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递等式计算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递等式计算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递等式计算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递等式计算一、什么是递等式计算呢?递等式计算其实就是把计算过程一步一步写出来的运算。

在三年级的数学里,这可是个很重要的部分哦。

对于北师大版的教材来说,递等式计算会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呢。

二、题目来啦1. 25 + 36 - 18这道题呢,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先算25+36 = 61,再算61 - 18 = 43。

2. 42÷6×9在这道题里,因为乘除法是同级运算,所以也是从左到右计算。

42÷6 = 7,然后7×9 = 63。

3. 3×(12 + 8)这就需要先算括号里的啦,12 + 8 = 20,再算3×20 = 60。

4. 56 - (23 + 12)先算括号里的23+12 = 35,再算56 - 35 = 21。

5. 45÷(9 - 4)先算括号里9 - 4 = 5,再算45÷5 = 9。

6. 18 + 2×(10 - 6)先算括号里10 - 6 = 4,再算2×4 = 8,最后算18+8 = 26。

7. 36÷6 + 15先算除法36÷6 = 6,再算6+15 = 21。

8. 28 - 4×5先算乘法4×5 = 20,再算28 - 20 = 8。

9. (32 + 16)÷8先算括号里32 + 16 = 48,再算48÷8 = 6。

10. 7×(9 - 5)先算括号里9 - 5 = 4,再算7×4 = 28。

11. 54÷9×3按照从左到右顺序,54÷9 = 6,6×3 = 18。

12. 40 - (18÷2)先算括号里18÷2 = 9,再算40 - 9 = 31。

13. 21 + 3×(7 - 4)先算括号里7 - 4 = 3,再算3×3 = 9,最后算21+9 = 30。

三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

三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

三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递等式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们数学思维的重要锻炼。

递等式计算主要是通过等式的变形,将未知数带入到已知的等式中,从而求解未知数的值。

在递等式计算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递等式。

递等式又称作等差数列,是由一系列具有规律的数字所构成的等式。

在递等式中,我们通常会给出前几项的值,然后需要通过这些已知值推算出后续项的值。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递等式的计算过程。

假设已知一个递等式的前两项分别为3和5,而且已知等差公差为2。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这个递等式的表达式为:An = 3 + (n-1) * 2,其中An表示第n项的值。

根据这个表达式,我们就可以计算出递等式的任意一项的值。

比如我们要计算第7项的值,只需要将n替换为7,然后按照表达式进行计算即可,计算过程如下:A7 = 3 + (7-1) * 2= 3 + 6= 9通过这样的计算步骤,我们可以得出递等式的第7项的值为9。

除了计算递等式的特定项的值,我们还可以通过递等式计算项数。

项数表示递等式中的第几项,通常用n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给定某一项的值,来求解这个项数是多少。

以刚才的例子为例,假设我们已知递等式的某一项的值为17,我们需要求解这是第几项。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7 = 3 + (n-1) * 217 - 3 = (n-1) * 214 = 2n - 216 = 2nn = 8通过计算,我们得知这个值为17的项是递等式中的第8项。

递等式的计算涉及到等式的变形与代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通过递等式计算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多做习题和应用题,加深对递等式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数学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递等式计算题目三年级

递等式计算题目三年级

递等式计算题目三年级一、加法类。

1. 23 + 15 + 27- 解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先算23+15 = 38,再算38+27 = 65。

- 计算过程:- 23+15+27- =(23 + 15)+27- =38+27- =652. 12 + 34+18 + 26- 解析: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先把12和18相加,34和26相加,再把两个和相加。

12 + 18=30,34+26 = 60,30+60 = 90。

- 计算过程:- 12+34 + 18+26- =(12+18)+(34 + 26)- =30+60- =90二、减法类。

3. 56-18 - 12- 解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先算56 - 18=38,再算38-12 = 26。

也可以利用减法的性质,先算18+12 = 30,再算56 - 30=26。

- 计算过程:- 方法一:- 56-18-12- =(56 - 18)-12- =38-12- =26- 方法二:- 56-18 - 12- =56-(18 + 12)- =56 - 30- =264. 85-(25+15)- 解析: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减法。

25+15 = 40,85 - 40=45。

- 计算过程:- 85-(25 + 15)- =85 - 40- =45三、乘法类。

5. 3×4×5- 解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先算3×4 = 12,再算12×5 = 60。

- 计算过程:- 3×4×5- =(3×4)×5- =12×5- =606. 2×15×3- 解析:同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15 = 30,30×3 = 90。

- 计算过程:- 2×15×3- =(2×15)×3- =30×3- =90四、除法类。

三年级数学递等式计算题

三年级数学递等式计算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