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感怀诗

合集下载

感怀人生的诗词

感怀人生的诗词

感怀人生的诗词
1.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你想想,人生就像那飞鸿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一会儿就没了。

这人生啊,过得可真快。

2.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人生就像一场大梦,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这秋天一来,就觉得人生又凉了几分。

3.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喝酒的时候唱歌,人生能有多久呢?就像那早晨的露水,过去的日子太多苦啦。

4.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就像一场艰难的旅行,咱都是行人。

在路上有苦有乐,都得接着走。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种日子多自在呀。

人生有时候就得慢下来,享受一下这美好的时光。

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生有起有落,就像那沉了的船旁边有千帆驶过,病了的树前面有万木争春。

别灰心,总有希望。

7.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的时候就得好好享受,别让酒杯空着对着月亮。

该乐的时候就得乐。

8.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拿着竹杖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轻松呢。

谁怕呀?披着蓑衣在烟雨中走过一生。

人生就得有这股洒脱劲儿。

高考专题复习:即事抒怀诗鉴赏

高考专题复习:即事抒怀诗鉴赏
(1)通过回忆两人最亲密交往的阶段表达深厚的友情以及对 朋友的不舍和惦念。 (2)朋友被贬远方,怀有深深的感伤和满怀孤寂和惆怅感。 (3)虚写朋友离京后的情景,抒发思念之情。
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① 杨大风雨李[嘉注祐] 陆游
吴门别后蹈沧州,帝里相逢俱白头。
自叹马卿常带病,还嗟李广未封侯。 棠梨宫②里瞻龙衮③,细柳营前著豹裘。
“扁舟不系”源于《庄子》中的“巧者劳而知者忧,无 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请结合庄 子中的这几句话与尾联的含意简要分析诗人的心境。
①指向他人:表达了有负同僚期待和嘱托的愧疚之情; ②指向他人:与同僚(朋友)心意相通的互勉/劝慰之情; ③指向个人际遇:以庄子之语自嘲,虽有济世之志却无能为力的 伤感; ④指向个人际遇:用“不系舟”典故,含蓄表达远离尘世、无为 无求、皈依自然的向往。
景中人的心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中的景,其实都关联了诗人的某种感情。
古诗感情,无外乎四类。 一是儒家之积极入世,直面现实,这是绝大部分古诗的内容; 二是道家的无为,有天马行空的浪漫,也有消极避世之情怀; 三是佛家的禅,指向空灵(表面上“景”中无人,全是空境, 但实际上人又无处不在),来表暂得的安宁与超然; 四是指向生活理趣,以宋诗为主,相当于诗人自自然某景某事 得出的一些启发。
①尾联的意思是世间事物的变化谁能预测?归时天已经放 晴,斜照映红了十里归途。 ②诗人感叹人生中的得失如自然界中的雨晴一样难测,又 何需萦怀。 ③表现出诗人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送人过卫州① 杨巨源
忆昔征南②府内游,君家东阁最淹留。 纵横联句长侵晓,次第看花直到秋。 论旧举杯先下泪,伤离临水更登楼。 相思前路几回首,满眼青山过卫州。
2. 抒的什么情 即事中的所抒之情,依然包括四个维度。即指向现实,指向个体的精神满足,指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

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

其提问方式有: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

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

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学生答案诗中采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是夸张的手法;人在秋日原野上分外悠闲是直抒胸臆。

分析答案找出了诗句中的重要景物,但是分析手法时出现了错误。

不是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而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景物——落日、鸟、秋原。

然后通过指出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现手法。

落日、鸟儿是动态的,秋原是静态的,由此得知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

最后分析情景关系,不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寓情于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开阔的秋日原野,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空旷幽静的画面,由此分析出寓情于景的手法。

示例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例2 读赵善庆《水仙子·客乡秋夜》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即事抒怀诗歌鉴赏

即事抒怀诗歌鉴赏
秋风所破歌》《观刈麦》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达了劳动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我们要感悟体味附着在事与物之上的情感因素。 这类诗作往往是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出感慨,所以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这类诗作往往是因一点事由而生发出感慨,所以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事,我们首先要了解。 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它是析的根底,析的前提;
段,评的条件;评是作者通过具体分析得 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达了劳动者怎样的矛盾心理? 析是对诗歌隐含信息的开掘、分解和剖析,它是评的手段,评的条件;
到的结论,它是析的目的,也是析的归宿。 在完成诗歌鉴赏题时,要注意做到叙、析、评的结合,切忌架空分析,失之悬浮。
杂情怀。而事与怀之间的联系就是我们的 这三首诗歌,诗人们运用了哪些修辞和表现手法抒怀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了解了诗中所写之事后,更重要的是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文字。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 1、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答好即事感怀诗歌的鉴赏表述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诗歌所叙事情,来分析诗人的复杂情怀。
即事感怀诗鉴赏要点
• 1、 “事〞: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 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它是析的根底,析的前提; 绪 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1、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叙是对诗歌相关内容的援引或简述,它是析的根底,析的前提; 重点:掌握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步骤。
• 2、“怀〞:诗人因为所遇之事抒发了 自主复习:《行路难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
即事抒怀诗歌鉴赏
即事感怀诗
•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 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 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 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 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 或讴歌河山。

