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教程文件

最新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教程文件
最新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教程文件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基本状况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是2004年底申报设立的,2005年初教育部批准招生。同年,学校按照生物工程大类招生,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起接受基础课教育。在基础课末期,通过自愿报名和总体调控,分成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招收了5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按照生命学院机构设置,生物技术专业归于生物科学系,目前在编教师10人,副教授4人,高工1人,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留学回国人员2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经过3年的实践,已经初步建立。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和教学经费等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生物技术专业的背景、沿革及人才需求

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两个姊妹学科。生物科学重在探索生命本质与规律,侧重基础研究;生物技术重在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和应用,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激活前者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物技术专业是生物学领域一个新兴的本科专业。在适应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形势下,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少数部属高校经过专业调整,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挂牌招生,该专业的设立旨在适应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以服务于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生物技术学科建设大多采取“以任务带学科,以科研带队伍”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侧重面向教学与科学研究,及部分生物技术企业。1998年教育部将生物技术专业正式列入专业目录,隶属理科办学专业,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虽然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的教育历史不长,但鉴于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生物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巨大潜力,因此,该专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全国少数的理科热门专业之一。从2000年以后生物技术专业办学和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5年全国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办学点达到248个,在校生人数达62676人,年招生16792人,平均年增长9.8%。

回顾我国生物技术教育短暂的历史,可以得到一些生物技术教育发展规律的启迪:

(1)生物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与时俱进的结果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领域。适应这样的形势,一方面,对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当适度超前,以确保人才源头供给;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规模适度,切忌供过于求。

(2)充分认识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性特点生物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具有突出的

实践性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而且要受到严格的生物技术基本技能与研发能力的训练。

1

(3)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质量的生物技术教育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教师的业务

素质和教学水平,特别是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4)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内容生物技术专业办学经验积淀较少,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又是“高消费”办学专业,因此进一步

丰富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内容,是适应办学规模日渐扩大,提高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生物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校已经确立了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发展目标,本科教学规划也应紧紧围绕着这个宗旨来制定。

根据这几年参加相关专业建设研讨会以及与同行交流来看,目前国内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学校大多数是以本校已有的生物类学科为依托,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如北京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是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依托,但工程方面不是太强。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依托本校发酵工程的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轻工生物技术。这些对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贯彻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宽口径专业教育,注重交叉创新,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教育并重。努力建成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理工交叉、宽专结合、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培养模式及相应的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总的指导思想,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将坚持六大原则,即方向性原则、增强适应性原则、科技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统一性与多样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并结合我校特点,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依靠现有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的课程体系,增加生物化工和生物制药基础课程。

四、发展目标与规划

根据北京化工大学总体战略目标,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特色创优势,创新促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到2020年,把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在国内相同专业中优势显著的本科专业。

1.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

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生物技术专业每届学生为30-60人。

学生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基础与专业理论坚实,熟悉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了解与跟踪本领域国内外的科学与技术进展,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并大胆实践。通过四年的大学教育,为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进一步深造、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为学生在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并适应更加宽广领域的工作打好基础。本专业毕业生在攻读研究生和就业应聘中具有显著的竞争力。

2.师资队伍建设

到2014 年,生物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编制总人数为 25 人。其中学术造诣较深的学科带头

人2-3 人,在国内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带领教学、科研团队承担国家、地方和行业的重大项目,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根据现有师资队伍人员不足的现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促进快速成长,形成一支高水平,知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

2

师资队伍。为满足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校选课的需要,任课教师不少于22人;本专业和校内相关专业实验课需要,以实践教学(实验、实习教学及实验室管理、设备维护)为主的教师3人。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提高知识面,增强创新能力,参与教育、教学创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实践中取得成果。

3.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

培养模式为“3+1”,即本科生1-3年级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课程的实践深入理解掌握课程内容,训练实验操作能力。第4年以实践教学为主,通过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一学年着重培养的能力为:①实验技能;②科学研究能力;③工艺操作能力;④社会实践能力等。

在课程建设方面,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合理安排课程体系,保持现行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基础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与效果;进一步提高生物领域基础理论课程水平;增设生物基础选修课,广泛吸纳各专业学生,在全校范围内为学生拓宽生物科学知识服务;坚持基础理论与工程相结合的特色,注重学科交叉、理工结合、宽专结合;加强专业选修课,增加门数、提高质量,结合科技前沿、扩展知识,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总结经验,科学整合课程,建设1-2门市级精品课程,增加新生讨论课,建设2门双语课。

