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上的那些个建筑
走进北京中轴线

走进北京中轴线目录一、北京中轴线概述 (2)二、北京中轴线的地理与文化背景 (2)2.1 地理概述与北京城的布局 (4)2.1.1 地理特点与环境影响 (4)2.1.2 北京城的规划与布局 (6)2.2 文化与宗教的融合与碰撞 (7)2.2.1 中轴线上的宗教建筑群 (8)2.2.2 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体现 (9)三、北京中轴线的主要建筑物 (10)3.1 天安门与长安街 (11)3.1.1 天安门的历史与象征意义 (12)3.1.2 长安街的现代与文化交流 (14)3.2 天坛与祈年殿 (15)3.2.1 天坛的历史与建筑设计 (15)3.2.2 祈年殿的建筑美学与文化涵义 (17)3.3 紫禁城与故宫 (17)3.3.1 故宫的规模与建筑特点 (19)3.3.2 太和殿的文化与历史意义 (20)四、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管理 (21)4.1 保护措施与现状评估 (23)4.1.1 中轴线保护的法律法规 (24)4.1.2 现存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25)4.2 管理策略与发展规划 (26)4.2.1 界面与区域划分管理 (28)4.2.2 协同发展与未来规划 (29)五、北京中轴线的当代价值与发展前景 (30)5.1 现代与传统相交融的新中轴线 (31)5.1.1 现代丘比特溢现代风貌 (32)5.1.2 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结合 (33)5.2 全球视野下的中轴线与城市发展 (34)5.2.1 与其他中轴线城市的对比 (35)5.2.2 全球文化交流的前景与中轴线未来的责任与挑战 (37)一、北京中轴线概述北京中轴线,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地带,是一条具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位的历史名街。
它北起钟楼,南至永定门,全长约公里,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典范之一。
中轴线的两侧分布着众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等,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城的繁荣与辉煌。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

2021/10/10
7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 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 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2021/10/10
8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 的城市中心广场。
2021/10/10
9
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 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 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设计者为明代御用 建筑匠师蒯祥。
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 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2021/10/10
4
中国公路零公里标牌
2021/10/10
5
正阳门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 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
2021/10/10
6
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是为纪念开国领袖毛泽东 而建 造的,位于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 坐落在原中华门旧址。
2021/10/10
24
北京城中心点标牌
2021/10/10
25
万春亭
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 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
2021/10/10
26
北京南北中轴线标牌
2021/10/10
27
地安门
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明称 北安门,俗称厚载门,亦称后门。
2021/10/10
13
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 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2021/10/10
14
介绍中轴线上的古建筑

介绍中轴线上的古建筑朋友!今天咱就唠唠那京城中轴线上的古建筑。
哇,一提到这些建筑,我心里那股自豪劲儿就涌上来了。
我记得我第一次真正注意到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那是在小时候跟家里一起逛天安门广场的时候。
咱家老爷子一边给我讲解一边指着远处那高高矗立的古老建筑物。
他说:“看看,这就是古老北京的灵魂!”我当时心里就想,这些建筑咋就长得这么宏伟呢?嗯…就像那历史画卷里走出来的巨人似的,雄伟壮观。
你知道吗?中轴线上的建筑,有种独特的“古韵”,就像是穿越了时空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几百年的风风雨雨。
摸一摸那些墙砖,那手感,就像是摸着历史的脉搏,沧桑而有力。
我有次忍不住,想靠近些看看那故宫的屋檐。
结果被工作人员轻声提醒:“小朋友,这里不能超过警戒线哦。
”我当时那个尴尬啊,脸“唰”地一下就红了。
不过呢,等真正走进这些建筑里,那体验,啧啧啧。
我觉得那是传统文化最慷慨的馈赠。
站在太和殿前,抬头望去,那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雕梁画栋之间的每一处细节都是历史的馈赠,仿佛老北京的声音在耳边低语。
“走近我,倾听我的故事!”我有时候在想,如果这些古建筑会说话,它们肯定会说:“这里是历史的舞台,来吧,探索我的神秘!”哈哈,我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傻?在我们这圈儿啊,有个传说。
说是以前有个著名画家,就靠着描绘这些古建筑,留下了传世之作。
我也想啊,可我这水平,嗯…我自己心里有数。
我写东西总是天马行空的,就像我写这中轴线,一会儿想到天坛,一会儿又想到钟鼓楼。
我这又扯远啦。
我刚开始了解这些古建筑时,可费劲了。
就像面对一幅庞大的画作,不知道从哪儿开始看似的。
我老是想把所有关于它们的事儿都一股脑儿记下来,什么建筑风格啦,历史背景啦。
后来才明白,有时候简单点才好,就像欣赏这些古建筑,你就享受它们的外观和氛围就行,不用想太多它们是怎么建成的。
现在的中轴线啊,虽然增添了不少现代建筑,但那种古老的韵味还是无法替代。
有些高楼大厦,乍一看确实壮观,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到北的介绍

