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研究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和植物药的科学,它在药物研究和开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药用植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以下是药用植物学发展的现状:1. 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世界上有大量的植物资源具有药用价值,其中许多植物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提供药用物质,还可以作为新药开辟的重要来源。
2. 药用植物研究方法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药用植物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药用植物研究主要依靠经验和试错,而现在则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如份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加快了药用植物的筛选和鉴定过程。
3. 药用植物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药用植物学再也不局限于传统医学领域,而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许多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份已经被提取和研究,并应用于药物的研发和治疗。
这种结合为新药的发现和开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 药用植物学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药用植物学的发展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研究药用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和分布规律,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资源。
二、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药用植物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药用植物学未来发展的趋势:1. 多学科交叉融合:药用植物学将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更深入的交叉融合,如化学、生物学、药学等。
这种多学科的融合将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辟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2. 绿色药物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的重视,绿色药物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绿色药物是指通过天然植物提取的药物,它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和环境污染风险。
未来,绿色药物的研究和开辟将成为药用植物学的重要方向。
3.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用植物学中的应用将逐渐增多。
黔西南州中药资源综合开发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黔西南州中药资源综合开发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黔西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边界,是中国中草药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药资源综合开发是黔西南州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保护地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黔西南州中草药资源的现状出发,分析中草药资源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的中草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黔西南州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等。
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黄连、苍耳子、草果、白虎泻心汤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目前黔西南州的中草药资源开发并不充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采集与加工为主。
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中草药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由于采集和加工环节的不规范,中草药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黔西南州在中草药加工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传统的加工技术存在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中草药产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黔西南州中草药资源综合开发需要注重以下关键技术:应加强中草药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建立中草药资源的数据库,收集和整理中草药的信息,确保中草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制定合理的采集方案和采集标准,严把质量关,确保中草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加强中草药的加工与开发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中草药的提取、纯化、分离等关键技术,提高中草药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探索中草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中草药产品的创新与开发。
需要加强中草药产业链的建设。
组织中草药种植者、加工者、销售者等相关企业和机构,构建中草药产业链的合作与协同机制。
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草药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中草药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提高中草药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注重品牌建设,推动中草药产品实现产业与品牌的双赢。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在药用方面的应用的学科,其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推动药物研发和保健品格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进行浅谈,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1. 传统药用植物学的研究传统药用植物学是药用植物学的基础,通过对传统草药的采集、鉴定、提取和研究,发现其中的活性成份,并探索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传统药用植物学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保护传统知识和推动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2. 现代药用植物学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药用植物学逐渐兴起。
现代药用植物学结合了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对药用植物的份子结构、药理学特性和药效学研究,揭示了药用植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成份,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3.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辟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是药用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的药用植物资源,其中许多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辟利用包括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植物的栽培和种植、植物的有效成份提取和制备等方面,这些工作对于提高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1. 多学科交叉研究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已经从传统的草药研究拓展到了份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加强对药用植物的全面研究,从而加速新药的研发和创新。
2. 高效筛选和优化药用植物资源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资源的筛选和优化将更加高效。
