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萨师煊、王珊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笔记(萨师煊、王珊版)

数据库技术总结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的种类: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数据的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数据库的特征:⏹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DBMS的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数据库数据批量装载数据库转储介质故障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性能监视等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数据模型这个工具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容易为人所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1)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2) 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客观对象的抽象过程---两步抽象⏹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概念模型;⏹把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一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数据结构⏹对象类型的集合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两类对象⏹与数据类型、内容、性质有关的对象⏹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数据操作的类型⏹检索⏹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数据模型对操作的定义⏹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中等职业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三版)第一章笔记整理

中等职业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三版)第一章笔记整理

中等职业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三版)第一章笔记整理摘要:一、前言二、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1.数据2.数据库3.数据库管理系统4.数据库系统三、数据库设计1.需求分析2.概念设计3.逻辑设计4.物理设计四、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1.关系模型2.关系运算3.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五、SQL 语言1.SQL 概述2.SQL 数据定义3.SQL 数据操作4.SQL 数据查询5.SQL 数据更新六、数据库的安全与保护1.数据安全2.数据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备份与恢复七、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1.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2.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3.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八、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不仅成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已经深入到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章将介绍数据库应用基础,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数据库技术,首先需要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这四个基本概念。

数据是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各种信息,数据库是对数据进行统一组织、存储、管理和维护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软件,而数据库系统则是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的产物。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的基础,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四个阶段。

需求分析是为了了解用户的需求,概念设计是将需求转化为信息结构,逻辑设计是将信息结构转换为逻辑结构,物理设计则是将逻辑结构转换为物理结构。

【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采用关系运算、关系查询和关系更新等方式进行数据操作。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需要对关系数据库进行规范化。

【SQL 语言】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通用语言,用于对数据库进行定义、操作和查询。

中等职业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三版)第一章笔记整理

中等职业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三版)第一章笔记整理

中等职业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三版)第一章笔记整理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我整理了《中等职业教材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三版)》第一章的笔记如下: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可以按照特定的结构和方式存储、检索和处理数据。

-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

2. 数据库的组成要素- 数据库的组成要素包括数据、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应用程序。

3. 数据库模型- 数据库模型是描述和定义数据、数据结构、数据关系、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的方式。

- 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面向文档模型。

4.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是最常用的数据库模型,采用表的形式表示数据,表之间通过关系建立联系。

- 表由行和列组成,每行表示一个记录,每列表示记录的一个属性。

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DBMS是管理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和数据查询语言(DQL)等功能。

- 常见的DBMS包括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6. 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设计、安装、配置、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 数据库管理员还负责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性能优化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7. 数据库应用程序- 数据库应用程序是使用数据库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应用软件。

- 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编程语言(如Java、C#)或者数据库查询语言(如SQL)进行开发。

8.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数据库、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和删除数据等操作。

上述内容是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的笔记整理,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的概述、组成要素、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的基本操作等相关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VFB数据库笔记汇总

VFB数据库笔记汇总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数据库系统:DBS;数据:DBDBS包括DBMS,DBAS,DB2、实体间的联系: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3、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

4、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每一个关系有一个关系名。

5、元组:二维表中的行称为元组。

6、属性:二维表中的列称为属性。

7、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8、关系→表;关系名→表名;属性→字段;元组→记录;行→记录,元组;列→字段,属性。

9、传统的集合运算:并,差,交。

10、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水平方向) for,while,where投影(垂直方向) fields,select联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11、定义数组:dime/declare 数组名(3,4)第二章 VF基础知识1、创建项目:①通过菜单创建②命令:creat project项目名2、打开项目管理器:①通过“文件→打开”菜单项②命令:modify project 项目名3、各类文件选项卡:①数据选项卡(数据库,自由表,查询,视图)②文档选项卡(表单,报表,标签)③类④代码⑤其他第三章数据与数据运算1、字段数据类型(11种)* N包括Y,F,B,I2、变量: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可能发生变化的量。

3、变量的分类:字段变量,内存变量,数组变量,系统变量,对象变量。

4、常用的函数①、数值型函数1.绝对值函数【函数格式】 ?abs(<数值表达式> )【函数功能】返回指定“数值表达式”的绝对值【返回值类型】数值型eg:?abs(-1) 12.平方根函数【函数格式】 ?sqrt(<数值表达式>)【函数功能】返回指定“数值表达式”值的平方根。

