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柱回收安全措施

合集下载

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

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

贵州鸿熙矿业有限公司纳雍长田煤矿大巷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三日会审纪要会审时间地点矿会议室回收大巷煤柱安全技术措施编制技术科名称回收大巷煤柱安全技术措施施工队别采煤队队长会审意见:本安全技术措施于二O一四年6月日在矿会议室进行了集体会审。

通过集体会审,讨论研究,同意本措施所编写的一切内容,要求在现场施工中严格执行,并提出如下审批意见:⑴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控制,严格按照措施执行。

⑵若现场条件发生特殊变化时,要及时编写补充措施,并认真传达执行。

加强通风管理、瓦斯监测、抽采是及其重要的环节,应根据其瓦斯抽采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等来进行安全作业,确保安全回收。

目 录一、回收方法 (1)二、工作面布置 (1)三、工作面支护 (1)四、工作面循环方式、作业方式 (2)五、工作面生产能力 (2)六、运输 (3)七、通风 (3)八、煤破 (5)九、顶板管理 (5)十、技术安全组织措施 (8)十一、安全综合防突措 (11)十二、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13)贵州鸿熙矿业有限公司纳雍长田煤矿大巷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我矿三采区28号煤层已采完,为尽量减少投资损失和煤炭资源损失,矿委会决定回收大巷煤柱,为确保矿井煤柱回收期间安全,特编制安全措施如下:1、 回收方法采用倾向壁式采煤方法,炮采工艺。

2、 工作面布置利用现有运输大巷作为作为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大巷作为工作面回风巷,仰视式布置形成壁式工作面,后退式回采,全部垮落式管理顶板。

3、 工作面支护配备DW20-350/110X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和2.1m的矿用11kg/m花边工字钢进行支护,DW20-350/110X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支撑高度为1.15~2m,工作阻力为35t/根。

设计“三、四”排控制,排距1.0m,柱距0.80m,最小控顶距3.2m,最大控顶距4.2m。

放顶步距1.0m,回柱绞车选用JH-8型。

由于工作面为仰视式推进,煤壁采用贴帮柱进行支护,所有工作面支柱必须采用戗柱进行加强支护,一、二排支柱戗柱方向朝煤壁方向,切顶排戗柱方向超采空区方向。

井筒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标准范本

井筒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26696井筒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井筒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为尽量减少投资损失和煤炭资源损失,按照矿井整合的批复和煤炭行业关井等相关规定、要求,计划于XX年XX月XX日始,对井筒煤柱组织开拓、回收和井下设备、物资的回撤,力争XX年XX月XX 日前完成矿井关闭工作。

为确保矿井煤柱回收期间安全,特编制措施如下:一、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通风由于煤柱回收主副风井联络巷、石门上山较多,为减少漏风、跑风,以确保工作面风量正常供给,在各联络巷分别安设风门、板障等控风设施,通过部分石门上山连接,回风直接进入总回风巷,利用主、副井进风,左翼回风巷作为回风,通过石门回风上山回风直接进入总回,工作面回采顺序按照由下至上顺序进行推采。

(二)工作面供电主副井井筒煤柱开拓期间,将中央泵房变电所大型设备全部回撤升井,通过在第一联络巷以上15米位置安设移动式变电站,通过各石门上山、联络巷作为回收煤柱供电。

煤柱回收安全措施

煤柱回收安全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煤柱回收安全措施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15 页煤柱回收安全措施为合理回收煤炭资源,经矿领导研究,决定对五采回风巷以南13层块段煤柱采用局扇通风以正采的方式进行回收。

该煤柱北部、东部为13层护巷煤柱(局部揭露断层),西部、南部为13层采空区;该煤柱走向长约90m,倾向长平均20m,地质储量约为0.36万吨,可采储量为0.35万吨。

