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复习1答案..
国开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计分作业1-3参考答案

错
【答案】:错
26.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对
错
【答案】:错
27.齿轮传动的啮合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造成一定的传动死区,若在闭环系统中,传动死区会使系统产生低频震荡。()
对
错
【答案】:对
28.在滚珠丝杠螺母间隙的调整结构中,齿差式调隙机构的精度较高,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对
错
23.齿轮传动系统中各级传动比的最佳分配原则中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是使所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换算到该齿轮传动系统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最小。()
对
错
【答案】:错
2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对
错
【答案】:错
25.双螺母消除轴向间隙的结构形式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能够精确调整。()
图电动机驱动的二级齿轮传动减速传动系统
解:设一级齿轮的传动比为i1,第二级齿轮的传动比i2,其中i2=i/i1。
转换到电机轴的齿轮惯量为(
)。(1分)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根据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令 ,可求得(
)。(1分)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答案】:B;A
44.选择传感器时,应选用精度尽可能高的传感器。
对
错
【答案】:错
A.不变
B. 0.25倍
C. 0.5倍
D. 2倍
【答案】:0.5倍
52.步进电机转角的精确控制是通过控制输入脉冲的()来实现的。
A.数量
B.通电顺序
C.步距角
D.频率
【答案】:数量
53.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是模拟式传感器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的能源有电源、气压源和液压源。
★市场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定期预测和定量预测。
★机电设计的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和进行手机质量评审★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和硬件接口组成。
★在多级传动中,为了减小传动误差,传动比的分配应遵守先小后大原则。
★机电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在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影响系统传动精度的误差可分为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两种★对于线性控制系统,若要求在达到高精度的同时减小定位时间,则必须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
提高固有频率和阻尼可以提高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液压系统的伺服控制元件主要有电液伺服阀和电液比例阀★典型开关量I/O模板的I/O电气接口的主要功能有滤波、电平变换、光电隔离和功率驱动。
★计算机的指令进行D/A转换后,需经过信号调理环节才能驱动执行机构。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参数主要有灵敏度、线性度、迟滞和重复精度。
★传感器输入特性的主要参数是输入阻抗或静态刚度。
★执行机构,选择较大传动比可使系统的相对阻尼系数增大,有利系统稳定。
★机电产品设计类型可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参数设计三类。
★当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等于转子质量时,系统能达到惯性负载和驱动力矩的最佳匹配。
★步进电机的最大动态转矩小于最大静转矩,并随着脉冲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二)选择题★开放式体系结构中的VLSI是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下移动电话不属于机电一体化产品。
★数控机床需要进行抗干扰设计。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或频率响应函数)是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丝杠螺母机构在闭环外,所以它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影响输出精度★闭环控制,齿轮减速器在前向通道,它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步进电机转动后,其输出转矩所工作频率增高而下降★采用脉宽调制进行直流电动机调速驱动是,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改变电枢贿赂的平均电压而实现机的平滑调速。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库(含答案)

机电一体化复习题库(含答案)一 名词解释1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以系统为出发点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2 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获得精确的位置、速度及动力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
3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具有反馈的控制系统。
4 逆变器是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电路。
5 SPWM 是指脉冲的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 波形。
6 它是把组成微机的CPU 、存储器I/O 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等制作在一块集成芯片上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
