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3 农业工程学报格式

合集下载

《农业工程学报》研究简报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农业工程学报》研究简报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农业工程学报》研究简报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王应宽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5(21)10
【摘要】针对目前科技学术期刊研究简报使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当正确认识和评价研究简报这种文体类型及其所报道的科研成果.综合分析了研究简报的
文体特点、作用和编排要求,总结了研究简报的特点和写作规范,提倡学术期刊应充
分利用研究简报这种文体为快速及时的报道新成果服务.
【总页数】4页(P160-163)
【作者】王应宽
【作者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26;北京大学
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农业工程学报》位居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榜首 [J],
2.《农业工程学报》位居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榜首 [J],
3.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工程学报》2000~2003百篇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J],
4.试论学报中研究简报的性质及编审特点 [J], 胡涌
5.忆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及《农业工程学报》创立成长历程——庆祝《农业工程学报》创刊30周年 [J], 陶鼎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工程学报论文格式

农业工程学报论文格式

论文模版单击此处输入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A1,2,作者B2,作者C3(1.单位名1,城市名1 邮政编码1 ; 2.单位名2,城市名2 邮政编码2; 3.单位名3,城市名3 邮政编码 3)摘要:在此处输入中文摘要,篇幅为200~300字。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

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

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

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关键词:词1;词2;词3(不多于5个,选词应规范,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分类法》标注0引言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遵守我国著作权法,注意保守国家机密。

内容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不超过5个)、正文、参考文献。

另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给出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及基金项目名称与批准号等信息。

*1标题1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

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题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1.1标题1.11.1.1标题1.1.1下接正文。

页码采用A4纸型纵向排列。

文字大小规定如下:摘要、图名、表名、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正文中除标题外均为五号字,标题见样例。

中文均采用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

一级标题形如0,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排序。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经验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经验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经验
农业工程学报是一本中国国家重点收录的核心期刊,在农业工程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它刊载了各个领域关于农业工程技术前沿和应用技术的文章,对于专家学者来说,投稿给农业工程学报可以让他们的成果被更多的读者看到,因此投稿就变得很重要了。

在这里,我们将以投稿经验为基础,结合个人投稿经历,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于未来的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在投稿前,需要熟悉农业工程学报的具体要求,了解稿件信息填写要求、文章结构要求以及文稿格式等,同时了解审稿流程,确保自己能够提供一个满足学报要求的有效投稿。

其次,在实际投稿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检查自己提交的文章,认真审阅文章,检查科研成果是否正确,保持文稿格式的完整性,确保稿件能够满足学报的要求。

此外,在编辑校对阶段的时候,要注意定期查看稿件的进度,确保稿件能够及时发表,在每次修改过程中,与编辑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最终的稿件完全符合学报的要求。

最后,在稿件发表后,投稿者可以根据学报的报道,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术素养。

总而言之,投稿给农业工程学报是一件需要有计划性和细心组织的事,在投稿过程中,投稿者要仔细校对文稿,审阅原创性,保持与审稿人的良好沟通,确保自己的稿件能够及时发表。

投稿若能够有效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也会有更多的优秀文章被发表在农业工
程学报上,为实施农业工程技术提供更多的有效参考依据,促进农业工程事业的发展。

农业工程学报格式模板 -回复

农业工程学报格式模板 -回复

农业工程学报格式模板-回复宜于描述所提及的主题。

特别是文章开头应概括性地介绍主题并阐明重要性,发展后续段落可涵盖有关技术原理、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文章结尾部分要有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并提出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在撰写过程中,还需细致论述,并遵循农业工程学报的格式要求。

标题:[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首先,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详细介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

然后,针对不同农业环境、作物类型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探讨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同应用场景。

最后,总结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场景;生产效率;劳动强度;环境保护1. 引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业机械化技术应运而生。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因此,研究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成为迫切的需求。

