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课程设计3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组建校园局域网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组建校园局域网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7 月3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 2 -1.1课程设计目的............................................................................................................... - 2 -1。
2课程设计要求............................................................................................................. - 2 -二、需求分析.............................................................................................................................. - 2 -三、设计原则.............................................................................................................................. - 3 -四、方案设计与实施.................................................................................................................. - 3 -4。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 (2)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项目概述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架构设计和系统集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围绕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核心内容,实现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网络系统,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搭建、系统集成、安全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项目需求1. 系统架构•设计和实现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网络系统;•确定系统整体结构和组成模块,包括硬件、网络架构和系统配置等;•搭建基础设施,包括传输网络、数据中心和存储系统等;•确定系统的性能和容量需求,保证系统能够承受高负荷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
2. 系统集成•完成系统架构之后,进行系统集成工作;•集成各个模块,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系统运行环境的配置和管理。
3. 安全优化•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定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加密、认证和授权等手段,确保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三、项目实现本次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技术和工具:•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虚拟化技术:VMware虚拟机、KVM虚拟机等;•操作系统:Ubuntu、CentOS等;•系统集成工具:Ansible、Puppet等。
下面是项目具体实现步骤:1.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和组成模块;•搭建基础设施,包括传输网络、数据中心和存储系统等;•确认系统的性能和容量需求,保证系统能够承受高负荷的同时,满足用户需求。
2. 系统集成•完成系统架构之后,进行系统集成工作;•集成各个模块,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系统运行环境的配置和管理。
3. 安全评估和措施•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定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收集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加密、认证和授权等手段,确保系统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四、项目收益本次课程设计的收益包括:•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架构设计和安全优化能力。
ensp校园网课程设计

ensp校园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并掌握ENSP校园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网络架构、协议和设备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ENSP校园网的组建过程,了解不同网络设备的作用和配置方法。
3. 学生掌握网络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校园网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ENSP软件搭建简单的校园网模型,并对其进行基本配置。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网络设备的连接、配置和管理技能。
3. 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故障排查能力,能够对模拟的校园网问题进行诊断和修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对网络安全的意识。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网络技术。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动手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ENSP校园网基础知识:- 网络基本概念:介绍网络、局域网、广域网等基本概念。
- 网络设备:讲解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的作用和功能。
- 网络协议:介绍TCP/IP、DNS、DHCP等常用网络协议。
2. ENSP校园网组建与配置:-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学习如何设计校园网拓扑结构,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布局。
- 设备配置:学习如何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参数。
- IP地址规划:学习IP地址分配和子网划分的方法。
3. 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 故障排查方法:介绍网络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如ping命令、tracert命令等。
- 故障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网络故障案例,学习问题诊断与解决方法。
