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检测水质的方法

检测水质的方法

检测水质的方法首先,常见的检测水质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水质检测。

化学试剂可以通过改变水样的颜色、溶解度等性质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比如,PH试纸可以用来测试水的酸碱度,溴酸钾试剂可以用来检测水中的溴含量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家中就进行水质检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试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操作,以免造成误差。

其次,物理方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水质的方法。

比如,通过观察水的透明度、气味、味道等来初步判断水质的好坏。

透明度较差的水可能含有较多的悬浮物和杂质,有异味的水可能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可以快速初步判断水质的好坏,但是不能对水中微量的污染物进行准确检测。

此外,生物学方法也可以用来检测水质。

比如,通过观察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一般来说,水质较好的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较多,数量较大,而水质较差的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较少,数量较少。

这种方法对于生态环境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进行操作。

最后,现代化的检测方法还包括了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

比如,通过使用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高精密仪器,可以对水中微量的污染物进行准确检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可以检测出水中微量的有害物质,但是需要专业的实验室和设备,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检测水质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水质检测。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和化学试剂进行初步的水质检测,而对于需要进行精确检测的情况,可以使用专业的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检测。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检测水质的方法。

检测水质的方法

检测水质的方法

检测水质的方法
首先,化学法是检测水质的常用方法之一。

化学法是通过对水样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浓度进行分析,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常见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pH值检测、溶解氧检测、氨氮检测、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检测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中的酸碱度、氧气含量、氨氮和硝酸盐的含量,从而判断水质是否达标。

其次,生物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水质的方法。

生物法是通过观察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例如,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水中的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水质的污染程度。

因此,通过对水中生物的观察和统计,可以初步判断水质的情况。

另外,物理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水质的方法。

物理法是通过对水体的透明度、色度、浊度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透明度可以反映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色度可以反映水体中溶解物质的含量,浊度可以反映水体中颗粒物质的含量。

因此,通过对这些物理性质的测定,可以初步了解水质的情况。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先进的检测水质的方法,如
光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技术,可以对水样中的各种成分进行精准的分析,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水质的情况。

总的来说,检测水质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检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以确保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大家对检测水质的方法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确保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水质检验方法及其改进意见

水质检验方法及其改进意见

水质检验方法及其改进意见1. 引言水质检验是评估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水质检验方法,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以提高水质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常用的水质检验方法2.1 传统化学分析方法传统化学分析方法是水质检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包括pH值、溶解氧、浊度、硬度、氨氮、总磷等指标的测定。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进行测量,结果可靠但需要较长的操作时间和人力。

2.2 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是通过对水体中生物指标的观察和分析来评估水质。

常用的生物监测方法包括浮游生物指数、底栖生物指数和鱼类生物指数等。

这些方法可以反映水体中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样品采集和分析。

2.3 快速测定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快速测定方法逐渐应用于水质检验领域。

比如,基于光谱技术的快速测定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水体中特定波长的光吸收或散射来判断水质。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高效,但需要准确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数据分析。

3. 改进意见3.1 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水质检验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生物监测方法和快速测定方法各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

因此,我们建议在水质检验中结合多种方法,综合评估水体的质量。

这样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推广自动化仪器设备为了提高水质检验的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推广自动化仪器设备是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

自动化仪器设备可以快速、精确地测定水质指标,并且可以进行连续监测。

这将提高水质检验的效率和实时性。

3.3 发展智能化水质检测系统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考虑开发智能化水质检测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智能化水质检测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结论水质检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于保护水体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结合多种方法、推广自动化仪器设备和发展智能化水质检测系统,我们可以提高水质检验的准确性、效率和可持续性。

检测水质的方法

检测水质的方法

检测水质的方法首先,最常见的方法是化学检测。

化学检测是通过对水中各种成分的含量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检测,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包括PH值检测、溶解氧检测、氨氮检测、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水质的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以及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判断水质是否符合标准。

其次,生物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生物检测是通过对水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观察和统计,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水中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等。

通过对这些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污染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此外,物理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物理检测是通过对水的透明度、色度、浊度、温度等指标进行测定,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透明度、色度和浊度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水的清澈度和透明度,而温度则可以反映出水体的热量状况。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水质的基本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理。

最后,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水质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例如,利用传感器和仪器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估,也成为了现代水质监测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检测水质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化学检测、生物检测、物理检测以及现代科技手段进行。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和验证,从而全面地了解水质的情况。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水质检测工作,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
一、总氮检验
1.采用Kjeldahl法测定总氮含量,采用硝酸氢铵-硝酸钠-碳酸
钠溶液消解样品,用硝酸铵-硝酸钠溶液溶解,用酸性碳酸钠
溶液滤液,再用硝酸铵-硝酸钠溶液滤液,最后用硝酸铵-硝酸
钠溶液滤液,最后用硝酸铵气体测定仪测定总氮含量。