2.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原理和设备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替代人力劳动,完成农业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化设备对土地、作物和动物等进行操作,以达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劳动强度的减轻。

在农业机械化技术中,常用设备包括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喷洒机等。

这些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种植、收获、施肥、喷洒等环节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3.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场景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农业环境、作物类型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平原地区,拖拉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田间作业;而在山区,小型机械设备更为适用。

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也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2020年继续被ei收录

《农业工程学报》2020年继续被ei收录

《农业工程学报》2020年继续被EI收录
Elsevier官网于2020年1月1日更新了EI Compendex目录(https:///solutions/engineering-village/content),《农业工程学报》2020年继续被EI收录。

2020年EI共收录中国大陆期刊222种。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是供查阅工程技术领域文献的综合性情报检索刊物,简称EI,1884年创刊,年刊,1962年增出月刊本。

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编辑出版。

每年摘录世界工程技术期刊约3 000种,还有会议文献、图书、技术报告和学位论文等,内容包括全部工程学科和工程活动领域的研究成果。

1995年启动了EI的电子产品“工程信息村”(EI Village),1998年,被Elsevier收购,推出EI Compendex Web。

EI在全球的学术界、工程界、信息界中享有盛誉,是科技界共同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

农业工程学报模板

农业工程学报模板

农业工程学报模板农业工程学报是一个专业的学术期刊,致力于发表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

以下是本期刊的模板:一、论文标题: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二、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黑麦草和常规饲料喂养奶牛,在饲养期间对牛奶进行多项质量指标检测。

结果表明,黑麦草饲料组的牛奶中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黑麦草饲料组的牛奶味道更加浓郁香甜,口感更加细腻柔滑。

因此,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关键词:黑麦草饲料、牛奶品质、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四、引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牛奶的质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饲料作为影响牛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黑麦草作为一种高蛋白饲料,在草地喂养模式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对于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却知之甚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为牛奶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五、实验方法:本研究选取20只健康的优质奶牛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试验组采用黑麦草饲料喂养,对照组采用常规饲料喂养。

试验期为60天,每10天检测一次牛奶品质。

检测项目包括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以及牛奶的味道和口感等。

六、实验结果:经过60天的试验,试验组的牛奶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0.2%、8.5%和12.7%。

同时,试验组的牛奶味道更加浓郁香甜,口感更加细腻柔滑。

七、讨论和结论:本研究表明,黑麦草饲料可以显著提高牛奶的品质。

这可能是由于黑麦草中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这些成分是牛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适当增加黑麦草饲料的使用量,提高牛奶的品质。

作物学报格式要求

作物学报格式要求

作物学报格式要求
以下是《作物学报》格式的部分要求,更多信息请登陆中国知网,查阅《作物学报》论文的最新要求。

1. 全文需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000字。

2. 论文结构需按照以下顺序排列: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正文,小四号宋体。

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

3. 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4.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

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此外,还需注意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

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以上格式要求仅供参考,具体格式要求可能会根据期刊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写作论文时,建议仔细阅读投稿须知或联系期刊编辑进行咨询,以确保论文格式符合期刊的要求。

农业工程学报论文写作规范标准

农业工程学报论文写作规范标准

整篇行距1.1倍(研究简报除页眉、首页脚注、作者单位名称、图表标题及其容外,其余字号均小半号)论文题名(居中、小二、黑体)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有关原则,有助于选择关键词。

题名中应包括较多的关键词。

第一作者1,通信作者1※,其他作者2(居中、四号、仿宋)(1.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 2. 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居中、小五、宋体)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

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

摘要(小五、黑体):中文摘要的编写执行GB6447-86规定,篇幅为200~300字。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

摘要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

(小五、宋体)关键词(小五、黑体):农业;工程;编辑;科技;论文(小五、楷体)一般选3~8个关键词。

按GB/T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以作为关键词标出。

词间用分号“;”分隔。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小五、黑体)在中文关键词的下方,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第4版)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