学校宿舍楼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任务书 - 副本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题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周数:设计成绩:2013年12月目录1 综合布线系统概念 (1)2 本项目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概述 (1)2.1 宿舍楼综合布线需求分析 (2)2.2工程概况 (3)3. 各子系统设计 (4)3.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4)3.2水平子系统设计 (5)3.3干线子系统设计 (7)3.4配线间/管理间子系统子系统设计 (8)3.5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9)4.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9)5. 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管理 (10)5.1日常管理 (10)5.2日常维护 (11)5.3故障排除 (11)5.4系统整改 (12)6. 验收测试 (13)7. 培训、售后服务与保证期 (13)8. 综合布线系统材料总清单 (14)9. 图纸(布线系统图;楼层信息点分布图;设备间、管理间平面图) (15)9.1楼层信息点分布(这里只画出一层信息,其他楼层于此类似).. 159.2布线系统图 (16)9.3管理间平面图 (16)9.4设备间平面图 (17)10.总结 (17)《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网络工程11-01班课程编号:学时:学分:题目:宿舍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1 综合布线系统概念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PDS),又称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CS),也称开放式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路”。
它即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界通信网络相连接。
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话音和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综合布线系统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
信息化教学实践课程(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特开设信息化教学实践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
2. 掌握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
3. 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
4.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三、课程内容1. 信息化教学概述(1)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及特点(2)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3)信息化教学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2. 信息化教学设计(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3)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分享3. 信息化教学实施(1)信息化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2)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信息化教学实施案例分享4. 信息化教学评价(1)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2)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基本步骤(3)信息化教学评价案例分享5. 信息化教学工具应用(1)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2)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3)信息化教学工具案例分享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操作信息化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角色扮演法:模拟信息化教学场景,让学生体验信息化教学过程。
五、课程考核1. 课堂表现:占20%,包括课堂发言、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占30%,包括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等。
综合实践主题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本节课以“科技改变生活”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掌握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2)学会运用科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观科技馆、进行科技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态度;(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科技发展历程简介2. 常见科技知识及运用3. 科技实验4. 小组合作与交流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科技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生活的影响;(2)提出本节课主题:科技改变生活。
2. 主体部分(1)科技发展历程简介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科技领域,如计算机、航天、生物等;2. 各组查阅资料,了解所选领域的科技发展历程;3. 各组代表进行简要汇报,分享所了解的科技发展历程。
(2)常见科技知识及运用1. 教师讲解一些常见的科技知识,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科技知识,探讨其在生活中的运用;3. 各组进行交流讨论,分享所了解的科技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科技实验1. 教师演示一个简单的科技实验,如电磁感应、光学实验等;2. 学生分组,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3. 各组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实验原理。
(4)小组合作与交流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与科技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环保、交通等;2. 各组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3. 各组进行交流,分享解决方案,并接受其他组的评价。
