管理制度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手术分级标准的定义和要求手术分级标准是根据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系统。
它旨在帮助医疗机构正确评估手术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手术分级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手术操作的复杂性:根据手术操作的技术难度和操作步骤的复杂性,将手术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三个等级。
2.手术风险的评估:通过评估手术患者的身体状况、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和手术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等因素,确定手术风险等级。
3.手术设备和手术环境的要求:根据不同手术等级,确定手术所需设备和手术环境的要求,包括手术室的洁净度、设备的完好性等。
二、管理制度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手术管理制度规范是指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而制定的一套具体规定和操作流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手术指导方针:明确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管理、手术后处理等内容,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2.手术团队的组建和管理:确保手术团队中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合理配备和协同合作,以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3.手术设备和物资的采购和管理:规定手术设备和物资的采购流程和标准,确保手术所需设备和物资的质量和可靠性。
4.手术过程的记录和评估:要求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改进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手术管理制度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能够规范手术操作的各个环节,提高手术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的稳定提升。
三、结语手术分级标准及管理制度规范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划分手术等级,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手术风险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和质量。
手术细致分级表

手术细致分级表一、分级概述本手术细致分级表是依据手术风险、复杂程度、技术要求等因素,对手术进行详细分类的规范。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手术工作,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医疗质量。
二、分级标准A级:常规手术1. 手术风险低,操作简单,技术要求较低。
2. 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3. 常见病例,医务人员普遍掌握。
B级:中等难度手术1. 手术风险适中,操作相对复杂,技术要求较高。
2. 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恢复一般。
3. 需要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C级:高难度手术1. 手术风险高,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
2. 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
3. 需要具有丰富经验和高级技术的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D级:复杂手术1. 手术风险极高,操作极其复杂,技术要求极高。
2. 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并发症风险高。
3. 需要具有顶级经验和技术的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三、分级应用1. 医疗机构应根据手术细致分级表,对手术进行合理分类。
2. 医务人员应根据自身技术水平和经验,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
3.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四、分级管理1. 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手术的开展条件和医务人员资质要求。
2.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级别的手术操作能力。
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手术过程的监管,确保手术安全性和医疗质量。