通过建立药用植物数据库、开展高通量筛选和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发现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份,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良,提高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药效。
3. 个性化药用植物研究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个性化药用植物研究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药用植物研究将根据个体的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通过对药用植物的筛选和配伍,实现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及其应用的学科。
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的兴趣日益增长,药用植物学在医药领域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1. 研究方法的改进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药用植物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传统的药用植物学研究主要依靠人工采集植物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化学成分的分析。
现在,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植物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更全面地了解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
2. 多学科交叉融合药用植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植物学、化学、药学、医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药用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为药用植物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研究方法。
3. 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是药用植物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已经被提取和纯化,并应用于药物研发和生产中。
同时,药用植物的种植和加工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产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1.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许多药用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未来,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这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植物保护区的建设,促进药用植物的种植和繁育,推动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将推动药用植物学的发展。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研究植物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同时,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3. 药用植物的功能研究药用植物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具有许多其他功能,如保健、美容、食品等。
未来,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加强对药用植物功能的研究。
通过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用植物的功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需求。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中医药资源富集的地区,拥有广泛的中药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药资源丰富贵州省地处喜马拉雅大自然植物种子的区域,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中药材的生长。
全省分布着红枫、金线、人参、何首乌、黄芪等40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其中有1000多种药用植物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和药用价值。
贵州省还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如白果、黄连、当归、黄花菜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
二、中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贵州省中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中药产业年产值已达到100亿元以上。
中药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农业种植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中药科研与创新能力增强贵州省各级政府加大对中医药科研与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药研发。
目前,贵州省已建立起一批中药研究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致力于中药资源的开发、加工及新产品的研发。
也加强了对中药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和加工工作,不断提高中药品质和安全性。
四、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尽管贵州省中药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也不可忽视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中药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滥伐,导致了一些珍稀药材的减少和濒危。
中药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一些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中药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损害了中药产业的声誉和市场秩序。
中药行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新药研发和推广缓慢,导致中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五、发展建议为了促进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建立完善的中药资源保护制度。
2. 加强中药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严格把关中药品质和安全。
3.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新药研发力度,加强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及对策

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及对策唐映军;张翔宇;周训明;罗昌琪【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毕节市中药产业的发展,通过分析毕节市中药产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针对当前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市场风险大、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程度低、规模小、中药科技落后,中药工业及中药商业基础差等问题,提出加大宣传、优化布局、注重品牌培育、强化科技支撑等对策措施.%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develop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Bijie,the resource superiority,location advantage and policy advantage of Biji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were analyzed,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creasing the propaganda,optimizing the layout,payin attention to the brand cultivation,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support) were proposed in allusion to the questions of frequent natural calamities,market risk,low standardization degree on planting in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mall planting scale,backward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ak TCM industry and business foundation.【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3【总页数】4页(P210-213)【关键词】中药产业;优势;现状;发展措施【作者】唐映军;张翔宇;周训明;罗昌琪【作者单位】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贵州毕节551700;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551700;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贵州毕节551700;毕节市科技局,贵州毕节551700;毕节市科技局,贵州毕节551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毕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进行综合改革的地区,全市土地面积26 846km2,境内海拔高度457~2 900m,相对高差2 433m,地势西高东低,山势陡峻,河谷深切,高原丘陵、田坝、河谷交错出现。
