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藻栽培的基本方式和程序资料

合集下载

海藻养殖学

海藻养殖学
• 可栽培海藻新种类的筛选评价;
• 孢子繁殖和海藻组织与细胞工程繁育技术;
• 可栽培海藻的养殖、增殖技术。具体品种是鼠尾藻、海黍 子、铜藻等的马尾藻类,石花菜、真江蓠、蜈蚣藻等的红 藻类,还有部分褐藻和绿藻。
• 海藻栽培良种育种技术研究
• 通过定向选育、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 育种技术研究,系统地构建海带、紫菜、龙须菜等重要栽 培藻类精细遗传连锁图,标记主要经济性状QTLs位点, 并克隆重要的产量、品质性状基因,建立藻类分子育种技 术体系并初步实现在藻类良种培育中应用,培育优质、高 产、抗病(逆)的栽培藻类新品种。
3、内部构造
• 表皮:细胞个小密排,色素体长椭圆形,靠外层。 • 皮层: • 外皮层,细胞长柱形、大小不等、排列不齐,壁薄。色素
含量相对少,大液胞和浓厚的储藏物质。 • 内皮层,细胞排列整齐,大小相似、个体较大。 • 髓部: • 喇叭丝,首尾相连的内皮层细胞分化形成的管状组织、输
导作用,上有筛板。 • 髓丝,也是内皮层细胞分化而成。 • 髓部非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周围有大量的线粒体。
培育,烟杂一号、荣杂一号、荣福海带、长叶型条斑紫菜、奈良轮紫菜等优 良品种培育成功。 • 引种,墨西哥巨藻引进,大西洋大海带引进成功。
三、海藻栽培业的展望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海藻部分
• 五大研究内容:
• “海藻栽培新种类研究与应用” • “海藻栽培良种育种技术研究” • “优势海藻产业品种的良种化繁育技术研究” • “大型海藻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 “海藻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
藻体褐色,长带状,革质,一般长2-6米,宽20-30厘米。 藻体明显地区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固着器假根状, 柄部粗短圆柱形,柄上部为宽大长带状的叶片。 在叶片的中央有两条平行的浅沟,中间为中带部,厚2-5毫 米,中带部两缘较薄有波状皱褶。 假根的部分只是起到固着作用,叶状体部分是光合作用的 主要部位。

藻类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藻类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藻类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藻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其具有很高的生物资源价值和应用潜力。

藻类不仅可以用于食品、饲料、化妆品等领域,还可以用于污水处理、二氧化碳减排等环境应用。

因此,掌握藻类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对于藻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

一、藻类栽培环境的优化要实现藻类的优质高效栽培,首先要对藻类的生长环境进行优化。

藻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

1. 光照:藻类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光照来进行的,因此充足的阳光是藻类生长的重要条件。

在藻类栽培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栽培地点或利用光合光度计等设备来监控光照强度,并进行调节,确保藻类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

2. 温度:藻类对温度的要求因藻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藻类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

要实现藻类的优质高效栽培,需要根据藻类种类选择合适的栽培温度,并进行温度的控制和调节。

3. 二氧化碳:藻类的生长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在藻类栽培中,可以通过增加二氧化碳的供应,例如利用CO2气体或制备CO2溶液等方式,来提高藻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效率。

4. 营养物质:藻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在藻类栽培中,可以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来供给藻类生长所需,例如利用氮、磷、钾等化合物的溶液或固体添加剂。

二、藻类栽培的培养方式为了实现藻类的优质高效栽培,可以采用多种藻类栽培的培养方式,包括传统培养方法和现代化培养技术。

1. 传统培养方法:传统的藻类栽培方法包括自然培养和静态培养。

自然培养是将藻类直接放置在自然水体中进行生长,静态培养是将藻类放置在容器中进行生长。

这些传统方法操作简单,投入成本低,但缺乏对藻类生长环境的精确控制。

2. 现代化培养技术:现代化藻类栽培技术包括循环培养、光合膜管培养和露天池培养等。

循环培养是通过连续供水、循环水体等方式来提高藻类生长效率;光合膜管培养是利用光合膜管来增强光合作用效果;露天池培养是将藻类放置在露天池中,通过调节水质、温度等参数来控制藻类的生长。