五、分级更新本手术细致分级表将根据医疗技术发展、手术实践经验等因素,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
注:本手术细致分级表仅供参考,具体应用时请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
卫生部手术分级制度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手术分级认定
1.医疗机构应组织专家对手术进行分级认定,认定结果报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组织审批。
2.手术分级认定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手术分级结果的准确性。
3.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化解因手术分级引起的误解和矛盾,维护医患和谐关系。
十二、手术分级与医疗质量控制
1.医疗机构应将手术分级纳入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相关质量控制指标,持续改进手术质量。
2.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分级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广手术分级管理经验,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水平。
2.医疗机构应优先保障高风险、高难度手术的医疗资源需求,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医疗机构应定期分析手术分级与医疗资源分配情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十一、手术分级与医疗纠纷处理
1.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充分考虑手术分级因素,合理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2.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分级与医疗纠纷处理联动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纠纷防范意识。
二十二、手术分级与医疗团队建设
1.医疗机构应根据手术分级,组建专业的医疗团队,提高手术协同作战能力。
2.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团队进行培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手术技能。
二十三、手术分级与患者满意度调查
1.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术分级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手术服务的评价。
2.医务人员开展手术前,应接受手术分级相关知识培训,掌握手术操作要领和风险防控措施。
外科手术分级

外科手术分级外科手术是一种复杂而艰难的医疗行为,为了避免手术风险和提高治疗效果,手术分级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手术分级主要分为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分别是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三级手术、四级手术,它们分别代表着手术难度和风险的不同程度。
一级手术是指简单、低风险的手术,比如普通鼻窦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手术都属于一级手术。
手术难度不大,对医生的技能水平要求较低,术后恢复期较短,病人也比较容易接受。
二级手术则是介于一级和三级手术之间的手术,即手术难度、风险程度和复杂度都属于中等水平。
比如关节镜手术、突发性腹痛的手术和较为简便的肝胆手术都属于二级手术。
对医生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对手术器械的运用也有一定的要求。
手术时间可能较长,在术后恢复期和注意事项上也比一级手术更多。
三级手术就比较棘手了,比如心脏外科手术、肺结核手术和中度重症颅脑外伤手术等,这些手术对医生的技能水平要求非常高,手术难度和风险程度也非常高。
术后的恢复期相对较长,护理需要更加谨慎,有可能会出现严重且潜在的并发症。
四级手术是最高难度、最高风险的手术类型,比如严重的多发性创伤,高难度的神经外科手术和极其复杂的肝胰外科手术等。
这些手术需要医生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手术器械和设备也需要更为精妙的运用。
手术风险极高,成功率低,需要极为谨慎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操作,临床常对其进行必要的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
综上所述,手术分级不仅仅是对于医生和医院自身的诊疗管理,也是对于病人诊疗质量的保障。
通过对手术分级的认真操作和区分,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保护病人的健康。
同时,对于医生和医院而言,也可以规范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效率和诊疗质量。
手术分级参考目录