施工时,要严格执行以下回收安全措施。

一、施工方法1、由13层煤柱里切眼开始按由里向外的顺序进行推采,工作面支护采用单体支柱带0.5米长的托板支护顶板,托板垂直工作面安设,单体支柱柱距0.7m,排距1.0m,顶板破碎处托板以上增设塑编网,加强支护。

随工作面推采,空区悬顶超规定时,进行强制放顶;如果悬顶仍难以冒落,则每推采20米将工作面进行回撤,与空区留5米净煤柱重新补切眼,工作面由新补切眼继续推采,推采前对该5米的煤柱反拨2米。

该工作面沿溜子道推采至与外部溜子道留足5m煤柱后,将此工作面进行回撤,然后由外部溜子道末端退回5米左右布置两切眼沿外部溜子道自下而上推采将两侧煤柱回收至距开门口3m止。

2、在工作面沿里部切眼推采前先向里侧反拨2m,反拨第一米炮后施工人员在支护完好处随出煤随支护;反拨第二米时,放炮后施工人员在支护完好处攉煤,出尽煤炭后,将反拨第一米支设的单体支柱加为密集,然后开始向前推采。

反拨前或正推前,必须使用强力钻杆由里部采空区以外1米位置处垂直工作面沿13煤层钻探,钻探深度为3m,探3米推采1米,钻探正常后方可进行施工,防止前方存在老巷道。

钻探到其它异常情况时,及时汇报调度室、安监站、技术科。

3、该工作面施工,在里部采空区瓦斯不超限、不存在向工作面滚第 2 页共 15 页矸的情况下,可沿空区推采,必须加强工作面里部端头的支护:在末端相邻支柱排之间使用单体支柱打设密集,并悬挂塑编网下垂至底板,切实起到挡矸作用。

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简易版

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简易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简易版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简易版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煤柱回收是水平开采的收尾工作,是复杂而又危险的作业,为确保煤矿安全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确保资源的高效回收,我矿计划于20xx年03月28日开始,对1501工作面煤柱回收和设备、物资的回撤,力争 20xx年8月31日前完成煤柱回收工作。

为确保矿井煤柱回收和设备、物资的回撤期间安全,特编制措施如下:一、作业概述作业量:回收1501工作面煤柱,走向300米,倾向30米,回收煤约1.9万吨;并回撤1501工作面及K5运输巷内的设备、物资。

回收时间:自20xx年03月28日起至08月31日。

二、人员安排1、成立煤柱回收领导小组:组长:徐安猛(矿长)副组长:李华林(安全副矿长)徐安体(机电副矿长)孔维富(技术负责人)组员:王定能(机电副矿长)、徐安思(安全员)、蒋宗勤(瓦检员)、李泽富(瓦检员)、李科章(记录员)、肖良学(绞车司机)、王定旺(绞车司机)、代荣全(爆破工)、肖循美(爆破工)、蒋宗仿(电钳工)等。

