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 生物遗传与进化
- 基因的组成和表达: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序列编码蛋白质,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蛋白质。

-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了解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 进化理论:了解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的概念,认识
物种的变异和适应,了解物种形成的过程。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
类社会的重要性,认识物种灭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包
括建立保护区、控制非法捕捞和非法砍伐等措施,促进可持续利用。

3. 植物生长发育
- 植物的生长要素:了解植物的生长要素包括光、温度、水分
和营养物质等因素,认识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植物植株的形态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 植物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了解它
们的优势和适用条件。

4. 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不同体型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它们的适应环境的特点。

- 动物的生境与生态位:了解动物的生境和生态位的概念,认
识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动物的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了解不
同繁殖方式的优势和适用条件。

以上是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生
长发育和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八下科学必考知识点

八下科学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扫描§1-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A、地球仪;B、t;C、ρ;D、细胞模式图;E、地图;F、S=vt;G、W.C.;H、O23.读图:书本P3图1-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发生了变化而已。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和,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这是个变化(物理或化学)。

2.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3.读图P5图1-8水分子电解模型图:(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

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有的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7.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和决定的。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声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过程中能量也向四面八方传播。

生活中,我们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就是使声能集中向前传播。

4.声速: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低于0.1s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 =v 声t,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2.人耳所能判断的声音强弱(大小)的程度称为响度。

(1)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它的符号为dB 。

(2)响度的影响因素:响度与听者的距离有关,还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1)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2)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A: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实验B:改变钢尺露出桌面边缘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先后振动发出的声音。

发现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4.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音色。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册八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包括生物、物理、化学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其中生物和物理的重点内容较多。

下面将针对这些内容逐一进行介绍。

一、生物1.生物的组成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指没有细胞核的生物细胞,如细菌;真核细胞指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细胞,如人类细胞。

2.植物的特征植物是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植物体表面通常具有毛茸、刺等物质,起到保护作用。

(3)植物可以通过根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茎和叶子进行运输。

3.动物的特征动物是以有机物质为食料的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1)动物体内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2)动物体表面无毛茸、刺等保护物质,通常有皮肤和鳞片等。

(3)动物体内有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如心脏和肝脏等。

二、物理1.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包括牛顿三大定律以及其他运动学基本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如果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如果有外力作用才会改变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作用力的影响,加速度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都会发生相等并相反的作用力。

2.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和其中光的现象的学科,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原理。

(1)光的传播是光能够沿着直线路径传播,如果遇到不同介质则会发生折射。

(2)光的反射指光线遇到平坦的介质表面反弹回去的现象,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光的折射指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到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变化,根据斯涅尔定律可计算角度值。

三、化学1.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化学键等基本概念。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化学反应类型、反应热和化学平衡等概念。

(1)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替换反应、双替换反应等。

8年级下知识点1-2章

8年级下知识点1-2章

八年级下科学知识点第一章§1-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一块磁体一定有两个磁极,磁极的磁性最强。

铁、钴、镍能被磁体磁化。

铝、铜不能被磁体磁化。

3.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在磁场中小磁针北极(N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4.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表示磁场而建立的一种模型,磁感线现实中并不存在。

磁感线密的地方磁场强,磁感线不会相交。

5.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 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 S极。

(内部相反)。

6.地球是一个具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电磁场。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1-2电生磁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的磁场分布特点是是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磁场方向在与直导线垂直的平面上,而且离导线越近,磁场越强。

3.实验表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定,即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4.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是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在研究中当影响因素很多时,常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5.实验表明:电磁铁线圈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强,则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插入铁芯,线圈的磁性大大增强。

6.电磁铁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由电流有无控制;(2)磁场方向可以由电流方向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大小(或者线圈匝数)控制。

§1-3电磁铁的应用1.生活用到电磁铁的是: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磁悬浮列车等。

电磁继电器: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2.磁悬浮列车是通过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制造的。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规律和解释世界现象的学科,它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在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各种科学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生物多样性、地球运动和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它由不同的元素组成。

我们将学习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之间的周期性变化和元素的性质。

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各种变化,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和气体的凝华等。