手术分级参考目录为了确保手术室的高效运作和患者安全,本目录提供了一套明确的手术分级标准,以依据手术的复杂性、患者风险和资源需求进行分级。
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应熟悉并遵循这些分级标准。
一、手术分级概览手术分级主要分为四个级别,每一级别对应不同程度的风险和资源需求。
1.1 一级手术(低风险手术)- 特点:手术过程简单,患者风险低,术后恢复快。
- 适用范围:常见的外科小手术,如皮肤切除、关节腔注射等。
1.2 二级手术(中等风险手术)- 特点:手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患者风险中度,需严密监测。
- 适用范围:包括一些较为复杂的手术,如胆囊切除、疝修补等。
1.3 三级手术(高风险手术)- 特点:手术复杂,患者风险高,可能涉及重要器官或系统,术后需高度关注。
- 适用范围:如心脏手术、大范围的组织切除、重建手术等。
1.4 四级手术(极高风险手术)- 特点:手术极其复杂,患者风险极高,通常涉及生命的支持和维持。
- 适用范围:如器官移植手术、癌症根治术、复杂创伤修复等。
二、手术分级标准详述下表进一步详述了各级手术的分级标准,以助于医护人员准确判断手术级别。
三、手术分级管理流程为确保手术分级准确执行,应遵循以下管理流程:1. 术前评估:由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评估手术风险,确定手术级别。
2. 分级确认:手术室护士长和手术协调员根据评估结果,确认手术分级。
3. 资源调配:根据手术级别,调配相应的医疗资源和人员配置。
4. 术后跟踪:对术后患者进行持续监测,并根据情况调整照护级别。
四、例外情况处理在特殊情况下,如紧急手术、特殊患者状况等,可能出现手术实际级别与预评估级别不符的情况。
此时,应由医疗团队负责人重新评估,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如重症监护室(ICU)、手术室等,做好相应的准备。
五、培训与质控为确保手术分级标准的有效执行,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级标准培训,并进行质量控制检查,以评估实施效果,持续改进手术分级管理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分级管理规定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为了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按照医院功能执业要求,特制定。
一、分类原则1、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根据科室专业特点,界定手术类型。
(1)甲类:疑难复杂手术类。
(2)乙类:大手术类。
(3)丙类:中手术类。
(4)丁类:小手术类。
2、根据科室专业人员的职称高低和技术水平要求,界定手术范围。
(1)主(副)任医师:可完成甲、乙、丙、丁类手术。
(2)主治医师:可完成乙、丙、丁类手术。
(3)医师:可完成丙、丁类手术。
(4)助理医师(医士):手术助手,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完成丁类手术。
二、基本要求1、原则上甲类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核准以外的乙、丙、丁类手术,转上级医院诊治。
2、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核准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3、若遇特殊(急诊)情况,超范围进行手术,必须及时报请上级医师会诊,给予指导协助完成。
三、手术分类1、外科系统分类专业手术名称普外(1)全胃切除术、胃癌扩大根治术。
(2)肝切除术。
(3)胰腺癌根治术。
(4)胆道再次手术。
(5)腹主动脉瘤切除术。
(6)动脉瘤切除术。
(7)甲状腺癌、甲状旁腺切除术。
(8)腹腔肿瘤联合3种以上脏器切除术。
(9)新开展手术。
甲类甲类(10)诊断不明探查术。
心胸外(1)各种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矫治手术。
(2)心脏瓣膜置换及成形术。
(3)主动脉瘤手术。
(4)冠状动脉搭桥术。
(5)纵隔瘤切除术。
(6)新开展手术。
(7)诊断不明探查术。
神经外(1)经幕上、下入路各种手术。
(2)肾上腺髓质或脑内黑质移植术。
(3)新开展手术。
泌尿外(1)肾移植术。
(2)肾上腺、肾血管手术。
(3)新开展手术。
(4)诊断不明探查术。
烧伤外(1)异体皮开窗、自体皮嵌入术。
(2)血管移植、皮瓣覆盖术。
(3)血管吻合、皮瓣移植术。
(4)自异体皮移植术。
(5)新开展手术。
骨伤科(1)关节置换术。
(2)血管蒂指(趾)再造术。
(3)断肢(指、趾)再植术。
乙普外科(1)甲类手术以外的肝、胆、脾各种手术。
(2)胃、十二指肠手术。
(3)肝脾损伤手术。
(4)结肠、直肠各种手术。
(5)甲类手术以外的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
(6)乳癌根治术。
(7)各段肠癌根治术。
类乙类心胸外(1)心包部分切除术。
(2)房、室缺修补术。
(3)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4)肺叶切除术。
(5)纵隔手术。
(6)食管癌手术。
(7)颈部血管瘤切除术。
(8)除甲类以外的胸腔探查手术。
神经外(1)除甲类以外的各种路颅内手术。
(2)椎管内、外各种手术。
(3)各种神经吻合术。
(4)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
(5)各类颅骨手术。
(6)各类经颅钻孔减压、引流、抽吸手术。