2.采用UV法测定总氮含量,样品用硝酸铵-硝酸钠溶液溶解,用碱性碳酸钠溶液滤液,用硝酸铵-硝酸钠溶液滤液,然后用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氮含量。

二、溶解氧检验
1.采用酶法测定溶解氧含量,用葡萄糖和硫酸钠溶液溶解样品,用酶反应检测溶解氧含量。

2.采用颜色比色法测定溶解氧含量,样品用硫酸钠溶液溶解,
用酸性碳酸钠溶液滤液,用颜色比色法测定溶解氧含量。

三、pH值检验
1.采用电位计测定pH值,样品用碱性碳酸钠溶液滤液,用电
位计测定pH值。

2.采用颜色比色法测定pH值,样品用碱性碳酸钠溶液滤液,
用颜色比色法测定pH值。

水质检验方法和相关标准

水质检验方法和相关标准

水质检验方法和相关标准
水质检验是指对水体中各种物质的含量、性质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价水质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水质检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大肠菌群检测:检测水体中的总大肠菌群数量,是评价水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发酵管法、荧光法、PCR法等。

2. 氨氮检测:检测水中氨氮的含量,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法等。

3. 总磷检测:检测水中总磷的含量,是评价水体营养盐含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4. 化学需氧量(COD)检测:检测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是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密闭燃烧法、紫外吸收法等。

5. 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检测:检测水中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的含量,是评价水体营养盐含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法等。

以上标准和方法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同的水质检测项
目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检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质检测标准及方法

水质检测标准及方法

水质检测标准及方法水质是指水体所具有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的总和。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因此水质的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质检测的标准及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水质检测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水质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颁布的水质检测标准,其具有法律效力;行业标准是指由相关行业组织或协会制定的水质检测标准,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或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水质检测标准,其具有国际认可性。

在进行水质检测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水质检测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水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测方法、化学检测方法和生物检测方法。

物理检测方法是指通过对水体的温度、浊度、颜色、气味等进行检测来判断水质的好坏;化学检测方法是指通过对水体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来判断水质的好坏;生物检测方法是指通过对水体中微生物、水生动植物等进行检测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在进行水质检测时,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水质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标准和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水质检测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水质检测工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对水质检测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广大工作人员能够加强水质检测工作,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质检验方法及其改进意见

水质检验方法及其改进意见

水质检验方法及其改进意见简介水质检验是保障水源安全和公共健康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质检验方法,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常用的水质检验方法1. pH值测定: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可以使用pH试纸或电子pH计进行测定。

2. 溶解氧测定: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指标,可以使用溶解氧仪进行测定。

3. 总大肠菌群测定:总大肠菌群是衡量水体中细菌污染程度的指标,可以使用膜过滤法结合大肠菌群培养基进行测定。

4. 氨氮测定:氨氮是衡量水体中氨氮含量的指标,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5. 总悬浮物测定:总悬浮物是衡量水体中悬浮物质含量的指标,可以使用过滤法进行测定。

改进意见1. 引入自动化设备:在水质检验过程中,引入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减少人为误差。

例如,使用自动pH计、溶解氧仪和分光光度计等设备进行测定。

2. 标准化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每次检验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建立详细的操作手册,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 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定期维护和校准水质检测仪器,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建立仪器维护记录,并及时处理出现的故障和异常。

4. 引入现代化技术:利用现代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建立水质数据分析平台,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并预警可能的问题。

结论通过采用上述改进意见,我们可以提高水质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保障水源安全和公共健康。

不断探索和引入新的水质检验方法和技术,是提高水质检测水平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检验方法一、pH的测定GB/T6904-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pH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循环冷却水及锅炉用水中pH值在0~14范围内的测定,本标准还适用于天然水、污水、除盐水、锅炉给水以及纯水的pH的测定。

2 原理将规定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浸入同一被测溶液中,成一原电池,其电动势与溶液的pH有关。

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即可得出溶液的pH。

3 试剂和材料3.1 草酸盐标准缓冲溶液:c[KH3(C2O4)2·2H2O]=0.05 mol/L。

称取12.61 g四草酸钾溶于无二氧化碳的水中,稀释至1000m L.。

3.2酒石酸盐标准缓冲溶液:饱和溶液。

在25℃下,用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过量的(约75 g/ L)酒石酸氢钾并剧烈振摇以制备其饱和溶液。