4.实践教学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有用人才。因此,实践环节应加强,在课程体系中应有相当的比重。

实践教学也是研究型学习能够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拟在已有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基础实验室基础上,建设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专业实验室。

结合教改项目,建立生物技术信息平台,以便更好地进行课程和实验管理,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物质基础。

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内或校外实习基地,改进和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形成教学成果。

5.教学方法与教学水平

倡导开展教学及教学方法研究,以教学团队或课程小组为基础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获得优良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由目前的课堂讲授以教师为中心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为主转移,即全面实施研究型学习的培养模式。

6.教材建设

根据课程设置和整合编写教材,溶入新知识、新方法、新观念。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采取校内、校际联合的方式,争取加入生物基础类经典教材的编写,并以我校为主(或独立)建设有特色的专业课、实践课教材,正式出版。力争列入北京市精品教材。

当前工作重点为:完成微生物实验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完成和完善微生物生理遗传实验和生物技术大实验的教材编写。

五、措施与对策

1.树立新观念,坚持特色发展

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是履行其现代大学使命的主要载体,并为研究生阶段培养提供支持。为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认真对待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切实从研究型大学构建

3

的角度来规划本科教学。

生物技术专业要做到特色鲜明,必须考虑到目前生命学院的特点以及今后的学科发展方向,要充分借助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目前的基础和优势,发展生物技术专业。

2.引进人才,加速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速度,补充人员不足,解决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乃至生命学院发展的短板,尤其是生命科学上游人才的引进数量与质量。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通过教学研讨,教学基本功学习与训练,教学观摩,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成长。

3.调整培养方案

总结经验,并参考国际、国内知名大学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学时比例,课堂内与课堂外学习的比例。

4.科学整合,加强课程建设

生物技术的进步是和相关的学科及工程技术学科的巨大进步分不开的。因此,掌握扎实的非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方法,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这是本专业学生将来在该领域有所作为的重要保证。所以,与生物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在课程设置中应占有一定的比重。

从发展目标出发,课程建设的重点是: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及其与课程配套的大实验等主干基础课程。

开设选修课兼顾校内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应用化学及其他专业,通过交流,融合、互补,使学生受益。

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引进国内外专家开设高水平学术讲座,开拓学生眼界。

5.建设高水平的实验中心,加强实践教学

落实资金投入,切实增加实验室面积。在原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艺学实验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分子生物学实验项目和实验室的建设,完善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项目和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我院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改进和完善生物技术大实验的项目和实验室建设,形成高水平的实验中心。

建立较稳定的校内或校外实习基地,规范实习教学内容,改进方法、提高质

量。开展大学生科技训练,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实验条件支持。

规范毕业论文工作,选择适当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技训练,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

6.更新管理手段,完善管理体制

为适应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水平要求,不断完善生物技术信息平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建设创新性人才的考核、考试、评估体系,课程管理、评估体系等,建设高水平的生物技术专业。

4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知识竞赛之一

一、连线题

1.梁山好汉不少都是行侠仗义之人,他们大都帮助过落难的弱女子。请为下列相对应的男女人物连线。

玉娇枝宋江

金翠莲史进

宋玉莲鲁智深

2.将下列人物与其住处连起来

薛宝钗怡红院

林黛玉蘅芜苑

宝玉潇湘馆

李执秋爽斋

探春稻香村

惜春蓼风轩

3.请为下列相对应的男女人物连线。

宋江贾氏张文远

武松潘巧云西门庆

杨雄潘金莲裴如海

卢俊义阎婆惜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近30年来,生命科学发展惊人,而 21 世纪被认定为是一个生命科学腾飞的世纪,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核心,生物化学的发展更加引人瞩目。现代生物化学的内容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渗透到医药科学的各个分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与传统医学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冠以“分子”二字的新型学科:如分子解剖学、分子生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分子诊断学等等,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学科”,足见生命科学已经与医药科学融为一体,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成为医药科学各分支的“共同语言”。 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理论教学内容分成四个知识模块,模块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三章核酸,第四章维生素,第五章酶;模块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包括第六章生物氧化,第七章糖代谢,第八章脂肪代谢,第九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第十章核苷酸代谢;模块三:分子生物学基础包括第十一章 DNA 生物合成,第十二章 RNA生物合成,第十三章蛋白质生物

