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1
21伟大的悲剧1

南极
雪地上留下了考察队的车痕, 雪地上留下了考察队的车痕,远 处是一望无际的冰川和大海
静谧的雪景, 静谧的雪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冰山
南极冰山
南极冰川
考察队员们住的小木屋
落日下的南极工作站
体裁: 体裁:传记
茨威格:奥地利的著名作家。
茨威格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茨威格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 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 曼兰和 罗丹等人, 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 战工作。二十年代赴苏联, 战工作。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 尔基。1934年遭纳粹分子驱逐, 尔基。1934年遭纳粹分子驱逐,先后 年遭纳粹分子驱逐 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巴西去 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巴西去 世。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答:斯科特一行五人力尽艰辛到达 南极点, 南极点,却发现阿蒙森已经早一个多 月到达,只好踏上归程, 月到达,只好踏上归程,在途中与暴 风雪搏斗2个多月后,全部壮烈牺牲。 风雪搏斗 个多月后,全部壮烈牺牲。 个多月后
悲剧的“悲”体现在哪3个方面? “ ?
1.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2.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3.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 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4.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爱的真情流露。 .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爱的真情流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伟大的悲剧 (1)

《伟大的悲剧》一、学习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二、学习重点:品味文中的细节。
三、学习难点:感受人物崇高精神品质。
设疑自探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史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著名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也着有多篇名人传记。
相关资料:南极(英语:south pole)是根据地球旋转方式决定的最南点。
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极区域,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大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公里。
2、给加点字注音:吞噬()角逐()雪橇()癫狂()拽出()毛骨悚然()毋宁()皑皑()怏怏不乐()3、词语解释:毛骨悚然——风餐露宿——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语无伦次——精疲力竭——五、解疑合探1、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你认为斯科特一行的南极探险“悲”在哪些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3、斯科特一行人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要以文中的具体事件为依据)4、诵读课文最后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找出并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跚跚来迟()秧秧不乐()母宁()赢弱()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huài()出来diān()狂忧心chōng chōng()五、质疑再探课内精读:阅读课文6—1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当奥茨说要出去走走,文中写到“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其中的“不敢”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2、有人认为,斯科特一行最后选择“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你认为呢?请结合文中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3、若末句“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改成“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好吗?为什么?4、选段中一再描写凶猛的暴风雪,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
伟大的悲剧1

燕子砭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序号:审核人签名:黎天宏(三)复述课文,做一个出色的故事家在掌握了文中的字词后,第二次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做到能复述这篇文章。
复述文章要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文章的写作线索,从本文来看,作者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那么,在复述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时间先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复述,而不至于造成语无伦次的局面。
2、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
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线索后,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3、描述激动难忘的细节。
看看文中那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反复地阅读这几段,在复述的过程中作一些较详细的描述,可以使你的复述更加精彩。
4.同学讲述完之后,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评价故事。
(要称赞)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着冒险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失败的英雄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献身精神的故事。
……我的收获:(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获得感知)5. 请同学们认真感悟这些地方,且说说他感动你的原因。
(要鼓励)①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③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伟大的悲剧1

小组讨论,按下列提示快速捕捉文章的信息。
1、按时间顺序,寻找文中关键的时间词,圈点勾 画,筛选各时间段发生的重大事件。 2、按地点转移,追随斯科特一行“渐进极点—— 到达极点——返回”的行踪。 3、按人物故事,再现埃文斯、奥茨以及其他三人的 牺牲情形。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 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 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诚实守信的风度(为阿蒙森作证) 集体主义精神(奥茨选择死亡) 对他人无私的爱
遗憾的第二,伟大的第二。 承前者来,启后人去。 念极地之悠悠,众沧然而泣下。
阿蒙森
斯科特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0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 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 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 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 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 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 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 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 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 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 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 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 在那里?
1、角逐失败之悲
变得不安起来,紧紧地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 的堡垒上猎猎 作响。 ——大量的心理描写,表达了五位勇士角逐失败后的极度沮丧、 悲哀。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第21课《伟大的悲剧》(1) (1)

教
学
札
记
首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在十分钟内默读完)紧抓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并运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第三,重点朗读体现主旨和充满情感的句段,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感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第二部分 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 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 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 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三、复述课文1、他们在途源自遇到哪些困难﹖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明确:较详细地记叙了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景。学生想到的可能有:人的勇敢和脆弱;探险意味着冒险……
l、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理清思路
根据练习题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课文
学习
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2、抓住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重点
目标1、2、3
难点
目标2
教具
多媒体
课本
板
书
设
计
伟大的悲剧
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死亡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失败之悲
总第7课时《伟大的悲剧》1

