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陕西凤翔泥塑

合集下载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陕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族工艺品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性、民间性,还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凤翔泥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凤翔泥塑造型特点、色彩特征、纹样寓意等方面的论述,探究凤翔泥塑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特征、艺术特色以及发展机遇。

一、凤翔泥塑概述凤翔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邻岐山、西连千阳、南邻宝鸡、北接麟游,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凤翔更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彩绘泥塑更是陕西省宝鸡市民间工艺的首推代表,当地人把这种手工艺品称为“泥货”,历经选土、砸泥、擀泥片、上模、脱胎、拉粉、勾线、上光等十几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凤翔县境内两三千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泥塑制陪葬陶俑,足以让人感叹其泥塑工艺历史源头之远。

凤翔泥塑制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2006年,“凤翔泥塑”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泥塑文化成为重要课题。

凤翔泥塑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凤翔泥塑借鉴了古代一些民间工艺品中的纹饰等特色,造型生动、色彩亮丽,让当地人爱不释手。

每逢过节和集会时,当地人就将泥塑作为礼品送出,寓意有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可见泥塑在当地人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如今彩绘泥塑的聚集地凤翔县六营村的农户几乎都还在生产泥塑,凤翔泥塑的加工还会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有的采用晾干定型,有的在制作过程中还要高温火烧,因此制作泥塑的泥土选择尤为重要。

黄土是凤翔的一个重要特色,由于各地水土、地理条件的不同,泥土的物理性质也不同,而凤翔就拥有这种先天的优越条件――当地有一种黄土,被称为“板板土”,几乎不含沙石,是凤翔泥塑制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凤翔泥塑的类型凤翔彩绘泥塑共有180多种花色品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小孩喜欢的泥玩具,包括巨型蹲虎与方寸大的小狗、小狮等,基本借鉴动物造型,做的几乎都是十二生肖的形象;二是装饰挂片,有戏剧脸谱,虎、牛头等动物头像,还有富含寓意的麒麟送子、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等浮雕式的挂片;三是立人,主要根据各种民间传说、历史事迹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塑造。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产品设计传承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产品设计传承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产品设计传承1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背景在中华大地上,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令人流连忘返。

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习惯和风俗,如“陕西八大怪”,即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得赛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老碗似盆分不开、家家房子半边盖、有凳不坐蹲起来、妇女手帕头上戴、秦腔大戏吼起来。

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复杂多样性导致其研究与开发过程总是缓慢的。

民间文化与广义文化的区别是:不同于书本上有形的知识,民间艺术是无形的传承,而机械化的工业文明冲击了民间艺术的传承重担。

廉价的工业化批量生产产品渐渐取代了经典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正逐渐沦为商业模式下的圈钱机器,泥塑等艺术形式的价值慢慢被人们遗忘。

现代设计吸收、借鉴传统民间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从中提取再设计元素,并以现代人的创新意识、审美观念和表现技法进行有文化底蕴的设计。

设计师应该从传统纹样中提取符号元素,提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而不是直接把传统文化中展现出的紋样、图案等照搬至设计当中。

所以,文化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既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即具有功能性,又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即具有情感性。

2 凤翔民间艺术的多样性阐述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是凤翔彩绘泥塑诞生的土壤,其艺术风格、外观设计、配色方案等方面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乡土味道。

凤翔泥塑主要有三大类型,即泥玩儿、挂片、立人,多以动物或神话人物为主,工艺历史悠久,拥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无论是其文化底蕴还是现代商业化中的经济价值,都值得尊重和研究。

泥塑以原始的彩陶、周秦的青铜器、汉唐石刻、年画中的各种纹样为设计灵感来源,传承了其造型夸张、色彩绚烂的特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古装戏曲人物脸谱中的动物造型。

而民间艺术自身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仅仅在农闲时进行的装饰性、娱乐性民间艺术;被农民当作副业的交换性民间艺术;被专业的民间艺人当作生计的交换性民间艺术;农闲时走街串巷的交换性民间艺术;被民间艺人用以创作的审美性民间艺术等等。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非遗”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传承价值、历史积淀、技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凤翔泥塑作为中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凤翔泥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非遗”的视角,探讨凤翔泥塑文化的发展历程、保护传承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凤翔泥塑的发展历程凤翔泥塑起源于唐代,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

其最早的创作手法是用泥巴捏制出各种形态的人物和动植物,经过干燥后再上彩,成为一种民间美术实物。

凤翔泥塑经历了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鼎盛时期,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

凤翔泥塑在明清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凤翔地区民间工艺中的瑰宝。

在当时,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素有“泥塑杰出,千古绝艺”之称。

其作品以唐、宋、明、清历代名人真人肖像、历史典故为主题,镶嵌丝线砂花为装饰图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凤翔泥塑艺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作品,被誉为“真人以上,泥塑以下”。

并在古城墙、宫殿、寺庙等建筑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凤翔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而在20世纪初,凤翔泥塑遭遇了一段低谷,此时的社会变迁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工艺走向式微。