合成,第十四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第十五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模块四:专题篇包括第十六章细胞信号转导,第十七章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第十八章酸碱平衡,第十九章肝的生物化学。这四个知识模块中,模块一是基础,模块二是传统生物化学教学的重点和核心,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模块三已成专科生物化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模块四是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专题内容的讲述。实验教学内容:总体设计了14个实验,不同的专业,由于教学侧重不同开设的实验项目也有所区别,比如临床医学专业强调代谢与疾病的联系,故除了开设基本的生化实验,主要开设与临床检验有关的血糖测定、转氨酶的测定以及较综合的调节的实验;再如护理学专业,注重营养学的内容,开设了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而药学专业要掌握更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为后期专业课做基础,所以相对开设更多的利用传统生化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实验,如各种类型电泳、层析技术,为了让同学了解更多更新但由于条件不能开设的实验技术,我们选了一些综合性比较强,技术比较实用的项目录象,比如PCR技术、基因工程技术。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很多概念、理论抽象难懂,图、表及反应式多。结合专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薄弱的特点,抓住“生命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变化”主线索,遵循循序渐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专业概况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在大、中、小型生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等行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产品研发、分析检验、市场营销等部门,从事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医药营销等职业岗位工作。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掌握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能按照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从事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生物药生产操作、药物制剂生产操作、制药设备使用维护技术、产品开发、质量分析与管理和生产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适应大、中、小型生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等行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面向医药、生物等行业,从事生产操作、设备维护、质量管理及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 实用药物学、生物药物生产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药物制剂生产技术、化学原料药生产操作、化学原料药小试技术、化学原料药中试工艺与反应器、药物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制药生产设备运行与维护、药事法规与管理。 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基础、发酵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合成单元操作、药物分析、生化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生化制药机械

与设备、制药企业管理与GMP实施、有机合成实习、化工仿真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践等。 相关优秀院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情况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医药、生物等行业,从事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医药营销等职业岗位工作。 就业岗位 生产操作与工艺控制岗位: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操作岗位、生物药品生产操作岗位、药物制剂生产操作岗位。 新产品开发试制岗位:原料药及中间体、生物药品、药物制剂的小试实验岗位。 产品检验岗位:药品原料、药品中间体、成品药的分析检验与质量管理岗位。 主要工作岗位:药物合成岗位、药物精制岗位、药物分析岗位 相关工作岗位:生物发酵岗位 发展工作岗位:技术管理岗位、新技术研发岗位 拓展岗位:药品生产管理、质量监控、理化试验、产品销售等。[1]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总结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总结 生物化学是我校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 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建设适合培养二十一世纪高层次、创新型药学 人才需要的药学生物化学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培养和 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研究型教学体系。本 着一切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进行课程建设。现将多 年来课程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 要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在 课程建设中,我们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高。课题 负责人张景海既是教授又是博导,既是学科科研“领头羊”,又 是教学骨干和带头人,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带领课题组工 作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承担和完成省部级、国家级科研课题10 余项。在教学改革方面也紧跟时代脉搏,牢牢把握着课程建设的 宏观规划和发展方向。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有计划 地选派青年教师进行国内外进修;引进外籍教师;获取博士学位、进修人员、外籍教师在教学中均发挥骨干作用;在教学中也注重 青年教师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听课和助课,观摩教学,采取以老 带新的方法,进行传帮代。实行集体备课、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促进业务交流;在补充青年师资时,还注意综合大学的人才和获 得学位的归国人员引进,以防止近亲传递,知识退化。由于师资

