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合集下载

2020中国POEMS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中国POEMS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中国POEMS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完整版)POEMS综合征患者均有周围神经受损,不少患者因首发症状为周围神经病表现而就诊于神经内科。

因此,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领导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病协作组、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和神经肌肉病学组专家共同合作编写该共识,以帮助临床医生规范诊治POEMS综合征患者。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的、罕见的多系统疾病,主要表现(按照字母顺序)为:P:多发性神经病变(包括四肢麻木无力,以下肢远端无力为主);O:器官肿大(包括肝脾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常为Castleman病表现);E:内分泌异常(包括性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等);M:血清中存在M蛋白(经蛋白电泳或免疫固定电泳证实,一般都为IgG或IgA-λ型);S:皮肤改变(皮肤颜色变黑变硬、体毛增多变硬);其他表现还有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和水肿、肺动脉高压、视乳头水肿等。

本病于1956年首先由Crow[1]描述,1968年随后由Fukase描述,Nakanishi等[2]将其称为Crow-Fukase综合征。

Takatsuki和Sanada[3]首先确认并全面描述本病,因此也有人称为Takatsuki综合征。

Bardwick 在1980年首次将主要症状的首字母组合,形成了现在的POEMS综合征[4]。

几乎所有病例都合并浆细胞增生性疾病,最常见为骨硬化性骨髓瘤,其次为髓外浆细胞瘤,溶骨性多发性骨髓瘤少见。

病例多合并内分泌功能紊乱、心力衰竭和恶病质。

目前来自法国、美国、中国和日本的小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患病率约为0.3/10万[5,6,7]。

POEMS 综合征患者均有周围神经受损,甚至有不少患者因首发症状为周围神经病表现而就诊神经内科,因此,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领导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病协作组、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和神经肌肉病学组专家共同合作编写该共识,以帮助临床医生规范诊治POEMS综合征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临床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临床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y,clinical manifestations,imaging features,and treatment of su⁃
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SSCNS). Methods A patient confirmed with SSCNS was reported. Sixtyone patients confirmed with SSCNS were found through a search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nd Wanfang
常,下肢肌张力略高。头部及双手可见静止性震颤。
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欠稳准,双上肢反击配合不
良。Romberg 睁闭眼均不稳。步态呈宽基步态。双
侧肢体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引
出,阵挛未引出。双侧 Hoffmann 征阴性,双侧 Chad⁃
dock 征阳性。无项强,克氏征阴性。
1 . 1 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凝血
基金项目:吉林省医疗卫生人才专项(JLSWSRCZX2021-077)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认知障碍疾病诊疗中
心,吉林 长春 130021)
通信作者:张海宁,E-mail:zhanghaining@jlu. edu. cn
J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 December 2023, Vol 40,No. 12
和脊髓表面沉积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病[1]。共济
失调、听力下降、锥体束征为其临床三联征。本文回

皮质基底节变性诊断标准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皮质基底节变性诊断标准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皮质基底节变性诊断标准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是基于病理学改变的诊断,而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orticobasal syndrome,CBS)是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作出的临床诊断。

CBD作为一种病理诊断,表现为皮质及黑质神经元丢失,皮质、基底节区及脑干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存在广泛分布的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沉积,特征性标志为主要集中于前额叶和运动前区的星形细胞斑(胶质细胞中tau蛋白沉积而形成)。

在CBS 患者中经尸检证实符合CBD病理特征的比例仅为25%-56%。

2013年Neurology杂志发表了CBD诊断标准,目前认为CBS仅为CBD的一个临床亚型。

另外,病理确诊CBD者,其临床表现可能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等极为相似。

CBD常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多年以来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存在诊断不足现象。

有关其患病率和发病率的资料较为缺乏。

CBD占帕金森综合征的比例约为4%-6%,据此推算其发病率约为每年0.62-0.92/10万,患病率约为4.9-7.3/10万。

近年来国际上对CBS及CBD诊断方面有了相对一致的意见。

为提高国内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促进相关研究开展,现根据2013年提出的CBD诊断标准、2003年诊断标准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中国CBS及CB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专家共识。

