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分析中的扎根理论方法

合集下载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强调从原始数据中提炼并构建理论,它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展示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优势与挑战。

我们将对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深度访谈研究案例,详细展示扎根理论在数据收集、数据编码、理论构建等各个环节的应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研究者如何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从访谈数据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并逐步构建出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本文还将对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包括其灵活性、适用性以及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等。

我们也将探讨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如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主观性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从事深度访谈研究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扎根理论在定性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二、扎根理论与深度访谈的关联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从实际观察的数据中归纳出理论,而不是事先设定理论框架。

扎根理论强调对现象的深入理解,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逐步生成理论。

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则是质性研究中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详细的对话,获取丰富、细致的信息。

深度访谈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观点、经验和感受,从而获取真实、可信的数据。

扎根理论与深度访谈在质性研究中具有密切的关联。

深度访谈为扎根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在深度访谈中,研究者可以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交流,获取详细、全面的信息,为扎根理论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实证基础。

扎根理论为深度访谈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进行深度访谈时,研究者需要遵循扎根理论的原则和方法,确保访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获取高质量的数据。

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扎根理论研究

大学生学习拖延的扎根理论研究

6、家庭支持: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家长应该理解学生 的压力和困难,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7、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期复习、分 解任务等,以提高学习效率。
8、寻求帮助: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寻求帮助,例如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 助,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指导。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收集了20名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的数据。访 谈内容涵盖了他们的学业拖延情况、原因和影响等。随后,采用开放性编码、 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四、研究结果
通过扎根理论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理论框架:首先,大学生学业拖延 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时间管理技能、缺乏自我控制力、缺乏学习动机等;其次, 学业拖延对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最后,他们通过采取 改变态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寻求外部帮助等策略来应对学业拖延。
4、社交和娱乐的影响:一些受访者提到,他们因为社交活动或娱乐活动而推 迟学习。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发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拖延:
1、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学生应该设定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以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方向和动力。
2、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锻炼自我控制能力,例如通过冥想、时 间管理技巧等来增强自我控制。
五、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业拖延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 需要采取综合的方法来应对这一问题。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大 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减少学业拖延现象的发生。
六、结论
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 结果表明,学业拖延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需要采取综合的方法来应对。教育部 门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减少 学业拖延现象的发生。

扎根理论案例

扎根理论案例

目录[隐藏]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

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

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

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

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

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

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首要任务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

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

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

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

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

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对理论保持敏感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

不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2014年07月14日13:59 来源:《东方论坛》(青岛)2007年4期作者:李志刚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58 【英文标题】The Study of Grounded Theory in Business ResearchLI Zhi-gang(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71,China)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7)04-0090-05定性研究是一组各类研究方法的统称,如民族志法、自然探究法、片段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生态样本记录分析法等等都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1](p27)。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被视为是定性研究方法中比较科学有效的一种方法[2](p105),此理论最早由二位社会学者Galsser & Strauss在1976年发展出来。

所谓扎根理论,是指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搜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它在某一场合可能指代一种研究方法,在另一场合则可能指代基于该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

Strauss & Corbin指出,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植根于所搜集的现实资料,以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3](p65)。

一、扎根方法适用的领域及研究前提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都有不同的擅长领域。

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意味着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思路。

同时,方法的选取和使用更要源于研究主题的性质,恰当的将研究问题与方法有机结合,是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的必要条件。

(1)扎根理论法的特点在于其认为社会学需要建立理论,它认为定性研究或任何研究都应着重资料分析与理论建立[4](p34-36)。

因此,该研究方法比较适用于那些现有理论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有效解释实践现象的领域,或者也可以说是存在理论的空白点、出现了一些全新现象的领域。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一、本文概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是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它强调从实际数据中提炼和构建理论。

该方法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对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从原始资料中发现和提炼出核心概念、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新的理论。

本文将对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并掌握这一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起点、数据来源、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这些要素是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基础,对于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扎根理论研究的研究程序。

这包括从数据收集到理论构建的整个过程,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编码、分类和分析,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提炼出核心概念、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步骤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具体操作。

本文将讨论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评判标准。

这些标准用于评估扎根理论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包括理论构建的合理性、数据收集的充分性、数据分析的严谨性等。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评判标准,读者可以更好地评价和应用扎根理论研究的结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核心思想和方法,为进行高质量的定性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要素扎根理论是一种从具体实践出发,通过归纳分析建立和发展理论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从实际现象中提炼出理论,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出发去解释现象。

扎根理论方法论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扎根理论的研究始于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数据收集。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访谈、文档分析、观察等多种方式。

在收集数据时,研究者应保持开放和敏感,尽量捕捉到现象的全貌和细节。

数据编码: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即将数据转化为概念和范畴。

编码过程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层次,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归纳,将数据提炼成具有解释力的概念和范畴。