队伍建设计划具体,措施得力,目前,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 历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形成良好的教学学术梯队和可持续发展 势头。目前教学队伍的整体情况为: 1.知识结构:硕士14人,达100%;双硕士1人,达14.3%;博士(含在读)8人,达50%。教授3名(外聘教师2名),副教授7名(外聘教师1名),具有高级职称比率达5 2.6%。 2.年龄结构:35岁以下10人,占71.43%;35~50岁4人,占21.43%;平均年龄为35.79%。 3.学缘结构:教学组14人中本科毕业于12所国内院校,硕士毕业于15所国内外综合性大学;五名毕业于国外知名大学,三名 为博士,两名为硕士。 4.师资配置:理论教师以教授、副教授授课为主,正副教授 授课时数占总学时数的70%以上。 5.师资培养:近五年,海外进修一年以上3人次,国内进修2人次。 6.教学科研水平:近两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8篇,校级 教改项目一项,课题负责人张景海获国家及省教学改革二等奖及 一等奖。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学院一等奖2项,获学校优秀奖2项。4人获得03-06年制药工程学院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在课程负责人张景海教授带领下,主持和参见国家、省、市各类基金项目 十三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近40篇学术论文,SCI收录12篇。申请了两项中国发明专利,两项国际发明专利。参加科研的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基本状况 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就是2004年底申报设立得,2005年初教育部批准招生。同年,学校按照生物工程大类招生,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得学生一起接受基础课教育。在基础课末期,通过自愿报名与总体调控,分成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已经招收了5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按照生命学院机构设置,生物技术专业归于生物科学系,目前在编教师10人,副教授4人,高工1人,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留学回国人员2名。本专业得课程体系与培养计划经过3年得实践,已经初步建立。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与教学经费等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生物技术专业得背景、沿革及人才需求 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就是生命科学得两个姊妹学科。生物科学重在探索生命本质与规律,侧重基础研究;生物技术重在应用基础与技术研究与应用,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基础,后者就是前者得拓展与延伸,也就是激活前者发展得重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物技术专业就是生物学领域一个新兴得本科专业。在适应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得形势下,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得召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得实施,少数部属高校经过专业调整,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挂牌招生,该专业得设立旨在适应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得需要,以服务于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得需求。生物技术学科建设大多采取“以任务带学科,以科研带队伍”得发展模式,人才培养侧重面向教学与科学研究,及部分生物技术企业。1998年教育部将生物技术专业正式列入专业目录,隶属理科办学专业,培养应用型得专业技术人才。虽然我国生物技术专业得教育历史不长,但鉴于生命科学得飞速发展与生物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得巨大潜力,因此,该专业受到社会得广泛关注,成为全国少数得理科热门专业之一。从2000年以后生物技术专业办学与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5年全国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办学点达到248个,在校生人数达62676人,年招生16792人,平均年增长9、8%。 回顾我国生物技术教育短暂得历史,可以得到一些生物技术教育发展规律得启迪: (1)生物技术教育得发展就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与时俱进得结果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得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得战略重点与新得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得领域。适应这样得形势,一方面,对生物技术人才得培养应当适度超前,以确保人才源头供给;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规模适度,切忌供过于求。 (2)充分认识生物技术专业得实践性特点生物技术专业教育得发展与生物技术产业得发展密不可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具有突出得 实践性特点,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得生物学基础理论,而且要受到严格得生物技术基本技能与研发能力得训练。 1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据悉,该专业的毕业生可在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食品药品检验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药品经营企业、保健品及化妆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的 生产、质量检测(QC)、质量管理(QA)、验证、研发、药学服务、仓储物流、药品批发和零售、保健品及化妆品生产与检验等工作。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药品生产技术(生物药生产技术)立足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生物制药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药品生产技术(生物药生产技术方向)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是我院化学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集群的核心建设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考试,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专业人才培养采取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湖南省地方人才需求为导向,紧扣湖南省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建立与其生物制药主流生产技术一致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发酵工程实训室、生物药分离纯化实训室,生物药检测实训室以及生物药生产性GMP车间。教学过程遵循“项目导向,任务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采用“顶岗实习与毕业就业实习一体化”的实习方式,全面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由于生物制药及相关企业大量需求,药品生产技术(生物药生产技术)专业就业率高。 主干课程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设备、药品检测技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GMP)、实用药物学基础、药事管理法规、天然药物鉴定技术、天然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等。 专业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细胞工程、生物药物制剂技术、酶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抗生素、发酵工艺学、微生物育种学、生物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酶催化技术、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等。 职业资格证书 发酵工程制药工、药物检验工、药物制剂工。 就业面向 可在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食品药品检验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药品经营企业、保健品及化妆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的生产、质量检测(QC)、质量管理(QA)、验证、研发、药学服务、仓储物流、药品批发和零售、保健品及化妆品生产与检验等工作。 主要实习就业单位分布在西安、成都、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 就业前景 初始岗位:生物技术制药岗位群,即从事动、植物细胞培养(包括微生物)的大规模培养、发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程组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课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超额完成协议书规定的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教学队伍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博士,医学院院长。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008年被评为学校“三育人”优秀奖。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 项。现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遗传学会委员兼秘书。原湖南医科大学、现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理论教学讲解条理清晰,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技术技能指导实效实用,并且每一个重点内容都会给学生总结一些适用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这常常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深受学生好评。2006、2007年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或优秀奖。 张晓林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医学院副院长,《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近三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浅出,精益求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2008获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2006年获学校“三育人”优秀奖。 龚道元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检验药学系副主任,《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是学院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和系教学督导小组负责人,佛山市检验学会委员,临床检验学组组长,佛山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佛山市教育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成员,在全国高校检验界和广东省、佛山市医院检验界有较大的影响力。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学术水平较高,主编、参编检验专业全国规划教材和专著10多部。2008年教学质评为优秀奖,教学效果好。2007年“医学检验专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完整版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专业概况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在大、中、小型生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等行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产品研发、分析检验、市场营销等部门,从事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医药营销等职业岗位工作。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掌握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能按照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从事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生物药生产操作、药物制剂生产操作、制药设备使用维护技术、产品开发、质量分析与管理和生产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适应大、中、小型生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等行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面向医药、生物等行业,从事生产操作、设备维护、质量管理及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 实用药物学、生物药物生产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药物制剂生产技术、化学原料药生产操作、化学原料药小试技术、化学原料药中试工艺与反应器、药物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制药生产设备运行与维护、药事法规与管理。 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基础、发酵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合成单元操作、药物分析、生化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生化制药机械与设备、制药企业管理与GMP实施、有机合成实习、化工仿真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践等。 相关优秀院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就业情况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医药、生物等行业,从事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医药营销等职业岗位工作。 就业岗位 生产操作与工艺控制岗位: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操作岗位、生物药品生产操作岗位、药物制剂生产操作岗位。 新产品开发试制岗位:原料药及中间体、生物药品、药物制剂的小试实验岗位。 产品检验岗位:药品原料、药品中间体、成品药的分析检验与质量管理岗位。 主要工作岗位:药物合成岗位、药物精制岗位、药物分析岗位

