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诗人语言风格的情况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一)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风格,一般在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的写景诗中体现。

如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和王维的诗。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恰当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三)华丽绚烂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各种修辞。

如李商隐的诗。

(四)简洁明快其特点是明白通畅,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梦微之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元稹,字微之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诗都写梦,但写法截然相反。

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相同的是都语言明白通畅,一语破的。

(五)委婉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

.
3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 在于语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 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诗人 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将感 情深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 象,思而得之。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 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 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 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
10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 疾为杰出代表。苏轼注重将慷慨 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 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 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 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 奴娇·赤壁怀古》是典型的代表 作品。
.
11
9.雄浑开阔
这类诗歌骨力挺健,气势浩瀚,境界 辽阔。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 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 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 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 如曹操的《观沧海》。
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 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14
真题再现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
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代表诗歌如王之涣的《出塞》、王维的
《使至塞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代表人物
有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烟,有大漠,
有绝域,有孤城,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

古代诗人的作品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古代诗人的作品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部分古代诗人的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李白 (701--762),字太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以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的诗拥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亮的艺术特点。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换了全部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满的一致。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怀色彩十分浓郁,感情的表达拥有一种翻江倒海、一落千丈的气概。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想象,让人感觉的倒是高度的真切。

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可以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停的愁绪所感染。

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进而造成奇特怪采、瑰丽动人的境界,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放豪放、俊逸若仙的韵致的原由所在。

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亮、开朗、隽永。

杜甫( 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应了唐朝由兴隆走向衰灭期间的社会相貌,拥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亮的时代色彩和激烈的政治偏向。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感情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敬精神,所以被后代公以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诗风多变,但整体来看,能够归纳为沉郁顿挫。

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邃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波折,语气、音节的跌荡摇摆。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觉隐蔽在客观的描绘中,让事物自己去感动读者。

比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无直接去训斥杨氏兄妹的荒淫,但是从对他们衣饰、饮食等方面的详细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现无遗。

杜诗语言平和朴实、平时、写实,但却极见功力。

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绘,如《北征》中对于老婆子女的一段文字就是特别突出的例子。

古代诗人的作品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古代诗人的作品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部分古代诗人的作品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李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

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

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

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古代诗词中常见语言风格

古代诗词中常见语言风格

古代诗词中常见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词中常见语言风格,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词中常见语言风格(一)1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如王维、孟浩然的诗就比较清新。

2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语言风格:平淡质朴特点:语言朴素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表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3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语言风格:华美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古代诗词中常见语言风格(二)4.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语言风格:委婉含蓄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5.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这些语言风格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其魅力。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与象征是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语言风格之一。

通过将两个本来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

例如,《离骚》中的“维犹冯唐之耳,化被以执绋。

”这里,用“冯唐之耳”来比喻自己的耳朵被苦难所折磨,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相似之处,表达出作者思乡之情。

二、对仗与押韵古代诗歌中常常采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字数、语调等在结构上达到相对平衡,例如《长恨歌》中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即采用了平仄对仗的方式。

而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的尾韵相同或相近,例如《七绝·忆江南》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即采用了押韵的形式。

三、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突出并强化诗句的表达。

排比是指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结构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呼应。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临安羡鱼鸣濑湍,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羡鱼鸣濑湍”与“青青柳色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偶是指将相对或矛盾的两个词语或结构放在一起,产生对比和冲突,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例如《登高》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生气恃风雷”与“齐喑究可哀”形成了对偶关系,表达出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之情。

四、夸张与夸辞夸张与夸辞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绘进行夸大处理,形成夸张的效果,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地上霜”夸张了地面上的霜。

夸辞则是指对事物给予高度的褒扬和赞美,例如《将进酒》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黄昏后”中的“怒发冲冠”对诗中主人公的气势进行了夸张的描绘。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古今诗人的雅号还很多,如诗仙、诗圣、诗佛、诗祖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诗仙——李白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平林漠漠烟如织”和“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

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

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

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悲壮慷慨
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愤慨不平。
书愤(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有花有人,实景空余桃花,以虚衬实,意境凄美。
动静
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杜甫《漫成一首》)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借景抒情
借助于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对比
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语言常见的风格关于古代诗人语言风格的情况,简单的归纳如下:◎如《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屈原作品)是浪漫主义源头。

汉代古诗有悲怆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

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

◎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农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

◎李煜词颓蘼伤感却又细腻感人。

◎永叔(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

◎希文(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山谷(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易安(李清照)词婉约凄切,◎诚斋(杨万里)词新鲜活泼。

◎号称小太白的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稼轩(辛弃疾)的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

另外的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这些诗词风格一直影响到明清诗坛,因此我们在秋瑾的诗词中也不难找到古代诗风的影响。

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来一定方便。

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诗歌语言常见的风格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

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

“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

“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3、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

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

○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

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

“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

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4、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

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

《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

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

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再如辛弃疾的词,5、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

○代表诗人是杜牧。

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

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

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6、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

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

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

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

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

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7、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

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

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

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

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

有时还以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⒏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

一是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

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绚丽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⒐明快明白通畅,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其他如含蓄简洁也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

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

○○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

例如:★★1、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3、词藻华丽★★4、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还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一般说来,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1)、清新。

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如此。

(2)、平淡。

也称质朴。

表现为使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

如白居易的《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如画一般的山村之夜在作者的笔下如此宁静,如此祥和,而如此生动地展现出来。

(3)、绚丽。

主要指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情思。

如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本来是一次生活中常见的离别,经过诗人那特有的奇幻绚丽的语言,便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体,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般的幻境。

如杜牧《江南春》。

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4)、含蓄。

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

如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