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原理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原理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原理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原理

————————————————————————————————作者:————————————————————————————————日期:

3.4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教学要求

掌握甲类、乙类和甲乙类三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理解交越失真形成机理;

了解复合管结构及其特性。

一、概述

对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

1.不失真情况下输出尽可能大的功率:I与U都大,管子工作在尽限状态。

2.提高效率: = P

omax / P

DC

要高

3.集电极最大功耗: P

0=P

v

-P

C

(管耗),另一部分消耗在管子上,功放管尽限应用,选管要

证安全。

二、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放大电路按三极管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导通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甲类、乙类以及甲乙类放大。在整个输

入信号周期内,管子都有电流流通的,称为甲类放大,如下表所示,此时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电流I CQ比较大;在一个周期内,管子只有半周期有电流流通的,称乙类放大;若一周期内有半个多周期有电流流通,则称为甲乙类放大。

状态一个信号周期

内导通时间

工作特点图示

甲类整个周期内导

失真小,静态电流大,管耗大,效率

低。

乙类半个周期内导

失真大,静态电流为零,管耗小,效

率高。

甲乙类半个多周期内

导通

失真大,静态电流小,管耗小,效

率较高。

三、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 (OCL — Output Capacitorless)

(一)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采用正、负电源构成的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如下动画所示,V1和V2分别为NPN型管和PNP型管,

两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在一起,信号从基极输入,从发射极输出,R L为负载。要求两管特性相同,且V CC=V EE。

特点:去掉C,双电源,T1与T2交替工作,正负电源交替供电,输入与输出之间双向跟随。

原理:静态即u

i = 0 时,V

1

、V

2

均零偏置,两管的I BQ、I CQ均为零,u o=0,电路不消耗功率。

u i > 0时,V

1

正偏导通,V2反偏截止,i o= i E1= i C1, u O= i C1R L;

u i< 0 时,V

1

反偏截止,V2正偏导通,i o= i E2= i C2, u O= i C2R L;

问题:两管交替导电时刻,输入电压小于死区电压时,三极管截止,在输入信号的一个周期内,V1、

V2轮流导通时,基极电流波形在过零点附近一个区域内出现失真,称为交越失真。且输入信号幅度越小失真越明显。

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静态时,U

B E Q =0,u

i

尚小时,电流增长缓慢。

(二)功率和效率

1.输出功率: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有效值的乘积,就是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

最大输出功率

2.电源功率:两个管子轮流工作半个周期,每个电源只提供半周期的电流。

最大输出功率时P

DC = 2V2

CC

/ R

L

3.效率:效率是负载获得的信号功率P o与直流电源供给功率P DC之比。实用中,放大电路很难达到最

大效率,由于饱和压降及元件损耗等因素,乙类推挽放大电路的效率仅能达到60%左右。

4.管耗

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除了负载获得的功率外便为V

1、V

2

管消耗的功率,即管耗。V

1

、V

2两管消耗的

最大管耗不应超过晶体管的最大允许管耗,即P

C1m

=02P om<P CM。

5.功率管的选择

该功放晶体管实际承受的最大管耗P

C1m 为P

C1m

=V2CC/π2R L=7.3 W因此,为了保证功率管不损坏,则

求功率管的集电极最大允许损耗功率P CM为P CM>PC1m=7.3 W。

由于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中一只晶体管导通时,另一只晶体管截止,当输出电压u o达到最大不

失真输出幅度时,截止管所承受的反向电压为最大,且近似等于2V CC。为了保证功率管不致被反向电压所击穿,因此要求三极管的U(BR)CEO>2V CC=2×24 V=48 V。

放大电路在最大功率输出状态时,集电极电流幅度达最大值I cmm,为使放大电路失真不致太大,则要

求功率管最大允许集电极电流I CM满足I CM>I cmm=V CC R L=3A。

例题分析

(点击查看)

四、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一)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克服交越失真的思想:管子工作在甲乙类,处于微导通状态。两管合成后,相互补偿,消除失真。电

路如下图(a)所示,利用二极管进行偏置,直流电源给V

1、V

2

提供静态电压。

工作原理:

当u

i = 0 时,V

1

、V

2

微导通。

当u

i < 0 (从小到大变化时),V

1

微导通→充分导通→微导通;V

2

微导通→截止→微导通

当u

i > 0 (从大到小变化时),V

2

微导通→充分导通→微导通;V

1

微导通→截止→微

导通

实际电路如上图(b)和(c)所示。

(二)复合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复合管(达林顿管)

目的:实现异型管子参数的配对。

复合管:由两只或两只以上的三极管按照一定的连接方式,组成一只等效的三极管。

复合管的特点:类型与组成复合管的第一只三极管相同;其它特性由最后的输出三极管决定。

复合管的四种组合方式:

复合管的组成规则:

1) B1 为B,C1 或E1 接B2,C2、E2 为 C 或E;

2)应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3)复合管类型与第一只管子相同。

2.复合管互补对称放大电路举例

1.电路组成

2.工作原理

当 u i > 0 时:V 2 导通,C 放电,V 2 的等效电源电压 0.5V CC 。 当 u i < 0 时:V 1导通,C 充电,V 1 的等效电源电压 + 0.5V CC 。 注意: 应用 OCL 电路有关公式时,要用 V CC / 2 取代 V CC 。

3.OCL 电路和 OTL 电路的比较

OCL OTL

电源 双电源 单电源 信号 交、直流

交流

频率响应 好

f L 取决于输出耦合电

容 C

电路结构 较简单 较复杂

P omax

例题1.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VCC = VEE = 24 V,RL = 8 ,忽略 UCE(sat)求该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Pom 以及此时电源供给的功率PDC和管耗PC1,并选管。

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