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11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综合初试真题

2011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综合初试真题

2011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综合》试题中药化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适合的答案,请把所选的英文字母代码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错选,多选或者不选均不得分。

(共20题,每题1分,计20分)1利用减压分馏法分离挥发油中成分时,单萜烯类化合物常在()条件下被蒸馏出A.35-70°C 1333.22Pa B.70-100°C 1333.22PaC.80-110°C 1333.22Pa D.90-120°C 1333.22Pa E.100-130°C 1333.22Pa2 厚朴酚的母核结构类型属于()A 木脂素B 环木脂内酯C 联苯型木脂素D 香豆素E 鞣质3 欲从含有大分子水溶性成分的水溶液中去除小分子无机盐,可选用()A 两相溶剂萃取法B透析法 C 盐析法D 结晶法E 铅盐沉淀法4 对亚硝基二甲苯胺显色反应可用于检识()A 蒽醌B 香豆素C 黄酮类D 萘醌E 蒽酮5 下列哪种中药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醌类化合物()A 人参B 甘草C 紫花前胡D 大黄E 银杏6 UV甲醇光谱中查尔酮的特征是()A 带I 强,带二弱B 带一弱,带二强C 带一带二均强D 带一带二均弱E 无吸收7 氯化锶反应适用于分子结构中具有()A 羟基B 邻二酚羟基C 亚甲二氧基D 甲氧基E 内酯结构8 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依据是()A 结构类型不同B 化学性质不同C 极性差异较小D 极性差异较大E 分配系数不同9吗啡属于哪类生物碱()A喹啉B吡咯里西啶C奎诺里西啶D吲哚里西啶E异喹啉10利用氢键缔合原理分离物质的方法是()A硅胶色谱法BAL2O3色谱法C凝胶过滤法D聚酰胺E离子交换树脂法11用温和酸水解,得到苷元和糖的强心苷类型是()AI型BⅡ型CⅢ型DI和Ⅱ型EI和Ⅲ型12加热水解可降低毒性的化合物是()A麻黄碱B小檗碱C乌头碱D黄连碱E苦参碱1313-C-NMR的化学位移值范围是()A0-10ppm B 0-15 ppm C0-30ppm D 0-250ppm E 0-150ppm14 下列哪个反应可以区分α-去氧糖和α-羟基糖()A LegalB KeddeC k.kD L.BE Molish15 缩合鞣质的前体可能为()A 原儿茶酸B 黄烷-3-醇C 没食子酸D 逆没食子酸E 肉桂酸16 根据苷原子分类,属于C-苷的是()A 原慈姑苷AB 黑芥子苷C 巴豆苷D 芦荟苷E 毛茛苷17 不溶于水,可以溶于NaHCO3溶液的黄酮化合物是()A 黄芩苷B 黄芩苷苷元(黄芩素)C 槲皮素D 槲皮素-7-O-葡萄糖苷E 矢车菊素18 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结构主要区别点是()A 不饱和内酯环不同B 糖链链接位置不同C A/B环稠和方式不同D 内酯环的构型不同E 内酯环的位置不同19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是()A 小檗碱B麻黄碱C 番木鳖碱 D 新番木鳖碱E 秋水仙碱20 葡聚糖凝胶色谱的基本原理是()A液液色谱 B 分配色谱C 分子筛色谱D 离子交换色谱E 气固色谱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3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3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我校招收中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三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学基础理论、常用 1.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 2.机制,并对不同的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 3.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分钟。

分,考试时间为180 本试卷满分为300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分中医基础理论 100100分方剂学分中医内科学 100 (四)试卷题型结构110% 占1.名词解释30% 占2.填空题35% 占3.单选题25% 占4.问答题四、考查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第一部分绪论(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2024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典型题题库(含答案)

2024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典型题题库(含答案)

2024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典型题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金元时期,朱震亨“相火论”的基本观点是()。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B.阴常有余,阳常不足C.五志过极,皆能化火D.六气郁久,皆能化火2.既能治疗咽喉肿痛,又能袪痰()。