1 CBD临床表现一般发病年龄为60-80岁,平均63岁。

多为散发性,常无家族史。

起病隐匿,核心临床症状为进行性非对称性肌强直及失用。

1.1 运动症状表现为进行性非对称性起病的左旋多巴抵抗为特点的帕金森症(Parkinsonism)、肌张力障碍和肌阵挛。

2例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2例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8.11.004通信作者:江伟 电子信箱:18745297@2例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赵 敏 冯 英 陈玉霞 刘 玲 黄琴蓉 肖 农 江 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NBIA 5)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

方法 分析2例NBIA 5患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并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对患儿及家系进行WDR45基因测序。

结果 患儿分别为10个月男性和3岁10个月女性,均有全面性发育迟缓。

1例有疑似癫痫发作史,MRI 提示脑实质进行性萎缩;另1例有癫痫病史,MRI 提示双侧苍白球T 2WI 及T 2Flair 上信号稍高。

基因测序显示均存在WDR45基因突变,1例为未见报道的第6外显子c.276-c 277insC 移码突变,另1例为已有报道的第3外显子c.19C>T 提前终止;2例患儿父母均为WDR45野生型。

结论 WDR45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合病史及MRI 可诊断NBIA 5。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 WDR45基因; 基因突变; 全外显子测序; X 连锁显性遗传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pedigree genetics in two cases with 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5 ZHAO Min, FENG Ying, CHEN Yuxia, LIU Ling, HUANG Qinrong, XIAO Nong, JIANG Wei (Department of Children Rehabilitation,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Disorders, Critical Disorders Key Laboratory of Developmental Diseases in Childhood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400014,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digree genetics of 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5. Methods Clinical features and imaging findings of two patients with 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5 were analyzed, and whole-exome sequencing was used to identify WDR45 gene mutations. Results A ten month old male infant and a three-year-old female child had histor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retardation, the boy had a history of suspected seizur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howed progressive brain atrophy; and the girl had a history of epilepsy, cranial MRI showed slightly hyperintense on T2-weighted images and T2 Flair in the globus pallidus. Whole-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d a novel frameshift mutation c.276-c277insC in exon 6 of WDR45 in the boy and a reported mutation c.19C> Tin in the girl, which were not found in both parents. Conclusion The WDR45 gene sequencing combined with medical history and cranial MRI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5 .Key words: 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5; WDR45 gene; gene mutation; whole exome sequencing; 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5,NBIA5,OMIM 300894)又称β螺旋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beta-propeller protein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 ,BPAN )[1],因其临床表现分为儿童期静止性全面发育迟缓、成人期进展为锥体外系症状的双相临床进程,也被称为儿童期静态性脑病成年期神经变性病(static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 with neurodegeneration in adulthood ,SENDA ),其致病基因为X 染色体长臂1区1带2亚单位的WDR45,与自噬有关。

神经综述: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研究进展

神经综述: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研究进展

神经综述: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研究进展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NBIA)主要指一组由特定基因突变所致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碍、步态异常、痉挛、认知障碍等,其共同的影像学特征是脑内特定部位出现异常铁离子沉积信号,目前共发现9种类型(表1)。

NBIA为影像学分类,有几种类型的NBIA 其临床表现属于遗传性帕金森病(FPD)的范畴,因此,其临床分类与FPD有重叠之处,如ATP13A2基因突变、PLA2G6基因突变均可导致FPD,因此,ATP13A2亦被称为PARK9,PLA2G6亦被称为PARK14。

在导致NBIA的基因中,只有铜蓝蛋白基因和铁蛋白L链基因可直接导致铁离子代谢障碍,其余基因主要与脂肪代谢、溶酶体活性障碍等相关。

我们主要总结了NBIA各类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供临床参考。

一、与铁离子代谢无关的NBIA与铁离子代谢无关的NBIA包括7种,这些致病基因不参与铁离子代谢过程,脑内铁离子沉积及神经元死亡的原因尚不清楚,其治疗主要有脑深部电刺激(DBS)、巴氯芬、铁离子螯合剂等,但是治疗效果较差,研究较多的为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PKAN)。