基于扎根理论的定性数据主题抽题分析法探析_谢雁鸣

基于扎根理论的定性数据主题抽题分析法探析_谢雁鸣

收稿日期:2008-06-10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2006BA I 04A21)作者简介:谢雁鸣(1959-),女,吉林长春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

通讯作者:廖星,E -m a i :l ok fro m 2008@h ot m ai.l co m 。

折的发生,女贞子有雌激素样作用,能抑制骨吸收。

临床结果证实,以补通结合为治法特点的静顺袋泡茶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而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以便开发出具有防治结合特点的功能性保健食品。

3 疗效探讨抗衰机理静顺袋泡茶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探讨其抗衰机理,我们进行了临床性激素测定和动物实验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临床研究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经静顺袋泡茶治疗3个月后,反映卵巢功能衰退的雌激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治疗组雌激素(E 2)上升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 <0.05),促卵泡激素(FS H )水平治疗后下降,与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动物实验研究提示,静顺袋泡茶干预后能延缓和改善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指标(C a ,AKP 、Ca /C r 、P /Cr)的改变(P <0.05~0.01),提示其具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骨吸收,减少骨丢失,促进骨形成有关。

在骨质疏松的发病过程中白细胞介素6(I L -6)分泌增多,且又通过刺激破骨细胞活动,促进骨吸收,加速骨疏松的发展,静顺袋泡茶能降低大鼠血清I L -6含量提示其抑制骨吸收作用与减少I L -6分泌有关。

临床研究表明,静顺袋泡茶尚能温和提升雌性激素水平进而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早期所出现的烘热出汗与晚期所表现的骨质疏松均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国内同类技术多以单味药制成袋泡茶,以保健形式提高雌激素水平,作用单一。

浅析扎根理论在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浅析扎根理论在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A b t a tThi a ra l z s t e e r h me h d o Le r — s r c s p pe nay e he r s a c t o f” a n es r ’Pe c p ins o W An it I t rc s W ih r e to f HO xe y n e a t t Pe s n l n ro a a d
F c s a t0 r t I f1 e e Th 0 nc n U e1 r
H N O An 1 Y t a tS X et I er W1 P s na a I — n c th er o 1 nd n S u t1 na tr c ] 0
I sr ci n lF co s t n u n e Th i Ac i v me ti g n t t a a tr o I f e c er u o l h e e n n En —
l h u la v n ls fE L L a es i C ia . h i :A 0 a t ie A ayi o F e r r n hn ” T e s it s n
23 研 究 方 法 .
C l g ,0 2 0Tiri,hn ol e3 0 5 , a ̄nC ia e i
1 扎根 理论
扎 根 理论 研 究 法 是 由芝 加 哥 大 学 的 B re l e 和 哥 a y ar n G s 伦 比亚 大学 的 A sl t us ne Sr s 两位学 者共 同发展 出来 的一 m a 种研究方法 , 多应用于定性研究 中。 与演绎式研究不同 , 扎 根理 论 研 究 方 法 在 研 究 前 不 先 提 出假 设 ,也 不 事 先 选 择 理 论框架 , 而是首先 收集材料 , 然后对材料 进行编码 整理 , 进 而分 析整理材料 , 进行分类 , 出假设或者理论 。 得 扎根 理论 产 生 以来 也 引 起 了一 些 质 疑 ,h m sG 和 T o a . Jm s . 合 了各家 的说 法 , a e 综 D 针对 “ 论” “ 理 、 扎根 ” “ 现” 和 发 三个 概 念 对扎 根理 论 提 出 了质 疑 :扎 根 理 论 把 定 性 研 究 引 入了误 区 , 与其说是一种“ 发现 ” 不如说是一种“ 明” 发 。他们 认为研究 者的主观偏见会影 响材料的收集和分析 ,而这恰 恰是研究 的关键部分。 鄢 秀 的 ( eres P retn f o n iyIt at ( a r’ ecpi so w A x t n rc L n o H e e s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GT)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

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系统的理论。

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性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事物现象本质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

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

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

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基本思路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理论产生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

