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神经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神经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正常人体结构课件)

感觉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丘脑上辐射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中枢突
第一级N元
周围突 感受器
对 丘脑腹后外侧核 侧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脑束
对 脊髓丘脑侧、前束 侧 上升1-2节段后交叉
后角固有核
丘脑
中脑
中枢突
后根
延髓
第一级N元
脊N节
周围突 感受器
脊N 躯干四肢皮肤感受器
脊髓
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脊髓内脊髓丘脑束纤维的排列顺序: 由外侧向内侧、由浅入深,依次排列 骶、腰、胸、颈部
薄束核、楔束核
楔束核
薄束、楔束 后根内侧部
脊N节
脊N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楔束
后根 脊N节
脊N
本体觉感受器、皮肤感受器
中脑
薄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
薄束
脊髓
痛温觉和粗触觉 压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躯干四肢痛温觉、粗略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节细胞
双极细胞中枢突
双极细胞
双极细胞周围突 视锥、杆细胞
视觉传导通路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周围突 双极细胞 双极细胞中枢突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深部感觉传导路损伤:
1、病人闭目站立 时,表现倾斜, 摇晃并易摔倒
2、精细触觉和 震动觉消失
2.非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肌肉、肌腱 关节、骨膜
周围突
第一级神经元 中枢突 脊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 胸核
中间内侧核
脊髓小脑后束 经小脑下脚
组成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 皮质
后 角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固有核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在脑干内 组成脊髓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上升2节段 后根
脊神经节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囊后肢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交叉
舌下神经核 疑核
上、下、内直肌 下斜肌、上睑提肌 上斜肌
咀嚼肌
外直肌
睑裂以上表情肌 睑裂以下表情肌 舌肌 咽喉肌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核上瘫、核下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损伤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细胞锥体束
临床体征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常较广泛 痉挛性瘫痪
少部分纤维不交叉 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在脊髓内逐节交叉
脊髓 前角 运动 细胞
脊神经 躯干、四肢的 骨骼肌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运动细胞
中央前回中上部、中 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3/5
锥体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与躯干、四肢肌定位关系 内侧部:支配上半身纤维 外侧部:支配下半身纤维

简述神经传导通路的概念

简述神经传导通路的概念

简述神经传导通路的概念
神经传导通路是指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路径和机制。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通过神经突触传递信息,神经传导通路就是指这种信息传递的路径和过程。

神经传导通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电化学传导和化学传导。

电化学传导是指神经元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包括神经元内的电信号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突触传递的电信号。

化学传导是指神经元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包括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之间的传递以及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内部的传递。

