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解析

合集下载

湖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湖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 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1 光通信
研究方向名称
2 无线通信
3 通信网络
4 通信电路与系统
5 信息与信号处理
四 学制与学分
1.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2至4年 2.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
3.学分要求
毕业 总学分
课 程 总学 分
学位基础课程
公 共 基础 课
学科门 类基础

一级学 科基础 课
学位方 向课
2春
A1010042M 天线与电波(学术型)
2春
A1010043M 非线性电路与混沌保密 通信(学术型)
2

A1010044M 数字语音信号处理(学 术型)
2

A1010045M 现代谱估计(学术型)
2春
A1010046M 矩阵理论(学术型)
2春
A1010047M 计算机通信网络设计 (学术型)
2春
学术 活动
开题 报告
学位 论文
70 32 6
2
10 14 2 2 34
五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 公共课设置参照《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公共课课程 目录表》
2、 专业课程设置见下表: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目录
课程 课程代码 类别
课程名称
学 开课 备注 分 时间
公 A1000001M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2
秋/春
必修
基 A1000002M 自然辩证法概论 础 A1000004M 基础英语 课
1 秋/春 课6学 分
3 秋/春
学 A1000013M 偏微分方程(学术型) 科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9 一级学科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9 一级学科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考研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考研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从1864年麦克斯韦在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到1888年赫兹实验验证电磁场理论,再到1896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人类进入了电信时代。

从20世纪上半叶人类发明电子管、晶体管、雷达、广播、电视等,到20世纪中叶香农提出信息论、维纳提出控制论,再到20世纪后期以来的集成电路、移动通信、互联网、智能终端、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推动了世界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未来社会将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广阔。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各个研究分支呈现出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沿着多媒体化、普及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向网络化﹑融合化、智能化的方向拓展。

另一方面,信息与通信科学技术正向生物、纳米、认知等其它传统及新兴学科和领域渗透,成为发展交叉学科的重要纽带,必将促进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孕育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发现和原理性的突破,并且将引发新的信息科技革命。

二、学科内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一个涉及应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完整,关联工业、农业、生物、医疗、航空航天、军事、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应用领域广泛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以及信息与通信设备及系统的研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测试、集成和应用。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一方面以信息传输和交换研究为主体,涉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应用的电信、广播、电视、声纳、导航、遥感、遥测遥控、互联网等领域,研究各类信息与通信网络及系统的组成原理、体系构架、功能关联、应用协议、性能评估等内容;另一方面以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为核心,研究各类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应用等环节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包括各种形式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算法与体制、物理实现、性能评估、系统应用等内容。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0)一、学科概况本学科于1998年获批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006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0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现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0多名,其中教授占比约25%,副教授占比约45%。

拥有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长白山客座教授等人才8名。

近年来,本学科立足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理论与技术、集成立体成像及机器视觉技术、光电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研究方向,依托4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先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含原国家973、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科研项目50多项,典型学术成果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通令嘉奖。

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20多项奖励。

(注:上述数据截止于2018年05月。

)二、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德学兼修,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工程研发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优,信息传输和交换、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与通信设备及系统等方向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

2、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及前沿研究;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展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自己研究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有关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专业文献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正直诚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5、能胜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和工程设计工作。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0)一、培养目标本硕士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能适应信息科学技术需要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通信系统、信号处理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与技术,具有独立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智能信号处理 5、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2、通信系统理论与通信网络技术 6、图像处理与智能识别3、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 7、多媒体信息处理4、光信息处理与光纤传感技术 8、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硕士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特殊情况者可延长至5年)。