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调研报告

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调研报告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调研报告一、引言药用植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资源。
因此,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研是对传统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报告将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研,以期能深入了解本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
二、调研目的1.了解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
2.探究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与应用范围。
3.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4.为本地区传统医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三、调研方法1.采集资料:收集当地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与影像资料。
2.实地调查: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采集。
3.专家访谈:与当地传统医学专家进行交流与访谈。
四、调研结果经过调研与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种重要的当地药用植物资源:1.枸杞枸杞栽培历史悠久,本地区盛产枸杞。
枸杞富含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在传统医学中常被用于养肝明目、增强免疫力等。
枸杞还可以作为中成药和保健品的原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款冬花款冬花是本地重要的药用植物之一,其花朵富含草酸酯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止血的功效。
在当地,款冬花常被用来治疗感冒、咳嗽等疾病。
3.秦艽秦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当地的高山草甸和沟壑地带。
秦艽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活血止痛、消炎杀菌等方面。
秦艽的根茎和叶片均可入药,被认为是治疗风湿病和中风的重要药材。
五、调研结论通过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调研,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药用价值,还为本地传统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本地区的枸杞、款冬花和秦艽等药用植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建议1.加强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2.深入挖掘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与应用范围,加强相关研究与开发。
3.促进当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与发展,提高医疗水平。
七、参考文献1.某某,某某,某某.当地药用植物资源调研[J].中草药研究,2021,40(3):123-135。
(完整word版)贵州中草药资源概况

贵州中草药资源概况贵州药用动植矿物资源共有4290 种,其中植物药3924 种,动物药289 种,矿物药77 种。
全国统一普查的363 种重点品种中,贵州有产的326 种占89.61%,国家收购的重点药材贵州有250 种。
在贵州有分布,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影响、质量佳的中药,代表品种有:天麻、吴茱萸、金果榄、南沙参、毛慈菇、白芨、黄连、石斛、南沙参、竹节人参、杜仲、黄柏、半夏、天冬、首乌、银花、虫草等等。
特有种药用植物:特有种是指目前在贵州省境内发现有分布并具有药用价值而我国其它地区乃至世界各地无分布的物种,其代表物种有:银背叶党参、梵净山冠唇花、梵净山火绒草、梵净山紫苑、梵净山石斛、梵净山小檗、梵净山蒲儿根、短茎淫羊藿、黔蒲儿根、贵州柴胡、贵州地黄连、长苞景天、小檗、小叶淫羊藿、德务淫羊藿、贵州鹿蹄草、贵州缫丝花、花溪娃儿藤、黔苣苔、花叶菝葜、淫羊藿、德务淫羊藿、贵阳鹿蹄草、贵州橐吾、贵州金丝桃等。
栽培药材:是指贵州野生变家种,引种成功并具有一定规模及产量的中药材,其代表品种有:天门冬、天麻、杜黄柏、仲黄柏、吴茱萸、金银,石斛、火麻仁、枳壳等。
大宗药材:是指我省产量较大,分布较广,其经济效益较高的中药材,其代表品种有:天门冬、大青叶、银花、桔梗、白芍、瓜篓、首乌、板蓝根、淫羊藿、泡参、白芨、半夏、夜交藤、女贞子、三颗针等。
道地药材:天冬、天麻、杜仲、石斛、厚朴、黄柏、何首乌、龙胆草、黄精、金银花、吴茱萸、黔党参、五倍子、半夏、桃仁、雷丸、南沙参、毛慈姑、马槟榔、仙茅、冰球子、白芨、重楼、茯苓等。
其它经济价值的中药材:是指既有药用价值,又有其他重要经济价值的中药材。
其代表品种有:五倍子、山药、土茯苓、女贞子、鱼腥草、蜘蛛香、魔芋、银杏、木姜子、山苍子、百合等。
省内各地区药材资源分布:1. 铜仁地区内有武陵山脉,海拔高达2493 米,此外多为8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湿度大,日照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研究王登高贵州大学林学院摘要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拥有较多特色药材,为加快毕节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本地区中药材资源用于生产加工和科学研究,对外展示本地区富有特色的药材资源,本文从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加快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利用现状1.引言毕节地区拥有众多品质优、分布广的名贵药材,如大方的天麻、黔西的杜仲、金沙的银耳、织金的黔党参等,因而被称誉为“地道药材之乡",其中尤以半夏的栽培最为广泛,最具规模。
加快毕节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统一大型的药材栽培基地,打造毕节的药用植物品牌,就应该对毕节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对药材栽培的前景进行评估,本文对毕节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开利用发药用植物提供合理的依据。
2.毕节地区的基本情况2.1地理位置毕节市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屋脊,位于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处于乌蒙山区,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毕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
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地貌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随山势而异,西部平坦缓和,中部切割强烈。
东部起伏轻微2.2 气候条件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
雨日多,降雨量充沛。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
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偏暖,我区冬季温度逐渐偏高,暖冬趋势明显,对越冬作物和喜温的热带果树、多年生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夏无酷暑对秋粮喜温作物不会造成热害。
境内山清水秀,平畴谷幽,风光秀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适宜。
2.3文化底蕴毕节市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深厚,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77个民族乡,使毕节风土人情多彩多样,民俗民风绚丽多姿。
全国56个民族中共有45种民族分布在毕节,另外还有穿青人、蔡家人、亻革家人、龙家人等未定族称人们共同体。
古老独特的民族礼俗,构成毕节人热情,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传统风尚,别具情趣的彝族迎亲,苗家牛角酒,回族的道"色兰",彝、苗丧葬习俗,布衣婚俗等独具一格。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苗族跳花节"、"布衣族的六月六节";五彩缤纷的民族歌舞,以汉、彝、苗、回、布依、白、仡佬等7个民族歌舞享誉全球;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让人欢喜。