神经传导通路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神经功能的调节。

- 1 -。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大脑皮质发出指令→中间神经元梭组成 的运动(下行)传导通路→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做出相应反 应
3
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痛觉、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4
Part 1
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精细触 觉传导通路
5
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
III.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
内囊后肢
视觉中枢(大脑距状沟上、下的皮质)
11
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所产生的不同症状:
• 一侧视神经损伤: • 患眼全盲
• 视交叉中部的交叉纤维 损伤:
• 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 一侧视束、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或视觉中枢皮质 损伤:
• 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 偏盲
Ps 视野:眼球固定向前平视看到的空间。 由于眼球屈光装置对光线的折射,鼻侧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颞侧半视网膜,颞侧 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鼻侧半。
14
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外系
15
Part 1
锥体系
16
锥体系
• 上运动神经元:
• 下运动神经元:
•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皮质 • 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灰质的神经细 中的椎体细胞,其轴突组成锥体束。 胞。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17
1.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锥体细胞形成锥体束 ↓ 内囊后肢
痛觉、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7
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 觉传导通路(浅感觉)
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
↓ I.脊神经节
脊髓
↓ 上升1~2个脊髓节段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上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比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损害部位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萎缩 肌张力 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 肌纤维颤动
皮质运动区 锥体系 常较广泛 全肌群瘫 痉挛性瘫(硬瘫) 早期无 晚期废用性
增高 折刀状 亢进 消失 有 无
周围神经(脑或脊髓) 较局限 单肌 几块肌
迟缓性瘫(软瘫) 明显 早期即有萎缩
减低 消失 消失 无 有
二、锥体外系
定义: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的总称。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结构: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 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 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 脑、网状结构及其纤维联系。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传入神经元
刺激
感受器
中枢
• 感觉传导通路
效应器 (反应)
传出神经元
中枢
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 四、听觉传导通路 •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颞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第一个交叉: 视野投射交叉
第二个交叉: 视交叉
视交叉中,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同侧视束
鼻侧半纤维交叉 对侧视束,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区
感受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第1级神经元
节细胞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鼻侧纤维交叉
第2级神经元 颞侧不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即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 精细触觉即两点距离辨别觉、形体觉、质地觉等。 感受器包括深浅两种: 本体感觉器如肌梭和腱器,以及感受压觉和振动 觉的环层小体; 浅感觉包括皮肤的触压觉,痛温觉等;浅感受器 即皮肤的感受器,如真皮乳头内的触觉小体,游 离神经末梢等。
P rim a ry n e u ro n
P rim a ry n e u ro n
P e rip h e r a l p r o c e ss: C e n tr a p r o c e ss:
Its so m a in sp in a l g a n g lio n
S p in a l n e rv e → s e n s o r y r e c e p t o r s P o ste rio r ra d ix → p o s t e r i o r h o r n Ⅰ , Ⅳ , Ⅴ
丘脑能产生粗痛觉
真 实 的 大 小 , 长 短 比 例 如 何 ?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脑束
后角 白质前连合 脊神经节
1级神经元
2级神经元
躯干四肢 皮肤 感受器 中枢突经后根至脊髓后角 脊神经节 脊髓第Ⅰ,Ⅳ~Ⅶ 层
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 脊髓丘脑束
3级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神经传导通路 CONDUCTING PATHWAYS
概述 Overview
1、本次课是神经系统解剖学的总结。它不仅考验
神经解剖学是否巳学懂,而且是神经病定位诊断 的基础。 2、传导通路的概念与纤维束(tract)不同,它要 涉及PNS部分。传导通路可分为感觉传导通路(上 行传导通路)和运动传导通路(下行传导通路); 换言之,感觉和运动是通过什么神经通路产生的。 3、单纯上行或下行传导通路只是大反射弧的一部 分。 4。注意三叉神经与三叉神经系统概念不同。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
视交叉 视束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外侧膝状体来自双极细胞视辐射
内囊后肢
节细胞
距状沟周 围的枕叶 皮质
视神经
视野
视野是指眼球固定向前平视 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 物象:交叉投射
颞侧(外)半视野:
鼻侧半视网膜
鼻侧(内)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41
42
43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视野缺损表现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 下运动神经元对肌肉有营养作用
骨胳肌
1、 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神经
内囊后肢
锥体细胞 锥体交叉 延髓锥体
70%-90%交叉到对侧
②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损伤 视神经 视交叉
症状 患侧视野全盲 中央部损伤双眼颞侧半视野偏盲, 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 患侧鼻侧半视野偏盲
视束 视辐射 内囊
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视网膜 → 视神经 → 视交叉 → 两侧视束 →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睫状神经节
内脏运动传导通路(见内脏神经系统)
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大脑皮质内,大脑皮质躯 体运动中枢----脑干内躯体运动核和脊髓灰质前角的 神经元或神经元链. 下运动神经元 —— 胞体位于脑干和脊髓内,脑干内 躯体运动神经元和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骨胳肌
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细胞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部信息传导的重要系统,主要由神经元组成。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是指神经信号是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路径。

它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主要包括传入传导通路和传出传导通路两个方面。

传入传导通路是指从感受器官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信号的路径,主要负责感觉信息的接受和传递。

常见的传入传导通路有视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传导通路、触觉传导通路等。

其中,视觉传导通路是指眼睛接受到的光信号经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听觉传导通路是指耳朵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经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平衡传导通路是指通过内耳的前庭器官接收到的重力感受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经过平衡感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触觉传导通路是指通过皮肤、肌腱、关节等感受器官接收到的触觉信息经过感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传出传导通路是指神经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传出到神经肌肉接合部的路径,主要负责运动指令的传递和行动的控制。

常见的传出传导通路有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和自主神经传导通路。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是指从大脑或脊髓发出的神经信号经过运动神经传至肌肉或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动作或分泌。

自主神经传导通路是指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信号经过自主神经传至器官,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物质传递来实现的。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依赖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

