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第2课.doc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

自主学习: 民营手工业为什么发展艰难? 你愿意在官营手工业作坊还是在民营 作坊?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标志:‚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的 手工工场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特 点
经营 形态 管理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大作坊生产 不计成本 产品精美
生产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 手工业
武器军用品和 不在市场流通 官府贵族生活 (非商品) 用品
司母戊大方鼎
宋朝 明清
二、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汝 窑 冶 原始 天 铜 商朝 蓝 西周 釉 长 春秋战国 冶 颈 铁 两汉 镶 (东汉) 金 炼 瓶 钢
魏晋南北 唐朝 时期 色彩绚丽的唐三彩 官窑 穿戴瓶 冶金业 定窑孩儿枕 制瓷业 丝织业 秘 青瓷熊形灯 色 掌握技术 夺九 八 得 秋 原始瓷器 青铜铸造 棱 净 千风 晚期铁器 水 峰 露 铁农具 瓶 翠越 高炉炼铁 唐 色 窑 成熟青瓷 杜诗水排 陆来开 炒钢技术 龟 灌钢法 蒙 。 , 成熟白瓷 骆驼载乐俑 凤首瓶 南青北白 —— .
C
三、艰难的民间手工(民营/家庭)
春秋战国:开始发展 魏晋南北朝:摧残 隋唐:恢复发展 两宋:曲折中艰难发展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明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丝——麻——棉
超过官营手工业 明中叶后 花楼机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清朝: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标志:‚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的手工工场出现
定 汝 窑 窑 八 天 方 青 四 系 长 瓶 颈 瓶
宋朝
元明清
白瓷凤首瓶 (唐) 五大名窑白瓷(公道杯) 印纹陶 罍 钧窑内蓝外玫瑰紫釉葵花三足水仙盆 青花瓷、彩瓷、 珐琅彩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课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作用: ①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_互__相__配__合___,彼
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__皇__帝______手中。 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君__主__专__制___下决策的失误。
历史 ·必修1(A)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教材P10: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那么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丞相为百官之首,位高权重。秦始皇注意丞相的活动,是为了防止相权威胁皇权。反映了君主专制的残酷 性,皇帝的话就是法令,事无大小,皇帝专制;也反映出秦政严苛、残暴。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1.周朝时,礼乐征伐出自天子,但春秋时期诸侯纷纷打
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争霸称雄,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国君相
继称王。这一过程本质上反映的是( )
A.周王权力衰微
B.宗法制不符合实际
C.思想的解放
D.诸侯打破周礼约束
历史 ·必修1(A)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解析:从“礼乐征伐出自天子〞到“尊王攘夷〞、战国七 雄纷纷称王表达的是诸侯对自己政治地位的打破,周天子“天 下共主〞的地位遭削弱。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 B项说法错误;思想的解放并非材料中现象的本质,C项错 误;D项为现象,非本质。
历史 ·必修1(A)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1.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
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
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的是( )
A.夸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
C.寻求暴政根据
D.宣扬君权神授
历史 ·必修1(A)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
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
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下移,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
2.春秋大国争霸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发展起来。
3.战国社会剧变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1)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称“王”。
“王”本来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各大国的国君改称“王”,反映出这些国君已经不满足于诸侯的政治地位,他们已经公开表示不再承认周朝的分封。
(2)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卿大夫夺位,彻底打破了周朝分封的统治秩序。
(3)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
各国变法改革以及战争是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制度的宣战,最终使新的生产关系确立。
4.秦国的强大及统一1)秦的强大: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是秦国能够发展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
2)秦的统一:经过100多年的奋斗,它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始皇帝”和三公九卿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1)首先是皇权至上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并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2)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对象: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对分封制的评价(积极合消极两个方面)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县制合封国制并行,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军事方面:②政治方面: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经济方面: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5、有关于元朝的行省制度方面的内容及行省制度的影响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知识结构:1.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2 清朝的军机处(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设立军机处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第一单元需要区分的问题: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历史必修1 第2课 (1)