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

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 摘要:生物技术制药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工程,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来研究和开发生产出传统制药技术难以获得的生物药品。生物制药业是目前生物技术发展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1世纪是生物制药行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得到普遍的认同,生物技术是当今高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字:生物技术制药;研究进展;现代生物技术;新技术 引言: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0)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的,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1]。传统化学制药的黄金时代结束。新化学药品数量下降,而生物技术药物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发展最迅速的领域。随着基因组和蛋白质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与人类疾病发展相关的靶标被确定,生物制药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突破性发展[2]。 正文 1 生物制药的定义[3] 生物技术药物与传统的化学药物不同,其产生和构思是生物药学和生物医学学科理论和实验发展的产物,每类和每个生物技术药物有各自的理论、假设或作用机制的背景,有“深思熟虑”的创新特点。传统的药物主要是小分子化合物,而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是大分子物质,如基因重组蛋白、基因重组多肽、单克隆抗体、核酸、细胞或组织、灭火(减毒)病毒或细菌等。生物技术目前没有统一的界定,比较广义的生物技术药物的一般概念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 生物技术制药现状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基因为源头,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工程为主导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相互交叉、渗透的高新技术。比尔·盖茨预言:下一个首富可能是从事生物技术的投资者。生物技术制药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生化药物,主要是运用生物化学方法从生物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酶、核酸、激素等;另一类是生物医药,主要是以微生物、生物组织、人或动物的血液等原料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化学工艺制得的生物活性制剂、血液制品、抗血清、抗毒素等。

《疾病学基础》课程建设规划

《疾病学基础》建设规划 一、建设基础 1.课程体系及规模 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28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理论课与实践课比率:7:5 对应岗位群:临床医院、社区医院、养老院等 对应专业群:护理专业 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 专业基础课 2.课程性质 课程定位: 《疾病学基础》是医学基础课,是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属于考试课,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整个医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临床医学的学习,尤其是医疗、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前导课程: 本课程在第2学期开设,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门连接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桥梁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

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副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等。 后置课程: 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疾病学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是探讨疾病的原因发病的过程及机理(发病机制)、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形态结构、代谢功能等改变(病理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临床病理联系)、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理论基础。在课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评判性分析临床有关问题和患者的身心需要,学会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理念、程序和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最终日标。 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 课程教学方法选用:采用讲授式方法。 3.校企共建 合作企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医疗药品)生物与医药技术一

生物与医药技术(一) 1、<名称>胆腹康 <申请(专利权)人>牟敦畔 <发明(设计)人>牟敦畔、牟善山 <公开(公告)日>2005.06.01 <公开(公告)号>CN1621066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胆囊炎的纯中药胆腹康,它由:黄芩、制独角莲、厚朴、郁金加工配制而成。服用该药后无毒副作用,并且用量小,对胆囊炎、慢性阑尾炎、慢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快,治后不复发,治愈率达85%以上,有效率100%。 2、<名称>林蛙油软胶囊 <申请(专利权)人>张凤春 <发明(设计)人>张凤春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公开(公告)号>CN1559442 <摘要>本发明是林蛙油软胶囊,由林蛙油、人参皂甙、高山红景天皂甙、灵芝孢子粉、枸杞子皂甙、首乌皂甙、维生素E、色拉油配制而成,其特征是,林蛙油软胶囊按百分比每板10粒计:林蛙油26%,人参皂甙6.5%,高山红景天皂甙6.5%,灵芝孢子粉6.5%,枸杞子皂甙6.5%,首乌皂甙6.5%,维生素E6.5%,色拉油35%。该林蛙油软胶囊,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抗辐射、抗疲劳、抗缺氧、强心活血、平衡血压、无毒补中、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对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有双向调节功能,对治疗心血管疾病、胃和肝脏疾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症均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型的林蛙油软胶囊。

