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藻类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藻类知识点
生物藻类知识点
生物藻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海洋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七年级生物学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
基本的藻类知识。
1. 藻类的分类
藻类按照其营养方式、细胞结构及形态特征等因素被分为多个
类别。
主要有绿藻、红藻、黄藻、硅藻、甲藻、蓝藻等。
2. 藻类的特征
藻类的细胞结构简单,最基本的单细胞藻类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其次,藻类的细胞壁通常由纤维素、硅酸盐或其他特殊的化合物
组成。
除此之外,藻类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能够较好地将光能
转化为有机物,实现自养生长。
3. 藻类的功能
藻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水生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藻类在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如干酪根、海藻素等产品。
4. 藻类的生态环境
不同种类的藻类对生态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性。
有些藻类可以在淡水中繁殖,而有些只能在海洋环境中生存。
此外,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某些藻类的数量也会迅速增加,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5. 藻类繁殖方式
藻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分裂繁殖、孢子繁殖、性繁殖等。
分裂繁殖是指单细胞藻类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生命体;孢子繁殖是指藻类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性繁殖则是指藻类通过配子体结合繁殖生殖。
总之,生物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群体。
了解藻类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高中生物竞赛藻类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竞赛藻类知识整理细胞壁:刚毛藻属:壁厚,分3 层,内层为纤维素,中层为果胶质,外层几丁质。
水绵属正常细胞: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果胶质;水绵属厚壁合子:内层纤维素,中层纤维素和几丁质,外层纤维素和果胶;红藻:内纤维素、外果胶(含琼胶,海萝胶等红藻特有的果胶化合物);褐藻:内层是纤维素的,外层是藻胶(含有褐藻糖胶,能使褐藻形成粘液质,退潮时,可使藻体免于干燥)蓝藻:细胞壁4层,含胞壁酸,内层LⅠ主要是粘肽,可被溶菌酶溶解。
在细胞壁的外面有果胶酸和粘多糖构成的胶质鞘。
有些种类的胶质鞘容易水化,有的胶质鞘比较坚固,形成层理。
胶质鞘中常含有非光合作用的色素。
甲藻:裸露,或纤维素金藻只有仅有金球藻目、金枝藻目:纤维素、果胶(无壁的类型中,有的有纤维素构成的囊壳,或果胶质的膜,嵌有硅质鳞)黄藻:形状:单细胞和群体的个体细胞壁是两个“凵”套合,丝状体则为“H ”;成分:主要是果胶质,有些含二氧化硅。
无隔藻属、黄丝藻属是纤维素。
也有无壁的。
硅藻:区分壳面、带面(相连带)、壳套。
内果胶质、外硅质,没有纤维素绿藻:内层纤维素,外层果胶质。
原绿藻:基本同蓝藻隐藻、裸藻:无细胞壁,有周质体(裸藻的:螺旋状;有的薄,有的厚而硬)。
光合产物运输:就近,同侧,分工合子立即萌发(不休眠):松藻属,水云属。
海带属存在营养时期的鞭毛:裸藻、绿藻、甲藻、金藻门光合片层(类囊体):单条分散:蓝藻、红藻三条一束:叶绿素c的一族,把隐藻换成裸藻两条一束:隐藻、原绿藻绿藻、轮藻光合片层为2—6 条成束排列鞭毛:前长茸型:褐藻的精子、游动孢子(侧生。
对于精子:墨目是后长,网目是只有一条前伸的);黄藻的运动细胞裸藻:鞭毛1—3 根,有鞭毛鞘(原生质膜构成)为茸鞭型(鞭毛鞘上有一列螺旋鞭茸)。
有些属,如囊裸藻属,能分泌一种带孔的囊壳(甲鞘),伸出鞭毛;裸藻属:无甲鞘。
有两根鞭毛,1 根退化,保留在储蓄泡内隐藻:大多数单细胞具鞭毛(2,不等长,茸鞭。
水产食品学知识点总结

水产食品学知识点总结导论水产食品学是关于水产动植物及其制品的科学研究,包括水产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加工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水产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资源,其质量安全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