3.3 苯二甲酸盐标准缓冲溶液:c(C6H4CO2HCO2K)=0.05 mol/L。

称取10.24 g预先于(110±5)℃干燥1h的苯二甲酸氢钾,溶于无二氧化碳的水中,稀释至1000m L.。

3.4 磷酸盐标准缓冲溶液:c(KH2PO4)=0.025 mol/L;c(Na2HPO4)=0.025 mol/L。

称取3.39 g磷酸二氢钾和3.53 g磷酸氢二钠溶于无二氧化碳的水中,稀释至1000m L.。

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需预先在(120±10)℃干燥2h。

3.4 硼酸盐标准缓冲溶液:c (Na2B4O7·10H2O)=0.01 mol/L.称取3.80 g十水合四硼酸钠,溶于无二氧化碳的水中,稀释至1000m L.。

3.5 氢氧化钙标准缓冲溶液:饱和溶液。

在25℃时,用无二氧化碳的水制备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存放时应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

一旦出现混浊,应弃去重配。

不同温度时个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列于表14 仪器、设备4.1 酸度计:分度值为0.02pH单位。

4.2 玻璃指示电极:使用前须在水中浸泡24 h以上,使用后立即清洗并浸于水中保存。

若玻璃电极表面污染,可先用肥皂或洗涤剂洗。

然后用水淋洗几次,再浸入盐酸(1+9)溶液中,以除去污物。

最后用水洗净,浸入水中备用。

4.3 饱和甘汞参比电极:使用时电极上端小孔的橡皮塞必须拔出,以防止产生扩散电位影响测定结果。

电极内氯化钾溶液中不能有气泡,以防止断路。

溶液中应保持少许氯化钾晶体,以保证氯化钾溶液的饱和。

注意电极液络部不被玷污或堵塞,并保持液络部适当的渗出流速。

4.4 复合电极:可代替玻璃指示电极和饱和甘汞参比电极使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保存电极。

5 分析步骤5.1 调试:按酸度计说明书调试仪器。

5.2 定位:按试剂和材料所述,分别制备两种标准缓冲溶液,使其中一种的pH大于并接近试样的pH,另一种的pH小于并接近试样的pH。

调节pH计温度补偿旋钮至所测试样的温度值。

按照表1所标明的数据,依次校正缓冲溶液在该温度下的pH。

重复校正直到其读数与标准缓冲溶液的pH相差不超过0.02 pH单位。

5.3 测定:用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测量试样的温度。

把试样放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并将酸度计的温度补偿旋钮调至所测试样的温度。

浸入电极,摇匀,测定。

注:冲洗电极后用干净滤纸将电极底部水滴轻轻吸干,注意勿用滤纸去擦电极,以免电极带静电,导致读数不稳定。

6 分析结果的表述6.1 报告被测试样温度时应精确到1℃。

6.2 报告被测试样的pH时应精确到0.1 pH单位.。

7 允许差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1 pH 单位.。

二、电导率的测定(GB/T 6908-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锅炉用水、冷却水、锅炉给水等电导率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电导率在0~106μS/cm(25℃)的测定。

本标准也适用于原水及生活用水的电导率的测定。

2 原理溶解于水的酸、碱、盐电解质,在溶液中解离成正、负离子,使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能力,其导电能力的大小用电导率表示。

3 仪器、设备一般实验室仪器和下列仪器。

3.1 电导率仪:测量范围0.01μS/c m~106μS/c m。

3.2 电导电极(简称电极)。

3.3 温度计:试验室测定时精度为±0.1℃,非实验室测定时精度为±0.5℃。

4 试剂和材料4.1 水:符合GB/T 6682要求。

4.2 氯化钾标准溶液:c(KCl)=1mol/L。

称取在105℃干燥2h的优级纯氯化钾(或基准试剂)74.246g,用新制备的二级试剂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在(20±2)℃下稀释至刻度,混匀。

放入聚乙烯塑料瓶或硬质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4.3 氯化钾标准溶液:c(KCl)=0.1mol/L。

称取在105℃干燥2h的优级纯氯化钾(或基准试剂)7.4365g,用新制备的二级试剂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在(20±2)℃下稀释至刻度,混匀。

放入聚乙烯塑料瓶或硬质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4.4 氯化钾标准溶液:c(KCl)=0.01mol/L。

称取在105℃干燥2h的优级纯氯化钾(或基准试剂)0.7440g,用新制备的二级试剂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在(20±2)℃下稀释至刻度,混匀。

放入聚乙烯塑料瓶或硬质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4.5 氯化钾标准溶液:c(KCl)=0.001mol/L。

移取0.01mol/L氯化钾标准溶液(4.4)100.00mL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新制备的一级试剂水在(20±2)℃稀释至刻度,混匀。