“数值表达式”的值必须是大于或等于零【返回值类型】数值型eg:?sqrt(25) 5?sqrt(81) 9?sqrt(7^2-4*2*4) 4.123.取整函数【函数格式】 ?int(<数值表达式>)【函数功能】返回指定“数值表达式”整数部分的值【返回值类型】数值型eg:?int(6489.658) 6489?int(123.58) 1234.四舍五入函数【函数格式】 ?round(<数值表达式1>,<数值表达式2>)【函数功能】对指定的<数值表达式1>进行四舍五入运算【使用说明】 <数值表达式2>指定四舍五入运算精确的位数。

Oracle数据库学习笔记

Oracle数据库学习笔记

Oracle数据库学习笔记Oracle数据库基础 orcale属于关系型数据库,适⽤于各类⼤,中,⼩,微机环境,是⼀种⾼效率、可靠性好的、适应⾼吞吐量的数据库⽅案。

学习,实验完全免费,商⽤需要⽀付相应费⽤。

Oracle 数据库包括数据库实例,和数据库,⼆者脱离谁都没有存在的价值。

实例是⽤来操作数据库的对象,数据库是⽤来存储数据使⽤的。

Oracle主要组件包含实例组件,数据库组件。

SGA(System Global Area)是Oracle Instance的基本组成部分,PGA(Process Global Area)是为每个连接到Oracle database的⽤户进程保留的内存。

每个实例只有⼀个SGA,所有的进程都能访SGA。

PGA是程序全局区,每个⼀个进程都⼀个PGA,PGA是私有的,只有对应进程才能访问对应的PGA。

数据库中包含:参数⽂件,⼝令⽂件,数据库⽂件,控制⽂件,⽇志⽂件以及归档⽇志⽂件。

Oracle实例进场包含⽤户进程,服务器进程和后台进程。

SGA:系统全局区 系统全局区包含共享池,数据缓冲区,⽇志缓冲区。

“共享池”:是对SQL,PL/SQL程序进⾏语法分析,编译,执⾏的内存区;由库缓存和数据字典缓存组成;其⼤⼩直接影响数据库性能。

“数据缓冲区”:临时存储从数据库读⼊的数据,所有⽤户共享,数据缓存区的⽬的是加快数据读写。

“⽇志缓冲区”:⽇志记录数据库所有修改信息,其先产⽣于⽇志缓冲区,当达到⼀定数量时,由后台进程将⽇志数据写到⽇志⽂件中。

PGA:程序全局区 PGA包含单个服务器进程所需要的数据和控制信息,在⽤户进程连接到数据库并创建⼀个会话时⾃动分配的,保存每个与数据库连接的⽤户进程所需要的信息。

PGA为⾮共享区,只能单个进程使⽤,当⼀个⽤户会话结束,PGA释放。

后台进程 后台进程中包含PMON(进程监视器(Process Monitor)),SMON(系统监视器(System Monitor)),DBWR(数据库书写器(Database Write)),LGWR(⽇志书写器(Log Write)),CKPT(检查点(Checkpoint)),以及其他。