3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情况3.1 药用资源概况毕节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凉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山脉交错,沟壑纵横,气候复杂多样,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结构复杂、层次繁多的植物群落,造就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调查数据显示,该地区中药材资源有1 672种,其中,植物1577种,动物药79种,矿物药16种。
植物中药资源有低等植物真菌、地衣2个门的9科14种,苔藓植物门6科6种,蕨类植物门25科136种,裸子植物门8科21种,被子植物门137科1400种,共计6门185科1 577种,是一个丰富的天然中药材基因库。
这些资源中可开发利用部分包括根、茎、叶、花、子(米果壳)、草、皮、菌类等,蕴藏量约85万t。
丰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中药资源为该市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2 具有丰富的特色药用资源毕节地区除了资源丰富外,还有特色的中药材,这些中药材在中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是毕节地区稀有,名贵,濒危的资源,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濒危物种多本地区拥有方珙桐、、金毛狗、扇蕨、金铁锁、凹叶厚朴、贵州萍逢草、丽江麻黄、贵州省三级保护植物光亮瘤蕨,秃叶黄柏松叶蕨等,其中,大部分为国家级保护植物,2. 药材市场价值高拥有极具市场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资源。
主要有金铁锁、九香虫、地不容、金果揽、铁皮石斛、野生天麻、野生半夏、金钱牡丹、独脚莲、九头狮子草、盘龙须、双肾草等。
3. 拥有民族药物多毕节市有4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超过650万,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创造了独特的民族用药。
全市有民族药共132种。
其中,苗族用药76种(风湿类药13种,占苗药的17.1%),彝族用药24种,布依族用药19种,其他民族用药13种。
苗药在民族用药中占主导地位,尤其以风湿类药和儿科用药见长。
4. 新物种资源陆续发现在近几年的调查中,有许多的新物种资源被发现,开发利用,主要有树形杜鹃,鹿形杜鹃,毕节小檗,三苞小柴胡,这些药材藏量较小,应加以保护利用和进行人工栽培。
5. 地道药材丰富毕节拥有丰富的地道药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天麻,杜仲,五倍子,盐肤木,半夏等,这些药材的开发利用,对毕节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发展现状及问题4.1 种植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在十一五以前,本地区的药用栽培主要是散户栽培为主,统一的成型的大规模栽植几乎没有,十一五以后,毕节地区加大药物的种植力度,情况有所改观,就目前看,通过几年的建设,该市有13个中药材示范基地,已有一定规模,并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如赫章县河镇乡半夏种植基地,面积已超过600 hm2,并向德卓、安乐等乡镇辐射,威宁党参通过基地示范,种植范围也扩大到小海、哲觉等乡镇,面积达0.13万hm2。
组织形式上,政府根据企业流转土地面积的规模大小,对牵头企业或合作社补助部分土地流转金的方式,推动了单家独户种植向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组织形式转变,逐步提高了种源、技术和销售的三统一程度,有效地促进了全市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但由于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企业自身财力弱小、土地流转成本高,农民自身观念和素质不高,技术支撑泛力,部分药材种植成本较高以及土壤破碎和分割严重等原因,组织化生产的面积比例仍然不大,规范化和规模化程度仍有待提高。
4.2 受灾情况严重由于栽培技术不规范,栽培过程中管理不善,没有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
导致近几年的药材产量下降,在栽培过程中不注重病害,虫害的防治,导致产量下降,收入降低,农民积极性受到影响,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导致农民信心受到动摇,比如威宁党参育苗受干旱无法播种,大方县移栽的前胡和杭白菊因干旱成活率较低,新播种的续断和云木香等均受到干旱的较大影响,成活率较低。
2010年和2012年4—6月份的干旱,对毕节市中药材造成了较大损失,有些地方由于远离水源,水利设施不完善或者根本就没有,给抗旱救灾造成较大难度。
因此,中药材的种植在一些地方仍处在靠天吃饭的境地,从而造成了该市中药材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总产却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未与面积同步迅速增加。
4.3 品牌影响力小毕节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但是知名度较小,形成品牌优势的较少,近几年来,就如何把资源打造成品牌优势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大方天麻、威宁党参、大方圆珠半夏、织金竹荪等4个品种获得了国家地理标佑护认证,大方天麻还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天麻之乡称号,赫章半夏正在积极准备材料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品种保护。
从大体上看,毕节市在品牌保护上取得了一点成就,但如何利用好品牌,发挥品牌效应,迸一步丰富品牌的内容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上,还有待加强。
4.4 技术支撑不到位该市围绕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撑,进行了培训和现场的技术指导,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了药用植物研究室,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药用植物栽培专业,市科技局设立了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各县成立了指导中药产业发展的相关业务机构,但该市从事中药种植和产品研发的人员和机构较少,在有限的科技人员中,多数都没有中药等相关的专业背景,至今全市没有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种植基地认证,没有省级中药现代化产业领域重点(工程)实验室和省级中药现代化产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药现代化产业领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仍没有药企业获贵州省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在全省各地州市中,位置比较靠后的,与毕节市建设中药大区极不相称。
4.5 没有形成市场在中药材采收过后,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销售信息不流畅,这对药材的销售有极大的阻碍,许多农户都是进行自主销售,自己寻找销路,有的农户甚至有积压药材,没有销售途径,所以,本市应加大市场建设的投入,建立一个完整的销售市场。
5. 展望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许多的濒危资源,应加大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宣传与培育,加大培训和技术的指导力度,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模式,建立国家GAP种植基地,打造品牌优势,让药用植物的栽培成为我市的一大亮点,成为品牌产业,优势产业,让其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提高本市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1. 唐映军张翔宇周训罗昌琪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及对策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210~2132. 杨小兰,孙兴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年第23卷第12期3. 方周伯贵州中药材生产发展趋势与建议贵州农业科学2010,38(2):51 ~554. 刘留何顺志贵州毕节市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种类与分布西北医学杂志2012.12 第六期5.汪卫平毕节地区的天气气候与地形贵州气象2003 年第5 期6.郑元红,张光旭,胡娟,申玲,杨兰兰毕节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贵州农业科学2004,32(6):95~967.虞秀兰吴长松熊咏中药材半夏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8.毕节地区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省毕节地区中药资源名录[M].毕节:毕节地区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19879.李光耀,毕开顺加强中药材现代化管理的措施2009年第18卷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