泌尿外(1)除甲类以外的肾、输尿管手术。
(2)膀胱手术。
(3)前列腺摘除术。
(4)阴囊、阴茎手术。
烧伤科(1)血管皮瓣植入预构手术。
(2)皮瓣移植术。
(3)皮管成形术。
(4)游离肌皮瓣移植术。
骨伤科(1)脊柱侧弯矫形术。
(2)关节融合术。
(3)各类关节手术。
(4)截肢(指、趾)术(5)骨肿瘤切除术。
(6)骨疣切除术。
(7)三翼固定拔钉术。
(8)四肢骨内固定及钢板取出术。
丙类丙类普外科(1)肝脓肿引流术。
(2)肠切除术。
(3)腹部损伤探查术。
(4)胃肠穿孔修补术。
(5)胃肠造口、吻合术。
(6)大隐静脉结扎转流、剔除术。
(7)胆囊单纯造口术。
(8)乳腺单纯切除术。
心胸外(1)胸壁软组织良性瘤切除术。
(2)胸腔闭式引流术。
(3)脓胸开放引流术。
(4)胸壁结核灶清除术。
神经外(1)各种复杂头皮外伤清创缝合术。
(2)各种头皮肿瘤切除术。
(3)各种外生骨疣切除术。
泌尿外(1)单纯尿道手术。
(2)除乙类手术外前列腺手术。
(3)除乙类手术外其他手术。
骨外(!)肌腱移位术、跟腱延长术。
(2)手部腱鞘囊肿切除术。
(3)拇指外翻矫形术。
(4)闭合性骨折复位固定术。
(5)低毒性骨脓肿病灶清除术。
(6)骨牵引术。
丁普外(1)阑尾切除术。
(2)疝气修补术。
(3)体表肿瘤、异物摘除术。
(4)痔核、痔瘘手术。
(5)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
胸(1)纵隔气肿切开术。
类外(2)胸壁伤口清创缝合术。
神经外(1)各种轻度头皮外伤缝合术。
泌尿外(1)单纯包皮环切及外伤缝合。
(2)单纯前列腺手术。
骨伤科(1)小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2)小关节腔切开因流术。
2、妇产科系统分类专业手术名称甲类妇产科(1)子宫癌根治术。
(2)卵巢癌根治术。
(3)复杂尿漏修补术。
(4)外阴癌根治术。
(5)各种疑难阴式手术。
(6)各种人工阴道成形术。
(7)各种难产复杂手术。
(8)新开展手术。
(9)诊断不明探查术。
乙类(1)除甲类以外的子宫、宫颈手术。
(2)除甲类以外的移位、整形、切除术。
(3)外阴广泛切除术。
(4)简单阴道、尿道修补术。
(5)单纯性外阴切除术。
(6)腹膜外剖腹产术。
(7)阔韧带手术。
(8)Ⅲ度会阴裂伤缝合术。
丙(1)除乙类以外的附件手术。
类(2)除乙类以外的外阴手术。
(3)古典式剖腹产手术、子宫下段剖腹产手术。
(4)宫外孕手术。
(5)Ⅱ度会阴裂伤缝合术。
丁类丁类(1)宫颈活检。
(2)上环、取环、人工流产术。
(3)胎头吸引术。
(4)人工取胎盘。
(5)臀牵引术。
(6)巴氏腺囊肿切除术。
(7)处女膜切开术。
(8)Ⅱ度以下会阴裂伤缝合术。
(9)会阴侧切术。
(10)各种电凝术。
3、眼科系统分类专业手术名称甲类眼科(1)角膜移植术。
(2)眼眶深部异物取出术。
(3)玻璃体切割术。
(4)人工晶体植入术。
(5)眶内肿瘤摘除术。
(6)眶内容剜除术。
(7)复杂视网膜脱离术。
(8)新开展的各种手术。
乙类(1)眼睑再造术。
(2)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3)放射状板层角膜切开术。
(4)眼肌手术。
(5)青光眼、白内障手术。
(6)眼眶成形术。
(7)眼睑成形术。
(8)玻璃体手术。
(9)除甲类晶体、眶内、网膜、眼球手术。
(10)泪囊、鼻腔吻合术。
丙类(1)除乙类以外的眼睑手术。
(2)除乙类以外的结膜、角膜手术。
(3)简单眼外伤(缝合及异物取出)。
4、耳鼻咽喉科系统分类专业手术名称甲类耳鼻咽喉科(1)喉癌根治术。
(2)半喉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
(3)喉成形术。
(4)鼻成形术。
(5)内耳手术。
(6)乳突根治术。
(7)经颅额筛窦切除术。
(8)鼻咽癌手术。
乙类(1)上颌骨切除术。
(2)气管、食管异物取出术。
(3)除甲类以外的的喉部手术。
(4)鼓膜修补术。
(5)面神经减压术。
(6)外耳道狭窄闭锁整复术。
(7)耳廓成形术。
(8)蝶窦、筛窦手术。
(9)鼻中隔手术(10)除甲类以外的乳突手术。
(11)上颌窦根治术。
丙(1)扁桃体摘除(挤切)术。
(2)腺样体刮除术。
类(3)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4)鼻甲封闭与电凝。
丁类(1)咽鼓管通气术。
(2)上颌窦穿刺术。
(3)鼓窦穿刺与切开术。
(4)扁桃体脓肿处理。
5、口腔颌面系统分类专业手术名称甲类口腔科(1)面部巨大缺损修复再造术。
(2)唇裂、正中裂修复术(3)巨大面颌部神经纤维瘤切除术。
(4)面神经手术。
(5)涎腺瘘修补导管吻合术。
(6)颞颌关节成形术。
(7)颏胸瘢痕松解术。
(8)腭肿物扩大切除术。
(9)颏成形术。
(10)颈淋巴结清除术。
(11)上下颌前窦矫正术。
(12)三叉神经周围撕脱术。
乙类(1)腮裂囊肿切除术。
(2)上下颌骨各种手术。
(3)腭裂修复术。
(4)颌下腺摘除术。
(5)颌下腺肿瘤及腮腺切除术。
(6)颌面部肿物切除术。
(7)鼻唇畸形矫正术。
(8)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
(9)除甲类以外的颌面部整形术。
(10)颧弓骨折复位术。
(11)疑难阻生齿拔除术。
(12)牙齿再植术、移植术。
丙类(1)口腔软组织肿物切除术。
(2)舌下腺摘除术。
(3)颌下腺囊肿摘除术。
(4)颏下、颌下囊肿摘除术。
(5)舌系带手术。
(6)面部小瘢痕整复术。
(7)面部黑痣手术。
(8)上颌窦瘘管孔修补术。
(9)腭裂修补术。
(10)口腔颌面部炎症处理。
(11)牙槽手术。
丁类(1)牙外伤结扎颌间固定术。
(2)舌部外伤缝合术。
(3)牙槽突整形术。
(4)口外脓肿切除术。
(5)颌面部一般性软组织外伤处理。
(6)上下颌骨简单骨折固定。
(7)牙齿拔除术。
(8)残根断根拔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