MySQL数据库学习笔记

MySQL数据库学习笔记

MySQL数据库学习笔记数据库 DDL: 数据定义语⾔, 包含数据库和表相关的操作(MySQL中保存数据需要先建库再建表,最后把数据保存到表中) DML: 数据操作语⾔, 包含增删改查相关的SQL DQL: 数据查询语⾔, 只包含查询相关的SQL TCL: 事务控制语⾔, 包括和事务相关的SQL DCL: 数据控制语⾔, 包括⽤户管理及权限分配相关的SQLDDL数据定义语⾔ 数据库相关SQL 1. 查询所有数据库 show databases; 2. 创建数据库 格式: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指定字符集格式: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character set utf8/gbk; 举例: create database db1; create database db2 character set utf8; create database db3 character set gbk; show databases; 3. 查询数据库详情 格式: show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举例: show create database db1; show create database db2; show create database db3; 4. 删除数据库 格式: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drop database db3; 5. 使⽤数据库必须使⽤了某个数据库之后才能执⾏表和数据相关的SQL 格式: use 数据库名; use db1; 表相关SQL 操作表相关的SQL 必须使⽤了某个数据库之后再操作use db1; 1. 创建表 格式: create table 表名(字段1名类型,字段2名类型); 指定字符集格式: create table 表名(字段1名类型,字段2名类型) charset=utf8/gbk; 举例: create table person (name varchar(20),age int); create table student(name varchar(20),score int) charset=utf8; create table car(name varchar(20),price int) charset=gbk; 2. 查询所有表 格式: show tables; 3. 查询表详情 格式: show create table 表名 举例: show create table person; 4. 查看表字段 格式: desc 表名; 举例: desc student; 5. 删除表 格式: drop table 表名 举例: drop table car; 表相关SQL(续) use db1; 1. 修改表名格式: rename table 原名 to 新名; rename table student to stu; 2. 添加表字段 最后添加格式: alter table 表名 add 字段名类型; 最前⾯添加个格式: alter table 表名 add 字段名类型 fifirst; xxx字段后⾯添加格式: alter table 表名 add 字段名类型 after xxx; 举例: alter table person add gender varchar(5); //最后⾯ alter table person add id int fifirst; //最前⾯ alter table person add salary int after name;//name后⾯ 3. 删除表字段 格式: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字段名; alter table person drop salary; 4. 修改表字段 格式: alter table 表名 change 原名新名新类型; alter table person change gender salary int;DML数据操作语⾔(数据相关SQL语句) 1. 插⼊数据 全表插⼊格式: 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值1,值2); 值的数量和表字段⼀致 批量插⼊格式: 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值1,值2),(值1,值2),(值1,值2); 举例: insert into person values("Tom",18); //全表插⼊ insert into person(name) values("Jerry"); //指定字段插⼊ insert into person values("AAA",10),("BBB",20), ("CCC",30); 中⽂问题: insert into person values("刘德华",30); 如果执⾏上⾯包含中⽂的SQL 报以下错误执⾏ set names gbk; 2. 查询数据 格式: select 字段信息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举例: select name from person; //查询表中所有的名字 select name,age from person; //查询表中所有名字和年龄 select * from person; //查询表中所有数据的所有字段信息 select * from person where age>20; //查询年龄⼤于20岁的信息 select * from person where name='Tom'; //查询Tom的信息 3. 修改数据 格式: update 表名 set xxx=xxx,xxx=xxx where 条件; 举例: update person set age=8 where name='Jerry'; update person set name="张学友",age=50 where name="刘德华"; update person set age=15 where age<20; 4. 删除数据 格式: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举例: delete from person where name='Tom'; delete from person where age<20; delete from person; 约束* 概念:对表中的数据进⾏限定,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原理笔记

数据库原理笔记

数据库原理笔记数据库概念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量数据的集合。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性⾼数据由DBMS统⼀管理和控制1. 两⼤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向对象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于DBMS实现。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式和存取⽅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式和存取⽅法。

1.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系统采⽤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式,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张⼆维表,它由⾏和列组成。

关系的每⼀个分量必须是⼀个不可分的数据项, 不允许表中还有表。

1.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模式(Schema)外模式(External Schema)内模式(Internal Schema)1. 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可以形式化地表⽰为:R(U,D,DOM,F)R 关系名U 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 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的域DOM 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 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1. 实体完整性规则(Entity Integrity)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性标识。

1.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1. 关系代数运算符关系数据库标准语⾔SQL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

集数据定义语⾔(DDL),数据操纵语⾔(DML),数据控制语⾔(DCL)功能于⼀体。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ccess 2003笔记内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ccess 2003笔记内容
-6-
所有域的所有取值的一个组合不能重复出现。 该集合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做一个 n 元组(n-Tuple) ,简称元组 (Tuple) 。 每一个元素(d1,d2,„,dn)中的每一个值 di 叫做一个分量 di∈Di。 4、笛卡尔积 D1×D2ׄ×Dn 的基数 M(即元素(d1,d2,„,dn)的个数)为 所有域的基数的累乘之积,即M =
������ ������ =1 ������������ 。
笛卡尔积可以表示为一个二维表,是元组的集合。 5、 【DY】笛卡尔积 D1×D2ׄ×Dn 的任一子集称为定义在域 D1,D2,„,Dn 上的 n 元关系。 关系是笛卡尔积的有限子集,所以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 6、码: ①候选码(Candidate Key)能唯一表示关系中元组的一个属性或属性集,也称 候选关键字。 ②主属性(Primary Attribute )组成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 ③非主属性 (Non-Primary 属性。 ④主码(Primary Key)如果一个关系中有多个候选码,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作 为查询、插入或删除元组的操作变量,被选中的候选码称为主关系码,简称主 码、主键、主关键字等。 (每个关系必定有且仅有一个主码) ⑤外码(Foreign Key)设 F 为基本关系 R 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 R 的主码(或候选码) ,如果 F 与基本关系 S 的主码 K 相对应,则称 F 是基本关 系 R 的外部关系码,简称外码。 (被参照关系的主码和参照关系的外码必须定 义在同一个域上) ★(考试重点)7、基本关系表的六条性质: ①列是同质的,即每一列中的分量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域。 ②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 属性名。关系中不允许有重名的属性名。 ③列的顺序无所谓,即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④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数据库课程导入一、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可组织可共享的信息的集合。