王
绾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 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李斯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 攻击如仇雠(cho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 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 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Ⅱ、内容 ①行政区划:郡---县---乡里 ②地方官制:郡守、郡监、郡尉、县令(长)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皇帝
专
集
制
中
主
中央权力 义 中
集 中
央
集
地方权力 权
一、春秋战国社会变革 二、秦朝统一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确立
1、概念 1)专制主义: 2)中央集权: 2、内容 1)皇帝制度
“皇帝”:神化君权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作为 "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一、春秋战国社会变革 二、秦朝统一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确立
1、概念 1)专制主义:
2)中央集权:
2、内容 1)皇帝制度
Ⅰ、皇帝称号由来
Ⅱ、特点 材料“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皇,位传世之袭无穷” 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群臣莫皇敢帝用独”尊 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皇上权”至。上
主干知识 1、秦朝法家思想治国 2、皇帝制度 3、三公九卿制 4、郡县制
一、春秋战国社会变革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分封、宗法制破坏崩溃,诸侯改革变法确立新制 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
诸侯
周天子
一、春秋战国社会变革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分封、宗法制破坏崩溃,诸侯改革变法确立新制 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复习课件第1、2课

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④地理原因——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 为主,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无法更多的发 展商业与手工业。而且领土面积较大,需要统一 的管理。
第一单元 第1课
1、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包括哪些? 2、王位世袭制开始于谁?其含义? 3、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分封对象、权利、义务)、 特点?结果、影响?(提示:“西周分封示意图”) 4、宗法制的的目的、含义、特点?作用三个基本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血缘关 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家与国相结合)
先秦至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三年5考 高考指数:★★★
【例2】(2011·海南单科·T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 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 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 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 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 定实施。
总之,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2、3课
1、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政、经、思) 2、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3、皇帝称号的由来(意图)、皇帝制度的内容 (或特点)、实质? 4、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的设置及职能?特点?作用? 5、郡县制的由来、推行?职能?特点?影响? 6、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7、汉初采取了什么地方政策?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削弱地方权 力加强中央集权? 8、唐朝中后期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不足?北宋统治者吸取唐朝 的经验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影响(积极、消极)? 9、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产生了什么影 响 ?(注意《元朝行省图》) 10、汉武帝削弱相权的措施?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影响?北宋 统治者削弱相权的措施? 11、列举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名称、选拔标准? 12、科举制演变历程?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二课

掌管国家具体事务,是职能部门。 相互牵制,维护皇权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巩固统一的措 施)
内容
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设36 郡,郡最高长官是郡守,县最 高长官是县长或县令,都由皇 帝直接任命。 作用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 控制。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强大。
韩非子法家学说影响到秦王嬴政 的大政方针 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如远交 近攻战略等) 久经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一、从诸侯称霸到秦朝统一
2、过程: 韩赵魏楚燕齐,定都咸阳。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 3、意义: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王朝。
4、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
南到南海,北至长城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皇帝 皇帝的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由来 自称“皇帝”。 皇帝制 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度特征 中央 三公 官制 (三 公九 卿国的 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的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的军务。
不同点: 分封制 时 代 奴隶社会 郡县制 封建社会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影 响 划分标准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 定的独立性,封位世 袭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 血缘关系为基础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 了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四、中央集权制的含义和影响
1、含义=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
皇帝专制:皇权与相权
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第2课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教育辅导资料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第2课,供大家学习参考。
1.秦的建立: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
2.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皇权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确立。
(2)三公九卿制(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
三公九卿受皇帝直接管理;协助处理军政财事务;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便于皇帝集权。
3.废分封,置郡县(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建立:秦朝地方建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初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
)、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乡里机
构;长官由皇帝指派;开始设置选官考官制度。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北击匈奴,移民河套,修万里长城;南平越族。
修筑驿道;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制订秦律。
(3)先秦政治制度的阶段特征:
西周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
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
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
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政体,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
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志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
4.中央集权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
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补充: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①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②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先,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
其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原因(必然性):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确立:秦朝这套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现在是不是感觉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第2课很关键呢?感谢大家的阅读,更多历史辅导资料请继续查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