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到北的介绍说到北京的中轴线,哎呀,真的是不得不提。
你要是去过北京,肯定听说过这条线。
它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一条街,而是北京城的“脊梁骨”,可以说是从南到北,把整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历史风貌给串联起来了。
大家伙都知道,北京是有悠久的历史的,中轴线更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从南到北走一遍,你不仅能看到古老的建筑,还有那股儿透着“岁月沧桑”的气息。
你走在这条线上,就像是在和古人聊天一样。
我们先从南边说起,离天安门不远的地方有座大叫“天坛”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吧。
其实天坛一开始可不是用来做旅游景点的,它是古时候皇帝祈天祭祖的地方。
那时的皇帝啊,信得可是上天,天天想着能让国家风调雨顺。
所以,天坛就成了他们表达“天命”之地。
天坛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那座“回音壁”。
你站在一个特定的点,声音能传得特别远,简直神奇得很。
听说很多人站在那儿低声说话,另一头都能听见,太奇妙了。
可以想象,皇帝站在这里祭天时,心中一定是万分虔诚吧,毕竟“天命”啊。
往北走,没多久就到达了我们最最熟悉的天安门了。
啊,这个地方,怎么说呢,大家几乎每年都会见到,尤其是国庆的时候,天安门广场那一片红旗飘扬的景象,真是让人激动得不行。
天安门前面那广场呀,简直可以容纳好几万人一起站着,常常让人想起那些历史瞬间。
大家都知道,天安门最经典的就是毛主席的画像了,那是一幅庞大的红色背景,直接把北京的心脏给镶在了这里。
对了,站在天安门前,你还可以看到那些五光十色的喷泉,天安门广场的夜晚,灯光璀璨,好像给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现代的面纱。
再往北走,就来到了故宫。
哇,提到故宫,简直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了。
谁没听过“紫禁城”的名字呀?对,这就是那座拥有七千多间房间的宏伟宫殿。
走进故宫,你简直就是踏进了另一个时空,每一块砖每一扇门都带着历史的痕迹。
你想啊,这里曾经是多少帝王将相的家,多少风风雨雨的见证者。
你走在大殿前,能想象到昔日皇帝坐在龙椅上,气吞万里如龙的威风。
北京中轴线14处遗产点对应的故事

一、故宫——"天子脚下的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也是明清两代的我国皇宫。
它不仅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更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故宫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珍贵的文物和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天子脚下的城",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二、天坛——"天人合一"的表现天坛是我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也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遗产点之一。
其圜丘、祈谷神位堪称我国古代祭天文化之巅,展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天坛建筑融合了天文、地理、建筑、祭祀与艺术等知识,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宇宙观念和人文思想。
三、景山公园——"拥有一座冬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景山公园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其主要景点为景山,山上有九曲晨钟、含芳观等景观。
在冬日的景山公园,可以一览北京城的全貌,雪后更是宛如一幅水墨画。
据说清代雍正皇帝曾在景山不远的地方建有一座私人别墅,被称为"冬宫",这也是景山公园的一个特殊之处。
四、敦煌医院——"共和国前辈的精神图腾"敦煌医院是一家拥有着丰富历史渊源的医院,也是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见证了旧我国乃至共和国的历史沧桑变迁。
在这里,有许多医者仁心、大义凛然的感人故事,他们用医者的身份诠释着仁爱、勇敢与责任。
敦煌医院不仅是一所医疗机构,更是共和国前辈的精神图腾。
五、我国国家博物馆——"国家文明的载体"我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的最高大文物收藏机构,也是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之一。
馆藏丰富多样的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
在这里,可以看到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以及许多与中华民族历史相关的珍贵文物。
我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文明的载体,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
六、朝阳门——"城外寻历史"朝阳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北京城的古城门之一,也是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北京中轴线

