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及历史朝代歌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百科名片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目录[隐藏]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来历[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意思1、二十四节气歌内容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1 对“春雨惊春清谷天”的解释111 “春雨”指的是雨水节气,此时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是农耕的重要时期。

112 “惊春”即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113 “清谷天”中的“清”是清明,是人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日子;“谷”指谷雨,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12 对“夏满芒夏暑相连”的解释121 “夏满”中的“满”是小满,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

122 “芒夏”的“芒”指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节气。

123 “暑相连”说的是小暑和大暑,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高,湿度大。

13 对“秋处露秋寒霜降”的解释131 “秋处”的“处”是处暑,意味着炎热的暑天结束,天气逐渐转凉。

132 “露秋”中的“露”是白露,此时昼夜温差较大,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

133 “寒霜降”里的“寒”是寒露,气温更低,露水快要凝结成霜;“霜降”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季,霜会频繁出现。

14 对“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解释141 “冬雪”中的“雪”是小雪,此时开始降雪,但雪量较小。

142 “雪冬”的“冬”是大雪,标志着降雪的可能性更大,雪量增多。

143 “小大寒”分别是小寒和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寒风凛冽。

2、二十四节气歌的意义二十四节气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准确地反映了季节、气候和物候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1 农业生产方面农民可以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比如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2 日常生活方面节气歌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饮食、起居、养生等。

在不同的节气,人们会选择相应的食物和生活方式来适应气候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23 文化传承方面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

节气之歌与朝代表

节气之歌与朝代表
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长安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唐朝(618-907,含武则天南周政权)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唐哀宗李柷
五代十国(907-960):
后梁907-923开封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南宋1127-1276临安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
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元昊
金1127-1234会宁黑龙江阿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末帝(金昭宗)完颜承麟
元朝1271-1368大都北京注: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8年改国号“大元”)元太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孙皓
西晋266-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
东晋318-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晋安帝司马德宗
十六国304-439: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另有西燕、冉魏等不记入十六国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对应着: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
历史朝代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两只老虎》
商周秦汉商周秦汉隋唐宋隋唐宋元明清republic元明清republic毛泽东毛泽东
赵汉公元23年-24年邯郸河北邯郸汉帝王郎

二十四节气歌及传统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传统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传统含义二十四节气歌及传统含义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一、二十四节气歌及传统含义二十四节气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

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

完整中国二十四节气歌

完整中国二十四节气歌

完整中国二十四节气歌编辑词条二十四节气歌(一)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1月30日,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面小编准备了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什么,欢迎大家参考!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流传至今“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时至今日,每到小雪和大雪两个节气,在南北方的农村仍有“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村民们至此便开始准备年货。

据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

为便于记忆,众多二十四节气歌流传至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为孩童所背诵。

二十四节气来历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4节气歌谣

24节气歌谣

24节气歌谣一、经典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此歌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的歌诀,是整个节气歌的主体,后四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时间规律。

二、其他节气歌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

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风格各异的《节气歌》。

1、七言节气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2、表征节气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忙种开了产,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店,处暑动刀廉。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养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碴上。

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航船。

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3、百子节气歌在巴蜀地区,还流传着一首《节气百子歌》,每句以”子”结尾,描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和乐: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去躲帐主子。

4、明清节气词清末同治、光绪年间,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新颖别致地用节气和戏剧名称编写一首《节气歌弹词》进行演唱,深受广大听众欢迎。

二十四节气歌及历史朝代歌

二十四节气歌及历史朝代歌

二十四节气歌及历史朝代歌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夏季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季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冬季
立冬
11月7--8日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冬至
12月21--23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夏季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季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冬季
立冬
11月7--8日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冬至
12月21--23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