3、<名称>金铃消炎口服液 <申请(专利权)人>李克成 <发明(设计)人>李克成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公开(公告)号>CN167613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的药物“金铃消炎口服液”由金铃子、元胡、党参、白术、白茯苓、甘草、麦冬、黄芩、黄连、吴茱萸、桑白皮、陈皮、香附、云木香、砂仁、草豆蔻、川续断、桑寄生、川厚朴、枳实、灸鳖甲、良姜、蒲公英等中草药物组成,它可有效地治愈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病疗效真实可靠。 4、<名称>降温清凉气雾剂 <申请(专利权)人>王柏川 <发明(设计)人>王柏川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公开(公告)号>CN1640455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温清凉气雾剂,本发明原料的有效成分是:水65~70%,二甲醚25~30%,消痒剂2~5%,阻燃剂1~1.5%,香料0.1~0.15%。本发明根据二甲醚易液化、在水中能溶解、易挥发等特点,配制成清凉降温气雾剂。本发明气雾剂中的消痒剂可选用蓍草提取液,或龙胆、甘草、川芎等中药的提取液,制成适用于不同人群的降温解暑气雾剂,本发明气雾剂可在高温环境,快速降低肌肤表面温度,消炎止痒、降温消暑。本发明适用于旅游、野外作业,高温作业等环境的降温解暑。 5、<名称>物质甲醛在制备动物药品中的新用途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生物药生产技术方向)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的研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a6395388.html,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生物药生产技术方向)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的研制 作者:沈莉李艳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08期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高职院校专业资源库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分析了专业资源库的研究需求、阐述了资源库的构建思路后,对资源库进行了总体设计,为当前资源库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药品生产技术;教学资源库;研制 “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明确专业建设“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就是“互联网+”融合最新职业教育理念后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我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创办于2008年,并于2010年被确认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成为获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院位于利民开发区生物医药园区,地域优势明显,专业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同时,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是国家数字化建设实验院校,依托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药品生产技术(生物药生产技术方向)专业教学资源库优势明显。 一、当前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生物药生产技术方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生物药生产技术方向)人才培养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是没有落实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的协同育人模式;其次,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内容不够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尚未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教师信息化能力较低,信息终端尚未普及。因此,为促进专业发展,建设系统而全面的教学资源库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生物药生产技术方向)资源库的构建 (一)资源库建设的目标 我院依据黑龙江农垦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课程运行评价标准建设网络课程,建设网络在线交流平台,建立资源持续更新机制,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同时,以药品生产技术(生物制药生产技术方向)的专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先进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为指导,以满足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我院“133精品课程工程”建设的工作计划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九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经历了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专业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等一系列从宏观到微观的改革过程,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教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人们普遍认为,高等学校是否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反映学科前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主干课程,是衡量学校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课程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是学校办学最重要的支撑条件之一。 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创新,教育部在贯彻落实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的基础上,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同时从2003年4月份开始,作为《质量工程》的先期启动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旨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精品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五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规划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规划 一、课程建设现状 (一)课程构建情况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外在体现。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学科领域涉及面广,为了满足食品工业发展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和经验,根据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基本规格的要求,考虑教学活动与行业活动规律的结合,以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工艺、规范的管理和质量标准为内容,以校内、外规模企业为主要教学场地,优化组合、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和优势,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构建起了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总学时为2944学时,理论教学总学时为1784学时,实践总学时为1160学时,毕业学分160分。学生在统一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从第5学期起,由学生自主选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同时开设有一定深度的专业选修课程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完成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学习。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力度,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开设情况 所开设的课程能达到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专业技术知识,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检测与管理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既能从事食品工程高级技术的研发开发,又能熟练掌握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工艺,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敢于创新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共开设公共基础课12门,专业必修课16门,专业选修课7~9门,公共选修课5~6门。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及比例分配见下表: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