A.山豆根B.板蓝根C.射干D.马勃3.参苏饮组成药物()。

A.前胡、茯苓、桔梗B.木香、葛根、砂仁C.杏仁、白前、荆芥D.茯苓、甘草、白术4.女性,63岁,排便不畅,便质不干,临厕努挣乏力,腹胀,舌质淡,脉弱。

根据针灸处方选穴选择,辨证选配的主穴是()。

A.天枢,支沟,脾俞,阴陵泉,丰隆B.天枢,支沟,大肠俞,上巨虚,照海C.天枢,支沟,关元,下脘,丰隆D.天枢,支沟,脾俞,三阴交,公孙5.虚寒性呕吐的特点是()。

A.吐势较猛,吐物酸苦B.吐势徐缓,吐物清稀C.口干欲饮,饮入即吐D.吐物酸腐6.下列各项中,属于远部选穴的是()A.治疗泄泻选用脾俞,大横B.治疗感冒选用风池,合谷C.治疗高热选用大椎,曲池D.治疗胃痛选用梁丘,内关7.为患者的信息保密是医生的义务,一般认为遗传信息也属于保密范围,一定程度的泄露保密信息可以得到伦理辩护,一女性在医院基因检测时发现BRCA1基因阳性,以下行为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的是()。

A.建议患者将信息告知直系亲属B.直接将患者信息透露给应聘单位C.直接将患者信息透露给保险公司D.直接将患者信息告知全部家属8.津的分布特点()。

A.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B.布散于皮肤,肌肉,孔窍C.渗灌于筋脉,肓膜,肌肉D.敷布于皮肤,脏腑,筋脉9.因情志变化而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A.怒则气上B.悲则气缓C.喜则气消D.思则气结10.患者喘促多年,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动则加剧,咳痰清稀,舌淡苔白脉结,证属()。

A.心肺气虚B.肺脾气虚C.肺肾气虚D.心脾两虚11.患者自汗盗汗,心悸少寐,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法为()。

2018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8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18中医综合考研大纲2018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原文(完整版)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范围包括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基础医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临床医学中的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重点考查医学职业责任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医学伦理法规等基本职业素养;基础医学部分重点考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医学部分重点考查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考试大纲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考试大纲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考试大纲为规范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中医理论考试的内容、方式方法及实施程序,保障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顺利实施,培养造就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根据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总结以往研修项目实施经验,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一、本考试大纲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中医理论考试的依据。

二、中医理论考试包括四门经典考试及医案分析。

其中四门经典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名著(《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薛生白湿热病篇》、《温病条辨》)。