高一抒情作文:即兴作诗_300字

高一抒情作文:即兴作诗_300字

三一文库()高一抒情作文
即兴作诗_300字
海石烂,心亡腐;天塌地陷,魂亡朽。


漫漫竦岭,扳者仰而顾之,顿为:“时过境迁,荒木衡杂,野物未诎于烧,数百年沧桑覆泉哗
哗然。

寻千里踏江南,身处顶,曾临众目睽睽
之畏也;今朝俟已终,待至领险峻。

”俯首平路
见战马鸣啼,鼓亦响隆隆之势,再呛烟生雾茫茫,刹那樯橹灰飞散尽,还颅热血搏英雄。


止剩寒骨,勇合存邪?赏材仅赐赫战功名,立
雕碑否?此举非得失本兮而为之,实为之,先
念众幸则万幸,先灭众虑则释然。

故距骄子讽吾阙,答曰:“虽不甚汝多知乎,但谕理道常情,世事长短补阙非本身所具,财礼贵贱雅俗本非所直。

问何多物甚贵,事理
皆入心且多思;欲过高,使其倦,又好高估自
无物之直。

见善则迁之物,久久,排初者也。

要皆由心造,非质之所能。

20 × 20。

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

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

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
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如下:
《自己即兴》
自己即兴赋诗篇,笔墨挥洒意盎然。

心随明月飞天际,情寄清风拂山间。

一曲高歌惊宿鸟,半壶浊酒醉流年。

人生如梦须尽欢,莫待白发空悲怜。

《自己即兴》
自己即兴笔下游,字里行间尽风流。

山川草木皆成趣,日月星辰共入眸。

不问人间多少事,但求心境自清幽。

闲来无事常吟咏,一曲清歌醉小楼。

《自己即兴》
自己即兴赋新篇,字里行间情意绵。

月照花前人影动,风吹柳下鸟声喧。

一壶浊酒邀明月,半卷诗书度余年。

莫道人生多苦短,且将心事付云烟。

《自己即兴》
自己即兴写春秋,笔墨飞扬意未休。

月照山川情满怀,风吹草木韵悠悠。

一曲清歌传四海,半壶浊酒醉九州。

人生如梦须奋进,莫待白头空悲愁。

1/ 1。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木兰花慢·春兴元·吴存问东君识我,应怪我、鬓将华。

甚破帽蹇驴,清明无酒,寒食无家。

东风绿芜千里,怕登楼、归思渺天涯。

烟外一双燕子,雨中半树梨花。

日长孤馆小窗纱,新火试团茶。

想明月湾头,家家笋蕨,井井桑麻。

年华不饶倦客,早青梅如豆柳藏鸦。

欲逐梦魂归去,客窗一夜鸣蛙。

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火试团茶”,写点火烹茶,一扫前文的凄凉孤寂,表现作者心境闲适愉悦。

B.“家家笋蕨,井井桑麻”采用虚写手法,想象故乡春事繁忙的景象,表达思乡之情。

C.“早春梅如豆柳藏鸦”,写梅已结子柳枝茂密,表现的是春光将尽,形象而贴切。

D.“客窗一夜鸣蛙”,既化用典故“青草池塘处处蛙”,又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2.请简要赏析“烟外一双燕子,雨中半树梨花”。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沅水驿(明)王守仁①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

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耶溪②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

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余姚县(古属绍兴府)人。

本诗是诗人因触怒权贵被谪至贵州龙场途中所作。

②耶溪,即若耶溪,绍兴著名的溪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辰阳”“沅州”是诗人被贬谪到贵州的途径之地,“古驿楼”照应标题中的“沅水驿”,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地点。

B.颔联突出路途中环境的空寂荒凉。

“风土异”即自然环境不同,“瘴云浮”写出南方瘴气重的特点,突显自然环境的恶劣。

C.颈联中的“耶溪”巧妙化用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的“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之意,表达作者因被贬而厌倦官场之情。

D.尾联选取了“鹤”的意象,但其含义与刘禹锡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不同。

4.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诗

白雪歌送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 在注重了“即事”,即所写的是什么事之后,更重要 应把握诗人通过此事抒发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情怀。赏 诗大多为赏情。之所以采用“即事感怀诗”的说法, 而不选“叙事诗”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高考指挥决定 的。那些由于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感慨的诗,也有些 是偏重于叙事的。比如杜甫《三绝句》中有一首: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 肘,回头却向秦云哭。”诗中记叙了一位逃难者的哭 诉情形,就是诉说有二十一户人家为了躲避战乱而逃 往四川,到现在只剩下一个人了。这样一首短小精悍 的叙事诗,的确堪称精品。但是,像这一类倾向于客 观叙述而作者自己没有进入诗中的叙事诗,在古代诗 坛中并不多见,尤其那短小的律诗、绝句更为绝少。 因其少之又少,被选入高考作为鉴赏的对象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
一、概念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

二、主题思想
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三、鉴赏要领
1、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

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

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

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2、赏析"事"与"怀"的结合。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
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3、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

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

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

前两句是当年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

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

短短的四句,时间跨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

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是乐景写哀,"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
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

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四、实题演练
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答: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答:
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4分)
答: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4分)
答: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
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