因此,加强水产食品学的研究对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产食品学的基本概念1.1水产食品学的定义水产食品学是研究水产动植物及其制品的科学,包括水产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加工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1.2水产食品的种类水产食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海藻等各种水产动植物及其加工制品。
1.3水产食品的营养价值水产食品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获取优质蛋白质和必需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产食品的生物学特性2.1鱼类的生物学特性鱼类是一类脊椎动物,通常具有鳞片、鳃呼吸等特征,形态多样,生活在淡水和海洋中,是重要的食用水产资源。
2.2虾类的生物学特性虾类是一类甲壳类动物,体长扁平,通常寄生在淡水或海水中,是人们常见的海鲜食品。
2.3贝类的生物学特性贝类是一类软体动物,通常具有壳,生活在淡水和海洋中,是重要的食用水产资源。
2.4海藻的生物学特性海藻是一类海洋植物,生活在海水中,通常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常见的食用水产资源。
三、水产食品的加工生产技术3.1水产食品的加工技术水产食品的加工技术包括杀菌、脱水、腌制、冷冻、干燥、烟熏等多种方法,以保证水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2水产食品的鲜度保持技术鲜食水产品一般需采用低温保存技术、真空包装技术等方法,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保持水产食品的新鲜度。
3.3水产食品的加工工艺水产食品的加工工艺包括杀菌灭菌、腌制腌渍、烟熏熏制、脱水脱水等多个环节,以确保水产食品的卫生安全和品质。
四、水产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4.1水产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水产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包括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残留等多个方面,以保障水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生物海洋植物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海洋植物的知识点总结一、海洋植物的分类1. 海藻海藻是一类生长在海水中的植物,通常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三大类。
它们的体型和形态各异,有的是细小的丝状藻类,有的是叶状或带状的大型藻类。
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同时,一些海藻还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药物制备等领域。
2. 海草海草是生长在海底的一类植物,常见的包括海带、海菜等。
它们通常生长在浅海的海底上,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
海草可以有效预防海岸侵蚀,并且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3. 其他海洋植物除了海藻和海草外,海洋中还存在着其他形态各异的植物,如海洋微生物和浮游植物等。
它们虽然体型微小,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二、海洋植物的特点1. 适应性强海洋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海水的高盐度、低温和大气威力条件。
它们的叶片和茎干通常丰满柔韧,能够有效抵抗海水的腐蚀和侵蚀,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仍能够良好地生长繁衍。
2. 光合作用强海洋植物依靠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并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质。
它们的叶绿体含量丰富,能够充分利用海水中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氧气供应者。
3. 生态环境重要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栖息环境。
同时,它们能够有效稳定海底土壤,防止海岸侵蚀,并参与海水的自然净化过程,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海洋植物的生态作用1. 提供食物资源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特别是海藻和海草,是很多海洋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鱼类、贝类、甲壳类等。
2. 维护生态平衡海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能够有效净化海水,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
同时,它们还能够稳定海底土壤,预防海岸侵蚀,为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大西洋海藻分类

大西洋海藻分类