数据库特征: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二、数据库的逻辑结构1)层次型2)网状型3)关系型4)面向对象型三、提高数据库效率方式1)缓存数据2)索引3)高性能硬件四、数据库模型1)概念模型:从用户角度分析,绘制E-R图2)逻辑模型:从计算机角度分析的,绘制数据库模型图3) 物理模型:指的是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以及索引。

五、数据库设计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分析需求)2)概要设计阶段(从用户角度分析,绘制E-R图)3)详细设计阶段(从数据库角度分析的,绘制数据库模型图)4)实施阶段(创建数据库、数据表、建立关联、索引,并对数据表进行规范化检查)六、学好数据库能做什么1)DBA数据库管理员2)数据挖掘02 数据模型一、数据模型分类1)概念模型2)逻辑模型(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3)物理模型二、数据模型的三大要素1)数据结构2) 数据操作3)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三、概念模型组成部分1)实体:用矩形表示,表示客观存在的可以描述的事物。

2)属性:用椭圆形表示,表示实体的特征。

3)码:用于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

4)域:代表属性的取值范围,例如Sex取值范围是男,女。

5)实体型: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同类实体的(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份,系,入学时间))6)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7)关系:表示实体间的关系(有1:1 ,1:n,n:1 ,m:n)用菱形表示。

四、绘制E-R图步骤1)标识实体2)标识实体的属性3)标识实体关联五、逻辑模型层次模型:是最早的逻辑模型a)每个节点的父节点都是唯一的b)只能表示1对多的关系c)每个记录类型可以选择一个属性排序,叫做码字段b)任何记录只有按照路径查看才有意义e)任何子女记录都不能脱离父记录而存在f)根节点没有父节点1)多对对关系在层次模型中的表示a) 采用冗余节点法:也就是通过增加2个节点,把多对多关系分解成2个1对多关系。

例如: 学生与课程是m:n关系,分解成:学生到课程1:n,课程到学生1:n。

b) 采用虚拟节点法:是通过增加2个虚拟节点,把多对多关系分解成2个1对多关系。

所谓虚拟节点就是一个引用,指向所引用的节点。

2)对层次模型的操作a) 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同时必须满足完整性约束(指的是数据记录能够正确的反应实际情况)b) 层次模型的完整性约束:1)添加的子节点必须拥有父节点2)当删除1个节点时,会同时删除该节点所有子节点3)更新时,必须保证一致性3)层次模型的存储结构a)邻接法(又叫层次序列链接法):按照树的前序遍历结果实现相邻存储。

b)子女-兄弟链接发:是通过给每个节点设置2个指针,分别指向做左边的子节点和最近的兄弟节点。

4)层次模型的优缺点a)优点: 结构清晰、查询效率高、提供了较好的完整性支持b)缺点:对m:n关系表示不自然、插入和删除限制多、访问子女节点必须通过父节点、命令复杂网状模型:1)特点a)可以有多个节点无父节点b)一个节点可以由多个父节点2)网状跟层次的区别a)可以有多个节点无父节点b)一个节点可以由多个父节点c)网状模型允许两个结点之间有多种联系(复合联系)d)网状模型可以更直接地去描述现实世界e)层次模型实际上是网状模型的一个特例3)网状模型存储结构:常用的方法为:单向链接、双向链接、环状链接、向首链接4)优缺点优点:a)能够直观的描述数据b)具有较高的性能。

缺点: a)结构复杂,规模越大越复杂。

b)操作复杂,不易用户使用。

关系模型1)术语a)关系:就是表b)元组: 就是一行c)属性: 就是一列d)主码:就是主键,用于唯一标示一条记录(例如学号)03 关系数据库一、笛卡尔乘积:是n个关系相乘的结果。

例如:D1为学生集合(T)= {张群,徐晶,王刚} D2为性别集合(S)= {男,女}D1与D2的笛卡尔乘积共6条记录,是拿D1中每条记录与D2中所有记录匹配。

二、关系代数运算:集合运算、关系运算、比较运算、逻辑运算1)集合运算a)并(U)例如:A U B,返回A表中全部数据,B表中全部数据,对于2表重复的内容只保留一个。

b)差(-)例如:A - B,返回A表有并且B表没有的记录。

c)交(n)例如:A n B,返回A表、B表共有的记录。

2)术语1)元组的连串:表示元祖中包含的分量的集合。

例如:若r = (r1 ,…,rn),s = (s1 ,…,sm),则定义r 与s的连串为:定义rs的连串= (r1 ,…,rn ,s1 ,…,sm)2)关系的度:就是关系包含的属性的数量。