(一)PKANPKAN也称为NBIA1型,之前称之为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3/1000000,约占NBIA的50%。

根据发病年龄,PKAN可分为早期典型PKAN和晚期不典型PKAN。

典型PKAN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下:3岁左右开始出现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步态异常、眼球运动异常、神经精神功能和认知功能下降、行为改变、渐进性假性延髓麻痹、眼底色素性视网膜变性在临床上也常见,患者一般发病10-15年后丧失行走能力。

不典型PKAN在13-14岁发病,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神经精神症状(强迫症、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抑郁症)和运动障碍综合征,运动功能受累与典型PKAN相比较轻。

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

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

多系统萎缩诊断标准中国专家共识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成年起病的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临床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综合征等多种组合,早期诊断相对困难,预后不佳。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MSA的诊断和鉴别,多位专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对我国MSA诊断标准专家共识进行内容上的更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MSA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与误诊。

临床表现MSA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帕金森综合征和小脑综合征的多种组合。

MSA根据首发运动症状和(或)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分为MSA-P型和MSA-C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的患者为MSA-P型,以小脑综合征为主的患者为MSA-C型。

早期出现进展性的严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MSA的主要特征,并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MSA常见的死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和猝死。

1.核心临床表现(图1B)(1)帕金森综合征:MSA-P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突出表现,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伴肌强直或震颤,但帕金森病典型的“搓丸样”震颤少见,多为皮质震颤。

MSA患者帕金森综合征进展快,容易出现姿势平衡障碍,往往对多巴胺能药物应答欠佳。

帕金森综合征与患者黑质纹状体变性有关。

(2)小脑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步态共济失调、肢体共济失调、小脑性构音障碍和小脑性眼动障碍(持续凝视诱发的水平型或下跳型眼震和扫视性眼动过度),与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有关。

(3)泌尿系统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包括储尿和排尿功能异常,前者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尿失禁,统称为膀胱过度活动征;后者包括排尿费力、尿流间断、尿线细而无力、排尿不尽感、重复排尿等。

上述症状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和脑桥排尿中枢处的神经元损伤有关(多致储尿功能异常)以及骶髓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和骶髓前角Onuf运动神经核团的丢失有关(多致排尿功能异常)。

急迫性尿失禁指在没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下,MSA患者可突然出现较急的尿意伴不自主漏尿,这两种症状可用于鉴别诊断MSA与帕金森病。

第二章 第九节 脑变性病

第二章  第九节 脑变性病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 性连锁隐性遗传疾患,男孩最多见。 –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脑白质进行性髓鞘脱失; – 饱和长链脂肪酸在细胞内的病理性堆积。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 病因:酰基辅酶A合成酶缺乏,长链脂肪酸在脑 白质及肾上腺皮质内沉积,造成脑白质脱髓鞘及 肾上腺皮质萎缩。
• 临床表现:3-14岁起病,主要表现有行为异常并 伴有视、听障碍和智力低下。病程呈现进行性恶
化直至死亡,一般不超过9年。
影像学表现
• 多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周围对称性发布 • 病变常为大片长T1长T2信号
• 双侧病变通过胼胝体压部相连,呈现典型“蝶翼”

• 由后向前发展 • 桥-延脑皮质脊髓束纤维Wallerian变性,在非
典型病例诊断有特殊意义
• 增强扫描:活动期病灶边缘部分可以出现强化, 非活动期病灶不强化。
1
• “四十四只石狮子”
• 我给您一张纸请您按我说的去做,现在开始:“用右手拿着这张纸,
用两只手将它对折起来,放在您的大腿上。”
3
• 请您念一念这句话,并且按照上面的意思去做。
1
• 您给我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有意义)1
• (见背面)这是一张图,请您在同一张纸上照样把它画下来。 1
1H MRS
正常老年人海马区MRS
轻度认知障碍 海马区 MRS
来源:钱丽霞(博士论文)
AD患者,海马体积缩小,MRS MI峰升高 NAA峰降低 来源:钱丽霞(博士论文)
mI增高的原因可能为:
①与脑内淀粉蛋白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有关; ②与神经胶质反应性增生有关; ③AD病人大脑皮层和海马等结构有广泛神经元缺失,
• 按起病年龄及临床征象,可分为婴儿型(60%~70% )、 少年型和成年型,