海藻是一种多细胞的藻类植物,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
它们通常具有较长的藻体,由茎、枝和叶构成。
海藻的形态和颜色非常多样化,可以是细长的丝状、扁平的叶状或球状的团块。
海藻的颜色可以从绿色、红褐色到棕色等多种色彩,并且常常能根据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根据海藻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可以将其分类为三大类:浮游藻、附着藻和海底藻。
浮游藻是在水体中漂浮的藻类,依靠水流传播,生活在近岸海域的浅水区。
附着藻则能够附着在岩石、海草或其他固定物体上,在潮间带或岸礁带常见。
海底藻一般位于深水区域,如海草床和褐藻森林等生态系统。
海藻在生态系统中担当重要角色,通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海藻作为底栖生物的食物来源,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平衡。
海藻还能固定大量的碳,减缓海洋酸化的速度。
大型海藻可以提供遮蔽和生境,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海藻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资源,不仅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还具有其他经济价值。
首先,海藻在食品行业被广泛用作食材和添加剂,丰富了食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藻类高中知识点总结

藻类高中知识点总结一、分类藻类是一类原生植物,通常按照细胞结构和营养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细胞结构,藻类可以分为原核藻和真核藻。
原核藻是细菌和蓝藻的统称,其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核藻的细胞含有真正的细胞核,包括硅藻、金藻、绿藻等。
根据营养方式,又可分为自养藻和异养藻,自养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异养藻依赖外源碳源。
二、结构藻类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
单细胞藻类通常由一个细胞组成,形态各异,包括球形、螺旋形、椭圆形等;多细胞藻类由多个细胞组成,有些形成丝状体,有些呈板状。
藻类的细胞主要由质膜、质壁、质囊、叶绿体等结构组成,叶绿体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
三、生活史藻类的生活史分为有丝分裂生活史和无丝分裂生活史。
有丝分裂生活史通常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有性生殖是指两个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游离孢子,孢子产生新的个体;无性生殖是指一个细胞通过单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同样的细胞。
无丝分裂生活史是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通常发生在一些原核藻和原核生物中,无需减数分裂,直接产生子细胞。
四、生态功能藻类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
同时,藻类也是食物链的起始者,它们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质,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基础。
此外,藻类还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调节水体的营养物质循环,维持水体的清洁。
但是,过度生长的藻类也会引起水质污染,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总之,藻类是一类重要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藻类的分类、结构、生活史、生态功能等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海藻基础知识

海藻基础知识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
那么你对海藻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海藻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1、海藻的形态特征1、大叶海藻: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长30~60cm。
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起。
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长5~7cm,宽约1cm,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
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圆形,有的有柄,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