7 I/O 接口电路也简称接口电路。
它是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部件(电路)。
它在主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8 I/O 通道也称为过程通道。
它是计算机和控制对象之间信息传送和变换的连接通道。
9 串行通信是数据按位进行传送的。
在传输过程中,每一位数据都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一位一位的串行传送和接收。
串行通信又分为全双工方式和半双工方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
10 硬件在外设与内存间直接进行数据交换(DMA )而不通过CPU五、简答题1. 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是一种角位移传感器,由装在被测轴(或与被测轴相连接的输入轴)上的带缝隙圆盘、光源、光电器件和指示缝隙盘组成。
光源发生的光通过缝隙圆盘和指示缝隙照射到光电器件上。
当缝隙圆盘随被测轴转动时,由于圆盘上的缝隙间距与指示缝隙的间距相同,因此圆盘每转一周,光电器件输出与圆盘缝隙数相等的电脉冲,根据测量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N ,则可测出转速为Zt Nn 60 式中 Z ——圆盘上的缝隙数;n ——转速(r /min);t ——测量时间(s)。
2. 可编程控制器有两种基本的工作状态,即运行(RUN)和停止(STOP)状态。
不管是在哪种状态,PLC都是反复不断地重复进行,直至PLC停机。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答案完工..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班级: 11春机械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一)一、填空题1.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和硬件接口电路组成。
2.机电一体化产品按用途可以划分为民用机电一体化、办公机电一体化和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
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和进行设计质量评审三个方面。
4.市场预测主要包括定期预测和定量预测方法。
5.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在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6.在多级传动中,为了减小传动误差,传动比的分配应遵守前小后大原则。
7.当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等于转子惯量时,系统能达到惯性负载和驱动力矩的最佳匹配。
8.机械传动系统中,影响系统传动精度的误差可分为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两种。
二、简答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变为可识别的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分析处理后产生控制信息。
2.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3.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系统的负载变化;传动系统的惯性;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传动系统中的摩擦与润滑。
(最新整理)~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复习题及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复习题及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复习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
复习题一、是非判断1、机电产品结构方案设计时遵循传动链最短原则的好处是使传动精度高,而传动性能稳定性降低。
(×)2、莫尔条纹具有使栅距的节距误差平均化的特点。
(√)3、滚珠丝杠传动的特点是传动效率高、运动具有可逆性、传动精度高、磨损小,使用寿命长、不能自锁。
(×)4、采用光电耦合器可以将前向通道、后向通道以及其他相关部分切断与电路的联系,从而有效地防止干扰信号进入微机。
(√)5、动态显示是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数码管,这种逐位点亮显示器的方式称为行扫描.(×)6、分辨率是D/A转换器对输入量变化敏感程度的描述,与输入数字量的位数有关。
8位数的分辨率为1/256,10位数的分辨率为1/1024。
(√)7、在机电产品中若有检测元件,则该产品的控制系统一定是闭环的。
(×)8、无源滤波器常采用LC谐振电路或RC网络作为滤波器件。
(√)9、机电产品转动惯量大可使机械负载变大,灵敏度下降,但是不影响机械系统的响应速度。
(×)10、执行机构运动循环图可以表明各机构间的配合协调关系. (√)11、机电产品结构设计是从:定量到定性,具体到抽象,粗略到精细的过程结构设计满足的目标:保证功能、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12、双频激光干涉仪是同一激光器发出的光分成幅值不同的两束光产生干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1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试卷1参考答案一.填空1. 通常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包含: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装置、执行机构、传感与检测部分和控制与信息处理五部分。
2. 结构设计中的自增强原则是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辅助效应与初始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同,总效应为两者之和;在力传递原则中,力流路线越短,零件的结构刚性__越好__;卸荷皮带轮就是结构设计中应用任务分配原则的实例。
3. 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当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4.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和分辨力等。
5. 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是通过检测电感量的变化来检测被测量的位移。
