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2023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名师同步教案5篇

2023年小学五年级语文名师同步教案5篇____小学五年级语文名师同步教案1《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目标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3.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这些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隼、瀚”等5个生字,会写“冠、俯”等10个生字,掌握“猎豹、鸵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按照事物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来安排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2)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似虎不是虎,速度快过虎,身披花点衣,羚羊填饱肚。
——打一南非动物生猜谜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猎豹是动物界非常的运动健将,它奔跑的瞬间时速可达一百千米每小时。
猎豹厉害吧?可是,还有比猎豹更厉害的呢?它们是谁?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
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速读检测。
(出示课件5)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把握文章内容。
如果我们能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阅读的效果是不是就会增强呢?下面,我们就进行速读练习。
1.共700多字,我的阅读速度为_______分钟。
2.讨论、交流:如何才能加快阅读速度?3.速读课文,你有什么体会?生读课文,交流。
(预设)生1:我读这篇文章,用了大概5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我先根据题目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样读得更快一些。
生2:我读这篇文章用了4分钟。
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词语,我也不纠结,而是直接越过,继续读下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金色的鱼钩》名师教案

《金色的鱼钩》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略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入情入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自学——读通课文1、导语切入。
简要复习《再见了,亲人》之后,教师切入: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是多么令人感动呀。
是的,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年代,都有许许多多令我们感动不已的人和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就是讲述一位红军老班长感人至深的故事。
2、揭示课题。
板书《金色的鱼钩》,齐读课题。
3、简介背景。
教师边播放《长征》红军过草地的音乐,边讲述:红军长征所经过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
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
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
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暴来去无常。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
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一路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课文所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通过播放《长征》红军过草地的音乐,并简介历史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学习作好情感铺垫。
4、明确要求,教师指名读“阅读提示”。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令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3)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句话的理解。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阅读提示”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
“阅读提示”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实践的拓展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片段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语文片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和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片段的理解能力,能够正确解读片段中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片段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分析片段内容,发展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片段教学的内容是选取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若干篇章,将其拆解成片段,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片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1. 预热活动教师可通过一些简短的故事片段或者短文段落作为预热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思考片段中的关键信息。
2. 片段阅读与理解教师将选取的文本片段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尝试理解文本中的意思。
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对片段的理解。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交流自己对于片段的理解和想法。
3. 语言运用活动教师提供一些与片段内容相关的语言表达活动,鼓励学生使用片段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创作和表达。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4. 创造力发展活动教师提出一些与片段相关的创造性问题,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思考和回答。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彼此的创作灵感。
5. 合作与展示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每个小组完成活动后,可以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验。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检查学生对于片段内容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检查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情况,可以通过创造性问题的回答和成果展示进行评估。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自相矛盾》名师教案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思维火花”这一主题,安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
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
《自相矛盾》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既夸自己的盾最坚固,又夸自己的矛最锋利,有人问他让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却无法回答的故事。
《田忌赛马》讲述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第二次比赛田忌在好友孙膑的帮助下反败为胜的故事。
《跳水》讲述了在一艘帆船上,船长的儿子在一只猴子的挑逗下一步步走上横木,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水,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自相矛盾21.会认1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2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文言文《自相矛盾》,理解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分角色朗读《田忌赛马》,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默读课文,分析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4.默读《跳水》,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讲讲这个故事,分析船长的思维过程,思考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田忌赛马 2 跳水 2习作 2 选两个人物和学生一起组成一个探险小队开始探险之旅,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不仅要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还要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语文园地 2 1.系统性总结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
2.运用练习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体验情感、仿写句子的能力,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5 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父爱之舟》名师示范课教学设计

《父爱之舟》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设计理念】本案教学内容隶属于统编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19课。
本单元教学目标为“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可见,在执教本案时,抓住场景、细节两个关键词进行解读、助学,方可抵达目标。
《父爱之舟》写于吴冠中的晚年,以不同的生活场景、细节,回忆其父亲,不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感人至深的“情”取胜。
这样的散文,执教的难度在于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回避因文体特点而导致的连篇累牍。
设计上,采用“精讲”+“延展”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品味部分文字蕴含的情感,并获得方法后,自主迁移。
【教学准备】熟读课文。
【教学学段】第三学段五年级【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事1.了解作者2.简单了解作品3.谈论如何以画家的方式表达情感【解析:从作者入手,进入文字所营造的特殊环境。
创设学习应有的情境】二、初读课文1. 浏览全文,寻找“舟”的形象2.讨论:为何画家已经绘制多个“舟”的形象,却一再表达——难以言说,难以表达?3.寻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4.初步感受,场景中蕴藏的情感。
【解析:从整体切入,结合统编教科书课后练习,初步完成对场景的捕捉,对情感的体会。
确保本案中关于“场景品读”的目标达成。
】三、品味体会1.重点品味细节“铺床”2.提取品味的方法3.指导朗读,加深理解【解析:对细节的执教环节,可以做“过细”的设计,让学习的样本生成,构成延续时的先验组织。
同时也确保本案中“细节品读”的目标达成。
】四、拓展延伸1.比对相关经典中,相似的情感表达方法2.完成散文中其他细节的自主品读3.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互文【解析:促成迁移的发生,让学习增效。
】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做到“三抓”: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书写要准确、工整、清洁,不能“虎头蛇尾”或“龙飞凤舞”。
抓技能:如想问题、做作业时,要求准确迅速,在质中求快;语言表达务求清楚、生动、手工操作、口头背诵务求熟练。
翠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名师讲课分享与交流探讨