2、作业分工:早班:带班领导:徐安体作业人员:徐安思、蒋宗勤、蒋宗仿、代荣全、肖良学及采煤一队作业人员。

中班:带班领导:李华林作业人员:李泽富、王定能、王定旺、李珂章、肖循美及采煤二队作业人员。

残留煤柱回收的安全管理方法

残留煤柱回收的安全管理方法
巷及切 眼 掘进工 作顺利 完成 。 同时 , 掘进 作业 中严格 探放 水安 全管 理 , 在 在掘
巷 采空 区繁 多 , 工作 面及 两巷 顶板压 力显 现 , 巷收 两 敛严 重 , 给安 全生产 造成 了极 大 的威 胁 。以 22 18工 作 面为例 , 面 长 9 6m, 8 工作 9 宽 2—6 . 两侧 为 15m, 已采工作 面 的采空 区 , 作面 被纵横 7 老巷 切割 工 2条 成 1 0多 个小块 , 由 于 已采 工 作 面停 采 线 参差 不 0 且 齐, 巷道 不可 避免地 要 布置在 残余应 力 高峰 区 , 两巷 维 护较 正规 的孤 岛 工 作 面 困难 得 多 。为 此 , 过不 经 断探 索残 采 区煤柱 回收 安 全管 理 办 法 , 保 了残 留 确
几方面不 同: ①工作面短 , 不能等长布置, 推进长度 短, 可采 储量 小 ; 残 采 区开采 时煤 柱 边 缘不 整 齐 , ② 巷 道布 置 困难 ; ③煤 层及 顶板 破碎 , 大多 巷道沿 采空 区布置 , 巷道 变形 量大 , 维护 工程量 大 、 费用高 ; ④其 开 采受邻 区 已采 区或 地 质 破 碎 带 的 不 安 全 因素 影 响, 其矿 压显 现一般 较 强烈 ; ⑤残采 工作 面一般 被采 空 区包 围 , 、 上 下巷 沿空 掘进 , 采空 区有 害气体 、 老空 积 水可 能进 入工作 空 间 , 给安 全 生 产管 理 带 来 很 大
由于两 巷外 帮 已 采工 作 面 内停 采 线 参 差 不 齐 ,
22 工作面巷道掘进过程中经常会处 于残余应力 18 高 峰 区。掘 进过 程 中 , 巷道 顶板 松软 , 随着 掘进机 割
总 第 14期 5 di1.9 9 ji n 10 29 .0 20 . 1 o:0 3 6 /. s.0 5— 7 8 2 1 .6 0 s 1

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

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

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煤柱回收是水平开采的收尾工作,是复杂而又危险的作业,为确保煤矿安全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确保资源的高效回收,我矿计划于202x年03月28日开始,对1501工作面煤柱回收和设备、物资的回撤,力争 202x年8月31日前完成煤柱回收工作。

为确保矿井煤柱回收和设备、物资的回撤期间安全,特编制措施如下:一、作业概述作业量:回收1501工作面煤柱,走向300米,倾向30米,回收煤约1.9万吨;并回撤1501工作面及K5运输巷内的设备、物资。

回收时间:自202x年03月28日起至08月31日。

二、人员安排1、成立煤柱回收领导小组:组长:徐安猛(矿长)副组长:李华林(安全副矿长)徐安体(机电副矿长)孔维富(技术负责人)组员:王定能(机电副矿长)、徐安思(安全员)、蒋宗勤(瓦检员)、李泽富(瓦检员)、李科章(记录员)、肖良学(绞车司机)、王定旺(绞车司机)、代荣全(爆破工)、肖循美(爆破工)、蒋宗仿(电钳工)等。

2、作业分工:早班:带班领导:徐安体作业人员:徐安思、蒋宗勤、蒋宗仿、代荣全、肖良学及采煤一队作业人员。

中班:带班领导:李华林作业人员:李泽富、王定能、王定旺、李珂章、肖循美及采煤二队作业人员。

3、职责:组长:在煤柱回收期间,调配一切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副组长:在煤柱回收期间,负责作业现场的协调、调度,保障现场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组员:完成每班任务;对事故隐患、不安全因素及时向班组长及矿领导汇报;对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措施要求的指令,有拒绝作业权,并向上一级汇报。

三、安全保障措施1、煤矿矿领导、技术人员对工作面及工作面周围的采煤情况作详实的调查了解,编制可靠的施工方案。

2、依照残煤的实际赋存条件,由技术人员在图纸上标定巷道和采煤工作面的避灾线路。

3、施工人员必须学习本措施签字后才能进入作业场所施工。

4、必须有矿领导带班,特员跟班作业。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无问题,其他人员方可进入施工地点。