2例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2例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2例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赵敏;冯英;陈玉霞;刘玲;黄琴蓉;肖农;江伟【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NBIA5)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2例NBIA5患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并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对患儿及家系进行WDR45基因测序.结果患儿分别为10个月男性和3岁10个月女性,均有全面性发育迟缓.1例有疑似癫痫发作史,MRI提示脑实质进行性萎缩;另1例有癫痫病史,MRI提示双侧苍白球T2WI及T2Flair上信号稍高.基因测序显示均存在WDR45基因突变,1例为未见报道的第6外显子c.276-c 277 insC移码突变,另1例为已有报道的第3外显子c.19C>T提前终止;2例患儿父母均为WDR45野生型.结论 WDR45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合病史及MRI可诊断NBIA5.【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8(036)011【总页数】5页(P820-823,830)【关键词】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WDR45基因;基因突变;全外显子测序;X连锁显性遗传【作者】赵敏;冯英;陈玉霞;刘玲;黄琴蓉;肖农;江伟【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正文语种】中文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5,NBIA5,OMIM 300894)又称β螺旋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beta-propeller protein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BPAN)[1],因其临床表现分为儿童期静止性全面发育迟缓、成人期进展为锥体外系症状的双相临床进程,也被称为儿童期静态性脑病成年期神经变性病(static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 with neurodegeneration in adulthood,SENDA),其致病基因为X染色体长臂1区1带2亚单位的WDR45,与自噬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NBIA)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伴有其他复杂临床症状,在脑组织特定部位可见异常铁沉积的罕见的神经遗传变性疾病,发病率在(1~3)/1 000 000。

尽管NBIA疾病谱系具有很高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但此类疾病在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MRI)上因铁离子异常沉积而具有特征性的异常征象。

分子遗传学检测致病基因可以确诊。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规范地治疗NBIA疾病谱系,特制定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诊治专家共识。

NBIA疾病谱系中10个亚型已经明确了致病基因[1,2,3,4,5,6,7,8]。

各亚型的命名推荐采用"突变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模式来统一命名,如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或Hallervorden-Spatz病是泛酸激酶2(PANK2)基因突变所导致,故命名为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antothenate kinase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

NBIA疾病谱系虽然亚型众多,但是最常见的为四种亚型[1,2,3,4,5,6,7,8]:PKAN(约占50%)、非钙依赖型磷脂酶A2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hospholipase A2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LAN,约占20%)、线粒体膜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mitochondrial membrane protein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MPAN,约占10%)和β螺旋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beta-propeller protein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BPAN,约占7%),其余明确致病基因的亚型约占3%,约有10%的NBIA病例目前尚未发现致病基因,暂时仍称为特发性病例。

铁属于顺磁性物质,异常铁沉积在MRI上有特征性的表现。

在常规序列T2加权像及磁敏感序列,如梯度回波序列(GRE)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铁沉积部位显示低信号,在T1像铁沉积显示等信号。

常见铁沉积部位为苍白球、黑质、红核、丘脑等脑深部灰质核团。

但不是所有的NBIA 疾病都会在MRI上显示铁沉积,也不是任何显示铁沉积的病例都属于NBIA疾病谱系。

我们将从基因、临床特征、影像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NBIA疾病谱系(一)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KAN)[1,2,3,6,7,8,9,10]PKAN是PANK2基因突变导致,为常染色隐性遗传。

