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学霸整理的化学笔记
【学霸笔记】初中化学学霸笔记(手写版)

【学霸笔记】初中化学学霸笔记(手写版)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如金属、非金属等。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海水等。
2. 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 原子按周期表排列,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3. 分子的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如H2、O2等。
- 原子通过共用或偷取电子形成化学键。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物质组成和数量关系。
二、常见化学性质和变化1.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 中和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产生氧化物和还原物。
- 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物质。
3. 气体的性质和溶解度- 气体具有可压缩性、扩散性和容易发生反应的性质。
- 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可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三、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能- 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转化的能量。
- 化学能的转化方式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四、重要化学实验1. 酸碱滴定实验- 酸碱滴定实验是用滴定管逐滴加入酸碱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的实验。
2. 燃烧实验- 燃烧实验是将物质置于明火或加热器中,观察燃烧的现象。
3. 化学合成实验- 化学合成实验是根据化学反应原理,通过添加适当的试剂合成特定物质。
以上是初中化学学霸笔记的简要内容,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一、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等)、玻璃破碎、汽油挥发等。
- 特征: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等发生改变。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燃烧(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食物腐败等。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易挥发(挥发性)。
- 化学性质。
-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将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 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温度最高;内焰较暗;焰心最暗,温度最低。
- 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 熄灭蜡烛时的现象:有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因为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步骤:- 收集两瓶空气(可用排水法或直接在集气瓶中收集),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 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在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在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得更快,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低。
【最新推荐】初中化学学霸笔记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教材配套视频课程,最精华的学习干货,尽在全品学堂微信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哦!么么哒O(∩_∩)O~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笔记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与元素-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不可再分。
-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其他元素。
-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序号,原子量表示一个原子的质量。
2. 配位数和化合价- 配位数是指一个原子或离子周围配位体的个数。
- 化合价是原子参与化合时所带电荷的数值。
3. 分子和化学式-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有电子结合形成的。
-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相对数量。
二、化学反应1.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得到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量。
2. 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为多个物质。
- 双替反应:两个物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和原子的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
三、离子反应和电离方程式1. 电离和电离方程式- 电离是指物质在溶液中分解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 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反应。
2. 阳离子的检验-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检验。
- 检验方法包括氢气通和沉淀法等。
四、酸和碱1. 酸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 酸具有酸性溶液导电、酸味酸味、酸与金属发生反应等性质。
- 酸-碱指示剂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碱的性质和碱-酸中和反应- 碱具有碱性溶液导电、苦味、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等性质。
- 碱-酸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五、氧化和还原1. 氧化和还原的定义-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氧原子的过程。
- 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氢原子的过程。
2.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是指能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自身还原。
- 还原剂是指能还原其他物质的物质,自身氧化。
六、电解和电池1. 电解的概念和电解质- 电解是指用电流将物质分解为离子的过程。
【最新推荐】初中化学学霸笔记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教材配套视频课程,最精华的学习干货,尽在全品学堂微信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哦!么么哒O(∩_∩)O~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三化学最全的学霸笔记 精辟!

初三化学最全的学霸笔记精辟!化学重点方程式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点燃=2CO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MnO2=△=2KCl+3O2↑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1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18、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19、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20、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学霸化学笔记内容1.碳钢可分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三种。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3.炼钢主要有三种设备:转炉、电炉和平炉。
4.经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火、加热和高温。
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
(2)加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初中化学笔记 一个高材生必备的笔记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SO2,SO3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化学学习方法】初三化学学霸重点总结笔记

【化学学习方法】初三化学学霸重点总结笔记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
(2)加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1、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甲烷)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2、还原性的物质:C、H2、CO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3、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助燃性物质:O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4、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5、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
6、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