网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初中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讨网络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通过网络教学,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3. 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初中英语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4.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网络教学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英语水平。
三、课题研究内容1. 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如何开发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探讨如何将这些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
2. 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分析其特点、优势及适用范围。
3. 网络教学策略研究:探讨如何运用网络教学策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4. 网络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5.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网络教学需求。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网络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 实证研究法:选取一定数量的初中英语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网络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三章)封装Ethernet帧(完整程序代码)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二章:封装Ethernet帧完整程序:#include<iostream.h>#include<fstream.h>void main(int argc,char* argv[]){if(argc!=3){cout<<"Please input commmand: EncapFrame input_fileoutput_file"<<endl;return;}fstream file;file.open(argv[2],ios::in|ios::out|ios::binary|ios::trunc);for(int i=0;i<7;i++)file.put(char(0xaa));file.put(char(0xab));long pCrcS=file.tellp();chardst_addr[6]={char(0x00),char(0x00),char(0xe4),char(0x86),char(0x3a),char(0xdc)}; file.write(dst_addr,sizeof(dst_addr));charsrc_addr[6]={char(0x00),char(0x00),char(0x80),char(0x1a),char(0xe6),char(0x65)}; file.write(src_addr,sizeof(src_addr));ifstream infile;infile.open(argv[1],ios::binary);infile.seekg(0,ios::end);short length=(short)infile.tellg();file.put(char(length/256));file.put(char(length%256));char* data=new char[length];infile.seekg(0,ios::beg);infile.read(data,length);file.write(data,length);infile.close();delete data;if(length<46)for(int i=0;i<46-length;i++)file.put(char(0x00));long pCrc=file.tellp();file.put(char(0x00));short total=short(file.tellp())-(short)pCrcS;file.seekg(pCrcS,ios::beg);unsigned char crc=0;while(total--){unsigned char temp;file.get(temp);for(unsigned char i=(unsigned char)0x80;i>0;i>>=1){if(crc&0x80){crc<<=1;if(temp&i)crc^=0x01;crc^=0x07;}else{crc<<=1;if(temp&i)crc^=0x01;}}}file.seekp(pCrc,ios::beg);file.put(crc);file.seekg(0,ios::beg);cout<<"Content of ethernet frame: "<<endl;while(!file.eof()){unsigned char temp;file.get(temp);cout<<hex<<(short)temp<<" ";}cout<<endl<<"The"<<argv[2]<<" is completed";file.close();}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综合课程设计3
课程名:网络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设计地点:四号教学楼4409教室
起讫时间:2013.12.30 —2014.1.17 完成报告书时间:2014 年 1 月16 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编印
2014 年1月
课程设计要求
各专业学生应根据课程任教老师的要求,做出选题计划,并按下列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一、学生应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量。
二、课程设计报告书要求格式统一,字迹工整,语言简练,文字通顺,按课程设计格式要求书写。
程序清单不够填写时统一用A4纸补充并粘贴。
对不按格式要求书写或打印的报告书一律不收,也不得进行答辩和评分。
三、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不得相互抄袭。
在答辩和批阅过程中发现源程序相同或有大面积抄袭现象,课程任教老师有权通知学生重做,不得给予评分,并通知相关系部做出处理。
四、学生课程设计结束后应提交的材料:
(1)课程设计说明书(3000字以上);
(2)包含完整的、正确的源程序代码(含电子文档);
(3)答辨材料(介绍课程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情况
课程设计考核情况
课程设计报告书目录一、设计课题
二、设计目的
三、操作环境
四、设计场所(机房号、机器号或自己机器)
五、设计过程(设计内容及主要程序模块)
六、本次设计中用到的课程知识点(列出主要知识点)
七、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八、程序清单
个独立的VLAN,具体规划如下图3-1所示。
图3-1
3.2校园网络拓扑图
参考上述设计方案,通过Tracket Packer仿真软件实现方案的具体规划,使用相应的网络配置命令,模拟真实的企业网网络环境,使用了一个三层交换机,一个服务器,四个二层交换机,九台主机,交换机与主机之间使用直通线相连,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使用交叉线相连。
具体的企业网模拟环境如下图3-2和3-3所示。
图3-2
图3-3
4.技术路线
本企业网将采用三层交换技术,三层交换机技术与传统的路由技术不同,传统的路由技术是通过一定的路由算法来选择到达各个子网的最佳路径,实现路由选择和网络的互连;而三层交换机技术是利用第三层(网络层)中的IP数据的包头信息来加强二层交换,以便解决路由技术中转发效率较低的技术“瓶颈”。