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

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

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

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
(consequences)
协变量
(covariances)
条件
(conditions)
6C家族代码
群体单元
总体单元
家庭组织单元
区域单元
地位单元
角色单元
单元家族代码
在编码中减少问题
• 警惕先入之见 概念是否有助于理解数据? 如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有助于理解清楚某一部分数据吗? 没有它们你能否解释这部分数据?
• 把发现写出来 在做出关于如何处理草稿决定前,先把 想法呈现出来。在有了一个可靠的分析草 稿之后,再决定如何处理草稿及怎样实现。
• 修改早期的草稿——把片段整理一起 主要类属定义完整否?提升为概念没? 草稿是否扩展分析范围和加深分析深度? 怎样增进对被研究现象的理解 分析与哪些理论或问题最接近?谁最感兴 趣?研究向哪里发展?
自下而上:从原始资料出发,通过归纳分析逐步产生理论 特别强调从行动者产生理论和建构理论 首要任务是建立实质理论
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资料之间、理论之间进行对比, 据资料与理论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及其属性。
可以用前人的理论或自己原有理论,前提是必须资料 与理论相印证。
扎根理论的持续比较法四阶段
• 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 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 如因果、时间先后、语义、情境、差异、 对等、结构功能、过程等关系。
• 轴心编码回答的问题 哪里 为什么 谁 怎样 结果如何
• 施特劳斯和科尔宾1998认为结构框架需要 包含如下内容: 1.条件: 形成被研究现象结构的环境 2.行动/互动:研究对象对主题、事件或 问题的策略性反应 3.结果
用问题对数据进行跟踪和分类
高 级 备 忘 录
描述类属是怎样出现和变化的
发现哪些信念和假设支持类属
从不同立足点出发,问题看/感觉起来各什么样?
比较不同人的信仰、处境、言行或经历
高 级 备 忘 录
比较同一人不同时间点的数据
比较数据中类属间的主次和适合性
比较概念(性)类属以及分析同文献观念
三、撰写草稿
数 据 收 集 之 聚 焦 编 码
高级备 忘录完 善概念 类属
理论抽样 寻找具体 新的数据
重新检验 早期数据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
建构理论对 理论概念进 行整合 一级编码 开方式登 录
对资料逐 级编码
发展理论性概 念,并分析概 念间联系
二级编码 核心式登 录 三级编码 关联式登 录
资料登录 产生概念
系统化有 关概念的 理论
• 修改早期的草稿——仔细审查类属 审查类属的力度、目的和模式。 类属在这儿服务于什么目的?如不需要服务 于这个分析、论点或读者,就放弃。
评价读者对同类经验的熟悉程度及对类属的 理解,决定是否删去每个类属的正标题。
• 文献评述:回到图书馆
文献评述和理论框架是一个意识形态的场 所,你在其中宣称、定位、评价和捍卫你 的立场。
主观 说出
增加对听者 的表达 告知 增加控制
张扬
有策略宣告 客观
图 说出病情的形式(卡麦兹,p79)
理论编码
• 是在聚焦编码过程中选择了代码后所进行 的复杂水平上的编码; • 不仅使实质代码之间的关联形式概念化, 也使分析性的故事开始变得理论化。
原因
(cause)
语境
(context)
偶然性
(contingencies)
过去的担心焦虑。 早些时候的损失。 活一天是一天的困难; 关注今天。
放弃对未来的设想。
通过活一天是一天管理 自己情绪。 降低生命威胁。
• 逐行编码的关注问题
处于争论中的是什么过程?如何定义它?
过程怎样发展的? 进入过程时,研究对象是怎样行动的?
进入过程时,研究对象怎样陈述所 思所感?实际观察到的他的行为又说明 什么?
资料类属化的主次
B类属
A类属
C类属
中心位置 中心位置
核 心 类 属 的 特 征
出现频率最大 出现频率最大
与其它类属的 与其它类属的 关联内容丰富 关联内容丰富 更易发展成概括 更易发展成概括和复杂
轴心编码:关联式登录(并非必要)
• 撰写备忘录的方法 确定谈论话题; 选择一个尽可能具体的标题; 分早期与高级两部分。
在现场或访谈记录中发生了什么?能否变成准确类属? 人们在做什么?每一个人说了什么?
早 期 备 忘 录
从对象言行看,他们认为哪些东西理所当然?
结构和环境怎样支持、保持、阻止或改变他们言行?
你进行怎样的关联?需要对哪些内容进行检验?
• 问题来源
在过去一般的水平上编码; 认识主题,而不是识别行动和过程; 人们建构行动和过程的方式; 注重学科或个人关注点,不是研究对象的; 脱离背景进行编码; 用代码去概括而不是去分析。
二、备忘录
• 撰写备忘录是数据收集和论文草 稿写作之间的关键中间步骤。
• 撰写备忘录鼓励研究者从分析研 究过程早期就开始分析数据和代 码。
• 我非常担心约翰(乔伊丝 的丈夫,患有威胁生命的 心脏病,还没退休就在三 年前失去了工作)…由于 这些压力,很难…再去专 心做我今天能做的事情。 我过去常常展望未来,现 在不行了;它(中风)让 我不安。现在我不得不过 一天是一天,否则我就活 不下去。
聚集
关注今天。 放弃对未来的设想。
管理自己情绪。 降低生命威胁。
• 写作 超越对行动和事实的分析,用经验节奏和 情绪语言构造定义并加以区分; 类比和比喻在类属间的运用; 简单的语言和直接的观点及嵌入式叙述;
将适用的事件和每 个范畴进行比较 合并分类及其特性 划定理论的界限 组织理论
扎根理论过程
使概念和 一般学科 视角敏感化
撰写初稿
整合备忘录画概念图 理论性备忘录, 完善概念 对备忘录分类
如必要, 进一步理 论抽样
研究难题 及开放性 研究问题
初 始 编 码 数 据 收 集
初始备忘 录把代码 升为尝试 性类属
2010-2011第1学期08社会学
2010年8月31日
定性分析方法
第四章 扎根理论方法