3.21
3.29 10.29 11.12
屠宰场地 埃文斯死去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无法离开帐篷 帐篷里 帐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营地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帐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自学检测一:(2分钟)
复述故事: 课文写的事件发生在 1912 年, 英 国人斯科特 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 极点,到达时间为1月18日 ,但却悲哀地发现已 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仅仅比 挪威人阿蒙森迟 了 一个月 ,于是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 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当堂训练:(8分钟)
预学一: (2)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为实 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 奔向目的地,但当5人历尽艰辛到达南极点时 却发现阿蒙森已经早一个多月到达,只好踏上 归程。在途中与暴风雪搏斗两个多月后,全部 壮烈牺牲。
当堂训练:(8分钟)
预学二: (1)热情高涨;(2)风餐露宿; (3)毛骨悚然;(4)耀武扬威; (5)怏怏不乐;(6)疲惫不堪; (7)冷酷无情。 预学三: (1)奥地利 象棋的故事 三位大师; (2)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 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 得无比高尚。
自学指导二:(5分钟)
细读课文,完成《作业本》108页【任务一】
优秀 品质 浏览用时 建议 我的 用时 用时 坚毅 于是决定不再 当他们在归途……死 3分钟 ( ……的痛苦 得悲壮 )分 钟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 诚信 斯科特接受 森的竞争中失败了, 3分钟 ( 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 )分 了这项任 钟 务……所热 并愿意为另一个人完 成的业绩作证,这是 烈追求的 一种令人敬佩的绅士 (第2段末) 风度 典型语句 我的认识
)
自学指导三:(5分钟)
伟大的悲剧 (1)

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 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 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 去。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 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 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 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最后, 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斯科特 为“伟大的悲剧”,这场悲剧 伟大在何处?
拽(zhuài)出
遗孀(shuāng) 步履(lǚ) 吞噬(shì ) 皑皑(ái) 精疲力竭(jié) 姗姗来迟(shān) 语无伦次(lún) 夺眶而出(kuàng)
无垠(yí n) 癫狂(diān)
毋宁(wú) 销蚀(shí ) 坚持不懈(xiè) 毛骨悚然(sǒng) 忧心忡忡(chōng) 怏怏不乐(yàng) 告罄(qì ng) 羸(léi)弱
文章的题目为“伟大的悲剧”, 这场悲剧伟大在何处?
伟大的悲剧 毁灭的是肉体和生命
悲壮
留存的是精神,是有价值 的,伟大的
体验情感
• 有人说,阿蒙森是个真正的英 雄,斯科特只是个失败者。历史 上都是为胜利者歌功颂德,为什 么作者对斯科特表达了崇高的赞 誉?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 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 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 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 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 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年度下学期初一语文导学案
第四单元 19《伟大的悲剧》
编制人:冯英复核人; 姚丽娜闫春辉赫晓梅使用时间:2013.5、15 编号19 (教师寄语:人生的精彩在于探险。
)
【学习目标】:
1.尝试查找资料,了解茨威格及本文的背景,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快速默读课文,尝试有感情地复述这个故事。
3.在文中找出感动你的细节,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
4.感受南极科考队员震撼人心的悲壮美,培养自己大胆探索、献身科学的精
神。
【学习重点】在文中找出感动你的细节,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习难点】尝试了解献身科学的人物故事和名言并感悟。
【思维导航】:
1.有效利用手中各种资料了解背景。
2.速读时,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
3.复述故事的要点:抓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素养天地、一展风采】
【尝试自学、扫清障碍】
(一)文学采集(尝试查阅手中的资料)
本文体裁,作者,奥地利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二)字词梳理及识记:
1.给加粗字注音:
拽出无垠癫狂凛冽吞噬
羸弱步履告罄战栗毛骨悚然
履行姗姗来迟坚持不懈忧心忡忡
2.成语解释::
风餐露宿:
精疲力竭: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畏缩不前:
语无伦次:
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语比较重要?请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尝试阅读、整体感知】
1、尝试大声朗读,并向同学复述这个故事。
2.在文中找出感动你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尝试合作、拓展提升】
你能搜集到哪些勇于探险、献身科学的人物故事和名言?尝试搜集、整理、配图或配乐,试着给大家讲一讲,并联系生活,说出感受。
名言:
故事:
【课外作业】文中有很多细节感动人心,请把你的感悟形成文字材料。
(文笔好的同学建议用排比句)
【反思提高】(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名言积累】
凡是我能够做的,我都想尝试。
“拿出胆量来”,那一吼声是一切成功之母。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