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

学位课程学分≥18学分。

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0321001-005 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语)140 4 1-2 外语学院02211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0 1 2 文法学院0221103 自然辩证法48 2 1 文法学院0521003 矩阵论40 2 1 理学院0521007 随机过程40 2 2 理学院1221001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40 2 1 信息学院1221002 数字通信40 2 1 信息学院1221003 模式识别40 2 1 信息学院1221013 学科导论(前沿讲座)18 1 1 信息学院选修课1222001 统计信号分析36 2 2 信息学院1222002 计算机网络通信36 2 1 信息学院1222003 现代检测技术与系统36 2 2 信息学院1222006 网络分析与设计36 2 2 信息学院1222007 新型通信电子电路设计36 2 2 信息学院1222008 多媒体通信网络36 2 2 信息学院1222009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36 2 2 信息学院1222012 图像处理与分析36 2 2 信息学院1222013 全光通信网络36 2 1 信息学院1222014 现代软件工程36 2 2 信息学院1222016 多波长光网络36 2 2 信息学院1222017 网络控制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18 信息安全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0 现场总线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1 现代通信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3 宽带网络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4 DSP设计与实现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6 语音信号处理36 2 2 信息学院1222029 虚拟仪器36 2 2 信息学院1222031 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36 2 2 信息学院1222035 信息压缩原理与应用36 2 2 信息学院1222036 光电信息处理36 2 2 信息学院1222038 软件测试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44 密码学36 2 2 信息学院1222047 计算机视觉36 2 1 信息学院1222050 并行计算36 2 1 信息学院1222053 电磁兼容理论与设计36 2 2 信息学院1222066 电子商务应用开发技术36 2 2 信息学院1222067 超宽带无线电基础36 2 2 信息学院1222068 网络数据库36 2 2 信息学院1222080 认知无线网络理论36 2 2 信息学院必修环节实践环节 2开题报告 1 3 学术活动≥5次 12122 003 光电转换电子电路362 2 光纤中心2122 007 光纤光学362 2 光纤中心1222 028 光纤传感技术362 2 光纤中心1222 010 光通信362 2 光纤中心2122 006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362 2 光纤中心2122 005 光纤传感技术实验36 2 3光纤中心五、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是提高研究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提高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研究生必须进行以“助教、助管、助研”为形式的社会实践环节;同时还需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等形式专业实践环节。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9 一级学科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9 一级学科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10 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代码: 0810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位获得者应达到下列要求:1,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某些方向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好的协同工作能力;3,掌握1门外国语,并能用该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4,德业双修,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数字移动通信与宽带通信技术2.通信信号处理3.信号处理系统4.语音语言信息处理5.光通信6.粮食物质信息学三、培养年限本专业学制为三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为4年。

其中理论学习在第一、二学期进行,论文开题在第三学期进行。

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及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半。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见附表),其中公共课和学位课为必修课。

实行学分制,至少修满3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8个学分。

提倡研究生以本方向的课程为主体,同时在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选择一些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相关学科课程。

对于跨学科专业学习的研究生应根据研究方向补修相应的本科生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研究选题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在开展探索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选题。

学位论文题目选定后,应撰写开题报告。

经审核批准后,在导师指导下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

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前沿性和新颖性,符合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对本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六、培养方式1.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由导师指导小组制定出全面的培养实施计划。

2.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导师所在系(研究所)的政治学习和业务活动。

3.研究生应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着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确保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职业发展,制定的一系列教学和培养计划。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建议,以创建评分最高的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培养方案中应该包含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实习、实验、项目实践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2. 课程设置要全面、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至关重要。

课程设置要全面、系统,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例如电子学、通信学、计算机科学、网络工程等。

同时,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3. 增加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机会: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机会对于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培养方案中应该增加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践机会,例如实验室实践、产学研项目、毕业设计等。

4.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创新。

因此,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科技竞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5. 建立导师组制度: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导师组的积极参与和指导。

因此,培养方案中应该建立导师组制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组应该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职称的学者,以及行业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6.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例如,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7. 定期评估培养方案的有效性: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需要定期评估其有效性,以确保培养质量和职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专业: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一、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应掌握通信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并掌握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和技术。

具有从事通信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和教学工作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光通信系统理论与无线通信技术
2、信号检测与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
3、通信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
4、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技术
三、课程设置
四、科研能力与水平要求
1、参与科研,具有根据研究课题总体方案确定子系统的研究方案的能力。

2、参与课题系统实验,具有设计局部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3、参与承担的研究课题能够取得阶段性结果,成为整个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4、具有独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科技论文的能力。

学位论文经改写后能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五、学位论文要求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

六、其他要求
1、同等学历和跨专业考生需补修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补修课程不单独设课,不计学分,在第二学期末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下者不允许进行硕士论文开题。

2、可根据导师具体的研究方向自行设定补修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