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综合技能训练大纲
中医养生康复复习提纲(精简版)

中医养生康复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
简而言之,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养生活动。
2、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3、精,是指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来自父母;后天之精,是从饮食中获得的营养精华。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需求,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
4、体质:是指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在机体形态、功能活动、物质代谢、心理活动等方面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二、总汇1、“天人相应”原则包括的内容:(1)、适应季节;(2)、把握时间;(3)、顺从地理(4)、适应社会3、食养食疗法饮食养生的原则是药食同源。
食物“性”与药物“四性”说一致,按寒、凉、温、热分类。
寒、凉性食物多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等作用;温热性食物有温经、散寒、助阳、活血、通络等作用。
以常见食物统计,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
常用食物四“性”归类如下:(1)寒性食物:马齿苋、苦瓜、莲藕、食盐、海带、紫菜、鸭梨、西瓜、冬瓜等。
(2)凉性食物:茄子、白萝卜、丝瓜、苋菜、芹菜、大麦、绿豆、茶叶等。
(3)热性食物:芥末、肉桂、辣椒、花椒、干姜等。
(4)温性食物:韭菜、茴香、葱白、香菜、糯米、胡桃仁、雀肉、羊肉、羊奶等。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教学大纲中国传统康复疗法教学大纲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传统康复疗法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治疗方法,传统康复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康复方案。
为了系统地传承和推广传统康复疗法,中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以确保其规范和科学性。
一、传统康复疗法的概述传统康复疗法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针灸、推拿、气功等手段的康复治疗方法。
它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身心,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传统康复疗法主张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的平衡,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预防。
二、传统康复疗法的理论基础1. 中医理论基础传统康复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这些理论为传统康复疗法提供了指导和依据,使其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和治疗疾病。
2. 康复学理论基础传统康复疗法还借鉴了现代康复学的理论,如功能恢复、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等。
通过结合现代康复学的理论,传统康复疗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三、传统康复疗法的治疗手段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传统康复疗法的核心手段之一。
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2.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传统康复疗法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身体,调理气血,舒缓疼痛,促进康复。
推拿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如肌肉骨骼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3. 气功疗法气功疗法是传统康复疗法的一种特殊手段。
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以达到调整气血和身心的目的。
气功疗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传统康复疗法的应用领域传统康复疗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它在治疗慢性疾病、康复疗法、预防保健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中医科教学大纲(康复专业)

中医科实习教学大纲
(一)目的要求
熟悉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临床应用。
了解该科的基本操作技能、疾病病史采集。
了解该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辨证施治规律。
熟悉病历书写格式。
(二)实习内容
1.病房
(1)能够运用中西医诊断学基础知识采集病史,进行体检,书写完整病历。
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临床观察。
(2)在带教医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中医内科辨证论治特点和技能,熟悉咳嗽、喘证、胃脘痛、眩晕、头痛、心悸、消渴、痹证、胸痛等一般常见疾病的辩证施治;了解疑难急重症,如高热厥证、昏迷、中风等病证的处理规范。
(3)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熟悉及了解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神经等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上述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慢支、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