6.滚珠丝杠副中采用双螺母是为了便于螺旋副轴向间隙的调整。
7.在光栅式位移传感器中,莫尔条纹对光栅的栅距起到了放大作用。
8.谐波齿轮传动的三个主要部件是:刚轮、柔轮和谐波发生器。
9.直流伺服电机的优点是稳定性好、可控性好、响应迅速和转矩大等;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优点是无换向器、可控性好和稳定性好等。
二、简述题1.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中常常引入现代设计方法,简述你所熟悉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
2.比较滚珠丝杠副中单圆弧型滚道与双圆弧型滚道的优缺点。
3.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方案设计中黑箱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1、例如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只是常规设计方法的深化和发展,所以机械设计等相关课程所阐明的计算原理、方法和基本公式,对可靠性设计仍然适用。
但其又有别于传统设计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可靠性设计法认为作用在零部件上的载荷(广义的)和材料性能等都不是定值,而是随机变量,具有明显的离散性质,在数学上必须用分布函数来描述;②由于载荷和材料性能等都是随机变量,所以必须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求解;③可靠性设计法认为所设计的任何产品都存在一定的失效可能性,并且可以定量地回答产品在工作中的可靠程度,从而弥补了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答案完工解析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学生姓名:陶奇学生学号: 1161101206761班级: 11春机械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课程作业(一)一、填空题1.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控制软件和硬件接口电路组成。
2.机电一体化产品按用途可以划分为民用机电一体化、办公机电一体化和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
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质量目标管理、实行可行性设计和进行设计质量评审三个方面。
4.市场预测主要包括定期预测和定量预测方法。
5.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在精度、稳定性和快速响应性等方面的要求。
6.在多级传动中,为了减小传动误差,传动比的分配应遵守前小后大原则。
7.当负载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惯量等于转子惯量时,系统能达到惯性负载和驱动力矩的最佳匹配。
8.机械传动系统中,影响系统传动精度的误差可分为传动误差和回程误差两种。
二、简答题1.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测试部分的作用是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变为可识别的信号,传输到信息处理单元,经分析处理后产生控制信息。
2.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3.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系统的负载变化;传动系统的惯性;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传动系统中的摩擦与润滑。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复习试题及答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机电一体化产品按用途可以划分为和2.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一般由控制计算机、和组成。
3.在小功率传动链中,为使总的折算惯量最小,各级传动比分配应遵守原则。
4.典型的可编程控制器由编程器、微处理器、贮存器、和等部分构成。
5.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能数主要有、、迟滞和重复精度。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2.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有哪些? 3.转动惯量对传动系统有哪些影响?4.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中,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
5.简述A/D、D/A接口的功能。
三、分析题(20分)1.已知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试说明图中的各个部分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巾的哪一个基本要素?2.试分析图示传动系统中,齿轮减速器的传动误差对工作台输出精度的影响?四、计算题(24分)1.如图所示电机驱动系统,已知工作台的质量为m=50kg负载力为F1=1000N,最大加速度为10m/s2’,丝杠直径为d=20mm,导程t=4mm,齿轮减速比为i=5,总效率为ŋ=30%,忽略丝杠惯量的影响,试计算电机的驱动力矩。
2.已知某工作台采用直流电机丝杠螺母机构驱动,已知工作台的行程L=250mm,丝杠导程t=4mm,齿轮减速比为i=5,要求工作台位移的测量精度为o.005mm(忽略齿轮和丝杠的传动误差)。
(1)试采用高速端测量方法,确定旋转编码器的每转脉冲数‘(2)若将传感器与丝杠的端部直接相连,n。
=500脉冲/转的旋转编码器是否合用。
五、综合题(16分)已知电机驱动的三自由度位置控制系统,单个自由度的驱动系统如图所示,确定整系统的控制方案、画出控制系统原理图。
(至少提出两个方案)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办公机电一体化产品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民用机电一体化产品2.控制软件硬件接口3.前小后大4.电源输入/输出接口5.灵敏度线性度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答: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x)P4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P10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作过程中,与工作过程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输入、识别、变换、运算、存储、输出和决策分析等技术。