PANK2定位于染色体20p13,有7个外显子,长1.85 kb。

突变形式多为错义突变,也有碱基缺失、重复、插入、剪切位点突变等形式。

最常见为点突变1231G>A 和1253C>T。

PANK2在辅酶A的生物合成中起关键作用。

根据发病年龄,PKAN可分为早发典型PKAN和晚发不典型PKAN。

1.典型PKAN:10岁以前发病,90%病例在3~6岁发病。

首发症状多为步态障碍及姿势异常,少数病例以精神行为异常或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

锥体外系症状、认知发育迟滞或倒退、锥体系症状、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部症状是常见表现。

锥体外系症状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肌张力障碍,以肢体和口面部肌张力障碍常见。

其他锥体外系症状可有帕金森样表现、舞蹈症、手足徐动症、震颤等,有些患者会出现频繁扭转痉挛发作,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见治疗)。

锥体系受累可表现为假性延髓麻痹、痉挛强直、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

眼部症状可表现为视神经乳头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夜盲、视野范围缩小)。

患者可有垂直或水平眼球追物或扫视障碍、前庭动眼反射消失,提示中脑受累。

也可出现双侧艾迪瞳孔(强直性瞳孔)。

约8%的患者外周血涂片可见棘红细胞增多。

有人将低β脂蛋白血症-棘红细胞增多症-视网膜色素变性-苍白球变性综合征(HRAP)视为PKAN的一个临床变异型。

典型PKAN患者病情进展快,一般发病10~15年后丧失行走能力,晚期患者可出现"角弓反张"的躯干强直姿势。

2.不典型PKAN:发病年龄跨度大,平均13~14岁,但也可成年发病,临床症状不典型。

常见表现为语言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及运动障碍。

语言障碍可表现为口吃、语音低、口咽部肌张力障碍导致的构音障碍、痉挛样发声困难、不自主发声等。

神经精神症状可表现为情绪不稳、冲动、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样精神病等。

运动障碍主要为肌张力障碍、帕金森样症状伴或不伴锥体束征。

上述临床症状都可能成为首发的临床表现。

总体来说,不典型PKAN的运动功能与典型PKAN相比受累程度较轻。

3.PKAN影像学特点:PKAN病例T2相上可见苍白球部位铁沉积显示低信号,而在苍白球的前内侧由于神经元死亡、胶质增生而显示高信号,这一影像学表现被称为"虎眼征。

"虎眼征"高度提示PKAN,但是极少数PANK2突变类型没有典型的"虎眼征",也有晚期患者随着铁沉积加重T2像上中间高信号消失而变成较均一的低信号。

影像学上视神经、脑干和小脑一般不受累。

图1虎眼征(eye of the tiger) MRI T2加权像显示双侧苍白球低信号铁沉积,中间高信号(箭头示)(二)非钙依赖型磷脂酶A2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LAN)[1,2,3,4,5,6,7,8,11,12]PLAN由PLA2G6基因突变导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PLA2G6位于染色体22q13,有17个外显子,编码非钙依赖型磷脂酶A2-β蛋白,参与细胞膜磷脂的转换。

PLAN有3个临床亚型: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infantile neuroaxonal dystrophy,INAD)、不典型INAD、PLA2G6相关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PLA2G6-associated dystonia-parkinsonism,PLAN-DP)。

1.INAD:发生于婴儿和儿童早期,通常在6月龄至3岁发病。

首发症状多为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或倒退,继而出现肌无力、严重的躯干张力低下、小脑性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视神经萎缩致视力障碍、斜视、眼球震颤。

随着疾病的进展,以肌无力、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为主要表现的外周失神经支配症状被痉挛性四肢瘫、病理征阳性的锥体束症状所取代,但仍可有腱反射消失。

部分患者可有癫痫发作。

所有患者肌电图上可表现为失神经支配,大多数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几乎所有患者脑电图异常,常表现为慢波背景上以额叶部位为主的快节律波(14~22 Hz),部分患者可显示癫痫波。