2.门诊
(1)能够掌握门诊病历的书写方法。
(2)熟悉门诊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康复医学科
教学主任:章志梁
教学秘书:丁娜娜。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考试大纲

《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总学时:96 讲授学时:0 实践学时:96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严肃认真,谨慎对待,坚持质量标准,切实做好命题工作。
2.《中国传统康复技能》课程考试,应该紧扣《中国传统康复技能》的教学大纲,考核应考者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命题应引导应考者认真、全面、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学风。
二、课程考试内容及所占比重(一)考试内容侧重:第一章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第一节传统康复方法的定义中国传统康复技能的基本概念,中国传统康复技能包含的内容和措施,中国传统康复方法以“功能”为导向的思想。
第二节传统康复技能的起源和发展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和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及思想。
第三节传统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的连续和区别中医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的连续和区别,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导向,传统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方法结合。
第四节传统康复方法的特色和优势中医康复方法所具的特色和优势。
第五节循证医学在传统康复方法中的应用循证医学的目的,引入循证医学的意义及应用。
第六节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基础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指导,贯穿传统康复方法的三个基本观点:整体观、辩证观、功能观,“正气为主”“杂合而治”“治未病”在传统康复方法论上的具体体现。
第二章传统康复方法的原则和评定传统康复方法学两个基本原则,传统康复方法的评定方法。
第三章经络腧穴第一节经络腧穴总论经络的概念、生理功能、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正经的名称和分布,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交接规律,奇经八脉基本概念及任督二脉循行分布,腧穴基本概念及分类作用,腧穴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简便取穴法,腧穴的主治规律,选穴的方法及意义,特定穴的概念及作用。
最新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康复概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很多内容需要结合实践方能更好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需要边学习,边操作,方能更好的掌握,以获得更确实的临床康复经验。
第一章康复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康复的概念2、掌握康复的工作内容3、掌握康复的发展史教学内容1、康复的内容2、康复的治疗过程3、康复的发展史第二章物理治疗学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2、了解运动疗法的分类3、熟悉运动疗法的内容4、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5、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6、掌握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7、熟悉运动代谢基础8、掌握运动疗法的常用运动方式9、熟悉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10、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11、熟悉运动疗法应注意的事项12、熟悉运动疗法的禁忌症13、熟悉运动处方的项目14、熟悉运动量控制的内容15、熟悉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教学大纲一、运动疗法的定义1、运动疗法的定义2、运动疗法的分类二、运动疗法的内容和分类1、常规的运动疗法2、神经生理学疗法3、运动再学习三、运动疗法的基础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的理化特性、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协同作用3、运动的代谢基础: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的代谢反应四、运动中常用的运动方式1、被动运动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3、牵引五、运动中的生理及治疗作用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和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他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禁忌1、临床应用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的事项3、运动疗法的禁忌七、运动处方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率、治疗持续时间、3、注意事项第二节常规的运动疗法目的要求1、掌握关节活动基础2、掌握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的具体方法3、掌握被动运动具体训练方法4、掌握不同关节的关节活动具体方法5、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概念6、了解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7、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