这些变化发生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与进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我们将学习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种类生物的特征和归属关系。

进化是生物种类的演化过程,通过观察化石和进行遗传分析等方式,我们可以追溯生物的进化历史。

三、地球运动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一天。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地球的运动对于季节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有重要影响。

我们将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深入理解地球运动对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四、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与生态平衡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我们将学习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界各个生物之间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动态稳定状态。

保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我们将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道。

通过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实践,发现科学的乐趣,并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八年级科学下共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部分,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些部分的知识点。

物理1. 光和电能通过学习光和电能,我们可以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以及电路的构造和基本运作原理。

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各种电器的使用,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现代技术产品。

2. 动力学和控制学习动力学和控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原理。

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如何利用运动和力来进行制动、传动和控制,为工业生产和现代交通运输提供基础支撑。

化学1. 分子和离子学习分子和离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和化学键的改变,而分子和离子是化学键的基本构成单位,因此学习它们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细节与规律。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通过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掌握如何使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各种化学反应。

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掌握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短期或长期保护环境。

生物1. 生命的基本单位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学习细胞是生物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了解细胞内部化学反应的机制和内部结构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2. 遗传和进化学习遗传和进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基因组和遗传特征。

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进化的基本过程和原因,从而更好地保护生物的种群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八年级科学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服务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作出贡献。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八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一
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生物学知识点
-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了解分裂过程中的不
同阶段和特点。

- 遗传与进化:理解基因的概念,了解遗传变异和进化的机制,如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变异。

- 植物学:研究植物的组织结构和不同器官的功能,如根、茎、叶和花。

- 动物学: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研究不同动物的生态环境
和行为性。

物理学知识点
- 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了解光的折射和光的颜色形成
机制。

-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包括速度、加速度和力。

- 电磁学: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研究简单的电路和
电器的工作原理。

- 热学:探索热量传导、热膨胀和热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化学知识点
- 原子与元素: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研究元素的性质
和化合物的形成。

- 反应与平衡:研究化学反应的类型,了解酸碱中和和氧化还
原反应等。

-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改变过程,包括溶液、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希望以上知识点的总结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八年级下册的科
学课程。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求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第1章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耳的各部分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耳蜗:有听觉细胞,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信号。

声音是由于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引起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没有了。

声音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在同一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其次、气体中传播最慢;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减少噪声的途径:1.减小噪声源的噪声(改造产生噪声源比较大的机器;更换噪声比较大的机器;用金属做成蜂窝状装置吧噪声源罩起来。

如: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途径过程中减弱(远离噪声或设置屏障。

如高架桥或高速公路设置隔音板。

如:将有噪声污染的工厂迁离居民区和办公室。

)3.在人耳处减弱(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以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具。

第2章形成视觉的条件:1、必须要有光线,可以是发光的,也可以是不发光的;2、眼必须在光传播的线路上,并且被眼接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到平面或其他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为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另一侧f<v<2f,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f<u<2f 另一侧v>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u<f,同侧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成像),应用:放大镜;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焦点是物体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两倍焦距的点是物体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第3章1、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导体的导电原因是内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两种最基本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3、电流的符号I、电流的单位A、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使用),电流表的使用看课本P634、电压的符号U、电压的单位V,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使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看课本P665、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电阻的单位Ω,导体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6、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变形公式U=IR,R=U/I7、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电源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电路中总电阻越串越大。

8、并联电路的特点: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各支路的电压相等(即U=U1=U2),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阻成反比,总电阻越并越小,小于任何一个支路上的电阻。

第4章1、物质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2、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3、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磁性最强的两端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叫北极(N 极)和南极(S极)。

4、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容易保持磁性的物体叫硬磁体,不容易保持磁性的物体叫软磁体。

6、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磁场。

磁场是有方向的。

科学上规定,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7、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带箭头的曲线表示出来,就可以形象描述出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磁感线一般用虚线表示,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

磁感线可以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方向、强弱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8、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受力方向、磁感线的方向是指同一个方向。

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10、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在垂直于电流的所有平面上,是以电流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可用安培定则判定。

11、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它的两端的磁极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12、通电螺线管额磁性强弱与单位长度上的线圈匝数、电流大小及线圈中有否铁芯有关。