海藻养殖学-海藻栽培学

海藻养殖学-海藻栽培学
•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海带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及食品加工与耐高温良种培育; • 紫菜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及优质抗病品种培育; • 龙须菜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及高胶品种培育; • 海带、裙带菜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技术研究。
• 优势海藻产业品种的良种化繁育技术研究
• 具备良种基础和产业集群基础的海带、紫菜、龙须菜等为 目标种类,利用群体遗传、分子标记与细胞遗传学技术, 建立核心种质,围绕着不同栽培物候区域,构建核心繁育 群体,解决良种退化和混杂等技术难题,建立现代海藻良 种化繁育技术平台。
• 化工原料海藻栽培技术及示范; • 健康食品海藻栽培技术及示范;
• 池塘与底播及深海域大型海藻养殖的高效 栽培技术及示范。
(一)、对已有品种的展望
• 海带,加强遗传育种研究,高产和耐高温是一个 方向,高碘、高胶、高蛋白、高营养,苗种的工 程化,抗病害。
• 裙带菜,耐高温,抗老化,少或无毛窝的品种。 • 紫菜,抗高温、耐低温品种,抗病害品种。 • 江蓠,可以进一步分别筛选高胶和低胶种类。 • 麒麟菜等,再我国选育耐低温的生产卡拉胶的藻
第一章海带的栽培
• 一、海带的生物学
• 1、分类地位: •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 褐藻门Phaeophyta • 褐子纲Phaeosporae • 海带目Laminariales • 海带科Laminariaceae • 海带属Laminaria
2、外部形态:
海藻栽培学 (Phycoculcture)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海藻栽培学的概念
• 研究海藻类栽培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称为 海藻栽培学。
• 大型海藻栽培 • 单细胞藻类培养
• 研究内容:
• 生物学,繁殖生活史、生态习性及生理活动 • 提高生产力的最适技术措施 • 遗传育种和引种

烟台大学海藻栽培学

烟台大学海藻栽培学

1.海带孢子体附着萌发不受光照影响;2.与光质有关:垂直分布;潮间带多分布绿藻;潮下带:褐藻;更深,红藻。

3.海藻与海洋环境关系中,光线(红光、蓝光、绿光)低于光补偿点时不能生长,光线过高会导致光抑制现象。

4.海带孢子体的最适温度5—10℃;配子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5℃;配子体发育为孢子体最适温度为10℃。

海带生长的最高温度:20℃;海带生长的最低温度:0℃5.全球有221个海藻种类被利用,145个种类被食用,101个种类被用于藻胶的生产。

海藻总产量1000万吨,养殖种产量700万吨。

主要以海藻为原料提取碘、胶、醇(主要为甘露醇)。

6.紫菜耐干性强的为叶状体,丝状体耐干性差。

吃的部位也是叶状体。

养殖中有杂藻可利用叶状体耐干露强的特点可晒网以除去杂藻。

7.与海藻生长相关的有:光强、光质、光时。

8.夏苗培育必须具备三个特点:1)利用自然光源;2)在低温条件下;3)在流水条件下;9.海带,北方:阶梯式;南方:平面式。

10.采孢子阴干刺激:种海带的阴干刺激时建立在种海带放散情况不良下使用。

阴干刺激时气温不能超过26℃,阴干时,孢子囊失水,再次入水时会吸水膨胀,孢子囊即会破裂,孢子放散出来。

阴干时间一般在4小时以上,阴干时放在通风处。

11. 5大种类:海带、紫菜、裙带菜、江蓠、麒麟菜。

12.海带苗可分为夏苗、秋苗、早秋苗、春苗、两年苗;生产上运用过的有夏苗、秋苗。

13.秋苗:利用秋季成熟的海带进行采孢子而培养成的海带苗。

14.海带育苗的附着基:棕绳、维尼纶。

15.自然生海带两年,人工养殖一年;裙带菜为一年生藻类。

16.南方坛紫菜丝状体培养一般采用吊挂式;北方条斑紫菜丝状体培养一般采用平面式。

17.潮间带养殖海藻的方法:紫菜,网帘;江蓠,插签夹苗。

18.海带采孢子的方法属于浸孢子水法,也适于裙带菜等孢子具有鞭毛,有游泳能力的。

浸孢子水法:采到大量孢子后,制造孢子水,将基质投入孢子水中,到达一定浓度将基质捞出或放掉孢子水。

海洋植物栽培技术

海洋植物栽培技术

海洋植物栽培技术海洋植物栽培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农业领域,它以海洋为种植场地,通过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在海洋环境中进行生长和繁殖。

本文将重点介绍海洋植物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栽培方法、养护管理以及应用前景。

一、基本原理海洋植物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海洋环境中的水、光、温和营养等要素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海洋植物主要包括海藻和其他藻类,它们对海水中的营养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能够将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并进行光合作用。

海洋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通常通过种子繁殖、孢子繁殖或无性繁殖等方式进行。

二、栽培方法海洋植物的栽培方法可以分为有源种植和无源种植两种。

1. 有源种植:有源种植是指通过从已有植物体中获取种子、孢子或其他繁殖物质进行栽培。

首先需要收集成熟的种子、孢子或其他繁殖物质,并将其进行初步培养,以获得新的植物体。

随后,将新的植物体转移到海洋种植场地,根据植物的喜光性、喜温性等特点,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栽培。

