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2015年普外科临床路径管理总结

2015年普外科临床路径管理总结
2015年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我科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35人,入径率74.29%,完成路径率46.15%,退径率50%,变异率100%。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8天,平均住院费用7021.76元,现做如下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完成路径率较低。
2、临床路径变异率达100%。
二、分析原因:
1、患者术后不能达到临床路径规定要求进行诊疗。
2、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3、我院实行临床路径工作不久,临床路径的意义和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不够。
4、部分病人住院期间要求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诊疗和技术规范流程。
2、加强职能部门与各科室的沟通,使信息化平台更合理。
3、加强对患者临床路径意义的宣传。
2015年临床路径总结

2015年单病种及临床路径实施工作总结自2010年我院开展单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以来,我院共开展选择急性心梗、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缺血性脑梗死4个单病种质量控制及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术、腹股沟疝、输卵管妊娠、计划性剖宫产、股骨干骨折、凹陷性颅骨骨折、慢性扁桃体炎、翼状胬肉切除术、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上消化道出血、轮状病毒肠炎、脑出血、2型糖尿病、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轻症急性胰腺炎共17个临床路径,经实施一年后,现总结如下:一、执行临床路径中,进入临床路径的1273例自然临产阴道分娩患者均按临床路径管理走完全程,23例计划性剖宫产患者均走完全程。
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按临床路径走完路径。
二、1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者中,8例按临床路径管理走完全程,5例患者签字出院、1例患者应年终扎帐出院后未返院、1例患者转院、1例患者出院、1例患者应在病程中患肺炎加用抗生素、1例未注明原因,上10例患者未走完临床路径。
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5例按临床路径管理走完全程,1例转院退出路径管理。
1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中,13例按临床路径管理走完全程,1例未注明原因退出临床路径。
4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例患者中,46例患者按临床路径管理走完全程,2例患者术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退出临床路径。
三、执行临床路径最差的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例患者中,1例转院,1例放弃治疗,2例拒绝胃镜检查,4例均未按临床路径管理走完全程。
四、单病种管理的病病种中,入院诊断符合的患者,均按照单病种质量管理要求方案执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数量较多。
工作中,我院执行临床路径管理及单病种质量控制,仍存在以下问题:一、科室医务人员对单病种控制及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未严格筛选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存在该入不入,不该退却退出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加强各个临床科室对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工作的意义和理解,按诊断标准及方案要求管理入组患者;二、各科室报送临床路径统计表和单病种的报表数据不及时、不真实,甚至空缺月数较多,经一再催促报送时,随便填某个月的人数交差,应付了事,导致数据失真,无法真正反映我院开展该项工作的真实情况,在将来的工作中将会督促各个临床科室认真开展报表报送工作。
2015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院2015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国家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精神,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现对我院2015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一)明确职责,健全工作制度,建立了院、科二级管理体系1、根据国家卫计委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精神,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副院长担任,成员由相关职能科室和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担任,同时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主任由///担任。
委员会负责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了实施方案,并定期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质量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估,协调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各临床科室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每月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效果评价和分析,收集、记录和整理后上报院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由院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负责将各科相关材料汇总并及时上报。
(二)确定病种,实施临床路径根据国家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市卫计委相关通知,结合实际,我院产科、妇科、儿科、新生儿科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确定病种为:过期妊娠、自然临产分娩、择期剖宫产、异位妊娠、子宫肌瘤、支气管肺炎、热性惊厥、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ABO血型溶血。
(三)提高认识,加强培训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医务科每年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对实施临床路径重要性的认识。
科室完成了各病种的具体临床路径制定,经过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专家小组讨论修改并实施,各临床科室严格按照各病种临床路径进行诊治。
(四)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织对相关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
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的总结分析报告