螺线管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强,螺线管的磁性越强;插入铁芯,螺线管的磁性大大增强。

13、电磁铁的主要特点是:一、磁性有无可控;二、磁性的强弱可控;三、磁场方向可控等有点。

14、电磁继电器实际上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

主要有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作用:一、可以实现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二、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控制。

第5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导体中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第6章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包括:植物的向光性、植物根的正向重力性、植物茎的负向重力性、植物根的向水性、向化性、植物的感震性。

生长素与向光性的关系:单侧光照下背光一侧生长素比向光一侧多,背光一侧生长快。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尖端;感受光照的部位是尖端;单侧光照下发生弯曲的是尖端下部。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表面有许多的沟和回,大脑特别发达,他们分别掌管人体的不同活动。

左脑负责语言及逻辑思维、右脑负责艺术思维。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活动,保持身体平衡。

脑干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在脑干中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即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温调节中枢等。

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脊髓中的低级反射活动受大脑控制。

非条件反射:不需要经过后天训练能形成的反射。

非条件反射的特点:(1)先天性(2)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即可完成(3)无需后天训练就能形成的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的特点:(1)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形成的;(2)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3)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人们可以利用语言、文字来形成条件。

人体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性腺。

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区别: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经血液的传送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叫激素。

甲状腺的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呆小症,病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性功能不成熟;成年后甲状腺分泌过少,患大脖子病,食物中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不能合成,甲状腺分泌过多者患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容易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垂体位于大脑下部,体积很小,被称为“内分泌腺之王”,垂体分泌的激素是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的功能:调节骨骼、肌肉和其他组织的生长。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胰岛素分泌不足者,患糖尿病,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者患低血糖,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

体温调节:当外界温度较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皮肤与外界环境之间温度差变小,所以散热量减少,同时骨骼肌紧张收缩增强,出现寒战;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增加,代谢率增加,使产热增加,从而使体温恒定。

当人体进入高温环境时,反之。

体温恒定是依靠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快但持续时间短,激素调节慢但持续时间长)第7章桃花的结构和功能:花柄(1个)——连接茎和花;花托(1个)——着生花的各个部分;花萼(有萼片5个);花冠(有花瓣5个);花被(花萼和花冠统称为花被)——花开放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雄蕊(多数)包括花药——里面有花粉和花丝——支持花药;雌蕊(1个):柱头——接受花粉、花柱——支持柱头、子房——内生胚珠。

桃花基部还有蜜腺,花瓣能分泌出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吸引昆虫。

小麦花的结构和功能:外稃(1个)花开放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内稃(1个)花开放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浆片(2片)开花时,吸水膨胀推开内、外稃;雄蕊(3个)包括花药——里面有花粉和花丝——支持花药;雌蕊(1个)包括柱头——接受花粉和子房——内生胚珠,小麦花不鲜艳,雌蕊的柱头呈羽毛状。

花开放主要受外界中光照和温度的影响。

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

如:豌豆花。

异花传粉:花粉落在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

如:棉花。

异花传粉是普遍的传粉方式。

异花传粉的途径:(1)虫媒花,靠昆虫传粉,虫媒花的特点:一般花粉较黏,有鲜艳的花被、芳香的气味、甜美的花蜜。

如:桃、牡丹、苹果、油菜(2)风媒花,靠风力传粉。

风媒花的特点:花粉多而轻、柱头分叉或羽毛状,并伸出花瓣外面。

如:玉米、水稻、杨、榆受精:花粉落在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然后,花粉管顶端破裂,花粉管中的精子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过程。

受精后花的变化:(1)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都凋落。

(2)雌蕊的子房发生的变化是: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

大豆种子的结构: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子叶(两片,肥厚,储藏着营养物质,发芽后能进行光合作用)、胚芽(生有幼叶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细条状,将来发育成根)、胚轴(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玉米种子的结构:果皮和种皮(两者紧密结合,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乳(胚以外的部分,储藏有淀粉等营养物质)、胚芽、胚根(分布在与胚芽相对应的一端,将来发育成根)、胚轴、子叶(一片,不肥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