有源种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的遗传品质,提高产量和质量。

2. 无源种植:无源种植是指直接将植物的一部分(如茎、叶、细胞等)转移到海洋种植场地进行扦插、继代培养或组织培养。

无源种植方法相对简单,容易操作,适合于大规模的栽培项目。

三、养护管理海洋植物的养护管理是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海洋植物栽培中的常见养护管理措施。

1. 水质管理:海洋植物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定期检测并维护水质的稳定性。

对于营养物质不足的情况,可以添加相应的肥料。

同时,要避免水质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定期更换水培养基。

2. 光照管理:光照是海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对于光照的稳定性和强度要进行适当的控制。

如果光照过强,可以进行遮光处理;如果光照不足,可以通过增加光照时间或增加光照强度来补充。

3. 温度管理:温度是海洋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根据不同植物物种的生长特性,调整适宜的温度范围,使植物能够在该范围内健康生长。

海藻的现代养殖技术

海藻的现代养殖技术

在养殖户之间又出现寸土不让, 即增加养殖台架,扩大面积,我 也不甘示弱,结果造成“三密”
台架密
网帘密
苗密。
台架之间的距离由原来的 10~15米,缩短为2~3米, 每个小区和大区之间的区间 距离也只有原来的1/3-1/5。
日本紫菜养殖8亩水面养1亩 紫菜。
上张挂的网帘也比原来明 显增多,每亩网帘菜苗所 需的壳孢子数量也增加了 1~2倍。
·潮汐:大潮发病轻或不发病
小潮发病严重
·潮区:低潮区先发病,然后向中、 高潮 区移动
·潮流:湾口、潮流大发病轻或不发 病
流速小,发病严重
·海区:河口区发病轻或不发病
外海区发病严重
透明度变化:海区透明度突 然增大,易发病
未发病:透明度50-100cm
发病时:透明度200-300cm
(3). 绿变病的预测
1.条斑紫菜孢子采苗法 体 细 胞 —— 细 胞 团 —— 单 孢 子——附网
2.固相法 :体细胞培养3~6 天 —— 撒 网 —— 藻 胶 粘 网——下海养殖。
总结: 紫菜体细胞育苗工序
紫菜(种藻)的选择——冷藏——种藻 的 复 苏 —— 种 藻 的 酶 解 —— 体 细 胞 收 集——渗透压调节——体细胞培养—— 采苗(附苗)——下海养殖
→ 扩大培养增加藻球数 量 → 切成小细胞段 →♀、♂配子体碎段洒 在附苗器上 →
♀、♂配子体附网→合子 →幼孢子体→网帘下海 养殖
坛紫菜 健康养殖的技术要领
1. 叶状体的生长发育的 适宜温度
壳孢子萌发、幼苗期、成叶期对 温度的要求:
坛紫菜: 壳孢子萌发期 幼苗期 成叶期
25-26℃ 22-24℃ 22-12℃
2. 促进贝壳丝状体成熟和放散 的技术措施

海藻栽培学复习资料

海藻栽培学复习资料

海藻基本类型;单细胞,群体,丝状体,膜状体,中空管状体,枝叶体营养体,指藻类植物的整个早体是否具有吸收水,co2矿物质和制造营养物的功能。

海藻共同类型;1有自养生活机能的营养体2有叶绿素,藻胆素,藻色素3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值体植物4可以通过增值和产生孢子繁殖()海藻;一群在海水中能吸收养料制造有机物的营养体,其细胞含有叶绿素和特殊的藻胆素,根茎叶分化不明显,通过营养繁殖和产生孢子进行繁殖,较低等的无胚植物单细胞多核体藻类:由一个原始细胞生长而来,生长中只有细胞生长,没有细胞分裂,但细胞内的细胞核线粒体等能进行特殊的分离分裂分离分裂:生物能在整个细胞不分裂的状态下进行细胞核的分裂真膜状体:藻体细胞平行的向多个方向分裂,分裂后新老细胞紧密相连而成的平面状整体的一种藻体类型色素及色素体,各门藻类因所含色素不同,因而澡题呈现的颜色也不同。

如蓝藻门多数为蓝绿色,金藻门为金黄色,红藻门为紫红色,褐藻门为棕褐色,绿藻们为鲜绿色辅助色素:藻类学中把叶绿素以外的其他色素成为光合作用的辅助色素藻类组织;在藻类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没具有相同来源的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形成的细胞群藻类营养组织:同化,吸收,贮水,传输,驻藏藻类繁殖:营养,无性,有性孢子囊:作为繁殖细胞的母细胞,按藻类各自的物种基因在母细胞内形成能产生孢子的繁殖结构藻类生长方式;散生长,顶端生长,毛基生长,居间生长,边缘生长(顶端生长是指早体分生组织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梢部,根尖,茎端顶端,以藻体顶端细胞不断分裂来进行生长的一种方式。