4.6 氯化钾标准溶液:c(KCl)=1×10-4mol/L。

在(20±2)℃移取0.01mol/L氯化钾标准溶液(4.4)10.00mL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新制备的一级试剂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7 氯化钾标准溶液:c(KCl)=1×10-5mol/L。

在(20±2)℃移取0.001mol/L氯化钾标准溶液(4.5)10.00mL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新制备的一级试剂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8 氯化钾标准溶液:c(KCl)=1×10-6mol/L。

在(20±2)℃移取1×10-5mol/L氯化钾标准溶液(4.7)100mL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新制备的一级试剂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氯化钾标准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如表1所示。

表1 氯化钾标准溶液的电导率溶液浓度/(mol/L)温度/℃电导率/(μS/cm)10 65176 18 97838 25 1113420.10 7138 18 11167 25 128560.010 773.6 18 1220.5 25 1408.80.001 25 146.931×10-425 14.891×10-525 1.49851×10-625 1.4985×10-1注:此表中的电导率已将氯化钾标准溶液配制时所用的试剂水的电导率扣除。

5 水样的采集按GB/T 6907 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6 操作步骤6.1 电导率仪的校正、操作、读数应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6.2 根据水样的电导率大小,参照表2选用不同电导池常数电极。

将选择好的电极用二级试剂水洗净,再冲洗2~3次,浸泡备用。

测量电导率小于3μS/cm的水样时,需用一级试剂水冲洗浸泡电极。

表2 不同电导池常数的电极的选用电导池常数/cm -1 电导率/(μS/cm )0.001 0.1以下0.01 0.1~100.1~1.0 10~1001.0~10 100~10000010~50 100000~5000006.3 实验室测量时,取50mL ~100mL 水样,放入塑料杯或硬质玻璃杯中,将电极和温度计用被测水样冲洗2~3次后,浸入水样中进行电导率、温度的测定,重复取样测定2~3次,在试验室测定时测定结果读数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即为所测的电导率值。

同时记录水样温度。

6.4 非试验室测定时,取50mL ~100mL 水样,放入塑料杯或硬质玻璃杯中,将电极和温度计用被测水样冲洗2~3次后,浸入水样中进行电导率、温度的测定,重复取样测定2~3次,在试验室测定时测定结果读数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即为所测的电导率值。

同时记录水样温度。

6.5 电导率仪若带有温度自动补偿,应按仪器的使用说明结合所测水样温度将温度补偿调至相应数值;电导率仪没有温度自动补偿,水样温度不是25℃时,测定数值应按式(1)换算为25℃的电导率值。

)25(1--=t K S S t β ……………………………(1) 式中:S ——换算成25℃时水样的电导率,单位为微西每厘米(μS/cm );S t ——水温t ℃时测得的电导,单位为微西(μS );K ——电导池常数,单位为每厘米(cm -1);β——温度校正系数(通常情况下β近似等于0.02);t ——测定时水样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6.6 电导池常数校正用校正电导池常数的电极测定已知电导率的氯化钾标准溶液(其温度为(25±0.1)℃)的电导率(见表1)。

按式(2)计算电极的电导池常数。

若试验室无条件进行校正电导池常数时,应送有关部门校正。

K=(S 0-S 1)/S 2 (2)式中:K ——电极的电导池常数,单位为每厘米(cm -1);S 0——配制氯化钾所用试剂水的电导率,单位为微西每厘米(μS/cm )[(25±0.1)℃]; S 1——氯化钾标准溶液的电导率,单位为微西每厘米(μS/cm )[(25±0.1)℃]; S 2——用校正电导池常数的电极测定氯化钾标准溶液的电导,单位为微西(μS )。

7 精密度试验室测量时测定结果读数相对误差±1%。

非试验室测定时结果读数相对误差±3%。

8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各项:a )注明采用本标准;b )受检产品的完整标识:包括水样名称、采样地点、单位名称等;c )水样电导率(25℃),μS/cm ;d )试验人员和试验日期。

三、硬度的测定(GB/T6909-2008)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水、冷却水、软化水、H 型阳离子交换器出水、锅炉给水水样硬度的测定。

使用铬黑T 作指示剂时,硬度测定范围为0.1mmol/L ~5 mmol/L 时,硬度超过5 mmol/L 时,可适当减少取样体积,稀释到100mL 后测定;使用酸性铬蓝K 作指示剂时,硬度测定范围为1μmol/L ~100μmol/L 。

2 高硬度的测定2.1 方法提要在pH 值为10.0±0.1的水溶液中,用铬黑T 作指示剂,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为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