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后膨胀,肉质,粘滑。
气腥,味微咸。
2、小叶海藻:较小,长15~40cm。
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
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
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
质较硬。
2、海藻的生长习性生长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区域—海洋与陆地交接的地方,在这里海浪的冲击力比较缓和,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加上阳光充足,无论是红藻或褐藻,虽然颜色不同,都含有叶绿素,可以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它们行光合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氧气,更是动物们呼吸所不可缺少的;海洋世界之所以如此缤纷热闹,海藻的功劳实不可没。
3、海藻的繁殖要素藻类虽无花、果、种子等构造来繁衍后代,却有各式各样的生殖方式来适应环境。
在无性生殖方面,有些细胞可以直接一分为二,如水绵,可以断成数段,每段再各自成长为独立个体;有的藻体可以产生许多有鞭毛的孢子,可自由游动,每一孢子成熟后各自长成为一新的个体;在环境不良时,有些藻类可产生厚壁的休眠孢子,等环境适宜时,再萌芽生长成新的个体。
在有性生殖方面,有些藻类可产生雌、雄配子,经由交配后才长成新的个体。
在海藻的一生中,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常有规则地交替进行,形成复杂的生活史。
如我们常吃的紫菜、海带,其生活史具有孢子体及配子体不同生长形态,其孢子体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配子体则产生雌、雄配子,行有性生殖,这种不同生活形态交替进行的生活史称为“世代交替”。
海藻_精品文档

海藻引言:海藻是指生长在海洋环境中的多种细胞绿藻植物的总称。
它们生长在海岸线附近的岩石、沙滩和浅水区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海藻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还对人类的健康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藻的分类、生态特征、重要性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一、海藻的分类海藻是非常多样化的植物群体,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学的系统,可以将海藻分为三个主要类别:绿藻、褐藻和红藻。
1. 绿藻:绿藻通常是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植物,具有绿色的叶绿素。
它们通常生长在浅水区域,如河流、湖泊和海岸附近的岩石上。
绿藻是一类最为基本的海藻,也是其他类别海藻的祖先。
2. 褐藻:褐藻为多细胞藻类,它们具有棕色的叶绿素。
褐藻通常生长在富含营养物质的水域中,如冷水区域或大洋上升流。
褐藻的体形多样,有些种类可以长到巨大的大小,如海带和裙带菜。
3. 红藻:红藻是一类多细胞藻类,它们具有红色的叶绿素。
红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的海洋环境中,如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红藻的形态各异,包括分枝状、丝状和髂状等。
二、海藻的生态特征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维持海洋的生态平衡和健康至关重要。
1. 氧气产生者: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据估计,海藻所释放出的氧气约占全球氧气总量的50%。
这一重要的生态功能为维持海洋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氧气。
2. 紧密的生态联系:海藻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食物源。
许多鱼类、贝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依赖海藻来寻找食物和避风避浪。
海藻还能吸附海水中的营养物质,为其他浮游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3. 水质净化:海藻能够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海水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氮和磷等有机污染物质,海藻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帮助改善水质。
4. 海岸防护:一些种类的海藻具有显著的海岸防护作用。
它们的根系能够固定沙滩和海岸岩石,减少波浪冲击和海岸腐蚀。
这对于保护海岸线的稳定性和防止海洋侵蚀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类的一般特征:①藻类为自养的原植体(无真的根、茎、叶分化的植物体)植物,含光合色素,进行光合自养;②植物体称藻体,由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巨大藻体。