近几年来,凤翔泥塑逐渐得到重视,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当地的非遗项目之一。

二、凤翔泥塑的保护传承现状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的实施,凤翔泥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2006年,凤翔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凤翔泥塑的传统工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保护。

在保护传承过程中,凤翔泥塑的工艺技艺得到了传承人的悉心保存和发扬光大。

凤翔泥塑的传承人秉承着“匠心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将这一传统技艺发展得更为精湛和深厚。

关于凤翔泥塑的作文

关于凤翔泥塑的作文

关于凤翔泥塑的作文篇一:《凤翔泥塑,家乡的味道》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儿莫过于跟着爷爷去赶集了。

那时候的集市上可热闹了,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小吃摊前挤满了人,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角落里的泥塑小摊。

那儿的老大爷,头发花白的,手里捏着一团泥巴,手指灵活得就像在弹钢琴一样,不一会儿就能变出个栩栩如生的小玩意儿。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的时候眼睛都直了,心想这得是多神奇的手艺啊!每次路过泥塑摊,爷爷都会停下来跟我讲凤翔泥塑的故事。

他说,这门手艺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呢,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灵魂。

我听不懂什么灵魂不灵魂的,但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小动物,小人物,心里就美滋滋的。

有一次,我央求爷爷给我买了一个小马驹,那可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了,天天抱着它睡觉,做梦都能梦见自己骑着它在草原上飞奔。

后来长大了,离开了家乡,每次回想起那个泥塑摊,心里总是暖暖的。

凤翔泥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对我来说,更是一份乡愁,一份记忆里的温暖。

偶尔在网上看到有人晒自己做的泥塑,虽然隔着屏幕,但我恍若能感受到那份传承的力量,就像爷爷当年跟我说的那样,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过往的岁月。

篇二:《指尖上的艺术—凤翔泥塑》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刚进馆就被一个展台吸引了过去。

展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小雕塑,有憨态可掬的小猪,有威风凛凛的武士,还有神气活现的十二生肖,五颜六色的,看着就让人喜欢。

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凤翔泥塑,是陕西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

听完介绍后,我就对这个展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得知,制作凤翔泥塑的师傅们都是手艺人,他们用最普通的泥土,经过筛选、揉捏、雕刻、上色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看着那些展品,想象着师傅们是如何用心地塑造每一个细节,我就觉得特别敬佩。

他们不仅仅是在做一件工艺品,更像是在创造一个个有生命力的小世界。

那次展览之后,我对凤翔泥塑有了更深的认识。

它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每当我想起那些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泥塑,就会觉得传统文化真的很有魅力,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保护。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凤翔泥塑是陕西省凤翔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都是该地区的骄傲。

凤翔泥塑通过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非遗”保护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非遗”保护的视角下,凤翔泥塑文化正经历着新的发展和传承,不断走向国际舞台。

凤翔是陕西省咸阳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带,素有“东方雁门”之称。

凤翔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正因如此,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凤翔泥塑正是这座小县的一道亮丽景观。

凤翔泥塑制作精细,造型生动,色泽明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

凤翔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早在宋代就有人开始制作泥塑,而明代开始流传至今的泥塑技艺。

凤翔泥塑在技艺上分为彩绘泥塑和素绘泥塑两大类,其中以彩绘泥塑最为出名。

彩绘泥塑需要经过挖泥、制胚、塑型、烘烧、上彩、烧制等数十道工序,耗时较长,制作起来颇为复杂。

每一件泥塑作品都需要精雕细琢,精心打磨,方才得以呈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

凤翔泥塑的主要题材有古代人物、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等,其中以古代人物塑像最为出名。

这些古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是神情、神韵还是服饰、器物都生动逼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在浓烈的地方特色的影响下,凤翔泥塑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更是呈现出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在当地居民的传承下,凤翔泥塑得以延续发展至今,并逐渐形成了以此为生的民间手工艺人群体。

他们在凤翔泥塑这一艺术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使得凤翔泥塑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些手工艺人向现代技术靠拢,开始尝试用3D打印技术进行泥塑制作,这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保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出现对于凤翔泥塑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凭借“非遗”保护的政策和支持,凤翔泥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也为泥塑艺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通过非遗保护的传承,一些老手艺人和新生代手工艺人得以交流和学习,传承技艺。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摘要】凤翔泥塑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艺术价值和在非遗保护中的地位入手,探讨了其传承与创新以及在当代的发展现状。

凤翔泥塑文化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凤翔泥塑将继续在非遗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凤翔泥塑、非遗保护、传承、制作工艺、艺术价值、地位、创新、发展现状、作用、未来发展前景1. 引言1.1 非遗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代代相传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持续发展的文化表现形式。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很多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逐渐失传,非遗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可以让后人了解和体会传统的文化,使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得以继续传承,不至于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凤翔泥塑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