8、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标准9、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应用的选择10、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11、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12、掌握人体主要关节的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操作13、掌握软组织牵伸的概念14、掌握被动牵伸的种类及操作15、掌握主动抑制的概念和方式16、掌握肌肉牵伸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17、掌握肌肉牵伸的程序18、了解牵伸的局部放松技术19、掌握人体主要肌群的牵伸技术20、掌握肌力的概念21、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22、掌握增强肌力应遵循的原则23、掌握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24、掌握增强肌力技术的注意事项25、掌握抗阻训练注意事项26、熟悉人体主要肌群的肌力增强具体方法27、熟悉耐力的含义和增强肌肉耐力的训练方法28、了解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29、熟悉平衡的定义30、掌握与平衡能力有关的生物力学因素31、熟悉机体应付姿势变换的对策32、掌握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33、熟悉步行训练应具备的条件34、了解用拐杖、轮椅进行行走的方法教学内容一、关节活动技术1、关节活动基础:关节的构成、关节的分类、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是影响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关节活动的终末感觉、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原因和表现2、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和方法: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3、关节活动技术:肩部关节活动技术、肘关节活动技术、手部关节活动技术、髋关节活动技术、膝关节活动技术、踝及足部关节活动技术二、关节松动技术1、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概念2、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3、关节松动术基本手法4、关节松动术手法分级5、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6、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7、上肢关节松动技术:肩关节松动技术、肘关节松动技术、手部关节松动技术8、下肢关节松动技术:髋关节松动技术、膝关节松动技术、足部关节松动技术三、软组织牵伸技术1、软组织牵伸技术的概念2、牵伸的种类:被动牵伸、主动抑制3、肌肉牵伸的临床应用4、肌肉牵伸的程序5、牵伸的放松与抑制技术6、上肢肌肉牵伸技术:肩部肌肉的牵伸急速、肘部肌肉的牵伸技术、手部肌肉的牵伸技术7、下肢肌肉牵伸技术:髋部肌肉的牵伸技术、膝部肌肉的牵伸技术、足部肌肉的牵伸技术四、增强肌力的训练1、吉利的概念2、影响肌力的因素3、增强肌力应遵循的训练原则4、增强肌力的技术与方法: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5、增强肌力技术的注意事项6、抗阻训练注意事项7、增强肌力技术的禁忌症8、增强上肢肌群肌力技术:肩部肌群的肌力增强技术、肘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手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9、增强下肢肌群肌力技术:髋部肌群的肌力增强技术、膝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足部肌群肌力的增强技术五、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1、耐力的概念2、影响耐力的因素3、增强耐力的方法4、增强耐力的训练方法六、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1、训练原则2、训练所要求具备的一些条件3、单块肌肉的控制训练应遵循的一些原则4、多块肌肉协调动作的训练应遵循的一些原则5、训练成功的指标6、训练的方法七、平衡功能的训练1、概述2、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八、步行和移动能力训练1、步行训练应具备的条件2、持拐步行的方式3、步行的辅助器具4、轮椅的构造及轮椅的驱动训练第三节神经生理学疗法目的要求1、熟悉Bobath疗法的起源2、了解Bobath疗法的理论基础3、熟悉Bobath疗法对偏瘫本质的认识4、掌握控制关节点技术5、掌握抑制技术6、掌握易化技术7、熟悉Bobath疗法的触觉和本体觉的刺激方法8、熟悉Bobath疗法的ADL训练方法9、熟悉Bobath疗法应用的注意事项10、熟悉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11、熟悉Brunnstrom疗法的起源12、熟悉Brunnstrom疗法的基本治疗原理和常用术语13、掌握Brunnstrom疗法的基本治疗方法、治疗方针14、掌握Brunnstrom疗法的治疗原则15、掌握Brunnstrom疗法各类训练方法16、熟悉PNF疗法的起源17、掌握PNF疗法的定义18、熟悉PNF疗法的治疗理论19、掌握PNF疗法的运动模式20、掌握PNF疗法的基本治疗模式21、掌握PNF疗法的特殊技术22、了解Rood疗法的起源23、熟悉Rood疗法的治疗原理24、熟悉运动控制的发育顺序25、熟悉运动控制模式的临床应用26、掌握Rood疗法的治疗方法27、掌握Rood疗法的特殊抑制技术28、熟悉运动在学习疗法基本观点29、了解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方法教学内容一、Bobath疗法1、Bobath疗法概述2、Bobath疗法理论基础3、Bobath疗法对偏瘫本质的认识4、Bobath疗法的基本观点5、Bobath疗法评价方法6、Bobath疗法治疗技术:控制关键点、抑制技术、易化技术、触觉和本体觉的刺激、ADL 训练、注意事项7、Bobath疗法的治疗原则8、Bobath疗法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二、Brounstrom疗法1、概述2、理论基础3、中常用的一些术语4、偏瘫运动功能评价5、的基本技术和手法:床上姿势与卧位训练、坐位的躯干、颈、四肢训练、上肢训练(Ⅰ——Ⅲ阶段)、上肢训练(Ⅳ—Ⅴ阶段)、下肢运动模式矫正训练、手的能力训练三、PNF(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易化技术)1、PNF定义2、PNF治疗理论与治疗原则3、PNF评价4、PNF运动模式5、PNF治疗技术6、本体感觉性易化技术7、PNF特殊抑制技术四、运动再学习1.