藻体构型多种,但均无根、茎、叶的分化;③生殖器官为单细胞,具营养、无性、有性生殖;类囊体:叶绿体内部有膜形成的许多圆盘状结构,相互重叠而形成一个柱状体单位。
基粒:叶绿体内部有膜形成的许多圆盘状的类囊体相互重叠,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称为基粒无性繁殖:单胞藻:细胞分裂;多细胞藻:部分细胞-孢子母细胞—孢子囊——2,4,8,16个等以上的孢子——放散——附着——萌发;有性繁殖:孢子萌发——孢子体——配子囊——产生2,4,8,16个等以上的配子——雄、雌配子——合子——萌发为孢子体;海藻对化学成分的需要:在栽培区内,限制元素主要为N,P,C三种;Mg,Fe,Cu,Mn,Zn,Mo是各种藻类不可代替的必须元素。
海藻光的三要素:光强、光谱和光暗周期光强:海带配子体形成精子、卵子以及排卵,排精要求在200~6000 lx;褐藻分布在潮间带以下10~20M,红藻分布在更深的水域。
CaHPO4对海带配子体发育为孢子体有促进作用;海带配子体发育需要氮和磷,但磷对配子体的发育起决定性作用;采孢子方法:①浸孢子水法:游动孢子;②撒孢子水法:不动孢子;③采壳孢子法:紫菜。
丝状体成熟后,可以放散壳孢子。
④半人工采孢子:江蓠的潮间带种藻采孢子和紫菜海中壳孢子自然放散附着。
同配生殖:由形状、结构、大小、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两个配子结合的一种生殖方式。
异配生殖:在形状、结构上相同,但大小、运动能力不同,大而运动能力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此两种配子的结合方式。
卵配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卵结合的生殖方式。
海水运动对海藻生长的影响①在一定的流速范围内,流速越大,藻类的代谢越旺盛,生长越快;②流速可以使海带叶片伸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③一定的风浪对海藻的生长也有利:风浪可以使一些浅海区经常实行上下层的水文交换;❤浮筏式栽培海藻的特点:①悬浮生长,可以任意调节水层,使光照强度更适合海带的光合作用。
②浮筏可以在各种海区设施,打破了海带自然生长对海区条件如深度,透明度、波浪、潮汐等的局限性。
③浮筏式栽培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生产方式。
④促进了其他海藻栽培事业的发展。
常用肥料氮肥:主要功能是加深绿色部分的色泽,加快海藻生长。
种类: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磷肥:能促进海藻生殖稀薄啊的形成及酶的活动与转化,是能量的调节者。
种类:过磷酸钙,磷酸铵,磷酸氢二钠或磷酸氢二钾等。
海带(分为叶片、柄和固着器,根不吸收营养物质)①海带属于冷水类藻类,自然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②海带的一生由大型的孢子体(即商品生产对象)世代和微小的配子体世代互相交错组成;③人工养殖生产最多的海藻,我国从日本引进移植的,日本人称为“真昆布”海带孢子的形态:一般无性的分化;海带孢子活动时间:与温度有关,5℃48小时,15~20℃5~10分钟;孢子体萌发的过程:孢子→球形→胚孢子,无细胞壁,只有原生质膜,2~3天后→形成萌发管→细胞内含物进入萌发管中→管顶形成细胞壁→配子体海带为游动孢子囊长度生长和宽度生长薄嫩期最快繁殖期:我国北方:自然海带:8~9月;日本北海道:10~11月。
人工筏式栽培:两个成熟期:5~7月和10~12月;中带部:海带叶片中间有两条浅沟纵贯于叶片中部形成“中带部”。
1年生纵沟明显,2年生不明显。
单室孢子囊(海带):只有孢子囊细胞的核分裂,细胞质不分裂。
共形成32个游孢子(单倍染色体)。
褐藻门特征①光合产物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②细胞壁含褐藻糖胶③光合色素含叶绿素a、c及胡萝卜素和岩藻黄素(一种特殊的叶黄素),色素体褐色;④褐藻中提取的藻胶酸,可制人造纤维(具有耐火性),琼胶和卡拉胶广泛应用在食品上。
(褐藻胶为褐藻酸的盐类)海带孢子体生长方式:间生长(石花菜:顶尖生长;紫菜弥散生长)间生长:海带的分生组织位于叶片的基部,在生长过程中生长部细胞不断分裂,使新组织不断从叶片基部增长,而把老组织推向前方,所以离叶片基部越远的组织形成的时间越早,因而其衰老、蜕化也早,这种生长方式叫做间生长。
海带的生活史:①孢子体世代(2年)和配子体世代(2周);②自然生长的海带:跨3年;筏式养殖:1年③克隆海带:由一个配子体的单细胞培育成为一个植株;孢子体对温度需求的特点:⑴个体小耐高温;大个体耐寒性强;⑵20℃是最适生长温度的上限,最适生长温度为5~10℃;⑶15~25℃是形成孢子囊的最适温度;⑷双锋生长海带缺氮的症状:①生长缓慢;②色浅变黄;③梢部脱落加快;④厚度增加缓慢,容易卷曲;配子体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一)温度1.温度对孢子的附着和胚孢子萌发的影响:(1)孢子的附着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游动时间逐渐缩短;(2)胚孢子萌发速度低温度时慢,高温时快;配子体生长期开始后,温度越高生长越快;2.配子体的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3.孢子体发育最适宜温度是10 ℃(二)光照1.光强对孢子附着和胚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如温度明显:(1)在不同光强和黑暗条件下,孢子都能附着,但光照部分和黑暗部分孢子附着的数目并不一样;(2)光强对胚孢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影响;2.