具体内容和要求附后。

三、考试方式为闭卷。

四、考试时间1天。

上午120分钟;下午180分钟。

五、上午试卷为单项选择题与医案分析题;下午试卷为四门经典问答题与论述题。

满分各100分,总分200分。

六、参考资料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医经典必读》和《中医经典必读释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黄帝内经》养生1.早衰的原因和养生的方法2.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及肾气的作用3.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及养生的要领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5.“治未病”的含义及临床指导价值阴阳五行1.阴阳的概念与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2.“清阳”、“浊阴”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味、形、气、精、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4.药物饮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性能5.“壮火”、“少火”的概念及临床意义6.五气之胜的致病特点及阴阳偏胜的病理表现7.阴阳理论在诊断、治疗中的应用8.五行的概念、临床应用及亢害承制的医学意义9.“人与天地相参”的含义及临床应用藏象1.“十二官”的生理功能及“十二官不得相失”的意义2.“藏象”的含义及其方法论价值3.“五藏之本”的内容及医学意义4.五藏、六府、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临床指导价值5.谷食和水饮入胃后其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6.“四时五藏阴阳”的医学意义7.因经脉脏腑阴阳属性的不同其发病各异的道理和规律8.“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9.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及对临床实践的启示精气神1.“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的临床意义2.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的概念及医学意义3.情志致病的原理及五脏虚实的临床特点4.营卫之气的生成、分布、与壮老及睡眠的关系5.三焦的功能特点及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6.“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临床意义7.六气的生成、作用及六气耗脱的证候特点8.血气精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人之常平”(即健康人)的标志9.“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经脉1.经脉理论在诊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2.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及“是动病”“所生病”候,其对临床的启迪作用病因病机1.病因分类及其与发病部位的关系2.“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临床意义3.阴络伤和阳络伤引起出血的临床特点4.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阳气的病理表现及护养5.煎厥、薄厥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医学意义7.五味太过的危害性及“谨和五味”的临床意义8.“百病生于气”的内容及实践意义9.阴阳盛虚的临床特征和机理10.“病机十九条”中五脏病机、六气病机的含义及临床指导意义11.“病机十九条”中所提示的分析病机的方法12.以树喻人说明人体体质与疾病发生的关系13.“邪之所在,皆为不足”的临床意义14.上、中、下三气不足的临床特点15.“生病起于过用”的含义及临床意义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含义及临床意义17.“五劳所伤”的临床特点18.“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的含义及临床意义19.四时之邪致病的临床表现病证1.“伤寒”、“两感”的概念及热病的形成、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2.“阴阳交”、“风厥”、“劳风”的病机、临床表现及预后3.咳的病因病机、五脏咳六腑咳的临床表现、传变规律及治疗法则4.“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医学意义5.引起疼痛的病机及十四种痛证的鉴别诊断6.行痹、痛痹、著痹、五脏痹、六腑痹的形成、临床表现、治疗原则7.痿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痿独取阳明”的机理及临床意义8.水胀、肤胀、鼓胀的主要症状及鉴别要点9.肠覃、石瘕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疗原则10.“五藏阳以竭”所致水肿的病机、治疗方法11.脾疸、消渴的病机、治法12.大厥的病机及预后诊法1.诊脉、望色、察目的原理及运用要领2.五脏得强、失强的诊察要领3.脉有胃气的重要意义及真脏脉的特点、临床意义4.“四易”、“四难”的含义及临床意义5.五实证、五虚证的临床表现与预后判断6.“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含义及临床意义治则治法1.“异法方宜”的实践意义2.因势利导治疗法则的临床应用3.“神不使”的含义及在治疗中的作用4.“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的临床意义5.标本治则的实践意义及应用原则6.“妇人重身”的治疗原则及实践意义7.正治法、反治法的含义及应用8.阴阳虚衰所致寒热病的治疗原则9.心理治疗的临床意义《伤寒论》太阳病1.太阳病提纲(1)2.太阳病的证候分类(2、3、6)3.太阳病的自然病程与辨寒热的真假(8、11)4.太阳中风的证治与桂枝汤的应用(2、12、13、24、53、54、57、95)5.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4、18、20、21、22、28、43、62、112、117、118、)6.阴阳自和的条件与机理(58)7.表郁轻证的证治(23、25、27)8.太阳伤寒证治与麻黄汤的应用(3、35、36)9.伤寒兼证的证治(31、32、33、38、39、40、41)10.太阳蓄水的证治(71、72、73、74、127、156)11.太阳蓄血的证治(106、124、125、126)12.太阳变证的治则与证治举例(16、34、61、63、64、65、66、67、76、77、78、79、80、102、131、135、136、137、138、149、151、154、155、157、158、159、161、162、163、172、173、177)阳明病1.阳明病提纲(180)2.阳明病脉症(182、185、186、187、188、210)3.胃热弥漫证的证治(26、176、219、350)4.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证的证治(26、168、169、170、222)5.阳明腑实证的证治(207、208、210、213、214、215、238、239、241、248、249、250、252、253、254、255)6.脾约的证治(247)7.阳明湿热发黄的证治(199、236、260、261、262)8.阳明蓄血的证治(237)9.胃寒欲呕的证治(243)少阳病1.少阳病提纲(263)2.少阳病脉证与小柴胡汤的应用(96、97、99、100、101、104、229、230、264、265、266)3.少阳兼证的证治(103、107、146、147、165)太阴病1.太阴病提纲(273)2.太阴脏虚寒证的证治(273、277)3.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证的证治(279)少阴病1.少阴病提纲(281)2.少阴寒化证的证治(282、304、305、306、307、309、314、315、82、316、317、323)3.少阴热化证的证治(303、223、319)4.太少两感的证治(301、302)5.少阴咽痛的证治(310、311)6.少阴阳郁的证治(318)7.少阴兼里实热的证治(320、321、322)厥阴病1.厥阴病提纲(326)2.厥逆的证治(335、337、338、350、351、352、353、356、357)3.下利的证治(359、371、373、374)4.呕吐的证治(359、378、379)霍乱病1.霍乱的特点(382)2.霍乱证治举例(386)3.霍乱里和表未解的治法(387)4.霍乱愈后的饮食护理(391)差后病1.差后劳复的证治(393)2.差后更发热的证治(394)3.差后胸上有寒的证治(396)4.伤寒解后气阴两伤的证治(397)5.差后的饮食护理(398)注:括号中的数码是指原书中条文的编号。