回收煤柱带采安全技术措施

回收煤柱带采安全技术措施

回收煤柱带采安全技术措施由回采队施工的1320回收煤柱时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实际现场证实,该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赋存稳定,1320皮带机尾左侧有一块三角煤,全部可采,煤层平均厚度1.70米,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保证设备回撤时方便,并结合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对1320采面溜子道左侧及回风巷处部分煤柱进行带采回收,为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带采前,现场管理人员、带班矿长盯队长、安全员、班队长要认真检查工作区域内的各种支护和顶板冒落情况,工作面有无异常现象,各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对发现的问题撤出作业人员及时妥善处理。

二、工作面留有的煤柱可根据地质情况进行带采,带采长度上部回风巷处开始回采,右侧是正常回收1320区段运回巷的煤柱。

工作面单独安装一台刮机在左侧,刮板直接与顺槽刮板机相连。

三、工作面带采时的支护措施:带采掘进范围内采取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长钢梁形成正规支护,并且与工作面保持成直线。

四、工作面带采前,通风队要提前做好带采时的正常通风和瓦斯检测工作。

瓦斯检查工定时检查瓦斯是否超限,保证带采时的正常供风。

工作面距离带采迎头5米处必须悬挂瓦斯探头及便携式瓦斯报警仪,采用双风机又电源供电,局扇风机采用2*11kw双风机。

五、由于1320采面距离断层比较近,所以顶板压力大,因此必须加强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为确保正常施工,工作面带采放炮前,必须对带采范围内的支柱进行多次注液,加固支柱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以防止放炮后发生冒顶事故。

如遇顶板破碎时,缩小柱距至0.6米并且在铰接顶梁上部铺设塑编网的方式进行加强支护,落煤后及时挂梁支护,局部冒顶处必须用圆木或背板串实,并确保支柱迎山有力,如果顶板破碎严重,取消带采部分。

六、带采前,必须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特别是带采安全出口、1320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和巷超前支护和端头支护。

端头支护必须随工作面的推进进行移设,移设前必须提前支设好临时柱,移设后及时补上缺柱,符合规程要求。

218工作面煤柱回收措施

218工作面煤柱回收措施

218工作面煤柱回收措施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逐渐向深部延伸。

然而,在煤炭的采掘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和有效地开采煤炭,一些煤柱不可避免地会残留在矿井中,进而影响资源的回收。

在采煤过程中,遵循绿色矿山建设理念,将煤柱回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煤炭资源的利用和环保意义非常重大。

218工作面煤柱回收现状目前,218工作面残留煤柱情况比较严重,并且影响到了采掘效益。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218工作面煤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工作面接头煤壁质量不佳,导致掘进距离无法满足技术要求。

2.工作面煤体质量不佳,煤柱易发生破碎甚至倒塌。

3.工作面煤柱固定技术不完善,难以有效稳固煤柱。

以上三点问题往往会放大采掘中的各种风险,导致煤炭采掘效益的低下。

218工作面煤柱回收措施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措施:1. 工作面硬化加固措施在接头煤壁质量不佳的情况下,我们采用硬化加固措施来解决。

其具体步骤如下:1.对接头边异常薄弱的煤壁区域进行处理,包括清理杂物、煤筛筛分、钢丝网引向、钢筋埋置等。

2.使用钢筋加固煤壁区域,钢筋长度根据煤壁壁厚和煤层硬度来确定,一般要求钢筋长度大于4m。

3.使用混凝土浇筑煤壁加固层,混凝土强度根据煤层厚度和技术要求而定,一般要求抗压强度大于20MPa。

这种硬化加固措施能够有效地稳固接头煤壁区域,增加掘进距离,提高煤炭采掘效益。

2. 煤柱固定措施针对煤柱固定技术不完善的问题,我们采用以下措施:1.钢管灌浆固定:使用钢管穿透煤柱,将钢管灌注水泥浆固定在地质基岩上,使煤柱得到有效的支撑和保护。