大多数患者有视觉诱发电位异常。

广泛的肌无力导致进食和呼吸困难,患者往往在10岁前死于营养不良和继发性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不典型INAD:也在儿童期发病,通常在1.5~6.5岁之间。

临床表现多样化、进展相对缓慢。

首发和主要表现往往是因小脑性共济失调引起的步态障碍,可伴有视神经萎缩、眼球震颤、斜视、癫痫、构音障碍、神经精神症状(情绪不稳、多动、注意力下降、冲动等)、痉挛性瘫痪,有些患者则以肌张力障碍为主要表现。

3.PLAN-DP:也被称为PARK14相关的帕金森综合征,多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起病,主要表现为帕金森样症状、肌张力障碍、认知减退和精神行为异常,部分患者还可伴有锥体束征、眼球活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阵挛、癫痫等临床症状。

帕金森样症状主要表现为肌强直和明显的运动迟缓,可有静止性震颤,左旋多巴治疗有一定的短期疗效,早期易出现异动并发症。

在PLAN-DP中也有不同的表型,有些患者以帕金森样症状和肌张力障碍为主,有些患者以帕金森样症状和认知障碍为主,有些患者可能仅仅为早发的帕金森样表现。

4.PLAN影像学特点:几乎所有的典型INAD病例中,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的萎缩是最主要和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约有50%INAD病例可出现异常铁沉积,通常在苍白球部位,表现为磁敏感序列上低信号,不同于PKAN的"虎眼征"。

此外,视神经萎缩、视交叉容量减少,胼胝体尤其是胼胝体压部萎缩变细,也是常见的影像学表现。

也有报道小脑半球因萎缩而在T2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晚发的不典型INAD病例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可以表现为小脑萎缩,也可以存在铁沉积、视交叉、胼胝体等相应的改变。

约有1/3 PLAN-DP 患者异常铁沉积主要累及苍白球。

也可出现大脑或小脑的萎缩,以及胼胝体萎缩变细的影像表现。

(三)线粒体膜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MPAN)[1,2,3,4,5,6,7,8,13]MPAN由c19orf12基因突变导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其编码蛋白可能与线粒体功能相关。

通常在儿童期发病,但也可成年早期发病。

儿童期发病的患者,首发症状往往为锥体束受累导致的痉挛步态。

认知障碍、构音障碍、视神经萎缩、锥体外系症状、精神行为异常是常见临床表现。

如果出现肌张力障碍,往往局限于手、脚四肢远端。

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表现为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无力、肌萎缩,电生理检查显示运动神经元病或运动轴索病样改变。

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容易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

成年早期发病通常表现为帕金森样症状、混合步态障碍、认知障碍、行为异常。

在MPAN患者,认知障碍是一常见表现,通常在疾病中期,患者已经有明显的痴呆。

影像学特点:MRI磁敏感序列显示苍白球、黑质部位铁沉积。

部分患者T2像苍白球部位低信号,纹状体内侧髓板伴有条状高信号,类似于"虎眼征",是MPAN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多数患者无此典型影像表现。

中晚期病例可见大脑皮质及小脑萎缩。

(四)β螺旋蛋白相关性变性病(BPAN)[1,2,3,4,5,6,7,8,14]BPAN由WDR45基因突变导致,为X连锁显性遗传,患者多数为女性。

WDR45位于染色体Xp11.23,编码一种与自噬有关的β螺旋蛋白,具体发病机制不明。

也被称为儿童期静态性脑病成年期神经变性病(static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 with neurodegeneration in adulthood,SENDA),如它命名所体现的,疾病分为两个时期。

儿童期,全面性的发育延迟,包括运动、语言、认知,患者可有走路不稳、语言表达障碍、学习障碍,可伴有癫痫发作、睡眠障碍,这些表现在患者的发育结束后处于稳定状态。

直到20~30岁时,出现以帕金森样、肌张力障碍为主的锥体外系症状,锥体系也可受累。

帕金森样症状对左旋多巴敏感。

BPAN这种双相临床进程在整个NBIA疾病谱系中是非常有特征的一个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