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

2021/10/10
7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 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 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2021/10/10
8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 的城市中心广场。
2021/10/10
9
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 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 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设计者为明代御用 建筑匠师蒯祥。
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 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2021/10/10
4
中国公路零公里标牌
2021/10/10
5
正阳门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 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
2021/10/10
6
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是为纪念开国领袖毛泽东 而建 造的,位于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 坐落在原中华门旧址。
2021/10/10
24
北京城中心点标牌
2021/10/10
25
万春亭
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 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
2021/10/10
26
北京南北中轴线标牌
2021/10/10
27
地安门
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明称 北安门,俗称厚载门,亦称后门。
2021/10/10
13
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 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2021/10/10
14
中轴路永定门讲解

中轴路永定门讲解中轴路永定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街道。
它是北京市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东城区和西城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
中轴路永定门得名于明代永定门城楼,是北京城内一座重要的城门。
它坐落在中轴路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相连,是古代皇城的南门。
永定门曾经是进出京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京城的象征之一。
走进中轴路永定门,仿佛穿越回到古代的北京城。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北京市重要的保护区域之一。
沿着中轴路漫步,可以欣赏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如永定门城楼、宣武门城楼、琉璃厂、广济桥等等。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风貌,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中轴路永定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它是京城的南大门,是连接京城和南方的交通要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轴路逐渐成为了北京市的中心轴线,连接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北海公园等重要景点。
如今,中轴路永定门已成为了游客们探索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之一。
除了古建筑,中轴路永定门还有许多文化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品。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到北京传统的剪纸、糖画、木版年画等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也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北京小吃。
这些活动和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北京的传统文化,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中轴路永定门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历史文化上,还体现在其独特的人文氛围中。
这里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他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交流,共同见证着北京的变迁和发展。
中轴路永定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区,包容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中轴路永定门是北京市一条富有历史文化和人文魅力的古街道。
它连接了北京市的东西两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
走在中轴路永定门上,仿佛可以感受到古代京城的繁华和庄严,也可以感受到现代北京的活力和多彩。
无论是来自北京的居民还是外地的游客,都可以在中轴路永定门找到自己的故事和情感,留下属于自己的回忆。
中轴线上的建筑1

北京龙脉——中轴线【这里是北京(九)】来北京后一直有个愿望,即徒步走一次号称首都龙脉的中轴线。
7月22日适逢大暑,见天色多云,决定践行。
先到前门,坐快速公交到永定门内,11点踏上永定门城楼,开始了中轴线之行。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当忽必烈决定定都北京时(那时叫元大都),一位叫刘秉忠的河北邢台人规划设计了元大都,他按照“中”这个汉字,确定了中轴线的位置。
规定首都所有重要建筑均以中轴线为标准分左中右对称排列,于是我们知道从南往北有这些著名的建筑景点:永定门箭楼(1957年拆除)、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2005年重建)、天桥(1934年拆除)、正阳桥坊(五牌楼)、正阳门(前门)箭楼,正阳门城楼、中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1954年拆除。
原址上建了毛主席纪念堂)、紫禁城(含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北上门(1956年拆除)、景山门、绮望楼、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1954年拆除)、万宁桥、鼓楼和钟楼。
右右还有天坛、先农坛、天桥、自然博物馆、大栅栏、前门老火车站、众多的老字号、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太庙、中山公园、北海、什刹海、南锣鼓巷、地坛等。
难怪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一路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真值得一看也。
说只有7.8公里,实际无法直线走,我行走的这条线路是10.9公里。
边走边看边玩,包括吃了两次东西,共花去5.5个小时。
线路如下:永定门→天坛西门→天桥四面钟→珠市口→前门东路→大江胡同→前门大街→正阳门→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广场→太庙→南北池子大街→景山前街→景山东街→地安门内外大街→鼓楼→钟楼。
其中买门票游览了永定门城楼、太庙、鼓楼。
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介绍

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介绍故宫,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庄严肃穆,仿佛是一个千年古刹。
其实,它就是咱们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型博物馆,也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今天,我就带大家去领略一下故宫中轴线上的那些神奇建筑。
我们来到了故宫的正门——午门。
这座宏伟的城门上有五个门洞,中间最大的那个叫做“承天门”,是皇帝出入的地方。
站在午门前,你会发现它的红墙金瓦、气势磅礴,真是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力量。
不过,现在的午门已经不再作为皇宫的主要通道了,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走进去参观。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故宫的核心区域——太和殿。
太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的名字来源于《易经》中的一句话:“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生,乃统天。
”意思是说,太和殿是万物之源,统领着天下万物。
站在太和殿前,你会被它的雄伟壮观所震撼,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流转。
除了太和殿,故宫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建筑。
比如说紫禁城角楼,它们是故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些角楼有四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名字,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午门和神武门。
这些名字听起来很神秘吧?实际上,它们分别代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而且,这些角楼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可以用来观察敌情。
在古代战争时期,如果有敌人进攻京城,守卫就会爬上角楼向皇帝报告情况。
除了角楼之外,故宫还有很多其他的建筑也很有趣。
比如说御花园、乾清宫等等。
御花园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园林景观,里面有很多奇花异草和精美的建筑。
而乾清宫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里面的装修非常豪华奢侈。
如果你有机会去故宫参观的话,一定要好好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建筑哦!我想说的是,故宫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建筑群落,但是它依然保持着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皇室的生活和文化传统,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创造力。
所以呢,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应该来故宫看看一看哦!。
北京中轴线14处遗产点对应的故事