专业概况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在大、中、小型生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等行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产品研发、分析检验、市场营销等部门,从事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医药营销等职业岗位工作。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掌握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能按照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从事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生物药生产操作、药物制剂生产操作、制药设备使用维护技术、产品开发、质量分析与管理和生产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适应大、中、小型生化制药、化学制药、生物等行业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面向医药、生物等行业,从事生产操作、设备维护、质量管理及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干课程 实用药物学、生物药物生产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药物制剂生产技术、化学原料药生产操作、化学原料药小试技术、化学原料药中试工艺与反应器、药物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制药生产设备运行与维护、药事法规与管理。 主要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基础、发酵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合成单元操作、药物分析、生化药物分离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生化制药机械与设备、制药企业管理与GMP实施、有机合成实习、化工仿真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践等。 相关优秀院校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阳职业学院就业情况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医药、生物等行业,从事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合成及医药营销等职业岗位工作。 就业岗位 生产操作与工艺控制岗位: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操作岗位、生物药品生产操作岗位、药物制剂生产操作岗位。 新产品开发试制岗位:原料药及中间体、生物药品、药物制剂的小试实验岗位。 产品检验岗位:药品原料、药品中间体、成品药的分析检验与质量管理岗位。 主要工作岗位:药物合成岗位、药物精制岗位、药物分析岗位相关工作岗位:生物发酵岗位 发展工作岗位:技术管理岗位、新技术研发岗位 拓展岗位:药品生产管理、质量监控、理化试验、产品销售等。 [1]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计划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 生物制药技术 建设方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0) 三、专业建设内容 (16)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42) 五、绩效考核指标 (47) 六、专业建设预算 (48)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社会需求 1.行业背景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明确将生物医药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新发展机遇期。 湖北省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到,湖北将发挥自身的科教优势,加快发展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提出到2020年底,把武汉初步建成国内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的制造中心、流通中心和研发中心,实现生物医药业总体规模和效益持续高速增长,吸引多家大型跨国企业、研发机构进驻武汉,同时大力促进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原料药及中间体发展,推进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实现整个生物医药产业收入超过1300亿。 湖北省生物医药领域科研实力雄厚,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已有相当基础,初步形成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以现代生物医药和中药现代化为重点,以高新技术园区为基地,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武汉为中心、辐射鄂州黄石黄冈,武汉、孝感、襄樊、十堰、武汉、荆州、宜昌的良好发展格局。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概括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事记: 年代主要发现和进展 1953 Watson和Crick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8 分离得到DNA聚合酶I,并在试管内制得人工DNA 1960 发现mRNA,并阐明了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67 分离得到DNA连接酶 1970 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1971 第一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获得重组DNA 1972 合成了完整了tRNA基因 1974 Boyer和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1975 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6 DNA测序技术诞生 1978 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981 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在美国被批准使用 1981 第一台商业化生产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982 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83 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1988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诞生 1990 美国批准第一个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 1997 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1998 美国批准艾滋病疫苗进行人体实验 2001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2003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在中国上市 2008 人类将表皮细胞激活为干细胞 2.生物技术药物(biopharmaceutics):广义是是指所有以生物质为原料只去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的的药物,狭义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综合应用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各学科原理和技术方法制得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而这里特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算类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的四大类型:基因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合成的半合成的生物技术药物。 4.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特点:剂量小,活性高;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一般较大;稳定性较差,易失活或分解,体内半衰期短;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免疫原性;分析检验的特殊性。 5.生物技术药物与化学药物的区别: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规划