配子体生长对光强需求,一般在500Lux;3.配子体发育对光强需求:一般在1000~2000Lux4.(1)光照时间的长短对胚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长光照条件下所形成的配子体细胞较大;(2)光照时间的长短对胚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长则配子体生长快,短则生长速度慢;10小时为宜;(三)营养:1.氮和磷的含量对胚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2.配子体生长过程中一定量的氮和磷对生长是需要的,而磷对促进细胞的分裂具有明显的作用;3.磷肥在配子体的发育上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对幼孢子体的生长,氮肥起主要作用。
(四)盐度:盐度18~42,配子体都能发育为配子体;最适宜盐度:26~36夏苗优点:(海带苗的种类:夏苗,早秋苗,秋苗)①可以增产40%以上;②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大量劳动力;③节约大量的种海带;④解决了杂藻附着的问题;⑤解决了南方海带养殖苗种的问题;❤如何制作海带孢子水1.采孢子的时间:23℃左右,山东:6月中旬—7月中下旬,1棵——1万棵苗;2.采孢子的方法:①种海带的处理;关键看成熟度;②阴干刺激:15~20℃,2~3小时,大量放散;③孢子水采苗法:先采浓孢子水,然后按照比例稀释;④除去杂质和粘液;⑤孢子的附着:采孢子密度不能大,10个/视野(10×10)即可;附着时间:2小时;❤切尖打梢(3月底~4月中旬)(2)切尖的好处:①防病②改善光照条件③减轻筏架负荷,利于安全④增产增质;海带栽培方式:垂挂养殖、平挂、斜平挂、一条龙、间套养殖:施肥时间:1~2月,3~5月施肥方式:挂袋,陶罐,泼水,浸肥❤提高肥效的措施①利用良好地形,提高肥效;②集中施肥,适时分散;③根据生长情况,挂、泼结合;④间歇施肥;⑤局部施肥❤养成期的病害及其防治(主要是光照问题引起)①绿烂(光照不足)②白烂(光照过强)③点状白烂(光照突然加强)④泡烂(大量淡水流入)⑤卷曲(光照突然加强)⑥柄粗叶卷(类菌质体浸染,无定论,与当地海况密切相关)和黄白边等敌害:海鞘,石灰虫和苔鲜虫;海带的收割标准:鲜重:干重=6~6.5∶1 方法:间收:间棵收,间绳收❤海带培育流水条件:我国海带养殖取得的成果:①筏式养殖技术;②海里施肥的缓释技术;③南移;④秋苗培育技术;⑤海带夏苗培育技术;⑥遗传育种,培育出3个高碘新品系(1170等);⑦贝藻套养技术;紫菜(红藻门;弥散生长)我国藻类学家曾呈奎等又根据叶状体边缘有无刺状突起把真紫菜亚属分为三组, 即全缘紫菜组(条斑紫菜)、刺缘紫菜组(坛子菜,圆紫菜)、边缘紫菜组(边紫菜)目前作为栽培对象的主要有坛紫菜与条斑紫菜。
紫菜叶状体多数种类是由一层细胞、少数由两层细胞构成的膜状体,藻体可分为固着器、柄、叶片三部分。
紫菜叶状体的基部形状,在同种内基本是固定的, 基部形状与藻体形状有关。
紫菜叶状体的基部下面是固着器,它由基部细胞伸出无色的根丝集合而成。
紫菜属所含的色素有叶绿素 a 、藻蓝素、藻红素、类胡萝卜素, 因四种色素的比例不同, 外观颜色和光泽而不同。
各种紫菜中以甘紫菜为最薄,仅20微米右;而坛紫菜比较厚,在生长后期,超过100微米以上。
紫菜的有性生殖:受精后的果胞〈合子〉, 行多次的分裂成为果胞子。
果胞子直接萌发成丝状体。
成为紫菜生活史上的另一阶段即丝状体阶段。
果孢子:红藻的果胞在受精后形成的一种具二倍染色体的孢子果孢子囊内果孢子数目与排列方式在种内是固定的, 因此作为鉴定种的一个项目。
无性繁殖的紫菜种类,只占少数,全缘组的有甘紫菜、条斑紫菜,属刺缘组的有皱紫菜、单孢紫菜、圆紫菜等。
单孢子(又称中性孢子)的外形与果孢子和壳孢子很相似,但比同种紫菜上产生的后二种孢子都大,内容物丰富,颜色偏黄红色,色素体集中于中央成星状。
单孢子比壳孢子生长快,生长的叶状体质量好,是紫菜二次苗的苗源。
生活史:紫菜的一生是由宏观的叶状体阶段与微观的丝状体阶段组成的,叶状体成熟后可以产生雌雄生殖细胞,雌的叫果胞, 雄的叫精子囊器.③紫菜丝状体在形态、构造、繁殖以及生态方面都和叶状体有很大的区别,但色素却和叶状体所含的相同。
丝状体分期:①果孢子萌发, ②丝状藻丝的生长,③壳孢子囊枝的形成, ④壳孢子的形成, ⑤壳孢子的放散。
叶状体分期:①壳孢子的萌发②孢苗期③幼苗期④成叶期⑤衰老期。
壳孢子萌发率以20℃为最快萌发以后的细胞分裂(孢苗期)也以20℃最快;成叶期的生长适宜温度约为3~5℃,藻体越大,高限温度越低。
单孢子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16℃是一警界温度。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成叶的生长适温应在8~10℃左右。
栽培的潮位对叶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紫菜是生长在潮间带具有较强忍耐干燥能力的一种藻类,但耐干力是随着藻体大小以及生长季节与其他生态因子的变动而改变。
人工采壳孢子进行栽培的条斑紫菜和坛紫菜的生长潮位,其趋势与自然苗相同,一般情况是出苗期间在低潮位的幼苗生长快。
潮位不同还直接影响紫菜生殖细胞出现的早晚,出时间越长成熟越晚。
但在生产中, 干出是十分必须的, 因为干出可以淘汰弱苗,增加藻体的抗病力。
海水流动:在海水通畅的海区,紫菜生长期长、质量好、产量高;海水流动差的海区,紫菜生长期短、衰老早、质量差、且易发生病害,产量低。
比重的影响:往往也是营养盐比较丰富的地方, 紫菜可以生长很好。
好的养殖场大部分靠近河口或有陆地水流入的海区。
条斑紫菜丝状体放散的温度范围12.5~22.5℃, 放散最多的是15~20℃之间,与壳孢子形成温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