(√)P114.自动控制是在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x)P115.产品的组成零部件和装配精度高,系统的精度一定就高。
(x)6.为减少机械传动部件的扭矩反馈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机械传动系统的基本固有频率应低于电气驱动部件的固有频率的2~3倍,同时,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接近控制系统的工作频率,以免系统产生振荡而失去稳定性。
(x)P217.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取决于机构中各部件的质量和转速。
(x)P218.在闭环系统中,因齿轮副的啮合间隙而造成的传动死区能使系统以6~10倍的间隙角产生低频振荡,采用消隙装置,以提高传动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x)P44 9.进行机械系统结构设计时,由于阻尼对系统的精度和快速响应性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机械系统的阻尼比ξ取值越小越好。
(x)P2710.滚珠丝杠垂直传动时,必须在系统中附加自锁或制动装置。
(√)P3311.采用偏心轴套调整法对齿轮传动的侧隙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且可以自动补偿侧隙。
(x)P4712.采用虚拟样机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测试和评估,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增加了产品开发成本,但是可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提高面向客户与市场需求能力。
(x)P651.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体、以机械部分为核心,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的综合性技术。
(x)P7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应具有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快速响应性的特性。
(√)P203.双螺母消除轴向间隙的结构形式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能够精确调整。
(x)P354.传感器的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x)P72 5.感应同步器是一种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高精度检测元件,有直线和圆盘式两种,分别用作检测直线位移和转角。
(√)6.选择传感器时,如果测量的目的是进行定性分析,则选用绝对量值精度高的传感器,而不宜选用重复精度高的传感器。
(x)P877.传感器在使用前、使用中或修理后,必须对其主要技术指标标定或校准,以确保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P898.驱动部分在控制信息作用下提供动力,伺服驱动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驱动装置。
(√)P129.气压式伺服驱动系统常用在定位精度较高的场合使用。
(x)P10310.永磁型步进电动机即使其定子绕组断电也能保持一定转矩,故具有记忆能力,可用于定位驱动。
(√)P10911.步进电动机的转动惯量越大,同频率下的起动转矩就越大。
(x)P113矩—频特性图12.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调速特性是电机转速与其输出转矩的关系。
(x)P120 1.数字式位移传感器有光栅、磁栅、感应同步器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利用自身的物理特征,制成直线型和圆形结构的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都是脉冲信号,每一个脉冲代表输入的位移当量,通过计数脉冲就可以统计位移的尺寸。
(√)P81 2.电液伺服系统的过载能力强,在强力驱动和高精度定位时性能好,适合于重载的高加减速驱动。
(√)P1033.通常,步进电机的最高连续工作频率远大于它的最高启动频率。
(√)P112 4.脉冲分配器的作用是使电动机绕组的通电顺序按一定规律变化。
(√)P114 5.对直流伺服电动机来说,其机械特性越硬越好。
(x)P1206.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案,系统的控制精度总是高于检测装置的精度。
(x)7.一般说来,全物理仿真较之计算机仿真在时间、费用和方便性上都具有明显的优点,是一种经济、快捷与实用的仿真方法。
(x)P1388.数字化物理样机就是一种结构设计软件,强调结构上的设计。
(x)9.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越小,其控制精度就越高。
(x)P152-P153 10.PLC采用扫描工作方式,扫描周期的长短决定了PLC的工作速度。
(√)P162 11.通用型计算机系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系统中,通常都具有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
(x)P16812.现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是将系统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独立的部分,然后按各自的设计流程分别完成。
(x)P1731.自动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系统的控制水平、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2.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完成后,首先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调试,然后分别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调试。
(×)P1603.PLC完善的自诊断功能,能及时诊断出PLC系统的软件、硬件故障,并能保护故障现场,保证了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安全性。
(√)P1614.现场总线系统采用一对一的设备连线,按控制回路分别进行连接,打破了传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