在当代社会中,凤翔泥塑面临着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遇到了困难。

非遗保护与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术界、社会机构以及广大民众都应该加入到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中来。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探索新的保护与传承方式,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发展。

1.2 凤翔泥塑的历史意义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

凤翔泥塑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在唐宋时期,凤翔泥塑曾被视为宫廷贡品,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凤翔泥塑逐渐演变成了民间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和礼物。

凤翔泥塑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凤翔县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关于凤翔泥塑的小故事

关于凤翔泥塑的小故事

关于凤翔泥塑的小故事《神奇的凤翔泥塑》咱今儿个来讲讲凤翔泥塑这神奇的玩意儿。

我第一次知道凤翔泥塑还是在一次去乡下亲戚家的时候。

那时候,我就像个啥都不懂的愣头青,对这玩意儿充满了好奇。

到了亲戚家,就看见他们堂屋里摆着几个色彩鲜艳、模样可爱的小玩意儿,嘿,走近一瞧,不就是几个小泥人儿嘛,可我越看越有意思。

亲戚笑着给我介绍说,这可是他们这儿的宝贝——凤翔泥塑。

据说啊,凤翔泥塑有着好长好长的历史啦,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那蕴含的可都是智慧呀!这凤翔泥塑的制作过程可不简单,得先去挖土,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土都能用的哈,得找那种有黏性的好土。

然后就跟揉面团似的,把那土揉啊揉,揉得软软乎乎的。

再然后,就靠着那些手艺人的一双巧手,捏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我当时就想,这得多厉害啊,光靠一双手就能捏出这么传神的玩意儿。

亲戚还说,这还不算完呢,还得给它们上色。

那颜色可鲜艳了,红的、绿的、蓝的,啥都有。

上了色之后的凤翔泥塑,那才叫一个漂亮,一个个都跟活了似的。

有一次,我还闹了个笑话。

我看到一个凤翔泥塑的老虎,就跟亲戚打趣说,这老虎也太可爱了,一点都不凶嘛。

亲戚听了哈哈大笑,说这凤翔泥塑的老虎就是这样,又凶又萌的,这才有特色呢。

可不是嘛,后来我越看越觉得那老虎可爱中还带着点儿霸气,真不愧是凤翔泥塑的代表作。

凤翔泥塑不仅仅是个小玩意儿,它还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传承。

每一个成型的泥塑背后,都有着手艺人的心血和汗水。

它是咱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咱国家的宝贝。

我就希望啊,这凤翔泥塑能一直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它、了解它、喜欢上它。

可千万别让这么好的东西给弄丢咯!咱得好好地守护着它,让它一直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怎么样,听了我的小故事,你是不是也对凤翔泥塑感兴趣了呀?。

浅析凤翔泥塑艺术语言中的吉祥寓意

浅析凤翔泥塑艺术语言中的吉祥寓意

浅析凤翔泥塑艺术语言中的吉祥寓意一个国家的民间艺术语言诉说着在不同的地域中,各个民族经过劳动与智慧创新,流传下来的历史、信念、神话、民俗等文化,聚集了一个地域祖祖辈辈、薪火传承的风气与习俗。

在创作物品时,艺人注入的浓厚本土精神和地域特色,让观赏者或使用者产生认可的态度,久而久之,民间艺术在物质和精神层次上成为百姓离不开的本土文化,也是全人类美好的精神归属地。

凤翔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具有长期的民间传承历史,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技法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群众审美价值。

一、色彩的吉祥寓意陕西凤翔泥塑色彩善于原色的运用,凤翔艺人在彩绘作品上一般使用五行正色:黑、白、红、青、黄。

在基于“五色”观的传统色彩体系中,五色各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青色代表着万物生长的颜色,赤色代表着太阳的颜色,黄色代表着日光的颜色,白色如同冰化水的颜色,黑色则如同昏暗的颜色。

据记载,周朝对赤色颇为崇尚,视赤色为吉利之色。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曾写道:“凡遵守周礼尚赤的人和族称为华人。

”对红色讲究重视的传统观念在今天的华夏广阔领域里仍在流传着,在传统的文化中,中国人推崇祥瑞、平和安宁、万事大吉的思想观念。

陕西凤翔泥塑色彩表现出的尚红是与中国传统的吉祥观念相符的,其作品在表达美好寓意上除了利用纹样的绘制外,最直观的就是用色,民间艺人在凤翔泥塑上绘制大面积的红色,那喜气的氛围表达了百姓祈祷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意。

六营村人在艺术实践中有着自己对五色的理解:红色是“心”,正如那画里的钟馗,他一身正气、代表着正义;黑色是“力”,它给人一种重量感,代表着一股力量,如画里面的石头;白是“大”的意思,它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空间感,任由你想象,如画中的天与地;绿是“生”的意思,如画中的花草与树木,生机盎然;黄是“熟”的意思,如画里面的硕果累累,黄色也有连接的作用。

显而易见,表达的所有含义都折射出大自然界里生生不息的定律和人类褒善贬恶、祈愿美好生活的意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