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从诗歌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诗歌的价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价值。

晏殊破阵子教案

晏殊破阵子教案

晏殊破阵子教案教案标题:晏殊《破阵子》教案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晏殊和他的作品《破阵子》的背景和意义。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介绍晏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简要介绍《破阵子》这首诗的背景,它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步骤二:诗歌分析(20分钟)1.分发《破阵子》的诗歌原文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的篇幅、韵律和押韵方式。

让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押韵和平仄的规律。

3.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

4.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铁马冰河”代表战争的残酷和破坏。

步骤三:情感和主题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战争的痛苦、对家园的思念等。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如战争的破坏力、对家园的眷恋等。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辩论。

步骤四:扩展阅读(10分钟)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晏殊的作品,如《浣溪沙》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晏殊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2.鼓励学生自己写一首与《破阵子》主题相关的诗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晏殊和《破阵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2.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资源:1.晏殊《破阵子》的诗歌原文2.其他晏殊的诗歌作品3.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4.课堂讨论和辩论的指导问题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收集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估他们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破阵子 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 辛弃疾教案

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标题:《破阵子》辛弃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词,学生将能够了解并理解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以及其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3.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了解词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

2. 学习辛弃疾《破阵子》的内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意义的理解。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古代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电子板书。

3.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1. 师生互动,进行词的初步讨论。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能举例说明一下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逐步引导其了解古代词的特点。

2. 展示辛弃疾的画像,引出话题:“你们听说过辛弃疾吗?辛弃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独特。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词《破阵子》。

”步骤二:课文阅读和讨论 (15分钟)1. 教师将《破阵子》的原文呈现在电子板书或PPT上,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一遍。

2. 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a. 词的主题是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b. 词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c. 词的结构和韵律如何?对于表达情感起了什么作用?3. 每个小组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或者与其他小组交流,学生分享观点。

步骤三:课文分析和文化背景讲解 (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解释其中的文化意涵。

2. 介绍辛弃疾的背景(宋朝、南宋政权动荡的时期)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向学生提供更多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的背景信息。

3. 解读词的形式和韵律结构,如何通过形式来表达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四:欣赏与鉴赏 (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并邀请学生与彼此分享对这些词的欣赏之处。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古典诗词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1.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2. 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图片、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音频资料。

3. 准备相关诗词的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1.2 展示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描绘的自然景色。

1.3 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3.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3.2 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案例分析4.1 展示相关诗词的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破阵子》教案1

《破阵子》教案1

《破阵子》教案1
《破阵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2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词用梦境来抒发报国之情的抒情方法,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本词通过前九句与末一句进行对比、以壮衬悲来突出主旨的特色。

教学课类型精讲教学方法研讨主要教具多媒体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赏析
板书设计破阵子辛弃疾梦境(战争场面)抒发抗金救国的远大理想现实(白发生)
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结合)
课后反思
时间阶段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朗读交流赏析诗句体会意境总结构思特点布置作业

导入前一首词里我们已经接触了辛弃疾这个人物,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这首词在风格上与《西江月》不同,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注意体会。


朗读请同学朗读,体会词的内容。

范读、齐读、点评小组自由朗读、交流、有自己的话说说对词的内容的理解。

(概括内容、感情)师生点评、交流。

词中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的壮观军容,。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教案《破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熟读并理解白居易的《破阵子》。

2. 掌握《破阵子》的基本意思和写作手法。

3.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2. 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白居易的《破阵子》的故事背景。

2. 理解《破阵子》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难点:1. 学会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2. 熟读并理解《破阵子》的基本意思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要介绍白居易这位唐代著名诗人以及他的作品,引入《破阵子》这首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文本(15分钟)分段解读《破阵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 分析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手法,给予肯定和指导。

4. 语音语调练习与朗读(20分钟)利用课堂录音或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破阵子》。

5. 听课评析(10分钟)播放名家朗读的《破阵子》,让学生聆听,比较差异,体验不同的朗读风格。

6. 小组对话(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对话,讨论、分享及比较自己的朗读心得体会。

7. 个人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内心感受的短文,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8. 展示与分享(15分钟)学生读出自己创作的短文,并进行展示和分享,班级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鼓励。

9. 总结与反思(5分钟)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个人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板书设计《破阵子》教案知识目标:- 熟读并理解白居易的《破阵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 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自己情感的表达能力。

破阵子初中教案

破阵子初中教案

破阵子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破阵子》;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2. 诗词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 诗词情感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词全文、字词解释、意象分析、背景介绍等;2. 学生准备《破阵子》全文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齐读《破阵子》。

二、诗词字词解释(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释诗词,解释生僻字词;2. 学生跟读,确保字词理解正确。

三、意象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破阵子”、“剑气”、“秋水”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3. 教师总结,强调意象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四、意境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如“雄浑”、“悲壮”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3. 教师总结,强调意境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五、表达技巧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3. 教师总结,强调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六、背景介绍(5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破阵子》的创作背景,如历史背景、作者心态等;2. 学生听讲,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

七、情感把握(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情感,如豪迈、悲壮等;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诗词情感的把握;3. 教师总结,强调情感在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九、作业布置1. 背诵《破阵子》;2. 写一篇关于《破阵子》的读后感。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与主题。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歌主题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歌欣赏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解析:(1)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深入剖析诗歌主题。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提高创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1)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分析其他古代诗词,体会其艺术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能理解词的内容,体悟词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
能理解词的内容,体悟词人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词的故乡。

我们为有如此厚重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

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博大精深,宋词因为有了苏轼、陆游、李清照而流光溢彩。

历史的车轮滚到宋朝,辛弃疾的诞生,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出示课题)
二、自学互动
读诗五步法:
第一,知诗,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代表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第二,读诗,懂得读背诗词五个要求: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懂内容、读出变化和感情、讲究技巧和方法
1、读背的第一要求是:读准字音。

请读准加线字的字音。

陈同甫麾下炙五十弦的卢霹雳
(一读安排:师生齐读)
2、读背的第二要求是:认准字形。

请在文中用红笔标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

(二读安排:一齐重读易错字)
3、读背的第三要求是:读懂内容。

请结合课下注释,译出该词大意,不懂的和同学老师商量。

注意“八百里”、“五十弦”、“塞外声”、“的卢”的含义。

(生质疑,师生解疑。

学生说出该词大意。


(三读安排:重复读每句最后几个字)
4、读背的第四要求是:读出变化和感情。

请小组讨论该词中
(1)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急切;(2)哪一句应读得最激昂;(3)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深情;(4)哪一句应停顿最长。

(四读安排:单个读)
5、读背的第五要求是:讲究技巧和方法。

请尝试用下面的方法,(更欢迎用自己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背诵该词。

(1)情景再现法; (2)角色替代法;(3)提纲缩扩法;
(4)线索引导法;(5)对比背诵法;(6)句段篇递进法
(五读安排:左右分部,轮流背一句检测)
6、请用最漂亮的字迹默写该词。

写完后同桌互改,把错字再次标出来。

第三,说诗,了解诗词的内容。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词,3分钟后,指名同学接龙翻译。

译文: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都吹响了号角。

在军营里,官兵正在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乐曲,沙场上正在进行秋季大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弦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统一大业,得到生前死后的美名。

第四,悟诗,请同学们根据词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5分钟后,指名同学口头回答: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可怜
2.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比喻。

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第五,品诗
【课堂小结】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

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

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当堂训练】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必做题)
2.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必做题)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必做题)
4、朗读、背诵这首诗。

(课外做题)
5、把读完该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课外做题)
附: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