【翠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名师讲课分享与交流探讨】翠鸟小学是一所优秀的小学,在当地的教育界和家长当中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作为该校的一名语文老师,我有幸参与了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的编制和交流探讨。
今天,我将分享一下这个教案,并谈谈我们的交流探讨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教学背景1.学生特点翠鸟小学的三年级学生都是八九岁的孩子。
他们身体健康,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尝试新事物,但容易分心、注意力集中难度较大。
部分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不太好,需要老师多花时间进行指导。
2.教材内容从第一讲到第十讲,三年级语文的教材以“阅读与民主”为主线,强调阅读的基本能力与学习方法,探讨民主、辩论、小组合作等议题。
在文学作品方面,主要围绕着童话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科普知识等。
3.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③加深学生对生活、对民主、对环境的关注与认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学期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会通过多渠道开展活动,比如组织班级读书会、阅读推荐活动、主题阅读等,借助课外阅读和非常规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逐渐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2.难点在学生思考和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尚未达到预期水平,即使是相对简单的文章也难以完全掌握其含义和逻辑结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讲解、引导。
三、教学策略1.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策略。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日常表现进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前进行策略定位,为教学难点做准备。
2.引导与探究在教育教学中引导与探究是一个重要的策略,该策略的实施可以为学生们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信息提供有效的方式。
最新名师公开课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最新名师公开课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名师公开课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⑴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一自然段。
⑶学习课文写的四件希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发展目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课文中我的外貌,体会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穿着和外貌。
【教学的重点】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的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我的外貌。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那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
(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
出示课题少年闰土本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二、启发定向,选择目标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想象课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确定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1、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那几件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2、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3、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4、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引语: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
三、整体感知,小组合作,自主释疑1、选择几个问题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
2、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小伙伴,讨论自己学不懂的生字和新词。
3、在老师发下的卡片上,选自己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那些地方需要注意,那些需要提醒同学们,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祭祀忙月秕谷鹁鸪四、重点学习四件事,品读、感悟1、选择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交流: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2、稀奇事在课文中是指那些事?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优秀11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优秀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11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的写作思路。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篇一《彩虹》教学目标1、通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形声字特点识字等方法,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读好读懂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3、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和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4、积累词语“荡来荡去、飘啊飘”,并仿照拓展。
教学重点: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读出问句的语气。
感受想象的美好纯真。
教学准备:写好句子的磁力贴教学时间:2课时一课时一、猜字导入,引出课文1、教师写甲骨文“虹”,学生猜是什么字,怎么猜出的。
教师讲字源。
2、板书“彩虹”,谈话:彩虹什么样?3、出示一自然段:(1)指名读,齐读。
(2)识记“座”,积累“一座……”的词语。
(3)理解“美丽的桥”就是彩虹。
指名读一自然段。
4、引出课文:你想过走上这座美丽的桥吗?这篇课文中的小姑娘就有奇妙的想象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文中的“我”想走到桥上干什么?2、同桌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师:别急着说,先跟同桌轮流读一遍课文,想清楚,和同桌练习说说,再举手吧。
3、指名读课文,回答问题“我”想到桥上干什么?三、读懂第二自然段1、读好一句。
(1)师:文中的“我”想象多奇妙。
课文写得也很有意思。
你能读懂吗?先来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标出句子。
出示:浇花用的水壶那把浇花用的水壶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学生自读,齐读。
(2)师:“我”要的是什么?她要水壶干什么?读第二句吧。
2、读好第二句(1)出示第二句。
自读齐读。
师做动作,学生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篇一:名师案例《桥》优秀教学设计】
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桥》是一篇小小说,本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
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
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
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
内涵。
这篇文章展现了小说的一些表达特点:1.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除了小说体裁体现的这些特点以外,课文还重在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高尚的品质,在这里既可以进行一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也可以是一种习作方法的指导,学
习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在
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多读感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既感受小说的以上表达特点,同时感悟人
物高尚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村支书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
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抓住
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通过对比
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领悟环境
描写的衬托作用。
3.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
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突破:聚焦老汉,通过朗读关于老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的语句,感悟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感受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四、教学设计
(一)检测、巩固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放肆、呻吟、势不
可当”等。
2.学生体会怎样写对、写好“奠”字,师指导书写。
(二)谈话导入
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
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得到了全村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设计意图】学生对老汉的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聚焦老汉形象、品质
1.学生读课文第7~22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写,看看哪处
描写最能打动你。
2.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
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可丰富学生的感悟。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描写。
(1)抓住老汉的语言描写。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同
学们观察这几句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句式简洁,感叹号连续出现
三次。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形势危急,而老汉的喊话像大山一样坚定,是一
个临危不乱的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语言描写。
(2)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恶劣的环境,人们慌乱的局面。
①
找到文中相关语句描述环境的恶劣,学生谈体会。
抓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句较
强的表现力。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在对比朗读中,
体会比喻、拟人句的表现力,感受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②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人们的慌乱呢?抓住“跌跌撞撞、你拥我挤”
等关键词来体会。
【篇二:名师教案获奖教案优秀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
《桥》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设计备课教师景仁贵2013 年 3 月19 日
【篇三:优秀教案获奖教案名师教案五年级语文《晏子
使楚》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年月日
化峪联区五年级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韩芳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