2.无砖支墙固定:使用钢管穿透煤柱,用无砖支墙盘面通过特殊结构式锚杆与基岩或固结层进行连接,使煤柱稳固并得到有效保护。

3.混凝土灌注体固定:使用混凝土灌注体对煤柱进行加固,增加煤柱的稳定性。

这些固定措施能够保证煤柱稳定,减少煤柱的倾倒和破碎,为煤炭的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采用先撤后采工法在煤体质量不佳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先撤后采工法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18023 煤柱回收安全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煤柱回收安全措施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合理回收煤炭资源,经矿领导研究,决定对五采回风巷以南13层块段煤柱采用局扇通风以正采的方式进行回收。

该煤柱北部、东部为13层护巷煤柱(局部揭露断层),西部、南部为13层采空区;该煤柱走向长约90m,倾向长平均20m,地质储量约为0.36万吨,可采储量为0.35万吨。

施工时,要严格执行以下回收安全措施。

一、施工方法1、由13层煤柱里切眼开始按由里向外的顺序进行推采,工作面支护采用单体支柱带0.5米长的托板支护顶板,托板垂直工作面安设,单体支柱柱距0.7m,排距1.0m,顶板破碎处托板以上增设塑编网,加强支护。

随工作面推采,空区悬顶超规定时,进行强制放顶;如果悬顶仍难以冒落,则每推采20米将工作面进行回撤,与空区留5米净煤柱重新补切眼,工作面由新补切眼继续推采,推采前对该5米的煤柱反拨2米。

该工作面沿溜子道推采至与外部溜子道留足5m 煤柱后,将此工作面进行回撤,然后由外部溜子道末端退回5米左右布置两切眼沿外部溜子道自下而上推采将两侧煤柱回收至距开门口3m止。

2、在工作面沿里部切眼推采前先向里侧反拨2m,反拨第一米炮后施工人员在支护完好处随出煤随支护;反拨第二米时,放炮后施工人员在支护完好处攉煤,出尽煤炭后,将反拨第一米支设的单体支柱加为密集,然后开始向前推采。

反拨前或正推前,必须使用强力钻杆由里部采空区以外1米位置处垂直工作面沿13煤层钻探,钻探深度为3m,探3米推采1米,钻探正常后方可进行施工,防止前方存在老巷道。

钻探到其它异常情况时,及时汇报调度室、安监站、技术科。

3、该工作面施工,在里部采空区瓦斯不超限、不存在向工作面滚矸的情况下,可沿空区推采,必须加强工作面里部端头的支护:在末端相邻支柱排之间使用单体支柱打设密集,并悬挂塑编网下垂至底板,切实起到挡矸作用。

若空区瓦斯超限、矸石破碎,则与空区留足1.5米以上的煤柱推采,末端支护同上。

要在工作面里端垂直工作面探1钻,外斜30度探1钻,探3米,推采1米,根据钻探情况及时延长或缩短工作面。

4、当溜子道左侧(工作面对侧)存在13层煤柱时,根据煤柱情况进行回收,煤柱小于3米时,采用反拨的方式进行回收,煤柱大于3米时,采用带采的方式进行回收,支护方式同上。

二、施工工艺1、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风煤钻侧式供水湿式打眼,爆破落煤,人工攉煤,工作面采用电溜子运输。

按由工作面末端向工作面出口方向的顺序打眼、放炮进行施工,该工作面较短,一次拉炮长度不得大于20m。

2、鉴于该工作面较短,循环速度比较快,出现4排支柱时,可以打眼放炮;可采用“见五回二”的方式进行支回柱,工区要合理组织。

三、工作面支护及顶板管理工作面采用“采冒平行,全部冒落法”的方式管理顶板,两排密集,一排花柱控制顶板,外密集每隔3m留不小于0.5m的出口,里密集切顶,沿密集里侧悬挂塑编网,使采空区顶板有计划按循环冒落减轻顶板对工作面的压力。