3)象集Zx:假设x='张三',表示求x列中值等于张三的分量所对应的Z列中分量的集合(消除重复) 4)选择:σA<5(R),表示从R中选择A列小于5的行。

注意:选择是根据条件筛选,返回的表的结构与原表一致。

5)投影Π...(R):从关系R中取若干列组成新的关系。

例如:ΠA(R)表示从R中选择A列,返回新的关系,只包含A列。

6)连接: R 连接S = {rs连串| r ∈R ∧s ∈S ∧r*A+θ S*B+ },表示对R*S进行筛选,筛选条件为r[A] θ S*b+;6.1)自然链接:从笛卡尔乘积中自动匹配列名相同且分量值相等的记录,并消除重复的列。

6.2)外链接:把舍弃的记录也保存到新关系中,对于不匹配的列显示NULL。

a)左外链接:例如A left join B:返回左表中全部记录,对于未匹配的右表中的列设置为NULL。

b)右外链接:例如A right join B:返回右表中全部记录,对于未匹配的左表中的列设置为NULL。

c)完整链接:例如A full join B:返回2表中全部记录,对于未匹配的列设置为NULL。

完整链接的结果为:(左外结果+右外结果-重复行)7)除法例如:关系R(X,Y),S(Y,Z)R ÷ S = {Tr[X] | tr∈R ∧Πy(S) ⊆ Yx}返回R中符合条件的分量集合。

条件:R中X列分量对应的象集Yx,包含S中Y列的投影Πy(S)04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一、SQL:结构化查询语言,86年成为ANSI标准,87成为ISO标准。

可以使用Sql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内全部任务。

二、SQL特点:1)综合统一2)高度非过程化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5)语言简洁,易学易用三、SQL组成部分1)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对象(例如数据库、表、视图、索引),动词create、alter、drop。

2)数据查询语言(DQL):用于查询数据,动词select。

3)数据操纵语言(DML):用于添加、修改、删除数据。

动词insert、delete、update。

4)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权限控制。

动词grant、revoke。

四、SqlServer服务控制1)使用SqlServer配置管理器2)使用命令启动服务:net start 服务名停止服务:net stop 服务名五、关系数据库的三个模式1、外模式:指的是为满足某一应用定义的视图,是对整体数据的部分展示。

外模式可以有多个。

2、模式:指的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是对数据的整体展示。

只有一个。

3、内模式:指的是数据文件的组织和存储,只有一个。

六、数据库分类1)系统数据库(master、model、msdb、tempdb)2)用户数据:指用户自己创建的七、数据库文件组成1)数据文件,扩展名是mdf、ndf。

2)日志文件,记录对数据库所做的操作,扩展名是ldf。

八、创建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databaseName on [primary](Name="逻辑名称",FileName="物理路径",Size=10MB,MaxSize=100MB,FileGrowth:1M|10%)log on{Name="逻辑名称",FileName="物理路径",Size=10MB,MaxSize=100MB,FileGrowth:1M|10%}go-- 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databaseName九、数据库对象1)Schema:架构,用于分类管理数据库对象,便于权限控制。

2)表:用于存储数据3) 视图:是虚拟的表,不存储数据。

4)索引:用于加快查找效率5)存储过程:由多条sql语句组成的一个代码块,类似于C语言函数,存储在数据库中。

6)函数:为实现某个功能编写的代码块7) 触发器:监控某动作的发生,并做出反应十、Schema1)创建:CREATE SCHEMA name AUTHORIZATION userName2)删除: drop schema name [cascade]sqlserver不支持cascade十一、集合操作1)union:并,把2个查询的结果合并,默认会消除重复,使用All可以保留重复。

2)intersect:交,返回2个结果集共同的部分。

3)except:差,返回2个结果的茶差集。

数据表设计一、常用数据类型1)数字类型:int、float2)文本类型:char、varchar3)时间类型:datetime4)布尔类型:bit5)货币类型: money二、创建表1)创建列(定义列名、数据类型)2)设置约束建表语法:create table tableName(columnName dbType constraint)修改表:alter table tableNameadd|alter column|drop column--添加一列ALTER TABLE <表名> ADD <列名> <数据类型> 约束--修改一列ALTER TABLE <表名> ALTER COLUMN <列名> <数据类型> 约束--删除一列ALTER TABLE <表名> DROP COLUMN <列名>--修改表名EXEC sp_rename <原表名> , <新表名> --修改列名EXEC sp_rename <表名.原列名> , <新列名> , 'column'删除表drop table tableName三、数据完整性指数据表中的数据能够正确的反应实际情况。

约束类型:1、主键约束:用于唯一标识一条记录,前缀p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