此章节参考资料来源
• / 扎根理论学院 • 凯西.卡麦兹(Kathy Charmaz)著, 边国英译,陈向明校,重庆大学出 版社,2007。
扎根理论的主张
页1
一、编码
• 对数据内容进行定义的过程,意 味着把数据片段贴上标签、同时 对每一部分数据进行分类、概括 和说明。
初始:为数据的每个词、句子或片段命名。
编码
聚焦或选择:用最重要或最频繁的 初始代码对大部分数据分类、综合、 整合和组织。 轴心编码:把类属指向亚类属, 使得类属的属性和纬度具体化。
初始编码:开放登录
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 统分析以后选择一个“核心类 属”,将分析集中到那些与该核 心类属有关的码号上面。
明确资料的故事线 明确资料的故事线
聚 焦 编 码 的 步 骤
对主次类属属性和纬度进行描述 对主次类属属性和纬度进行描述 检验初步假设 检验初步假设 补充和发展概念类属 补充和发展概念类属 确选核心概念类属 确选核心概念类属 建立类属间的系统联系 建立类属间的系统联系
• 是一个将资料打散,赋予概念,然后再 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的操作化过程。 • 需要研究者悬置自己的观念。
赋予现象标签 发现类属 命名类属 概念化类属
图 初始编码步骤
初始编码,即开方式登录(发散、聚焦)
聚焦 发散
资料登录 先宽后窄 直到饱和
页1
初始编码的开放编码
2010年9月15日
理论
对概念的初始分类和标注; 由研究者对资料的检验和质问决定
• 文献:评述争议?
什么时候钻研文献?——延迟到分析后 怎样钻研文献?——非罗列、概括和综合
• 文献:需涵盖哪些内容? 列出形成、整合和评估文献的概念性论点; 评价早期成就——具体介绍谁做了什么,他 们何时为何怎样做; 揭示知识漏洞; 指出你的研究地位及贡献。
• 考虑理论框架 解释你的概念逻辑和方向; 关注主要观点; 介绍之前的理论工作; 定位与已有理论有关的新扎根理论; 解释原创概念的重要性; 使其适合写作任务和读者。
• 修改早期的草稿——建构论证 填写如下内容: 我在此处的论点是_______; 我的论证是_________; 支持这个论点的材料是_______.
• 修改早期的草稿——建构论证 有助于发现论点的一些问题: 希望读者怎样理解过程或分析的意义? 为什么它是最重要的? 告诉读者你想做什么?为什么告诉这些? 主要观念与哪些句子或段落结合在一起?
过程何时为什么及怎样发生变化?
过程的结果是什么?
• 原生代码(即本土概念) 研究对象自己的一些独特的词语。
人人知道的表示密集而重要意义的一般术语; 研究对象自己创造表达某意义或经验的术语; 缩写词中反映某一特殊群体观点的特别术语。
聚焦编码:核心式登录
• 意味着使用最重要或出现最频繁的初 始代码,用大量数据来筛选代码,以 判断哪些初始编码最敏锐地充分地分 析数据。
资料
页1
• 初始编码的逻辑
数据是关于什么的研究? 数据表明了什么?宣称着什么? 谁的观点 ? 数据指向哪个理论类属?
• 初始编码的实践
代码需要保持开放、贴近数据、简单精确 简短、保留行动、比较不同数据、迅速浏览。
• 逐词编码:迫使关注意象和意义。 • 逐行编码 格拉泽:会形成对事件过度概念化而没产 生一个分析。 卡麦兹:能够选择最生动的代码并在事件 间比较。
• 逐行编码的策略 数据拆分为不同部分或属性; 对行动进行定义; 寻找默认的假设; 将意义讲清楚; 把要点组织起来; 发现数据漏洞。
初始
• 我非常担心约翰(乔伊丝 的丈夫,患有威胁生命的 心脏病,还没退休就在三 年前失去了工作)…由于 这些压力,很难…再去专 心做我今天能做的事情。 我过去常常展望未来,现 在不行了;它(中风)让 我不安。现在我不得不过 一天是一天,否则我就活 不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