本企业网的组建中,中心(核心)交换机选择支持三层交换技术的交换机,同一VLAN之间的数据包传输直接由内网普通交换机来实现,不需要经过核心交换机,不同VLAN之间的数据包传输则经过三层交换机实现交换技术,可以减轻核心交换机的负担,提高网络利用效率。
在搭建网络环境时,使用了服务器连接核心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也可通过路由器连接外网进行通信,在局域网内二层交换机使用四个二层交换机分给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内使用一台主机代表一个部门,同一个部门划分为一个独立的子网,一个子网使用一个vlan,
7.测试与诊断
7.1查看配置信息
(1)在三层交换机S0里配置show run命令, 查得内容如下:
(2)在二层交换机S1里配置show run命令, 查得内容如下:
(3)在二层交换机S2里配置show run命令, 查得内容如下:
(4)在二层交换机S3里配置show run命令, 查得内容如下:
(5)在二层交换机S4里配置show run命令, 查得内容如下:
7.2查看VLAN信息
(1)在核心三层交换机里配置show vlan命令,查得内容如下:
7.3查看路由表
(2)在核心三层交换机里配置show ip route命令,查得内容如下:
7.4 测试主机连通性
7.4.1处于同一交换机同一VLAN联通测试
(1)测试同一vlan同一网段之间的连通性,选vlan10中的研发中心PC1与质保部门PC2使用ping命令相ping,研发中心PC1所发送的4份数据已全部被质保部PC2收到,各份数据报的最长传输时间为128ms,最短传输时间为128ms,平均传输时间为128ms。
ping得的结果如下图7-1所示:
图7-1同一交换机同一VLAN联通测试
(2)使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通过数据包传输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选择测试研发部门的主机与质保部门的主机是否连通
PC1它的IP地址是:192.168.20.2 ,PC2它的IP地址是192.168.20.3。
现在从主机PC1端开始向主机PC2发送数据包,通过直通线到达S1,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2所示:
图7-2 PC1与PC2通信经过S1
接着通过S1与主机间的直通线将数据传输到主机PC2,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3所示:
图7-3 PC1与PC2通过网间trunk链路最后,PC1向PC2发送ICMP报文,显示通信测试成功, 测试最后状态如下图7-4所示:
图7-4网内通信ICMP报文测试最后状态
7.4.2处于同一交换机不同VLAN 联通测试
(1)测试不同vlan不同网段之间的连通性,vlan20中的制造部门主机PC3与vlan30中的销售部门主机PC4使用ping命令相ping,主机PC3所发送的4份数据有4个被主机PC4收到,各份数据报的最长传输时间为127ms,最短传输时间为127ms,平均传输时间为127ms。
ping得的结果如下图7-5所示。
图7-5同一交换机不同VLAN 联通测试(2)使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通过数据包传输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选择测试
制造部与销售部是否连通。
主机PC3的IP地址是192.168.30.2。
主机PC4的IP是192.168.40.2。
从主机PC3端开始向主机PC4发送数据包,通过直通线到达S2,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6所示。
图7-6 PC3与PC4通信经过S2
接着,主机PC3通过S2和S0之间的trunk链路将数据包传送到S0,实现网间通信,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7所示。
图7-7 PC3与PC4通信经过三层交换机
接着,主机PC3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数据包存储转发后回到二层交换机S2,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8所示。
图7-8 S0到S2
接着,主机PC3的数据包再次通过S2到达PC4,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9所示。
图7-9 PC3与PC4通信成功最后,PC3向PC4发送ICMP报文,显示通信测试成功, 测试最后状态如下图7-10所示:
图7-10 相同交换机不同VLAN间联通测试
7.4.3处于不同交换机不同VLAN联通测试
(1)测试不同交换机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vlan20中的制造部门主机PC3与vlan30中的采购部门主机PC5使用ping命令相ping,主机PC3所发送的4份数据有4个被主机PC5收到,各份数据报的最长传输时间为127ms,最短传输时间为127ms,平均传输时间为127ms。
ping得的结果如下图7-11所示。
图7-11 不同交换机不同VLAN联通测试
(2)使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通过数据包传输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选择测试制造部与采购部是否连通。
主机PC3的IP地址是192.168.30.2。
主机PC5的IP是192.168.40.3。
从主机PC3端开始向主机PC5发送数据包,通过直通线到达S2,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12所示。
图7-12 PC3到S2
接着,通过S2与S0之间的trunk链路到达三层交换机,数据包经交换机存储转发,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13所示。
图7-13 S2到S0
接着,主机PC3通过S0与S3之间的trunk链路到达S3,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14所示。
图7-14 S0到S3
接着,主机PC3的数据包通过S3到达PC5,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15所示:
图7-15 S3到PC5
最后,PC3向PC5发送ICMP报文,显示通信测试成功, 测试最后状态如下图7-16所示:
图7-16 PC3与PC5通信成功
7.4.4处于不同交换机相同VLAN联通测试:
(1)测试不同交换机相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vlan30中的销售部门主机PC4与vlan30中的采购部门主机PC5使用ping命令相ping,主机PC4所发送的4份数据有4
个被主机PC5收到,各份数据报的最长传输时间为128ms,最短传输时间为128ms,平均传输时间为128ms。
ping得的结果如下图7-17所示。
图7-17 不同交换机相同VLAN联通测试
(2)使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通过数据包传输测试主机之间的连通性,选择测试销售部与采购部是否连通。
主机PC4的IP地址是192.168.40.2。
主机PC5的IP是192.168.40.3。
从主机PC4端开始向主机PC5发送数据包,通过直通线到达S2,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18所示。
图7-18 PC4到S2
接着,主机PC4的数据包通过S2到达S0,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19所示:
图7-19 S2到S0
接着,主机PC4的数据包通过S0到达S3,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20所示:
图7-20 S0到S3
接着,主机PC4的数据包通过S3到达PC5,具体传输路线如下图7-21所示:
图7-21 S3到PC5
最后,PC4向PC5发送ICMP报文,显示通信测试成功, 测试最后状态如下图7-22所示:
图7-22 PC4与PC5之间的通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