居间生长;指分生组织在藻体中间一定部位,以藻体中间部位的分生细胞不断分裂生长,来推动整个藻体的生长的一种生长方式)营养繁殖;有些藻体的部分细胞不产生生殖细胞,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配合过程,可以以多种形式离开母体后继续生长,并能直接发展成新的个体多细胞藻类营养繁殖;藻体分裂繁殖,藻殖段繁殖,连锁体繁殖,藻殖孢繁殖,藻殖枝或芽孢繁殖藻类孢子繁殖是藻类某个部位的体细胞经过内部的细胞核、细胞质等的分裂转化,形成具有新生命的生殖细胞,该生殖细胞能独立存在于母体中,并在离开母体后形成新的生命体即为孢子单孢子囊;有的藻类配子体藻体的普通体会转化为生殖细胞,一个生殖细胞转化为一个母细胞,一个母细胞就是一个囊,产生一个孢子静孢子;不具有鞭毛,不会主动运动的孢子。

海藻栽培复习资料

海藻栽培复习资料

一、填空海带浮筏类型、结构:(一)浮筏类型单式筏:由2根木橛、2条橛缆、1条筏身,若干浮球和吊绳构成的独立浮筏。

使用最为普遍。

一般筏身长60m,筏间距6m。

方框筏:2根间距60m的横绷缆之间每隔6m左右拉一条浮绠(筏身),4根木橛即可得到10台筏子,节省打橛子时间费用。

但仅适用于风平浪静的内湾,很少。

海流的生物学意义:海流可以带来丰富的营养盐。

海流可以把叶片冲起来,改善其受光。

海流可以冲刷掉叶片上的附泥。

海流还能把海藻的孢子冲到远处,扩大其生存范围。

当然,如果流速太大,可能损坏浮筏。

海藻一般适宜中大流速。

海带生活史:受精卵——小苗9-10月——成带11-6月——油孢子——雌雄配子体7-8月——精卵——受精卵紫菜的半浮筏式、全浮筏式养殖:1.半浮筏式:两条浮绠间张挂苗网,浮绠下支撑若干活动支腿,浮绠之间有竹筒或浮球使得苗网在涨潮时可以漂浮在海面,落潮时又不贴海底。

此种方式产量最高。

每亩50~100kg干紫菜。

2.全浮筏式:将半浮筏的活动支腿去掉。

苗网只能漂浮,适宜浅海区。

沉淀池:建在最高处,容积大于育苗池总水体,分为三个小格,加盖以使海水充分黑暗沉淀1~2天。

排水口距池底1米以上。

砂滤池:粒径0.1mm的石英砂最少70cm 以上厚度,下面铺粗砂,碎石,最下面有筛板。

二、名词解释:出库:在9月下旬将长约1cm的海带苗从室内转移到海上的过程称为出库。

暂养:海带苗自出库到分苗之间的养殖过程称为暂养。

游孢子:一个孢子囊母细胞经5次分裂(其中1次为减数分裂)形成32个孢子,包被在孢子囊内。

成熟后排放。

前后具两条不等长鞭毛,可游动,故称游孢子。

浮筏:浮筏由木橛、橛缆、筏身、浮子、吊绳、苗绳等部件组成,使苗子漂浮在水面附近。

切尖:就是在后期烂尖前从尖稍部切去约1/3长度(约1m),可以减少病害发生几率,改善光照,提高产量。

补偿点:海藻能够维持生存(不减重)的最低光照称为光补偿点。

饱和点:海藻生长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藻栽培的基本方式和程序
海藻栽培的基本方式 海藻的浅海浮筏式栽培 海藻栽培的主要程序
海藻栽培的基本方式
一、天然生长基质栽培海藻:采孢子投石 法、绑苗或绑种藻投石法、珊瑚枝绑苗栽 培法。
二、人工生长基质栽培海藻:插签夹苗栽 培法、竹帘采孢子栽培法、网帘栽培法。
海藻的浅海浮筏式栽培
海藻浮筏式栽培的由来 海带浮筏结构的改进 浮筏式栽培海藻的特点
海藻栽培的主要程序
五、收获加工 根据藻体的大小、商品的标准规格及可达 干品率来决定收获期。 根据海藻种类的不同加工方法各有特点:海 带的加工有淡干和盐干;紫菜用加工机组 加工成据海藻的生殖特点采孢子 (1)浸孢子水法 (2)撒孢子水法 (3)采壳孢子
海藻栽培的主要程序
二、育苗 (1)自然海区育苗 (2)室内育苗
海藻栽培的主要程序
三、幼苗分散 (1)拔苗 (2)夹苗 (3)挂苗
海藻栽培的主要程序
四、海上栽培管理 (1)补苗 (2)调节水层 (3)整理浮筏 (4)施肥 (5)病害防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