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调节了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递质则承担着将神经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相邻神经元的重要角色。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元的突触前端时,神经递质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结合到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而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运动神经元:是指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灰质前角细胞及其发出的运动纤维。
锥体系可分为: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中央前回下 部锥体细胞 内囊膝部 皮质核束 Ⅲ、Ⅳ、Ⅴ、Ⅵ、Ⅶ、 × Ⅹ、Ⅺ(双 侧)
皮质核束
×
舌 下 神 经 核面神 经核下半部(对侧) 舌下神经 脊神经节 躯干、四肢 痛温觉和粗 触觉感受器 脊神经 上升1-2节段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 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束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 躯干、四肢、关 节、韧带及皮肤 精细触觉感受器 脊神经 薄束、楔束
深感觉传导路
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深感觉传导路
本 体 感 觉 和 精 细 触 觉 传 导 通 路
维持体态姿势和进行习惯性、节律性动作等
辅助锥体系完成精细运动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传导路小结
感觉传导路特点:“三、二、一” 三级神经元传导
两次交换神经元
一次交叉、对侧管理
运动传导路特点:“二、一、一”
上下两级神经元传导 一次交换神经元 一次交叉、对侧管理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病例讨论
某男,25岁,背部被一细长铁器刺伤,两下肢当即失去自主运动。数日 后右下肢稍能活动,2周后右下肢几乎恢复了运动,但左下肢瘫痪,就诊时检 查发现:左下肢无随意运动,膝跳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巴彬斯基征(+)。 右侧躯干自剑突平面以下和右下肢浅感觉(痛、温觉)丧失,左侧痛、温觉 完好;左下肢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右下肢 则正常。 请你提出诊断,并列出诊断依据。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视束一部分纤维经上丘臂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节后纤维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副核 节前纤维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你 知 道 怎 么 鉴 别 一 侧 视 神 经 和 一 侧 动 眼 神 经 损 伤 吗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蜗神经节
听觉传导路
蜗神经核(前、后核) 蜗神经
Cotil’s器
周围突
×大部分纤维经斜方体交叉→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 听辐射、内囊后肢
颞横回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路
听觉传导路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系(pyramidal system):全程由2级神经元构成。
上运动神经元:是指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的锥体细胞。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前 皮质脊髓侧 束在脊髓内 束 逐节交叉
脊髓灰质前 角运动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
双侧躯干骨骼肌
四肢骨骼肌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 system):是指锥体系以外与躯体有关的下行 传导路的总称。 锥体外系的功能: 调节肌张力 协调肌群运动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病例讨论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病例讨论
下运动神经元
眼裂以上表情肌、咀嚼肌、咽、 舌肌、眼裂 喉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以下表情肌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皮质核束
皮 质 核 束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中央前回中、上部、中 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 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脑桥基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底部、延髓锥体
脊髓灰质前 角运动细胞
双极细胞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周围突 中枢突 节细胞
视觉传导路
视神经 →视交叉 → 视束 鼻侧纤维交叉、颞侧纤维不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内囊后肢
枕叶距状沟两侧皮质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路
视觉传导路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双极细胞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周围突 中枢突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节细胞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病例讨论
某男,65岁,在家看电视时突然晕倒,意识丧失。2天后意识恢复,但出 现语言障碍,右侧上、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就诊住院。体检发现:血压 200/110mmHg,右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主动运动丧失,腱反射亢进,巴 彬斯基征(+)。右侧半身深、浅感觉消失。令病友升舌时,舌尖偏向右侧, 发笑时,见口角歪向左侧。两眼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两眼右半视野偏盲。 请你提出诊断,并列出诊断依据。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节 头面部皮肤粘 膜痛、温、粗 触觉感受器 三叉神经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三叉神经感觉核(脑 桥核、脊束核) 三叉神经感觉根
×左右交叉→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神 经 传 导 通 路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内 容
一、感觉传导路
(一)深感觉传导
(二)浅感觉传导路 (三)视觉传导路 (四)听觉传导路 (五)平衡觉传导路 二、运动传导路 (一)锥体系 (二)锥体外系 三、病例讨论
系统解剖学:神经传导通路


周围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其转 变为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元传递至中枢相应部位,最后至 大脑皮质高级中枢,产生感知和意识;另一方面,大脑皮质 将这些感知信息分析和整合后,发出指令,沿传出纤维,经 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到达躯体和内脏效应器,引起效应。 因此,大脑皮质与周围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的联系通路,称 传导通路(conductive pathway)。根据传导方向的不同 分: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 pathway)和运动传导通路 (motor pathway)。在临床上依据各种传导通路的特点, 结合病友的特殊体征,对神经系统有关疾病做出定位性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