天津中医药大学考研题库

天津中医药大学考研题库

天津中医药大学考研题库天津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学术传统的高等学府,其考研题库涵盖了中医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以下是一份模拟题库的示例,供考生参考:一、选择题1.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风、寒、暑、湿、燥C. 酸、甜、苦、辣、咸D. 肝、心、脾、肺、肾2. 以下哪个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3. 中医药学中,“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B. 根据病人的年龄和性别进行治疗C. 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治疗D. 根据病人的遗传背景进行治疗二、填空题1.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依赖于______的升降出入运动。

2. “四气调神”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其中“四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中药的“四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

2. 描述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医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2.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并举例说明其在某一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考生在准备考研过程中,应深入理解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关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临床能力。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考研题库可能会有所不同,考生应以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和教材为准进行复习。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考试要求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考试要求

《中药学综合》考试要求Ⅰ、考试性质为遴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习,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基本稳定,试题难易适中,具有较强识别、区分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能力。

Ⅱ、《中医学基础》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史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著作。

着重了解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四部经典著作、金元四大家及其所代表的学派。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掌握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概念及内容,掌握病、症、证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了解中医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包括阴阳的含义,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关联性等属性特点。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

包括五行的含义,五行的特性。

熟悉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熟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概念,熟悉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

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了解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的含义。

第三章藏象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

掌握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掌握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

掌握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

掌握五脏心、肺、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

熟悉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主要功能。

了解脑、女子胞的主要功能和生理特性。

第四章气血津液熟悉精的基本概念。

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分类、功能和气的运动。

掌握四种气的生成、分布、主要功能。

熟悉气的运动形式。

熟悉血的基本概念。

掌握血的生成、循行和功能。

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和津液的功能。

掌握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掌握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熟悉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五章经络掌握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掌握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律。

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和功能。

了解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第六章体质熟悉体质的概念。

了解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新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

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

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

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

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

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

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

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为:1.《中药化学》(新世纪第三版),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药药剂学》(第二版),李范珠李永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中药鉴定学》(新世纪第四版),康廷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先聊聊英语单词部分:我个人认为不背的单词再怎么看视频也没用,背单词没捷径。

你想又懒又快捷的提升单词量,没门。

(仅供个人选择)我建议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一天200个,用艾宾浩斯曲线一个月能记完,每天记单词需要1小时(还是蛮痛苦的,但总比看真题时啥也看不懂要舒服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
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50题
中医诊断学20题
中药学35题
方剂学35题
中医内科学25题
针灸学15题
四、试卷题型结构
A1型题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
A2型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B型题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X型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