运动再学习的定义2.运动再学习的历史3.运动再学习基本观点和理论4.迅动在学习训练方法和技术第三章物理疗法第一节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物理疗法的含义2、熟悉物理疗法的内容3、熟悉物理疗法的发展史4、熟悉物理疗法的分类5、掌握物理疗法对人体的作用方式教学内容一、物理疗法的定义和范围1、物理疗法的定义2、物理疗法的内容3、物理疗法的发展简史4、现代理疗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二、物理疗法的分类1、自然的物理疗法2、人工的物理疗法:力学的运用、点的运用、光的运用、超声的应用3、物理疗法对人体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第二节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低频电的含义2、掌握神经肌肉电料的操作技术3、掌握中频电疗法的含义4、掌握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和注意事项5、掌握高频电疗法的含义6、掌握高频电疗法对人体的作用7、掌握高频电疗法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安全8、掌握紫外线疗法的剂量控制方法9、掌握水中云顶的治疗技术10、熟悉直流电疗法的定义11、熟悉直流电的主要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12、熟悉直流电的治疗技术13、熟悉直流电离子导入的途径、深度和数量14、熟悉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的优缺点15、熟悉低频电的基本作用16、熟悉神经肌肉电疗法的含义17、熟悉周围神经粗纤维刺激疗法18、熟悉中频电疗法的作用19、熟悉正弦调制中频电料大20、熟悉低中高频电疗法的区别21、熟悉生物反馈疗法22、熟悉红外线疗法的含义23、熟悉红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24、熟悉红外线疗法的治疗技术25、熟悉可见光疗法的治疗作用26、熟悉紫外线疗法的生物学效应27、熟悉紫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28、熟悉超声波疗法的理化作用29、熟悉超声波疗法的治疗技术30、熟悉磁场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31、熟悉慈藏的治疗技术32、熟悉水中运动的种类33、了解直流电的治疗原理34、了解直流电离子导入法的含义35、了解影响直流电离子导入的因素36、了解离子导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7、了解高频电时人体的电磁学特性及其效应38、了解光的效应类型39、了解水中运动的设备教学内容一、直流电疗法1、直流电疗法概述2、直流电疗法定义3、直流电的主要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4、直流电的治疗技术5、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的含义6、离子导入的途径、深度和数量7、离子导入的优缺点8、影响离子导入的因素9、离子导入疗法的种类10、电离子导入治疗技术二、低频电疗法1、低频电疗法的基本作用2、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3、周围神经粗纤维刺激疗法三、中频电疗法1、中频电疗法的含义2、中频电疗法的作用3、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和注意事项4、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四、高频电疗法1、高频电疗法的含义2、高频电时人体的电磁学特性及其效应3、高频电疗法随人体的作用4、低中高频电疗法的区别5、电疗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安全6、生物反馈疗法五、光疗法1、光的效应类型2、红外线疗法的含义3、红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4、红外线疗法的治疗技术5、可见光疗法的治疗作用6、紫外线疗法的生物学效应7、紫外线疗法的治疗作用8、紫外线疗法的剂量控制方法六、超声波疗法1、超声波疗法的理化作用2、超声波疗法的治疗技术七、磁场疗法1、磁场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2、磁场的治疗技术八、水疗法1、水中运动的设备2、水中运动的种类3、水中运动的治疗技术第三章作业疗法目的要求1、掌握作业疗法的定义2、掌握作业疗法的特点3、掌握作业疗法的注意事项4、掌握ADL的训练项目和方法5、掌握转移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方法6、掌握认知障碍的表现和治疗方法7、熟悉作业疗法的作用8、熟悉作业疗法的墓地9、熟悉作业疗法的适应症10、熟悉作业疗法的处方11、熟悉作业疗法的常用设备12、熟悉作业分析的内容13、熟悉作业的简单分析、详细分析的内容14、树细木工作业、防治作业、黏土作业的作用和操作15、熟悉认知障碍的治疗原则16、了解作业疗法的发展历程17、了解作业疗法的主要理论18、了解作业疗法的分类19、了解作业疗法的机构20、了解作业活动的选择21、了解作业评定22、了解环境的无障碍改造的主要内容23、了解自助具种类和用途24、了解手夹板的主要种类和作用25、了解ADL训练原则教学内容一、概述1、作业疗法的定义2、作业疗法的发展历程3、作业疗法的主要理论4、作业疗法的特点5、作业疗法的目的6、作业疗法的分类7、作业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8、作业疗法的机构9、作业疗法的处方10、作业疗法的常用设备11、作业疗法与治疗医学、运动疗法的区别二、作业分析和作业选择1、作业活动的分析2、作业活动的分析方法3、作业活动的选择三、作业评定1、作业评定2、作业技能评定四、五、作业环境的无障碍改造1、环境的无障碍改造的原则2、3、环境的无障碍改造的方法五、六、辅助技术1、2、概述3、自助具4、5、手夹板六、ADL训练1、2、日常生活能力的含义3、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内容5、6、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目的7、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原则8、9、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项目和方法10、11、转移训练方法。