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的总结分析报告本文将对医院临床路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临床路径工作概述临床路径是指在临床实践中规定并实施的、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全过程的规范化流程。
其本质是基于临床实践而形成的、经过统计、分析、评估得出的、在一定时间期限内和病情类型上具有通用性的标准化管理流程。
临床路径工作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根据医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和提高医疗管理水平,采用临床路径方法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规范化工作的总称。
二、临床路径工作的优势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可以使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界定每个病人的治疗过程及治疗要求,规范医务人员的行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减少了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和病人流转,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每位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减少医疗费用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可以使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制定和实施临床路径,可以确立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手术操作,减少了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复费用和错费,大大降低了医院的经济负担和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增强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3. 规范医疗行为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可以规范医疗行为。
通过规定和实施临床路径,可以明确治疗方案、治疗要求和规范操作,引导医务人员遵循规划,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医疗行为,帮助医务人员实现标准化流程和治疗。
4. 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可以提高医疗管理水平。
通过临床路径工作,医院可以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化,实现全面质量控制和综合风险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医院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临床路径工作存在的不足1. 实施成本高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需要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和药品,需要涉及到多个社会组织和部门的合作,需要有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分析和解释,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投资和费用。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2篇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2篇(一)临床途径工作总结在临床途径工作中,我主要负责制定、施行和评估临床途径,以进步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本钱和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以下是我在临床途径工作中的总结:1. 制定临床途径:我根据医疗理论指南和临床经历,制定了一套适用于不同病种的临床途径。
在制定过程中,我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亲密合作,确保临床途径符合实际情况,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
2. 施行临床途径:一旦临床途径制定完成,我与医疗团队合作,确保临床途径的正确施行。
我通过培训和教育医疗团队,使他们理解临床途径的目的和步骤,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
在施行过程中,我还与医疗团队进展沟通和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3. 评估临床途径:我定期对临床途径进展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到达预期的效果。
我搜集和分析各种数据,如患者的治疗结果、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医疗团队的满意度等。
通过评估,我可以确定临床途径的优点和改良的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总的来说,临床途径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但又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通过制定、施行和评估临床途径,我可以促进医疗质量的进步,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效劳。
同时,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进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管理才能。
将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良临床途径的工作,为患者和医疗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精选2篇(二)在一季度的临床途径执行中,我们获得了以下成果和经历教训。
成果:1. 进步了患者的整体流程和诊疗效率。
通过明确的途径指导和流程优化,我们成功地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进步了患者转归的质量。
2. 实现了优质医疗资的合理利用。
通过精细化的途径规划和资分配,我们更好地利用了医护资,进步了医疗效劳的效能。
3. 进步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我们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重复和负担,进步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经历教训:1. 临床途径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我院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我院不断深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
至今,全院共11个科室开展临床路径,共28个病种,分别为骨科、普外科、心内科、呼吸科、消化内科、产科、儿科、眼耳鼻喉科、老年科、肿瘤科、昆机分院,其中只有3个病种进入单病种付费管理,由于我院收治的病人以老年病人居多,多种疾病共存,导致能入径病人数很少,或因为变异提前退出路径,2015年进入临床路径人数为46例其中:鼻骨骨折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10例,尺骨桡骨远端骨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5例,腹股沟疝2例,Grawes病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例、轮转病毒感染性腹泻3例,手足口病4例,异位妊娠手术治疗12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共2例。
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虽已1年余,但实际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分析如下:1、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认知不足临床路径主要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最终目的在于使医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处置,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患者住院时因种种原因产生的变异情况,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虽短住院天数,帮助患者对所患疾病多了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但有一部分医护人员仍然不了解其最终目的,不明白入径对象如何选择,如何入径,何为退径,何为变异,对医患双方有何意义,从而降低了入径率,甚至有些病种没有入径患者。
2015第二季度xx市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阶段总结[1].doc2013-1-5月份
![2015第二季度xx市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阶段总结[1].doc2013-1-5月份](https://img.taocdn.com/s3/m/37e80f6931b765ce0408140c.png)
兴平市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阶段总结(201 5年7月--9月第三季度)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
确保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服务水平。
落实陕西省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通知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完成我院承担的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任务,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方案,管理制度,各科室制定了病种具体实施路径,运行三年来不断地增加病种,修订病种。
第三季度现总结如下:一、确立试点科室和病种根据陕西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院从卫生部下发的22个专业112个病种临床路径中,选择较有代表性18个病种,作为我院临床路径试点病种,具体如下:二、提高认识,加强试点工作培训自2011年6月6日由许耀军副院长及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各临床试点科室主任参加了院方组织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培训会》,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结合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医务科、质控科先后多次组织试点各科室主任及医生进行培训学习,提高对实施临床路径重要性认识。
并且下科室与开展的科室讨论修订适合我院的运行路径。
不断地和完成了各病种的试点科室分析总结,经过医院领导小组及专家小组讨论并进行了四次修改,更替病种。
各临床科室严格按照各病种临床路径进行诊治。
三、组织实施情况1.试点临床科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能遵循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并同步填写病例临床路径表。
每月对本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每月25日前将上个月试点病种临床路径表交质控科。
7月至9月份十三个科室18个病种符合路径进入标准共445例,其中内科(内1、内2、内3、内4,急诊科)脑出血15例,胃食管反流病17例,溃疡性结肠炎8例。
2型糖尿病53例,急性心肌梗死0例,急性左心衰竭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急诊科、内1,内2,内3,内4科)。
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2015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5年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6人(其中外三科4人[胆囊结石2人、腹股沟疝2人],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内五科1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符合路径未入径6人:其中内二科3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住院号164669、164745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住院号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3人:其中产科12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164358、16477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165074、164715、164714、164748、164849、164919),儿科3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6、163903、164188),内二科16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7、164572、165046、163853、164815、164507、164437、164489、164610、164640、164753、164755、164756、165130),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181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例,变异率53.59%(其中产科24例,占77.42%;儿科18例,占56.25%;妇科2例,占50%;属患者因素69例(占71.13%),属医护因素4例(占4.12%),属系统因素19例(占19.59%),属出院因素5例(占5.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度消渴病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评估分析报告2015年,我科执行了消渴病临床路径工作,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
现将我科本年度消渴病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入径总人数为322人,变异15人,入径率为47.5%,变异率4.65%,平均住院日8.65天。
1、符合路径未入径人数多: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规范意识;
2、变异原因笼统,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执行路径中对变异病例的分析及评估不够细致深入,为后期整改及修正临床路径细则方案不能提供详实的说明数据;
3、科室终末质控病案资料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
其原因是统计出错和入院诊断不符合ICD-10编码及标准诊断对应程序规定,医
生自由录入所致。
五、整改措施:
1.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
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提高入径率,入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
4.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效率指标、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
同时加强对单病种总费用、确保医疗费用的健康,尤其是对高值耗材的使用进行管理。
昌吉州中医医院内三科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