一、故宫——"天子脚下的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也是明清两代的我国皇宫。
它不仅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更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故宫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珍贵的文物和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天子脚下的城",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二、天坛——"天人合一"的表现天坛是我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也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遗产点之一。
其圜丘、祈谷神位堪称我国古代祭天文化之巅,展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天坛建筑融合了天文、地理、建筑、祭祀与艺术等知识,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宇宙观念和人文思想。
三、景山公园——"拥有一座冬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景山公园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其主要景点为景山,山上有九曲晨钟、含芳观等景观。
在冬日的景山公园,可以一览北京城的全貌,雪后更是宛如一幅水墨画。
据说清代雍正皇帝曾在景山不远的地方建有一座私人别墅,被称为"冬宫",这也是景山公园的一个特殊之处。
四、敦煌医院——"共和国前辈的精神图腾"敦煌医院是一家拥有着丰富历史渊源的医院,也是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见证了旧我国乃至共和国的历史沧桑变迁。
在这里,有许多医者仁心、大义凛然的感人故事,他们用医者的身份诠释着仁爱、勇敢与责任。
敦煌医院不仅是一所医疗机构,更是共和国前辈的精神图腾。
五、我国国家博物馆——"国家文明的载体"我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的最高大文物收藏机构,也是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之一。
馆藏丰富多样的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
在这里,可以看到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以及许多与中华民族历史相关的珍贵文物。
我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文明的载体,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
六、朝阳门——"城外寻历史"朝阳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城的古城门之一,也是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北京中轴线

前 门
中华门
中 华 门
中华门
• 明朝时期此门叫做大明门,后来清朝建立 以后,直接把牌匾翻过来,在背面写上了 大清门。到了民国时期,本想再反过来写 上中华门,结果发现背面已经用过,所以 重新做了一个牌匾,挂在了原来的位置上。 • 后来,因为天安门广场的修建,中华门被 拆除,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在中华门所 在地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
天 安 门
天安门
• 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原名“承天门”。皇城城门的正门,即南 门。 • 最初时,它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 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天顺元年 (1457年),牌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 化元年(1465年)重建为面阔九间、进深 五间的城楼。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 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 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满语“受命于天, 安邦治民”之意。 • 在天安门城台的下部开有城门五阙。正中的门 洞高大宽敞,专供皇帝出入。 • 城门上原挂“天安门”牌匾,1949年前,曾 挂过蒋介石画像,1949年以后改挂巨大的毛 泽东画像。
乾 清 宫
交泰殿
坤 宁 宫
后三宫
• 后三宫,是紫禁城内廷中最重要的三 座宫殿,依序为;乾清宫、交泰殿、 坤宁宫这三座宫殿的总称。 • 乾清宫和坤宁宫各为皇帝和皇后的正 式寝宫。乾清宫代表皇帝和天,是阳 的象征;坤宁宫代表皇后和地,为阴 的象征,配上交泰殿,后三宫所象征 的意义即为:“阴阳交泰,万世昌 隆”。
天 桥
天 桥
• 天桥原为汉白玉石桥,三梁四栏。因明清 两代皇帝祭天时必经此路而命名为天桥。 • 天桥是个罗锅桥,据说站在天桥南边你看 不见前门,站在天桥北边看不见永定门。 • 解放前,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使得 杂耍表演成为天桥一大特色,不但项目繁 多,而且技艺超群。
北京中轴线: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脊梁

历史新史记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是北京独有的神韵。
没有这神韵,北京与其他大城市也许没什么分别,而支撑起北京文化风貌的恰是中轴线。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达钟楼,全长7.8公里。
梁思成先生曾赞美说:“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中轴线的历史沿革在国家形成之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观念就已经存在。
城市的中轴线体现到城市规划中,目前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
到了周代,《周礼·考工记》则明确规定了都城的结构、建筑的内容和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但实际上,直到唐代以后,我国都城才出现了明显的南北中轴线。
北宋都城开封则将此理想的都城营造规划落为现实。
北京的中轴线起源于金中都城市中轴线,距今860多年。
金朝海陵王弑君篡位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将其改名为中都大兴府,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形成了一条南起金中都城丰宜门,北止通玄门的纵贯全城南北的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宣阳门、应天门、大安殿、仁政殿等。
这种建筑规模和形式是金朝向宋朝仿效的结果,亦是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文化的结果。
元朝军队攻入金中都后,将金朝的宫殿付之一炬,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因此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至元四年(1267年),刘秉忠、也黑迭尔奉元世祖之命,开始在金中都城的东北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号称元大都。
这次都城的营建恪守《周礼·考工记》的规定,真正地将“左祖右社”的观念落实到了建设中。
在城东齐化门(今朝阳门)修建了太庙,在城西平则门(今阜成门)修建了社稷坛,凸显了中原文化“忠”和“孝”的观念。
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将大都降格为了北北京中轴线: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脊梁│文庞博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城楼。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 ppt课件

北京城中心点标牌
万春亭
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 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
北京南北中轴线标牌
地安门
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明称 北安门,俗称厚载门,亦称后门。
钟楼
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在鼓楼北,是 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原址为元大都大天寿
交泰殿
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汉族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 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 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 之意。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
坤宁宫
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北京故宫内 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
位于紫禁城内廷中路御花园内,为钦安殿院落 之南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钦安殿 院墙时所建。初名“天一之门”,清代改为 “天一门”。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
园林13.1 36
永定门
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 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北京外城城门中最大的 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永定门景观大道
正阳门箭楼占地3047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砖砌 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
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 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 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 的城市中心广场。
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 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 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设计者为明代御用 建筑匠师蒯祥。
端门
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代 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 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