康复理疗技能培训教学大纲

康复理疗技能培训教学大纲康复理疗技能培训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现代医学中,康复理疗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康复理疗是通过应用各种专业方法和技能,帮助病患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
康复理疗技能培训对于专业人士和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它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有效地进行康复治疗。
二、背景知识1. 康复理疗的定义和目标康复理疗是一种通过运动、物理疗法、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手段,帮助病患缓解疼痛、恢复活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2. 康复理疗的领域和应用康复理疗应用于各种疾病、症状和伤害,包括骨折、脊柱问题、神经系统疾病、运动损伤等。
三、课程内容1. 康复理疗的原理和理论基础- 生理学和解剖学基础知识- 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康复理疗的治疗原理和目标2. 评估和诊断技能- 评估病患的病史和症状- 进行体格检查和功能评估- 制定诊断和康复计划3. 康复理疗技术- 运动疗法和运动训练- 物理疗法,如电疗、热疗和冷疗- 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心理支持和认知行为疗法4. 康复理疗的专业伦理和沟通技巧- 与病患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尊重病患的权利和隐私- 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五、结语康复理疗技能培训教学大纲需要覆盖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全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通过掌握这些技能,专业人士和从业者能够有效地进行康复理疗并帮助病患恢复健康。
康复理疗作为一项重要的医学领域,为患者提供了希望和改善生活的机会。
个人观点和理解:康复理疗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学习康复理疗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医务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为康复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伦理和沟通技巧也是成功进行康复理疗的关键。
因此,我相信康复理疗技能培训教学大纲应该着重培养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他们能够成为胜任的康复理疗专业人士。
康复理疗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
康复技能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康复技能2. 课程代码:_______3. 课程类别:专业课4. 学分:_______5. 总学时:_______6. 实践课时比例:_______%7. 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中医康复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生8. 教学大纲制定时间:_______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1. 课程性质:康复技能是康复治疗学、中医康复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
2.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康复治疗学、中医康复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3. 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康复技能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提高学生的康复治疗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康复技能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2)了解康复技能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2. 能力目标:(1)具备康复技能的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康复治疗操作。
(2)具备康复技能的评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康复技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1. 康复技能基本理论(1)康复技能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康复技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3)康复技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康复技能操作方法(1)康复技能的基本操作技术(2)康复技能的辅助工具和设备(3)康复技能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3. 康复技能临床应用(1)康复技能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2)康复技能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3)康复技能在康复预防中的应用4. 康复技能评估与分析(1)康复技能的评估方法(2)康复技能的分析方法(3)康复技能的评估报告撰写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康复技能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康复技能的应用和效果。
3. 实验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康复技能的操作练习。
康复康复训练课个训练大纲

康复康复训练课个训练大纲
康复训练课个训练大纲
介绍:
康复训练课是为了帮助恢复健康和功能的人提供专业训练的课程。
本大纲旨在为康复训练课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以确保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连贯性。
目标:
- 通过定期训练和锻炼,帮助恢复健康和功能的人恢复其身体能力。
-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促进康复过程中的积极心态和个人成长。
内容概要:
1. 康复评估和目标设定
- 进行身体功能评估,了解个体康复需求。
- 与个体合作制定可量化的康复目标。
2. 运动和康复训练
- 设计适合个体状况的运动计划,并确保适度和安全。
- 提供必要的运动指导和技巧,以帮助个体正确地进行康复训练。
3. 疼痛管理和辅助疗法
- 了解个体的疼痛情况,并提供相应的疼痛管理策略。
- 使用辅助疗法,如物理疗法、按摩等,帮助个体减轻不适并促进康复。
4. 功能恢复和实际应用
- 通过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帮助个体恢复功能。
-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技能,以促进个体的康复成果长期维持。
5. 个体支持和心理疏导
- 提供情绪支持和积极心理疏导,帮助个体保持积极的康复态度。
- 针对个体的情况,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备注:
此大纲仅供参考,具体的康复训练课程应根据个体的具体状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定制。
在设计和实施课程时,请始终遵循专业的康复原则和实践标准。
---
此文档版权归助手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康复综合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256学时。
理论20学时,实践236学时
学分:16学分
开课对象: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保健康复方向
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程
一、说明
本大纲根据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保健康复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社会体育专业保健康复方向专业的任意选修课程,是主项提高课程。
课程旨在通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时进行中医康复技能的提高训练,使学生能够从较高层面掌握临床常用的中医康复技术的技能技巧,让学生更能适应当前该专业的社会需求,服务社会。
(二)教学目的
注重培养学生树立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治未病”的思想,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中医丰富的养生保健方法,学会从整体上调动被服务对象的抗病能力,体现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先进性,同时学会用中医的个性化、针对性的技能为一些疑难病症和慢性病患者、亚健康人群提供康复保健服务。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1.课程内容(见表二、表三)
2.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关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提高中医康复的基本技能技巧。
掌握包括全身经络调理、足部全息调理、中药熏蒸、药浴、针灸、刮痧、拔罐、红外微波激光、颈牵、腰牵、理疗等中医康复综合技能。
(四)教学时数分配(见表一)
表一总学时分配表
表二讲课内容及时数分配表
表三实验实践内容及课时安排表
(五)教学方式
理论讲授、实践教学与见习、讲授与观摩、多媒体演示与录像
二、正文
理论部分
第一章针灸选穴原则
考核要求:掌握常用针灸选穴原则。
熟练运用各选穴原则选取穴位用于疾病治疗。
教学要点:
1.近部选穴
2.远部选穴
3.对症选穴
第二章针灸配穴方法
考核要求:掌握配穴的常用几种方法。
熟练运用配穴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全面考虑选择针灸处方。
教学要点:
1.远近配穴法
2.表里配穴法
3.前后配穴法
4.上下配穴法
5. 左右配穴法
第三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考核要求:熟悉各特定学的特点。
掌握特定穴的临床运用。
1.五输穴的运用
2.原、络穴的运用
3.俞、募穴的运用
4.郄穴的运用
5. 八会穴的运用
6. 八脉交会穴的运用
7. 下合的运用
8. 交会穴的运用
第四章逢时辨证选穴法介绍
考核要求:了解子午流注纳甲法、子午流注子法的临床上的简单运用。
教学要点:
1.子午流注纳甲法
2. 子午流注子法
第五章患处贴膏方
考核要求:了解患处贴膏方的一般组方原则。
掌握临床常用的患处贴膏方的组成、应用。
教学要点:
1.患处贴膏方组方原则。
2. 常用患处贴膏方的组成、应用。
第六章患处熏洗方
考核要求:了解患处熏洗方的一般组方原则。
掌握临床常用的患处熏洗方的组成、应用。
教学要点:
1.患处熏洗方组方原则。
2. 常用患处熏洗方的组成、应用。
第七章穴位敷贴方
考核要求:了解穴位敷贴方的一般组方原则。
掌握临床常用的穴位敷贴方的组成、应用。
教学要点:
1.穴位敷贴方组方原则。
2. 常用穴位敷贴方的组成、应用。
第八章自制药袋方
考核要求:了解自制药袋方的一般组方原则。
掌握临床常用的自制药袋方的组成、应用。
教学要点:
1.自制药袋方组方原则。
2. 常用自制药袋方的组成、应用。
操作实践部分
实训项目总汇
表四实训项目总表
三、考核方式及其要求
1.考核考试方式:考试
2.考试要求:每学期主要以实践操作的形式进行。
(表五) 3. 考核成绩计算:考勤占10%,作业、提问10%,实践操作80%.
表五 实践操作考核内容及要求
四、参考书
1.孙国杰著,《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2.良石主编,《外治秘方》,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3月
3.吕选民主编,《推拿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4.马鸿韬主编,《现代健美操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5. 关骅主编,《临床康复学》,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6. 邱波、尹红主编,《中医康复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