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

在“中图分类号:”后空两格,填写本文的“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共设以下5种: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 ——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业工程学报
解:所用EndNote X7格式为Chinese Std GBT7714(numeric)
本刊特别声明:不接受一稿多投、雷同稿[1, 2],要求论文反映的信息及学术成果须为作者原创、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3-7]。

稿件一经被本刊录用,将随本刊在相关网络媒体传播,并在纸质期刊发表时一次性支付稿酬,不同意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向编辑部声明[8]。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学报》编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8-10],并适应期刊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1],结合本刊的具体情况[12, 13],对来稿作如下要求[14-16],希望广大作者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只列出已经公开出版且在文中直接引用的主要文献[17, 18],近5年的文献量应占50%以上。

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15]。

后加“,等”或“, et al”。

外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19, 20]。

[参考文献]
[1] WILSON J N. Guidance of agricultural vehicles -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0, 25(1-2): 3-9.
[2] BANKS J, CORKE P.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atching methods and validity measures for
stereo vis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01, 20(7): 512-32.
[3] NALPANTIDIS L, SIRAKOULIS G C, GASTERATOS A. REVIEW OF STEREO VISION
ALGORITHMS: FROM SOFTWARE TO HARDWAR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tomechatronics, 2008, 2(4): 435-62.
[4] SAPPA A D, DORNAIKA F, PONSA D, et al.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onboard stereo vision
system pose estima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08, 9(3): 476-90.
[5] HUH K, PARK J, HWANG J, et al. A stereo vision-based obstacle detection system in vehicles [J].
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2008, 46(2): 168-78.
[6] JIA Z, BALASURIYA A, CHALLA S. Sensor fusion-based visual target tracking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with the out-of-sequence measurements solution [J].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2008, 56(2): 157-76.
[7] JIA Z, BALASURIYA A, CHALLA S. Vision based data fusion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target
tracking using interacting multiple dynamic models [J].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2008, 109(1): 1-21.
[8] CHEN C S, HUNG Y P, CHIANG C C, et al. Range data acquisition using color structured
lighting and stereo vision [J].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1997, 15(6): 445-56.
[9] BROWN M Z, BURSCHKA D, HAGER G D. 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stereo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3, 25(8): 993-1008.
[10] GLEDHILL D, TIAN G Y, TAYLOR D, et al. Panoramic imaging - a review [J]. Computers &
Graphics-Uk, 2003, 27(3): 435-45.
[11] 马成杰. 以科研精神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科研[J]. 教育科学研究, 1991, 03): 48-9.
[12] 林涛, 凌械. 标志-功能-精神——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科研楼方案设计[J]. 四川建筑,
2009, 29(2): 31-2,4.
[13] 薛长刚, 朱磊. 北洋大学采冶学会的主体意识与科研精神[J]. 教育评论, 2010, 03): 126-9.
[14] 远仁, 永进, 德祺. 学习贯彻十四大精神繁荣社会科学研究——四川省社科联举行学习座
谈会[J]. 四川社科界, 1992, 05): 1-3.
[15] 李寅, 堵国成, 华兆哲, 等. 从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三方面培养研究生[J]. 中国
大学教学, 2005, 08): 23-4.
[16] 谢丹, 张国良, 张晓芹. 关于提高工科机械类学生科研素质的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 2005,
3): 84-5.
[17] 牛小兵. 矿用大功率减速器加载试验的简易模式[J]. 煤炭技术, 2008, 02): 22-3.
[18] 牛小兵. ASON网络中模拟传送资源告警[J]. 光通信技术, 2008, 11): 5-7.
[19] 吕雷. 哥德巴赫猜想与陈景润的科研精神[J]. 兰台世界, 2010, 07): 29-30.
[20] 刘建伟, 梁晋, 梁新合, 等. 大尺寸工业视觉测量系统[J]. 光学精密工程, 2010, 01): 126-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