前 门
中华门
中 华 门
中华门
• 明朝时期此门叫做大明门,后来清朝建立 以后,直接把牌匾翻过来,在背面写上了 大清门。到了民国时期,本想再反过来写 上中华门,结果发现背面已经用过,所以 重新做了一个牌匾,挂在了原来的位置上。 • 后来,因为天安门广场的修建,中华门被 拆除,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在中华门所 在地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
天 安 门
天安门
• 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原名“承天门”。皇城城门的正门,即南 门。 • 最初时,它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 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天顺元年 (1457年),牌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 化元年(1465年)重建为面阔九间、进深 五间的城楼。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 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 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满语“受命于天, 安邦治民”之意。 • 在天安门城台的下部开有城门五阙。正中的门 洞高大宽敞,专供皇帝出入。 • 城门上原挂“天安门”牌匾,1949年前,曾 挂过蒋介石画像,1949年以后改挂巨大的毛 泽东画像。
乾 清 宫
交泰殿
坤 宁 宫
后三宫
• 后三宫,是紫禁城内廷中最重要的三 座宫殿,依序为;乾清宫、交泰殿、 坤宁宫这三座宫殿的总称。 • 乾清宫和坤宁宫各为皇帝和皇后的正 式寝宫。乾清宫代表皇帝和天,是阳 的象征;坤宁宫代表皇后和地,为阴 的象征,配上交泰殿,后三宫所象征 的意义即为:“阴阳交泰,万世昌 隆”。
天 桥
天 桥
• 天桥原为汉白玉石桥,三梁四栏。因明清 两代皇帝祭天时必经此路而命名为天桥。 • 天桥是个罗锅桥,据说站在天桥南边你看 不见前门,站在天桥北边看不见永定门。 • 解放前,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使得 杂耍表演成为天桥一大特色,不但项目繁 多,而且技艺超群。
中轴线上古代环保建筑案例

中轴线上古代环保建筑案例
咱就来说说中轴线上那些超酷的古代环保建筑案例哈。
先说说故宫吧。
故宫那可是有不少环保智慧在里头呢。
故宫的排水系统就特别牛,下大雨的时候,那些雨水可不会到处乱流搞得脏兮兮的。
故宫里地面上有好多巧妙设计的排水口,这些排水口造型还特别精致,像铜钱似的。
雨水通过这些排水口,顺着精心设计的暗沟,就像走迷宫一样,最后汇聚到故宫里的内金水河。
这样一来,既不会积水成灾,还能让雨水得到合理的收集和排放,这就很环保啊,利用自然的地势和水流规律,一点都不浪费水资源。
还有天坛。
天坛的建筑那也是充满环保意识。
天坛的坛墙和建筑布局都很讲究,它的建筑间距和朝向什么的,有助于空气的流通。
你想啊,在古代那时候没有空调啥的,良好的通风就特别重要。
这样在举行祭祀等活动的时候,人们在里面就不会觉得太闷热,而且空气流通好也能减少细菌滋生之类的。
而且天坛周围那些树木啊,种得满满当当的。
这些树一方面给天坛增添了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另一方面呢,这些树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卫士,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
夏天的时候,绿树成荫,那温度都能降好几度呢,多环保呀。
再看看景山。
景山其实就是一个大土堆起来的山,可别小瞧它。
它可是整个中轴线布局里很重要的一环。
景山就像一个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和温度调节器。
山上种满了树,这些树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就像给北京城中心安了一个大氧吧。
而且景山的存在,也影响着这一片区域的小气候,让周围的环境更加宜人。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 ppt课件

北京城中心点标牌
万春亭
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 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
北京南北中轴线标牌
地安门
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明称 北安门,俗称厚载门,亦称后门。
钟楼
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在鼓楼北,是 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原址为元大都大天寿
交泰殿
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汉族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 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 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 之意。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
坤宁宫
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北京故宫内 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
位于紫禁城内廷中路御花园内,为钦安殿院落 之南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钦安殿 院墙时所建。初名“天一之门”,清代改为 “天一门”。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
园林13.1 36
永定门
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 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北京外城城门中最大的 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永定门景观大道
正阳门箭楼占地3047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砖砌 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
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 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 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 的城市中心广场。
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 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 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设计者为明代御用 建筑匠师蒯祥。
端门
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代 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 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轴线:
•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 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 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 为中轴线。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 经内城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 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 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越过万 岁山万景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 中心点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正阳门
•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 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 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 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 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 前面的珠市口、大栅栏等区域。
天安门
•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 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 气势宏大,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最杰出的代 表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天安门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天安门已经成为 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
永定门
• 永定门位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老北 京外城7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 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永定门始建于明嘉 靖时期,共跨越了明、清两代。城楼形制 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 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 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 高26米
端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午门
太和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神武门
寿皇殿
鼓楼
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