(×)P1785.需求设计是指新产品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分析用户需求到以详细技术说明书的形式来描述满足用户需求产品的过程。
(√)P2046.目前,大部分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都已标准化或正在逐步标准化,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接口,再配合接口编写相应的程序。
(√)P2217.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一般不需要用户设计,系统软件都要由用户自行编写,所以软件设计主要是系统软件设计。
(×)P1598.反求设计是建立在概率统计基础之上,主要任务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P2289.绿色设计是对已有的产品或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该系统(产品)进行剖析、重构、再创造的设计。
(×)P23310.虚拟设计是在基于多媒体的、交互的、嵌入式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中进行实体建模和装配建模,生成精确的系统模型,并在同一环境中进行一些相关分析,从而满足工程设计和应用的需要。
(√)P23811.工业机器人驱动部分在控制信息作用下提供动力,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方式。
(√)P24312.数控机床中的计算机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系统,而电机和主轴箱则属于系统的驱动部分。
(×)二、单选题1.有一脉冲电源,通过环形分配器将脉冲分配给五相十拍通电的步进电机定子励磁绕组,已知转子有24个齿,步进电机的步距角是(C)。
P112A.0.6°B.1.2°C.1.5°D.2°3.采用脉宽调制(PWM)进行直流电动机调速驱动时,通过改变(A)来改变电枢回路的平均电压,从而实现直流电动机的平滑调速。
P121A.脉冲的宽度B.脉冲的频率C.脉冲的正负D.其他参数1.下列哪个是传感器的动特性(D)。
A.量程B.线性度C.灵敏度D.幅频特性2.在开环控制系统中,常用(B)做驱动元件。
P108A.直流伺服电动机B.步进电动机C.同步交流伺服电动机D.异步交流伺服电动机3.光栅传感器的光栅是在一块长条形的光学玻璃上密集等间距平行的刻线,刻线数为100线/mm,此光栅传感器测量分辨率是(C)mm。
A.1 B.0.1 C.0.01 D.0.0014.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时,需要由用户自行编写(D),具有实时性、针对性、灵活性和通用性。
P159A.实时软件B.开发软件C.系统软件D.应用软件5.以下除了(D),均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A.计算机控制系统B.PLC控制系统C.嵌入式系统D.继电器控制系统6.以下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除了(D),其余都是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A屏蔽B隔离C滤波D软件抗干扰2.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相等的分配原则适用于按(C)设计的传动链。
P46A.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B.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则C.重量最轻原则(小功率装置)D.重量最轻原则(大功率装置)3.检测环节能够对输出进行测量,并转换成比较环节所需要的量纲,一般包括传感器和(B)。
A 控制电路B 转换电路C 放大电路D 逆变电路4.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是模拟式传感器的(B)。
A.静态特性指标B.动态特性指标C.输入特性参数D.输出特性参数5.光栅传感器的光栅是在一块长条形的光学玻璃上密集等间距平行的刻线,刻线数为100线/mm,,经四倍细分后,记数脉冲为400,光栅位移是(A)mm。
A.1 B.2 C.3 D.46.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称( B )。
A.顺序控制系统B.伺服系统C.数控机床D.工业机器人7.闭环控制的驱动装置中,丝杠螺母机构位于闭环之外,所以它的(D)。
A.回程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传动误差影响输出精度B.传动误差不影响输出精度,但回程误差影响输出精度C.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不会影响输出精度D.回程误差和传动误差都会影响输出精度8. 以下可对交流伺服电动机进行调速的方法是(B)。
A 改变电压的大小B 改变电动机的供电频率C 改变电压的相位D 改变电动机转子绕组匝数2为提高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应设法(A)。
A.增大系统刚度B.增大系统转动惯量C.增大系统的驱动力矩D.减小系统的摩擦阻力3导程L0=8mm的丝杠驱动总质量为60kg的工作台与工件,则其折算到丝杠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B)kg·mm2。
A.48.5 B.97 C.4.85 D.9.74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对传动精度有影响,(A)固有频率可减小系统地传动误差,(A)系统刚度可提高固有频率。
A.提高,提高B.提高,减小C.减小,提高D.减小,减小5下列哪种方法是采用单螺母预紧原理来消除滚珠丝杠副的间隙?(D)A.螺纹调隙式B.双螺母垫片调隙式C.齿差调隙式D.偏置导程法6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 B )。
A.增加而减小B.增加而增加C.减小而减小D.变化而不变7多级齿轮传动中,各级传动比“前小后大”的分配原则不适用于按(D)设计的传动链。
A.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小功率传动装置)B.最小等效转动惯量原则(大功率传动装置)C.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则D.重量最轻原则8某机电一体化系统需要消除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采取下列哪种方法使得调整过程中能自动补偿齿侧间隙?(D)A.偏心套调整法B.轴向垫片调整法C薄片错齿调整法D.轴向压簧错齿调整法三、简答题1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机械本体,动力系统(能源,驱动部分),执行机构,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传感检测部分等5项,各环节和要素之间通过接口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