工作面支柱排距1.0m,花柱柱距0.7m,密集支柱柱距0.35m。

强制放顶时,将里排密集加为对柱,以加强支护。

工作面最大控顶距4.2m(见五回二时最大控顶距为5.2m),最小控顶距3.2m,放顶步距1.0m。

该煤柱回收为13层煤,13煤顶板为厚约8m的四灰,岩性较坚硬,估计工作面向前推进后采空区顶板不容易冒落;当工作面向前推采5米采空区悬顶不冒落时,要求每向前推采5m,沿切顶排每5m支设一棵直径不小于10公分的圆木,作为信号点柱使用,及时掌握顶板来压情况。

1、工作面端头支护端头支护同工作面,该支护同溜子道支护(原巷道支护)不得大于0.5m。

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工作面出口支护可靠。

2、超前支护采用双排单体支柱带0.5米长的木托板支护,托板平行溜子道支设。

两排超前支柱柱距1.0米,尽量靠两帮支设,根据铺设刮板输送机的位置调整支柱支设位置,中间留足不低于1.0m的人行道。

超前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6MPa,支设长度不低于20m。

工作面正规支柱及超前、端头支护必须棵棵连接防倒绳,棵棵穿铁鞋,铁鞋为直径≥260×10mm(厚)的铁板,铁鞋要贴在实底上,避免放在浮煤(矸)上。

3、贴帮柱支护工作面放炮后,摘除顶板悬矸、危岩,然后挖出柱窝及时架设贴帮柱,贴帮柱柱距1.4m,木楔、背板等将顶板刹实封严,支设贴帮柱时,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贴帮柱架设好后,人员方可进入炮机道在贴帮柱掩护的情况下攉煤。

4、支设正规柱当工作面运输机移到位,随即支设花柱(带长0.5m的木托板),花柱柱距0.7m、排距1.0m。

支柱迎山角,支设单体支柱均为每4°上仰1°;在倾角大于15°时,上仰4-5°。

金属支柱按要求升好后及时拴好防倒绳,并棵棵穿鞋,一棵支柱垫一铁鞋,铁鞋要贴在实底上,避免放在浮煤(矸)上,底软处垫好废旧皮带。

严禁出现满腔柱子,按规定进行支柱支设。

支柱时操作人员要站在施工地点上方操作,不得少于3人,一人专职观察顶板,一人扶支柱,将支柱立在柱窝内,一人拿好注液枪站在人行道一侧,转动支柱使支柱注液阀向上,用注液枪清洗阀嘴,清洗干净后,再将注液枪卡紧注液阀,开动手把供液升柱,供液时,要均匀注液;支柱升起及时垫入托板,托板接触顶板后应继续注液3-5秒钟,以保证工作面中的柱子初撑力不小于12MPa,初撑力由安全监察员现场监测,作好记录,填好测压牌板。

每班必须有专人进行多次注液,并作好记录。

活柱的收缩量要符合要求。

随工作面向前推进,要将工作面里端煤壁子打设为密集柱。

4、密集支护工作面采用里排密集切顶,要打成直线,两棵花柱之间加一棵密集支柱,则成为密集,密集支柱间距0.35m,数量齐全,支设要求同基本支柱,要起到挡矸和切顶作用,密集支柱之上必须带柱帽,密集支柱初撑力不小于12MPa。

沿切顶排密集柱里侧顶板进行悬挂塑编网,要每1.4米进行结一扣,固定在单体支柱柱帽上,要连接牢固,塑编网要下垂至底板;当顶板不冒落时,随切顶排回撤再对塑编网进行回收重复利用。

5、回柱工作面回柱时,按由里向外、自下而上的顺序采用“三角”回柱法进行回撤支柱,施工人员一律在支护完好处操作,使用长把卸荷工具将支柱卸荷,回撤时不低于3人,一人回柱、一人协助运输、一人专职观察顶板,施工时必须清理好退路。