生物化学课程建设规划 《生物化学》是生物类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长春理工大学自2000年成立生物工程专业、2003年成立生物技术专业、2005年生物医学课程改革以来,三个专业就一直开设本门主干课程。2006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经过几年的建设,生物化学课程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学校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与质量的基本要素。为了生物化学课程的长足发展,经过课程组教师的讨论,制定进一步建设规划,力求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只有建立一支较为稳定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已经形成一支具有敬业精神的、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因此必须有计划大力引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有计划地进行现有教师培养和在提高,进一步提高课程组教师整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此我们将采取的措施如下: 1.积极争取校人事处和院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大生物化学专业教师应届博士和硕士的引进力度。 2.做好现有中年教师继续培养提高工作,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术水平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改善课程组教师的职称结构。 表一:生物化学课程组师资情况一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职称 于源华 女 1963.2 博士 教授 何秀霞 女 1975.4 博士 副教授 金丽虹 女 1978.1 在读博士 讲师 孙立志 男 1963.6 大学本科 高级实验师 研究生 助教 二、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材及其相关学习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先后采用《生物化学简明教程》,《普通生物化学》为基本教材,同时参考沈同主编的《生物化学》。几年来结合专业特色把科研成果编写了学术专著《功能性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与应用》做为辅助教材。并建立了以教师—教师—研究生—本科生—本专业—非专业开放的互动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3年在“生物工程”工科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理科专业“生物技术”以来,《生物化学》在工科及理科的内容讲授上做了大幅度调整, 2003年又作为主要的考研课,2004年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学院最早的校级精品课建设,高级生化又是研究生的主要课程。尤其2005年生物医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为止我们的同学找工作的只有医药代表,别的没有!(哈尔滨医科大) A现在来看我们的就业不算好!我们是交叉学科,也就是什么都学,比如数学,计算机,生物,医学(一点点)所以那样都不是很精通只是知道皮毛(个人认为)所以要是有相应的单位需要我们,工作没问题,关键来说现在中国还没有在我们这个方向上产业化,也就是说现在的就业很不好!所以我们现在找工作都是该行,有的搞软件,有的做医药代理——截止到现在:)我们是全国第二届本科毕业生!所以我不知道以后这个专业是否有前景! 还是让他们换个专业吧本科北方不好就业专业很重要(哈尔滨医科大学) B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学些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学?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我只能告诉你主要学的是计算机数学以及生物信息学就是来处理大量数据的一门学科(哈尔滨医科大) C如果你打算出国的话,可以学这个专业!如果不出去,我劝你最好不要报这个专业,目前来说在国内就业面很窄,前途不是很好(哈尔滨医科大) D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专业好不好?转载自百分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a6395388.html,,请保留此标记你对要学这个地专业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 如果对生物有极度兴趣,可以选择。如果是选以后好找工作的,不建议选。本人正在跨专业考研中(哈尔滨医科大) E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专业本科毕业了适合考研还是找工作? 考研吧工作我正找呢比想象中要难的多不过考研我建议改专业吧(哈尔滨医科大) F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在校生大学应该怎么过? 个人意见回家重读另选专业如果实在不想那就把你在生物信息这几年充分利用了多学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争取比真正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的还好再不就努力争当系第一名保研留校(哈尔滨医科大) G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专业毕业去哪些单位比较好? 其实我们是五年制也是第一届,正面临着找工作,也很苦恼。好像最好的出路就是医药代表!真正招生物技术的单位都是要招纯生物操作方面的专业,根本就不搭理学生物信息学的。还没有看到指明要招生物信息学的。如果想考研的话最好能改行还是好好把握好机会换专业吧!比较对口的职业也就是生物统计师,但是人家单位一般都是要研究生。 (哈尔滨医科大)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a6395388.html,/a/201106/165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生物化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生物化学》是医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课程组立即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课程的特色与优势分析、课程的不足之处、建设小组、年度建设计划、年度建设经费预算等内容。三年来,在学校和医学院的领导的支持下,通过本课程组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课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超额完成协议书规定的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教学队伍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课程负责人唐冬生,教授、博士,医学院院长。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008年被评为学校“三育人”优秀奖。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项、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 项。现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遗传学会委员兼秘书。原湖南医科大

学、现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理论教学讲解条理清晰,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技术技能指导实效实用,并且每一个重点内容都会给学生总结一些适用的记忆方法与学习技巧,这常常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深受学生好评。2006、2007年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或优秀奖。 张晓林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医学院副院长,《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近三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学术水平较高,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深入浅出,精益求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2008获佛山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2006年获学校“三育人”优秀奖。 龚道元副教授,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检验药学系副主任,《检验医学教育》编委,是学院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和系教学督导小组负责人,佛山市检验学会委员,临床检验学组组长,佛山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佛山市教育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成员,在全国高校检验界和广东省、佛山市医院检验界有较大的影响力。承担和参与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学术水平较高,主编、参编检验专业全国规划教材和专著10多部。2008年教学质评为优秀奖,教学效果好。2007年“医学检验专the first level to consider when positioning security, roughly the same distance between the point and level to put the stand, can't be moved, dislocation, and so on.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per use and care of leveling. (6) level: find the anchor position after take levels, in anchor horizontal, horizontal lines with fine steel wire cable, while tightly tightening, ensure the wire level. (7) measurement errors: in horizontal line after the measure on the face. Mainly for horizontal measurement, also check the axis (axis positioning) q errors. By measuring the results of analyzing the cause of error, check the relevant specification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for error valu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