每回一棵支柱都要先观察后方支护及顶板情况。

顶板破碎处,要提前加固或打设替身柱子,回收支架前用单体支柱至少打一棵护身柱,支柱带1m的托板,护身柱距所回支柱距离不得大于0.5m。

回收支柱时,要备好长把工具(长钩),支架卸荷后,人工用长钩将单体支柱和托板拉出。

回撤的支护材料放在指定地点待用。

四、运输系统该工作面采用电溜子运输,接溜子道电溜子运输煤、矸,由各级提升,经主井到达地面。

五、通风系统采用FBDNO4.5/2×5.5KW型对旋式双风机双电源局部通风机供风,局扇安设在五采+30运输巷新鲜风流中,工作面风筒吊挂在行人道花柱上,风筒口分别距工作面末端距离不得大于5m;风筒做到逢环必挂,不准漏风,放炮时将风筒临时解开,放炮后及时接好风筒。

工区每班必须固定专人管理风筒(工作面的风筒卫生、吊挂等管理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巷道风筒由通修工区负责),对漏风严重的风筒及时更换,风筒断开时要及时挂好,保证采面风速不低于0.25m/s,确保正常供风。

进风路线:主井→主井西大巷→五采进风巷→五采提升下山→五采+30运输巷→溜子道→工作面。

回风路线:工作面→工作面溜子道→五采回风巷→二采回风巷→付井→地面。

六、瓦斯检测该工作面必须在距工作面末端5m范围及溜子道距工作面5-10m内各安设一组甲烷传感器,并随工作面推进而前移。

工作面末端要安设便携式瓦斯报警仪。

当检测瓦斯超限时,必须停止施工,及时撤人,加强通风管理,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要使用好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七、综合防尘与设施采用综合防尘,要爱护好防尘设施,保证防尘设施齐全,正常使用。

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煤层注水、湿式打眼,放炮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应冲洗煤壁,放炮前后有专人洒水灭尘,出煤时洒水,将粉尘降至最低限度。

施工单位每班必须固定1人专门进行洒水灭尘。

八、排水工作面必须配备一台功率为4kw的备用水泵,当工作面有水时可通过备用水泵排入+30运输巷水沟,再经五采水仓排入+75中央水仓,经+75中央水仓排水系统排至地面。

九、相关措施(一)、切眼洞子替换工作面支护方法在切眼内直接附加工作面支护,采用3排单体支柱带托板支护,按柱距0.7m、排距1.0m支护;当切眼内巷道支护妨碍附加工作面支护时,在该支护一侧0.5m处打设单体支柱带托板作为临时支护,然后将该支护拆除,附加上述新支护,再将临时支护进行拆除。

(二)、初采措施1、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由调度室组织安监、技术、机电等部门对投产前的工作面进行全面验收,工作面必须具备合格的通风、防尘、运输、供电、排水、通讯系统和完善的安全设施,符合规定后,方可组织生产。

2、工作面初采前,由生产矿长组织有关单位检查工作面设备工具、材料等情况,发现欠缺,立即补上。

在初采期间,区队长、安监员要现场盯班,顶板管理员不得空班,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通知生产矿长,生产矿长组织人员现场调查,共同研究并采取处理措施。

3、生产工区全区工人学习本《措施》并签字、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工作面施工。

4、该工作面沿边切眼由里向外推进,切眼方向即为工作面方向。

边切眼沿13煤层掘进,巷道净高为1.6m,净宽2.0m,边切眼长度3m左右,巷道坡度5°左右,采用单体支柱带托板支护巷道顶板。

5、施工要求(1)在13层煤柱溜子道打好超前支护,超前支护长度为20m。

(2)超前要棵棵穿铁鞋,铁鞋要贴在实底上,避免放在浮煤(矸)上。

(3)放炮后,按工作面推进方向拉线、支柱,按排距1.0m、柱距0.7m支设单体支柱,支柱托木板。

(4)一次装药一次起爆,工作面搞好综合防尘,放炮地点前后20m范围内必须冲刷两帮,保持湿润,无粉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